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3 ,大小:254KB ,
资源ID:768723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687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王凤仪--笃行录(注释版).doc)为本站会员(hyngb9260)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王凤仪--笃行录(注释版).doc

1、1/332/331/33凡例一,本录叙述家父事迹约分七时期,一为人牧牛;二为人佣工;三在家力田;四从善宣讲;五庐墓尽孝;六赴东劝导;七兴办女学。晚年事迹嗣后再为续录。二,用浅俗文言体以其便阅看,又省文字。三,纪录事迹采实主义,力避虚妄繁之弊。四,每节后之附言亦国华之证明,是否合理深望赐阅者见教。 赘言家父行年七十,而自幼至今几无一事与常人同者,以其天性独厚,凡事莫不本乎良知尽乎良能故也。当笃行劝导之时,往往述及本身之行为,竟令人眉飞色舞欣然悦服,以身教者从古人之言,信不诬矣。凡信仰家父者,佥 1以辑成小传为必要。然东鳞西爪又非所宜,且耳食者莫如目睹,传闻者何若亲尝。华对于家父之往迹,或躬亲经历

2、,或传述确凿,均有迹象之可寻,决非无稽之烂语。兹举其荦 2荦大者草述七十二节,晚年之事迹不与焉。惟以时会不同事迹或异,恐滋阅者之误会。每节后附记数语以资政證明而免误解。但华之家父既未读书问字,而华又才短学陋,乖謬舛 3错应属良多,甚望海内外道德君子大雅名流于鉴阅之中赐纠正之教,实为作述者之馨香企盼也。不肖 国华 谨识一、牧牛实力尽职国华家父(18641937)年幼时,因家贫,十四岁,即在家叔王树德家牧牛。每日除入山牧牛外,如洗碗烧炕、喂猪狗鸡鸭,并挡鸡架猪圈等,凡东家有命者,无不按部就班,依时办理,风雨不误,不令东家分心,因此东家非常满意。国华授徒时,常言人有应尽者三:一曰尽性 ,二曰尽伦 ,

3、三曰尽职 。然分之则为三,合之则为一。蓋不能尽性者,则尽伦尽职,均无望矣。家父在牧牛时,而能听从东家命令,凡应做者,风雨不误,所谓尽职是也。其后一生所行,无不如是尽职。此其所以异于常人也。1 佥:qin,众人,大家;全,都。2 荦:lu,特出,明显。3 舛:chun,错误,错乱;违背。2/33仁至义尽家父牧牛,不与其他牧童同在一处牧放。因见其他牧童,将牛羊围在一处,不问草之足食与否。一或出圈,即施行毒打,甚至有打断足者,有伤痕疮蛆者,有食不得饱生病而死者,有以强凌弱因而负伤者。家父见此种种情形,非常痛心,所以牧牛二年,未打伤一牛。病弱者,另行牧放,不令同群。生息时,尤特殊照顾,不令受伤。冬日晚

4、间,常将牛犊置于伙房内,因此孳生甚多。且常谓牧友曰:因有此牛羊,东家方与我饭吃。我若不注意令其肥大繁孳,岂非太无心肝乎?孔子尝为乘田 4,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又古人当官,谓之人牧。家父牧牛,不与他人合作,对于牛羊,爱护周至,洞悉其他牧童残虐牛羊情形,毅然改善,并言牛羊是有饭吃的根本,一片仁至义尽之心理,溢于言外。非天性独厚,乌能如是乎!孝行一家父牧牛于族叔家,本在同村之东首,暇时到家探望祖母,无论祖母给与何等食物,皆不肯食。问之辄曰:我食之甚饱矣。蓋其心以为如在家内食物,祖母必以为东家饭食不良,每日食不得饱,贻祖母忧。故尔数年不肯在家中一食,所以安祖母之心也。人在幼年,本为食欲增长之期,平常

5、儿童,往往到家要求,以满足其食欲,而家父竟能节制其食欲,以安母心,即此一端,亦非常人所能及矣。孝行二家父以家贫故,虽登山牧牛,而足不著鞋。祖母为其制作,以兄弟皆欲著新鞋,故不与之争。又知祖母制作之难,故每日登山,而足不著鞋也。一日,东家命赴戚家,始而欲向家中取鞋,继而又恐母亲为难,乃跣足而去。次日,归以告祖母,祖母责曰:汝不着鞋,而赴戚家,宁不令人笑我乎?!家父默而不言。人在幼年,孰不欲衣履完备,况出赴戚家乎!家父始而欲取鞋,继而念母亲为难,竟跣足以去,其孝念纯笃,为何如乎?及归见责,默而不言,非天性至孝者,又乌乎能!孝行三敝县习俗,幼年常穿兜兜(一名腰子 ) 。一日,祖母为家父做一兜兜,未及

6、著穿,而家父之三四两弟,竟因此争吵。家父见而谓之曰:我素不喜穿此物,可以与弟等。 去后誓言曰:我终身不穿兜兜。 后果如其言。4 汉代赵岐对孟子万章下:“ (孔子)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所作注释:“乘田,苑囿之吏也,主六畜之芻牧者也。 ”后用以指小吏。3/33不争衣物,孝悌兼尽矣。立志终身不用其物,尤为特点。家父常谓人宜用志向为主,牧牛时即立终身不用此物之志,又何怪为其特殊之人乎?二、佣工心细如发家父以贫故,十七岁,为人佣工(俗名扛活 ,又名年造 ) 。初到时,先考察东家心理及其做法。见其院落清洁,器物各有定所,则知其有整洁之习惯,一举一动,务求其整洁;见其田园,畦径井然,土壤肥沃

7、,粪肥充足,则知其有切实之习惯,无论何时,不能草率。反之,则不好整洁者,整洁则以为误工;草率者,切实则以为迟慢。所谓做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者是也。家君初步做活,即知考察东家心理,故所到无不欢迎云。国华授徒时,常以主从二字解释君臣之伦,一主一仆,即有君臣之分。倘臣而不受君命,任性自为,未有不意见横生、冲突屡见者。欲其君臣一体、主仆一家,又乌乎能?若家君者,诚得主仆之道矣。忍耐过人县境团山子村,高宅,系石匠,其妇以龌龊著名,因之雇人无应者,或应之皆中途去。家父以家贫故,因佣值较高,乃允为之做秋工三月。他人皆期期 5以为不可。家父曰:无论如何,必全始终,决不如他人中止也。 至其家,见锅台灶下,污秽异

8、常。而水缸内,常年如未掏一次者,其臭味令人掩鼻。家中幼儿三,屎尿皆在屋内,不外出,且不收拾。工人到屋内食饭,小孩在炕上遗屎,但以衣盖其上,俟工人去,唤狗食之而已,不加揩拭。以故屋内秽气薰人,蝇飞薨薨 6,食物或酸或臭,气味更不堪下咽也。家父初到三日,未得一饱,及后立志,吃饭时不以目看,不以耳闻,不以鼻嗅,且自谓曰:我仅佣工三月耳!倘终身得此等妇为妻,将若之何?因每日自到园中取青菜以佐食,毫无厌烦意,且尽力为之工作。东家逢人辄道曰:我家月工,真绝无仅有人也。 乡裹闻者,无不佩服其耐心过人,争相雇佣云。吃苦耐烦,乃事业之根本!故乏耐苦心者,乃人生之大缺点。家父处污秽不堪、臭气逼人之家,而能全始全终

9、,获耐心之名誉,其亦仁者先难而后获之理欤!又谓如自身得此等妇为妻,将若何 ,是真所谓行恕乎!圣人之道,皆本至性,不假外求,于兹益信。好察迩言一家父幼时,寡言笑,好沉思。每遇疑难,辄再四索解,得其究竟而后已。因与人夯活,对于夯活二字,加意追索,三月始得其意义。谓做活二字,必须做活了 ,不可5 期期: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6 薨薨:hng,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4/33做死了 。东家方面,因有此做活者,田园中禾稼菜蔬,均得生活滋长,而一家赖以生活矣。自己方面,因得工资,家人亦赖以生活。不特此也。做活之人,须将东家事事物物,竭力尽心,东家必于工资之外,有特殊之辅助。倘遇急难,必不致受困,生计因之而活

10、动,急难因之而解除。主仆之情,无异戚友之亲,一心一德,相爱相助,此之谓做活了 。常人为人做活,挑剔饮食,工作且不尽力,身为主仆,心似路人,所谓走一处弃一处者是也,此之谓做死了 。家君自觉悟此理后,凡到某家做活,即立志曰:不做活了,不能离去此家。 盖得力于做活二字之真义也。顾名思义,正名定分,圣贤之垂训昭昭也!奈世之人习焉不察,居其名而不究其实,以致百事俱废,日形退化。家父自幼未曾读书,不知好察迩言之谓何,竟能将做活二字,费数月之研究,得其真义,则身体而力行之。其一生得力处,尽在乎此。所谓致知力行者是也。好察迩言二某年春旱,既入夏,久雨不晴。田中草满,几不能锄。家父为人佣工,率数工人锄田。途人见

11、而谓之曰:此田真愁煞人矣。 工人有答者曰:哪儿的话呢!这才是卖工夫的养老儿子呀! (盖因地荒,卖工夫的方能多得钱,且有人用也。 )语毕,大家一笑。家父闻其言,深思之,颇有意味。自此得知凡事皆有好处,能从反面得好处,方能免去苦恼。故每遇人有苦恼事,即由反面取好处,劝人颇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之言也。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圣哲之言也。常人不能于福中见祸,故平日则骄惰是尚,恣意妄为,偶遇挫败,则一蹶不振。是即不明祸福相倚之理欤。仁心仁术家父佣工于县境团山子南屯李宅。东家以四旬无子,娶一妾,系蒙古人。因附近出煤窑,故煮饭均用炉。其妻王氏甚妒。妾初到,不善用炉,故每日所煮之饭,非生即焦(俗

12、名胡巴 ) 。东家每食饭,即动怒,蓋恐工人食不得饱不能出力做工也,因而毒打其妾者数次,其妻不惟不助,且暗自得意焉。家父知其情,故于每日吃饭时,如所煮之饭不堪食,必较常时多吃。东家共桌而食,问曰:今日之饭不好,何以食之甚多?家父曰:我素喜食此等饭,所以多食。 随劝东家勿动怒,久而自然得法矣。如此者半载,其妾始知用炉之法。东家谓家父曰:我知汝真良心人也。以后如有何难事,凡做到者,必助汝。 其妾尤感激,盖因多食饭兼劝告,得免于毒打者不知凡几也。仁心仁术,随在可施。特患人之不用耳。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信然!家父为人做活,而能多食生焦之饭,以安东家之心,东家之怒,月余不厌,致令东家認为

13、良心人,真所谓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其仁心仁术,可谓随在而施矣。5/33志在古人家父佣工于锦县城西十里台。张宅东家系读书人,每于工人在院内外工作时,辄立其旁,讲今古奇观等故事。工人皆不愿听,家父则以为津津有味。听说吴保安弃家赎友、羊角哀舍命全交二事,尤为心服。私行立志曰:我当效此人。 后为杨善人荫轩办官司,即实行其志也。家父劝人常言:今人念书,我能吃书。念书者,念于口头而已,不能行于身上;吃书者,如食物然,必慎思焉、明辨焉、笃行焉。 家父听故事,即立志仿效,身体力行,所谓吃书者即此。志在祖先家父佣工于张宅,因系戚家,对于高祖父之生前事故,颇知其详。高祖父系读书人,通时文,兼善书法。每当冬腊

14、月间,附近市镇商号大户等,皆来迎接书写门联(即春联) ,故远近无不知名者。东家对家父侃侃而谈,家父闻之,不胜感叹,私心自问曰:我之曾祖如此,而我则目不识丁,使死而有知,将何面目见曾祖于地下乎?但我身既不能读书,将来有子嗣,虽贫为乞丐,亦必令其读书识字,以继祖先之绪。 华之读书识字,正基于此。国华授徒时,常谓人乃祖先之代表,故为子孙者,不可忘祖先,尤宜存光宗耀祖之志。家父闻人谈先人事,即立志继承,是即所谓孝子贤孙之本来面目欤!立志矫俗一家父每见常人佣工(俗名找活 ) ,主仆两方,互相争论,甚有因差钱无几,而事不谐者(俗名不妥 ) 。因立志曰:我当一个不讲价的佣工者。 因之无论到某家佣工,均由东家

15、作价,未曾争论一次。惟工作时,特殊注意其事物,故初年似乎工资较少,而次年则增加甚多。又家父之体格瘦弱,而不魁梧,虽工资较少,且常自足曰:以瘦弱之身,而能与身体魁梧者比,真幸运极矣。 君子喻义,小人喻利。家父为人佣工,即重义务而轻权利,真特立独行者。虽不争工价,而次年之工价必增,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也。且因身体瘦弱,得如许之工资,对己则知足,融融然而常乐;对人则尽力,孜孜焉而不怠。人之服务社会国家者,不当如是耶!立志矫俗二家父在锦县城西十里台佣工,距家一百三十里。每当上工之前二日必到,工满后二日回家。数年中,未曾误工一日,早起晚眠,凡应做之活计,未曾用东家吩咐,宜问者问,宜做者做。尝谓:他人佣工,视

16、东家之家为他人的;我之佣工,视东家之家为自己的。 人饥己饥,后稷之所以教稼;人溺 7己溺,大禹之所以治水。视人事如己事,未有不6/33尽心力而为者。家父既不误工一日,又能视东家如己家,所以博人欢迎,而为农界之翘楚也。立志矫俗三家父佣工于十里台张宅。某日张家族中,为争分财产事,互相诟骂、互相仇杀,几釀人命。家父尽力劝阻,张宅始免于祸。因思此等争吵,果为谁乎?再四思维,知皆为妻子争也。时当制造肥料之际(俗名起粪 ,由院内起于院外) ,与一同工者抬粪。倒筐后,即大声曰:我当作个异样人。 (盖决不为妻子争财产、伤伦常也。 )同工者问,笑而不答。分家析产,伤伦败德。重财产,弃父母,为妻子,薄兄弟者,比比

17、皆是,相习成风,恬不为怪。家父立志为异样人,不争财产,不重妻子,未曾读书竟知尽伦,所谓生知安行者也。立志矫俗四家父兄弟四人,伯父及三四叔父均好赌。夏秋冬三季力田工作,惟一经过年,新正之月,无论男女,均以赌钱为消遣,因之忘食废寝,失时误事,甚者倾家荡产,流为盗贼。家父因思曰:古人何为留过年,而令人败家废职乎?!乃立志曰:我终身禁赌,决不随流俗也。 每当过年,新正元旦日,即挑粪培田。 (因皆山地故用人挑)人见而讥曰:何勤苦乃尔?家父曰:我是贫苦人,闲居则生病,不得不然耳。 赌为盗源,淫为恶首。新正之月,男女聚赌以为消遣,乃伤风败俗之最大者。社会之坏,家庭之败,皆源于此。家父不能治人,而能自治,其特

18、性为何如也?因讥奋志家父佣工时,家贫,用度不给,借姑祖母周家衣物,典质于锦县城内。及冬月,即为赎出若干。家父回家,闻说未赎者催赎甚急。家父以为既系至亲,当能原谅,况年关在迩,道路匪人为患,缓至明春,岂不甚善?乃偕伯父,亲身往见周姑祖丈。既至周宅,姑祖丈出言甚冷,语气逼人,言说:汝王宅子孙数十名,无一可取者。俗语说一筐木头砍不出个楔子来 ,正是为汝等说的。 家父未发一言,次晨鸡呜即起,偕伯父赴锦借钱,将衣物赎出,完璧而还。因自思曰:彼人也,我亦人也,何贫富相差,令人讥之乃尔?且彼在乡里,甚有名望,我何以不能乎?思之终年,未曾忘也。当与东家扶犁封田时,田中无他人,向牲畜作问答语。尝曰:财主是天生的

19、吗?不是,是由勤俭而来的。名望是固有的吗?不是,是由创作而来的。 但周姑祖丈之行为,究不能得其要领,中心怵然不安。次年,乃辞工张宅,而赴姑祖丈家佣工。盖有为也,非偶然也。周姑祖丈知家父之佣工甚有成绩,非常欢迎。又不争工价,故事无不谐者。次年乃佣工于周宅。受辱市上,韩信独获登坛之拜;纳履圯桥,张良乃为帝王之师。所谓不激不起、不剥7 溺:陷于困境。7/33不复 8者也。家父因受姑丈之讥,竟能终年不忘,不得其解,特为之佣工,而作彻底之考查。是岂常人之用心乎?中庸曰:知耻近乎勇。 论语曰:匹夫不可夺志。若家父者,既有知耻之勇,又立不夺之志者乎!即知即行佣工周宅,本为考查姑祖丈之一切行为,故对于彼之言论

20、行为,默默中皆注意,他人不知也。闻周姑祖丈常讲孝道,有周孝子之名,故乡里无不佩服。平日之昏定晨省、冬温夏凊 9等,无不尽力奉行。一旦对外有事,更能绝对服从,无论如何吃亏受辱,堂上一发命令,当时即作罢论。姑祖丈之名誉,即由此而得,其家资稍丰,亦源于此。家父佣工,未及一月,即得其要领矣。因思我之祖父,年近八旬,四子十三孙,尚且自立门户,贫苦无人服侍,真可愧也。乃请假还家,向曾祖父私相说知,非请至家中奉养不可。当时曾祖父,不惟无养老之资,且有债累三百吊(如今之三百元) 。家父言:我既为汝孙,即三千吊,我亦不惧也曾祖父始允。家父告知家母:祖父既来我家,当善事之,不可忽也。 家母谨遵命,不敢违。既而返周

21、宅,述接请曾祖父事,周姑祖丈起立赞成曰:观汝此事,可谓王宅有人矣。 家父闻之,中心稍慰。子路闻言辄行,大禹闻善则拜。古之圣贤,皆由实行上成功。家父因受姑祖丈之讥诮,竟为之佣工,以资考察。及闻其注重孝道,即毅然返里,接请曾祖父,实行奉养,不计贫困,不畏债累,专以尽子孙天职为旨归。其真有大禹之诚、子路之勇!及周姑祖丈赞成王宅有人,中心稍慰,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深明孝道家父佣工于周姑祖丈家数月,每一闻及讲谈孝道,即沉心研究。姑祖丈之姊,年近六旬,因子为匪,家被剿没,寄食于姑祖丈家。月余,伊家中人,以其贫而且老,甚厌之,每食皆令其在伙房,儿辈且有詈骂者。姑祖丈之姊,暗中挥泪者数次。家父见其情,颇以为不

22、然,但未敢直陈耳。某日早饭后,家父在门外工作,姑祖丈又谈孝道,历述其既往,意甚得也。家父发言曰:我不佩服你老的孝道。 周姑祖丈厉声曰:汝何得不佩服,非说明不可。 家父曰:你老只能孝身,不能孝心,所以不佩服。 姑祖丈更厉声曰:须与我明白解释,不然,我与你势不两立!众人皆服我,汝何得不服?家父曰:姑娘是母亲的心。姑娘不得安全,母亲即不安心,此乃定然之理。汝家姑母,身老家贫,来到汝家,汝母在堂,当如何维持?你老不但不特别维护,而令在伙房吃饭。设老母在堂,于心安乎?况汝儿女辈,詈骂交加,致令老身暗中挥泪,宁为乞丐,亦不在汝家赖衣求食。能孝心者,固如是乎?周姑祖丈闻言之下汗流浃背。移时,乃作而言曰:我有

23、此佣工之戚,真德行大矣。我不孝之罪,实不自知也。 当时返屋内,请姊于上房,哭诉其情,愧悔不已。以后饮食起居,均在上房,如奉母然。并由此对家父愈形钦佩,不敢侈谈孝道矣。曾子养志,曾元养体 10,孝心孝身,判别井然。而世俗之人,深思者几人?实行者几8不剥不复:剥与复指剥卦与复卦。不剥不复指事物有盛必有衰落,改正错误能够转危为安。与“否极泰来”义同。9凊:qng,清凉,寒冷。10曾子养志,曾元养体:司马光家范记载,孟子说:“先前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皙,每顿饭一定有酒肉;往下撤的时候一定要问,剩下的给谁;曾皙若问还有剩饭吗?曾子一定回答, 有。 曾皙死了,曾元8/33人?家父未曾读书,亦未闻人讲孝道之别

24、,而能分开孝心孝身之说,令素称孝子者佩服不已,愧悔无地,非至性之人,得天独厚者,恐决无此见解也!然此亦由其专心致志而来,非偶然得之。推因知果家父佣工于周宅时,有同工王老四。家父初到周宅,以身体弱小,常年工资七十吊,而王老四则常年工资一百四十吊,权利相差,恰为一倍。至所做活计,家父与王老四逐日偕作,不少微末。某日,锄田休息,家父指田而言曰:我所锄之田,与汝之工作相较,有差异乎?王老四曰:无以异也。 家父曰:既无异议,而汝之工资加我一倍,则我有余而汝有亏矣。 王老四不悉其理,置而不答。家父知其结果必苦,以其权利重而义务轻也。后果然。义务与权利相等,结果平常;义务轻而权利重者,结果劣败;义务重而权利

25、轻者,结果佳良;纯尽义务不计权利者,乃超世拔俗、圣贤之流也。家父于佣工时,即知义务重而权利轻为有余,义务轻而权利重为有亏。此理乃天道之自然,非常人所能梦见。故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家父未曾读书,而能洞悉此理,其即所谓生而知之者乎?王老四置而不答也固宜,吾恐世之能答此问者,且不多觏 11也。语意超俗家父佣工于周姑祖丈家中。其长子周国元,读书十余载,一方之文学家也。教读为业,每年所得之脩 12金甚多。然与其父分居,孝道阙如 13。虽同居一院,如异姓然。盖因姑祖母非生身之母耳。家父见其平素行为,中心殊以为不然。一日,因在其家做工,午间,周先生与家父共食,乃言曰:我在外教读,责任非轻,误

26、人子弟,甚是有罪。 语际,颇形骄慢。家父食而不言。及食毕,乃曰:先生教读,责任固为甚重,岂我之佣工者,责任甚轻乎?田地者,天下之田地也。农人尽力耕田,则五谷丰登,天下人皆足食;若不尽力工作,则五谷歉收,天下人皆有饥饿之忧,假如我在汝家佣工,怠惰自甘,每晌地少收一石,十晌地则少十石。但汝家人照常食用,我亦不能少吃一顿饭,究之所少者为谁乎?即少天下者也。然则士农工商官,无非为天下做事,亏人即是亏天!谁之责任重,又谁之责任轻乎?周先生默默无他言,惟首肯而已。凡人自大方面看,职业无贵贱,责任无轻重,所谓尽天职是也。盖无论何事,推而论之,莫不影响于社会国家。但常人见解,非常狭隘,安能放大眼光如家父耶?养

27、曾子,也一定有酒有肉。往下撤的时候,便不问剩下的给谁了;曾子若问还有剩饭吗?便说:“没有了。”意思是留下预备以后进用。所以曾子不但孝身,而且孝父之志;比较之下,曾元则只是孝身,差距甚大。11觏:gu,遇见。12 脩:xi,指送给老师的薪金。13 阙如:qu r。阙:欠缺。如:助辞。9/33克全孝道家父迎养曾祖父,不惟无养老之资,且负债三百吊,家父不计其难,毅然为之。是年冬,族祖母魏氏(系曾祖父之四儿妻)控家父于官,谓曾祖父于彼过门时,使用布几块,又典被褥几件,共值钱十余吊,算至现在,本利应为八十余吊,既迎养老人,此债非家父偿还不可。地方官亦判令清偿,盖合谋以行诈欺也。此次事毕,共花钱一百四十吊

28、。祖父亦由家父奉养,私谓家父曰:这日子怎样过呢?汝一年做活,只赚钱七十吊,而今一场官司,竟花钱一百四十吊!家父急阻曰:请父亲不可出此言。我为祖父事,虽死亦无所恨!人欺人,天不欺人。此事正是看我诚意如何耳,请勿多言。 恐祖父闻之,心中难过,将他去。家父始终不提一字,且不令曾祖父知其详也。迎养祖父于贫困之时,即属常人之所不能;而又因迎养以被呈控,丝毫无怨言。至云为祖父虽死亦无恨 ,真子孙之真面目,固如是乎!常人为妻子则身命不计,为老人则锱铢必较,迷昧天性,为何如乎?克全悌道家父兄弟四人,伯父及三叔早已成婚分居矣,惟四叔未成家。祖母临终遗言曰:他事我无所念,惟汝四弟未成家耳!家父曰:其事在我,请勿念

29、。 故祖母没后,对于四叔,一切悉注意。四叔虽与家父同居,而田地等,均经平分。四叔为人佣工,工资由家父放出生利,负完全责任。如买牲畜,得利者,则为四叔所有。为人佣工,春耕时,回家自耕其田。夏令回家自锄其田,秋令回家自收其田,盖恐家父之有误而不相信也。回家时,均须家父代为做工。如此者数年,毫无厌烦。里人相谓曰:待弟如此,尚不知足,何不与之分居乎?家父曰:因系我母亲的四儿子,所以如此,他则吾不知也。 中庸曰: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能为孝子者,未有不行悌道者也。象 14虽不仁,而舜终无嫌怨,所以为至孝。家父只知爱弟,不知其他,盖心在乎母,故不觉弟之不善也。劳心力,占财物,又奚足论乎!世之重财物伤手足者

30、,盍 15思诸!恪遵母教家父佣工时,祖母病危,唤家父回家。家父在旁侍奉,衣不解带,汤药必尝者十余日。及临终前三日,祖母将毕生所知之家族亲戚里党,一一述其三世之行为及结果。凡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之理,无不证明有据,三昼夜始止。他人皆以为病重,作谵语耳,均不肯听。家父守其旁,历历听之,颇有得。述毕,逝世。家父由此得悉,因果之理,不容或爽也。华常闻家父言:祖母性慈善,颇明理,临终历述现在人世之因果循环,一似故为传授14 象:舜的生母死后,其父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舜的弟弟象。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以其智慧逃脱了他们的谋害,同时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

31、友爱兄弟,孝顺父母,终成帝业。15盍:h,何不。10/33家父者。然则家父之至性过人,固为天生,而仍得力于母之遗教。此其所以提倡女子教育,而知其关系之非浅显也。三、力田见微知著家父奉侍曾祖父及祖父。二老辈念家父之贫窘,又在外佣工,故对于家中田园颇尽力,暇则拾粪以肥田,以故历年收获颇丰。四叔见人赞成家父之孝,则曰:老人助彼度日耳,何得云孝?我如有妻室,当令老人享福,不令工作也。 家父闻其言,乃急速为之结婚,以践祖母之遗言。但结婚三日,四叔即宣告分居。四婶母有言:我母亲言说四叔是光棍汉,无父母兄弟等。 彼时,祖父颇愿随四叔以为养。家父曰:如果愿去,我且分田一晌 16,作为养老费。 四叔不应之。烦人

32、追问,四叔曰:室人不依也。 祖父之心,甚为不快,然亦无可如何耳。家母问家父曰:我奉侍老人,四叔以我为不孝。伊既成室,何不迎养以尽孝乎?家父曰:听妻言,乖骨肉,有伤天伦。 四弟妹过门三日,即主张分居,割手足之情,夺父子之义,伤伦悖理,莫大于是。吾知其终身不能享福,且不能省心也。后果然。孝悌二字,乃人生之大节。妇人私见太深,弃兄弟,薄父母,不念恩义,不尽伦常,已失人生之大本,又安能获天之福乎?然其所以如此者,盖以未受相当之教育,不知伦常之谓何耳。家庭之变,伦常之败,咎且谁归?笃尽孝思家父佣工时,曾闻周姑祖丈言:无论如何尽孝之人,当父母之丧,未有以家产之半营丧葬者。 家父乃切记,私谓曰:我当实行焉。

33、 及曾祖父逝世,家父尽力践其言,凡散孝诵经扎彩等事,无不应有尽有。里党皆以为不可,而家父毅然行之。曰:祖父之亡,只一次。财产是人置的,有我生命,即可再置。贫何足畏?及丧事毕,统计债务八百余吊(如今之八百元) 。以素日颇有信用,故未致累人耳。若与家资较,债务已超过家资一倍矣。父母丧葬,有厚薄之别,究之以中道为归。贫而不可效富,贱而不可仿贵,此当然之理也。家父对于此理,并未切实研究,惟以尽孝为宗旨,故一闻厚葬为孝,即印入脑筋。观其不畏贫苦,只知祖父之丧可当大事,心之纯诚,性之笃厚,为何如乎?事父母,能竭其力一语,当之洵 17无愧色矣。16 晌:shng,古同“垧” ,计算地亩的单位。17洵:xn,

34、诚实,实在。11/33遇事不惑曾祖父逝世,家父尽力营丧葬。预定七日为安葬之期,届时均安排妥协。将起灵榇 18,族祖母率儿辈数人,阻之曰:当数十年前,汝祖父曾用我钱数吊,并典我衣物少许,今宜还我。不然,不准出灵。 族党闻之,议论哗然。 (因族祖母系曾祖父之四儿妻也,况为数十年前之事。以前曾经控告,狡赖诈欺,毫无理由故耳。 )族中有人主张,一面令人毒打,一面出灵。家父宣言曰: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此事我自有办法,不可妄动手。今日婶母,乃为祖父之儿妻,我乃孙辈,依理而论,我远而彼近。阻止出灵,定是别有孝意,大家可以各归各家。现在正当秋收之际,不可因我家事,多劳分神也。 已而众皆散去,竟停灵不出。天傍晚

35、,族姑(即族祖母之女)头痛甚剧,谓曾祖父怪罪。又谓急速请祈,并速请众人备办出灵,决不可有丝毫要求。不然,将致我于死地。于是族祖母急速遣人奔请,次晨备宴,以送灵榇焉。谚云:屯灵如屯兵。 将出灵时而无端阻止,孰不怒发冲冠以施行对待乎?家父竟排众议,而分远近,视大事如无事,其度量之宏大,见解之特出,为何如乎?至午后见罪,自动请求出灵,尤为奇事。屡解弟困家叔行四,性嗜赌。每当输钱若干,不能自谋生活时,则与家父同居(俗名入伙 ) 。一年或二年后,则平分粮食及牲畜等而去。如是者数次。某年又因赌,贫不能自立。家父见其无颜自投,乃令他人转告之。他人曰:汝吃亏数次,尚不觉乎?家父曰:既不能劝改其性质,又不能维持

36、其生活,何以为兄乎?我但知为我之弟耳,不知吃亏也。 他人闻之,深为钦佩。好善而恶恶,人之本性然也。但家庭间父子兄弟,不可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故谚云:家庭间父子兄弟之亲,论情不论理。 家叔合伙,数次分居。入则空身而来,出则平分而去。一而再,再而三,家父不之较。非深明孝悌之道者,安能若是乎?天相吉人家父以殡葬曾祖父,负债至八百余吊,较之家资,已超过一倍。家父以力田为业,故披星戴月,栉 19风沐雨,冒寒暑,劳力较常人增加甚多,故田苗甚旺。是年夏,谷类生虫,灾情甚重。而家父之田,与人毗连者,不惟无虫,且他田之虫,无苗可食者,竟经此田而不食,赴他人之田以食之。故是年虫灾,欠收甚苦,而家父之田

37、独丰。食粮高贵,只此一年,即还债大半。次年,又起蝗虫,不食家父之田苗,而食其草。他人受害甚巨,而家父又庆大有 20。粮价昂,债务竟清还矣。家父默思曰:此天助我也。由是信天理益坚。 家父力田,尽力工作者,为老人,故不以为苦。费力既多,其苗自旺。虫蝗之所以不食者,果有天神指示乎?抑以田苗特旺,虫蝗食之不宜耳?或则经过而不食,或则食其草而不食其苗,此则自然之理。惟人皆歉收,而家父独获丰年,二年之中,债务一清。所谓人事既尽,天道自助者乎?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理当深18榇:chn,,棺材。19 栉:zh,喻辛苦劳苦。20 大有:丰收。12/33玩味也。彼私心滔滔,人道蔑弃者,

38、妄冀天助成功,其即所谓小人行险者欤!注重学塾敝村原有塾师郭先生,在村设学。某年荒歉,学童太少,学塾几不能成。家父一以念学塾之不可或阙,一以为国华之读书无地,乃尽力奔走于附近村屯。彼时学费价值,由先生订定。而学东方面,则向家父算帐。先生方面,認为学费五吊者,学东只认三吊,家父从中垫去,而双方不知也。在学东以为先生让矣,在先生以为学东缴矣。如是者,每年须在四五名以上。不惟他人不知,即家母亦不得与知焉。盖恐知之,则学塾难成也。但因成此学塾,而华之读书颇利赖焉。如是者五年,因地方胡匪四起,而学塾始散。常人作事,凡有微末好处,必求人知。而家父为成全学塾。于中垫款,必使双方皆不知其事,其即独行其道而不与世

39、俗同者乎?然华之幼时读书,正食其报。为人正是为己,利人正是利己。天道之不负人,亦可见矣。痼疾时孝能动人家父少时,寡言笑,好沉思,愤世嫉俗,耐劳忍苦。久之,生疮疾于小腹。始而不作肿痛,故未注意。仍照常勤劬 21,盖恐老人知之而忧心也。及二年后,则气力衰减,不能工作,三年则不能起床矣。舅父白俊卿,询知有谭喇嘛者,以前曾罹是疾,赴北平治愈,且擅此医术,乃请于家。谭喇嘛至,见家父之症况,辄曰:余见汝家贫困异常,以家资论,不能治也。 食饭毕,即促令送归。家父卧床榻,大声曰:大夫以我为必死之人乎?我且以为不然。 喇嘛曰:何故?家父曰:我一身奉侍两辈老人,我固无福气,岂我老人均无福气耶?喇嘛闻家父言,气力甚

40、壮,知元气未大伤。又见家父有孝念,乃曰:闻汝之声,及汝所说之话,是有命之人,我将试为医治。 舅父在旁应声曰:如用财款,我且尽力以助。 谭大夫慨允施治,曰:不过保命耳,终且为残废人也。 后渐愈,然终未告痊。凡费力事,不能做,且按气节出脓水。家父之志在老人,故无时不以孝为念。当痼疾在身,医生不为诊治时,而能振精神,定生死,卒能挽回医生之心,尽力施治,是亦可谓孝念之动人,而卒获生命保全也。治家有法家父每见常人夫妇间,因事口角,打骂交加,夫则施以蛮横,妇则逞其刁野,常自誓曰:夫妇之道尽失,我决不为此类人。 如妻子所为有不合处,但教之以道耳,必使之感悟而后已。家父迎养曾祖父及祖父,家母尽力奉侍。但家叔等

41、时加谤议,家母闻之,颇滋不悦。及四叔结婚,祖父欲与同居,四婶不依,家母曰:四叔常说我不孝,然已奉侍数年矣。按理,彼也应侍奉,况又有孝心乎?我亦不当逆媳矣。 家父再三劝解,终不听,竟卧室内而不起,亦不制作饮食。祖父谓家父曰:彼既不愿侍奉,我等只可另作打算,不可因我致令汝夫妇生恶感也。 家父曰:此事我自有办法,请勿念。我见今世之人,弃父母,率妻子而度日者,比比皆是。我决不作此等人。至打骂交加之事,我更不肯,请安心可也。 曾祖父及祖父乃无言。家父自作饮食,以侍老人,并告家母曰:汝宜深思,不奉21 劬:q , 辛苦,劳苦。13/33侍老人,是否合理?且汝已奉侍五年,甚有苦劳,限五日内,自思自行,决不五

42、日内,自思自行,决不加管束。 家母仍执谬。族祖母自门外来,且走且骂曰:此等媳妇,何不打她?真没家法了。 家父曰:请勿管此闲事,侄自有办法。 且曰:奉侍五年者,且须打。一日不奉侍者,且须杀乎?盖令家母闻言而心慰也。如是者三日,终未起床奉侍。家父见仍未觉悟,乃托族叔某夫妇劝告曰:倘再执意不听,须与娘家送信,请岳母及内弟来。研究为人妻者,不奉侍老人,是否合理?倘以为是,即请接回,我王家无此风俗。 族叔夫妇,多方劝解,且云:汝家来人,有何面目乎?此等说理办法,他人未之能也。 家母闻言,登时悔悟,曰:我非不愿奉侍老人,但因他人说我不孝耳。 语毕,乃与曾祖父及祖父叩头请罪。家父曰:各尽其道,他人之言勿听可

43、也。 始终并未出恶语。夫妻反目,乃家庭之常事,家父曾注意。而弃父母,率妻子以自居者,尤为家父所不齿。观以上作法,既完夫妇之情,又全父子之道,以一事而伦常兼尽,较诸常人之行为真奇特多矣。恤族施惠族祖父某夫妇生五女一子,家甚贫困,子且双目失明,以卖豆腐为生计。有田数亩,因饥馑典于家父。某年,盲叔年稍长,族祖父率之刨荒田。见家父曰:无钱赎田,故刨此荒界耳。 家父曰:岂真有心赎田乎?曰:有心无力耳。 家父曰:有力耕种乎?曰:如能赎出,某女婿即能代为耕种,不收租。 家父闻之,晚间归家,饭后,持典契交还族祖父曰:汝明年可自耕此田也。赎金代还可耳,不必拘数目,亦不拘时间,尽力而为,虽迟数年后,亦无不可。 族

44、祖父始则不肯,以为人世间,无此办法。家父曰:我乃诚意。文契既交还,安有他说乎?语毕,族祖父垂泪曰:念我身老子盲,我且领受矣。 家父婉言安慰而去。持款赎田,乃人事之常。岂有不交款而送还文契者乎?在常人或则倍款以期变为兑卖,或则借款以期久而自归,但谋自身之财产日增,岂虑他人之困厄。家父见祖父身老子盲,竟持契送还,不索赎金。其恤族之道,怜贫之心,为何如乎?闻善愈疾清代甲午间,地方变乱,胡匪大起,乡民均不能安度,因之地方士绅,宣讲善书,以挽人心。首倡人为距家十里之二道沟村,有杨柏,字荫轩者,率同人三四名,游行讲劝。家父闻之,颇为所感,乃招请于家中,令村人咸听善书格言。某日,去二道沟村听讲宣讲拾遗书中之

45、双受诰封节,内容系采三娘教子的故事。三娘教子夜读,子幼贪眠,三娘督责甚严。其子曰:若有我亲娘在,我焉能受你这冤枉气?三娘气昏倒。祖母及院工,急用姜汤灌醒,令其子叩头请罪。老母及孙、三娘等,均各认罪。家父听至此,曰:古人皆争罪认过,今人皆争理欺人,所以古人贵而今人贱也。我常看众人皆不如我,正是我之非理。 因出户外自责曰:他人所为,有不是处,汝常恨怨,是何心乎?如是自责者数次,已而大笑,顿悟以前之非是,而十余年未痊之疮,竟于是日霍然痊愈。疮口封矣,气力壮矣,饮食一切,均与常人无异矣。家父因此得悉,奇异之疾,均源于禀性也。素位而行之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无入而不自得,盖皆有真理存于中而不为气禀所拘者

46、。家父见常人之所为,与己大异,而家叔等之嗜赌,中心之烦怨尤多,积久乃成痼疾。一旦觉悟,如拨云见日,愉快非常,故十余年之宿疾,竟而一旦霍然也。14/33负屈不怨清代甲午之年,地方变乱,胡匪大起。家父之表弟有李儒者,亦加入匪伙。官兵至,搜拿甚严,竟将李儒之内弟捉住,非刑拷打。伊受刑不过,言说将伊姊丈李儒送至家父处。当于某夜,佟营官率兵数十人,带同李儒之内弟,直赴敝村。鸡鸣后,团团围住,搜拿李儒。既未获,乃将家父捉住,非刑拷打。始则用鞭,继而用棒,家父不知何故。但问汝将李匪送至何处,家父扬言不知。又问李儒之内弟,彼曰:我就送到他家。 家父始知为彼所牵连,乃曰:汝非真男子。稍加拷问,你就胡言乱语,看我

47、的。 营长一闻此言,痛恨更甚,曰:真贼子也。 亲身拷打者几至一小时,木棒为折者三。家父曰:无孽不挨打。只有死耳,决不胡说。 自晨至饭后,更人数次,拷打四小时之久始止,然后带至缸窑岭(距家三十里) 。彼时起身,且能行走,到彼夜间,且为讲善书格言,伤痕及体内,均无影响。而对于李儒之内弟,毫无怨言。且曰:彼受刑不过耳,又何怨。 对官方更曰:既有人指定,安能不施拷打乎?非刑拷打,为人类最难当者。家父以瘦弱之身,而疮疾初痊,经此非常之拷打,而能毫无怨言,是真所谓大慈大悲,无人无我之心乎?然其所以未受重伤者,亦在乎此。宜玩味焉。四、从善当仁不让清代甲午年,地方变乱,胡匪大起。杨善人(名柏字荫轩) ,始而宣

48、讲善书格言,以挽人心。继而当地士绅,组设宣讲善堂于六家子镇,杨善人充当善东。乃招集地方青年学士,均入堂学习,四乡宣讲。且假神道以设教,训谕男女。家父因与杨荫轩相识,虽不识字,亦愿加入学习。入堂内,凡打炕糊墙,扫除院落等,无不由家父为之倡。因系农人,故对于劳动诸事,尽力为之。暇时,则学习善书,而备讲劝焉。宣讲善堂,所招集之人,本以知书识字者为合格,家父系农人,且彼时目不识丁,而能择善以徒,毅然加入,其好学之诚,为义之勇,殊所罕见。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家父真知此理也。夺志不怠家父既入宣讲善堂,时而勤劳堂事,时而学习善书,意甚得也。堂中新请到之督讲邢九先生,系清代秀才,见家父系农人,且不识字,乃告曰:此种团体内,不识文字者,不能容纳也。 家父闻之,答曰:岂不识字者,皆恶人也?既不收容,亦不赖衣求食。 遂辞去。乃向杨善人索宣讲拾遗书一部,因出堂。乃赴六家子南八家子村,曰:汝等在六家子讲善,我赴八家子,较汝等且多两家矣。 时只能讲一章书,竟敢在彼开讲。乡民男女,听者颇多,且赞成焉,盖因人情甚达也。三日后,讲堂遣人复请入堂云。事无难易,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家父不识文字,加入讲善团体,被人淘汰。在常人则必心灰意冷,而不肯为矣。家父只学善书一章,而敢宣讲,且博多人欢迎,非有不屈不挠之精神者,不能臻此。15/33书理疗病家父既入善堂,对于劝人,非常尽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