1、戰國策的成語故事成語 是中國文字的特色之一,而吾人經常使用的成語,有許多的典故皆源自於戰國策,其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一、狡兔三窟意喻:喻藏身之處多,便於避禍。出處:戰國策齊策,原文: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君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二、高枕無憂意喻:喻身心安適,無所憂慮。出處:戰國策齊策,原文: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三、一瞑不視意喻:喻撒手人寰,死亡的代語。出處:戰國策,原文:有斷頭決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四、不翼而飛意喻:沒有翅牓而能飛行,喻自然傳播。出處:戰國策秦策,原文:眾口所移,毋翼而飛。五、不可同日而語意喻:指兩方大異,不能相提並
2、論。有天淵之別。出處:戰國策趙策,原文: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六、亡羊補牢意喻:喻出了差錯後要及時補救。出處:戰國策楚策,原文: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七、交淺言深意喻:交情雖淺,言談卻很深切。出處:戰國策趙策,原文:客有見人於服子者,已而請其罪。服子曰:公之客獨有三罪:望我而笑,是狎也;談語而不稱師,是倍背也;交淺而言深,是亂也。八、側目而視意喻:斜著眼睛,表示不敢正視或極為憤恨。出處:戰國策秦策,原文:妻蘇秦之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九、僅以身免意喻:僅隻身逃出或倖免於難。出處:戰國策齊策,原文:齊王走莒,僅以身免。十、兩敗俱
3、傷意喻:喻兩強相爭,最後雙方都受損失,給予第三者以可乘之機。出處:戰國策秦策,原文:有兩虎諍爭人而鬥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諍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十一、前功盡棄意喻:謂事將成而失敗。出處:戰國策西周,原文: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十二、勢不兩立意喻:雙方對立,其勢不能並存。出處:戰國策楚策,原文: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十三、同甘共苦意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出處:戰國策燕策,原文:燕王弔死間生,與百姓同其甘苦。十四、喜形於色意喻:高興的心情表露在臉上。出處:戰國策,原文:趙王不說悅,形於顏色。十五、四分五裂意喻
4、:形容支離破碎。出處:戰國策魏策,原文: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十六、圖窮匕見意喻:喻陰謀已經敗露。出處:戰國策燕策,原文: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軻奉燕督亢地圖求見,匕首藏於地圖中,秦王展開地圖,出現匕首,軻立即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持匕首刺之,不中,被殺。十七、坐享其成意喻:不參加工作,卻安享其成果。出處:戰國策燕策,原文:夫使人坐受成事者,唯訑者耳。十八、嫁禍於人意喻:把災禍轉移到別人身上。出處:戰國策魏策,原文:夫虧楚而益魏,攻楚而適秦,嫁禍安國,此善事也。十九、彈丸之地意喻:形容極小的地方。出處:戰國策趙策,原文:誠不知秦力之所至,此彈丸之地,猶不予也。二十、扶老攜幼意喻:形容全家老少都出動
5、。出處:戰國策齊策,原文:未及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二十一、抱薪救火意喻:喻欲除其害,反助其勢。出處:戰國策,原文: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而火不止。二十二、曠日持久意喻:荒廢時日,拖延很久。出處:戰國策,原文:今取古之為萬國者,分以為戰國七,具數十萬之兵,曠日持久,數歲,即君之齊已。二十三、狐假虎威意喻:喻假借在上有權者的威勢以恐嚇他人。出處:戰國策楚策,原文: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二十四、畫
6、蛇添足意喻:喻做了多餘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出處:戰國策齊策,原文: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二十五、百步穿楊意喻:喻善射。出處:戰國策楚策,原文: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二十六、積少成多意喻:一點一點積聚起來便成為很多很多。出處:戰國策秦策,原文: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二十七、積羽沉舟意喻:喻積輕可成重,積小患可致大災。出處:戰國策魏策,原文:臣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
7、,眾口鑠金,故願大王之熟計也。二十八、米珠薪桂意喻:極言柴米之貴,喻物價昂貴。出處:戰國策楚策,原文: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二十九、羽毛未豐意喻:喻力量或勢力尚未充足,未能振翅高飛。出處:戰國策,原文:羽毛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三十、轉危為安意喻:喻危險安然渡過。出處:戰國策,原文:皆高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亦可喜,亦可觀。三十一、道不拾遺意喻:路有遺物,無人拾取。謂法治嚴峻,社會安定。出處:戰國策秦策,原文: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三十二、門庭若市意喻:來往的人眾多,熱鬧得有如市場。出處:戰國策齊策,原文:群臣進諫,門庭若市。三
8、十三、雞口牛後意喻:喻寧小而尊貴,不可大而卑賤。雞口雖小,但乃進食之器官;牛後雖大,卻是排糞之所在。出處:戰國策韓策,原文:臣聞鄙語: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三十四、食不甘味意喻:吃飯沒有味道。形容心中有事,憂慮不安出處:戰國策,原文: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三十五、鷸蚌相爭意喻:喻雙方爭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出處:戰國策,原文: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捨,漁者得而並禽之。結語 劉大杰 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評論戰國策 的語言說:其文字無不委曲達情,微婉盡意,而又明快流暢,富於波瀾。戰國策
9、的內容生動、譬喻確切、寓言風趣,可說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史學、文學價值。書中所收錄遊說之士的縱橫之論,完全反映出戰國時的社會風貌與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重大活動,生動地記載了縱橫家們的機智善變與聰明智慧,讀之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更可使後人能清楚地一窺戰國時縱橫家們在當時的社會大舞臺上所演出一幕幕生動感人、有聲有色的劇情,戰國策可說是為後人留下了那段歷史的珍貴史料。附錄:成語詳細故事一 、三人成虎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 “戰國策 ” “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
10、魏王說: “現在有一個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 我不相信。 ” 龐蔥說:“ 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 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 龐蔥又說:“ 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 龐蔥就說:“ 街市上本來沒有虎,這是很明顯的事,但三個人說有,你就相信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樑,比這裡的街市遠了許多,向你毀謗我的人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
11、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 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 ,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二 、狐假虎威戰國時期,楚國是南方一個強大的國家。 一天,楚宣王問大臣們說:“我聽說北方諸國都害怕我們的昭奚恤將軍,真是這樣嗎?”群大臣們無人回答。江乙說:“ 老虎捕捉獵物來吃,結果捉到一隻狐貍。狐貍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來做群獸的領導,如果您吃了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請讓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不害怕的? 老虎就和狐
12、貍同行,野獸們見了它們,都紛紛逃走了,老虎不明白野獸們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卻以為是狐貍的原因。現在楚國方圓五千裏,大軍百萬,昭奚恤將軍掌管著楚國的軍政大權。所以,北方諸國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我們楚國,這就像野獸們害怕老虎一樣啊。 ”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三 、南轅北轍 有一種人,你叫他往西,他偏要往東;你叫他往南,他偏要往北,好像天生就喜歡與人作對似的。這就 好比有一句閩南語俗諺:橫柴舉入灶。 灶口明明沒那麼寬,還硬要將柴橫著放進去,怎麼可能呢?有時 候,人一固執起來,是沒什麼道理可言的。想要說服他,就需要大智慧了。戰國時代,魏王想去攻打趙國國都邯鄲。正在外地旅行的季梁聽到
13、這消息,立即趕回去見魏王,對他說 了下面這個故事:我剛剛在路上遇見一位熟人,他風塵僕僕地趕著馬車在大道上行進。他興高采烈地告訴我:我現在要到楚國旅行去了。 咦?楚國明明在南方,你怎麼往北走啊?我狐疑地問。管他的!我的馬可是一匹上等好馬,跑起來就像在飛一樣快。 那人得意地說。我聽了,笑著提醒他:你的馬雖然好,但這並不是要去楚國的路啊!那個人卻固執地說:我有足夠的旅費,怕什麼!唉!旅費再多,這終究不是通往楚國的方向啊!我一再向他說明。沒關係!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可大了,誰也比不上他。 那個人終究聽不進我的勸告。他一聲令下,車夫又揚鞭啪的一聲,才一會兒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了。說完,季梁又接著說:大王,您
14、看,他這樣做,豈不是離楚國更遠了嗎?而您常說要成為一個霸主,讓天下人都信服您。可 是,您現在卻仗著國家強大,想去侵犯趙國都城邯鄲,以擴大您的領土和威名。這樣做下去,豈不是越來越 遠離您想成為霸主的願望了嗎?正如我那位朋友想到楚國去,卻反而駕著車子往北走一樣啊!四 、鷸蚌相爭 戰國策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捨,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蚌張開了
15、殼晒太陽,鷸想要去啄它,卻被蚌穀鉗住了嘴,兩方都不相讓,在此之時,漁翁趁勢把兩個都一起捉住了。這是一個寓言故事,比喻雙方有所爭執時,卻讓第三者得了利。五 、門庭若市戰國時,齊國有一位名叫鄒忌的大夫,長得非常英俊。一天早晨,他洗完臉,穿戴整齊之後,就問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哪一個比較好看? 當然是你好看了,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呢?妻子回答。 鄒忌有點不敢相信,因為城北的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於是他又跑去問他的妾:我和城北的徐公,哪一個比較好看? 他的妾毫不遲疑地就說:這還用說嗎?徐公和你比,可差多了。 真的嗎?鄒忌還是半信半疑。第二天,有位客人到他家拜訪。鄒忌又問:我和城北的徐公,哪一個比較好看?
16、 依我看,徐公怎麼也比不上你。 客人回答。 又過了一天,城北的徐公上門來找鄒忌。鄒忌將徐公從頭到腳仔仔細細地打量一番,覺得自己怎麼樣也不如徐公長得俊秀。 可是,為什麼妻子、妾和客人都說我長得比徐公好看呢?當天夜裡,鄒忌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想這個問題,終於想明白了。 隔天一早,鄒忌進宮拜見齊威王。他把這件事情的經過向齊威王說了一遍,然後接著說:我的容貌實在遠遠比不上城北的徐公,而我的妻子卻說我比徐公好看,這是因為她愛我;我的愛妾也說我比較好看,這是因為她怕我;而客人說我好看嘛,則是因為他有求於我。他們都不說真心話,結果倒把我蒙蔽起來了。從這一點,讓我聯想到我們齊國 我們齊國怎麼樣?快說下去!齊威
17、王迫不及待地問。如今齊國是個泱泱大國,縱橫千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多座。宮中的美人和侍從,沒有一個不愛您的;朝廷上下的文武大臣,沒有一個不怕您的;齊國的平民百姓乃至鄰國,沒有一個不是有求於您的。這樣看來,如果他們不對您說真心話,那麼大王您所受到的蒙蔽是非常嚴重的。 齊威王聽了,忙不迭地點頭稱是。於是他立刻向全國上下發出旨令:不論是大臣、官吏,或是平民百姓,能當面指摘國君過錯的,給上等獎賞;能上書提出規勸的,給中等獎賞;能當著獎人面前議論國君的過失,而傳到國君耳裡的,給下等獎賞。 這道命令剛一公布,齊國上下就熱鬧起來了。大臣、官吏爭著到王宮裡向齊威王提出意見,宮廷門前熙熙攘攘,熱鬧得像買賣的集市一樣。幾個月後,提意見的人漸漸少了。一年之後,即使有人想提點意見來領賞,也沒什麼好提的了。從此,齊國的國勢比以前更強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