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祝福,鲁迅,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2、通过肖像描写重点分析祥林嫂的人物性 格及其命运3、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鲁迅:,(1881_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注音,zo,tun,t ,b q,kn,j ju,z,yo,k,c,xn,
2、l ,tu,pn shn,pi,xn,yn,xn,寒暄 送灶 陈抟 朱拓 荸荠门槛 咀嚼 渣滓 炮烙 窈陷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唾弃蹒跚 一瞥 驯熟 俨然 醉醺醺,xun,po lu,注音,监生 烟霭 胆怯 谬种 桌帏 讪讪 惴惴尘芥 悚然 按捺 间或,jin,i,qi,mi,wi,shn,zhu,ji,sng,n,jin,ni,o,拗,拗口,执拗,炮,po,po,炮制,大炮,一、整体感知,1、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情节 内容 顺序,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祝福景象与
3、鲁四老爷,倒 叙,祥 林 嫂,沦为乞丐 凄然死去,外逃帮佣 初到鲁镇,被人劫回 被迫改嫁,丧夫失子 再到鲁镇,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倒 叙,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二、人物形象分析,祥林嫂,1、肖像描写,(1)文中共几次写到了祥林嫂的肖像?,三次,找出有关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并分析其作用。,表明她是一个善良、安分、温顺的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表明她又一次当了寡妇,而所穿的衣服不变,说明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则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健康
4、状况不如从前。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表明她遭受长期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她的精神已经完全麻木,风烛残年,濒临绝境。,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三次肖像的对比,显示出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找 眼睛,初到鲁镇,再到鲁镇
5、,讲阿毛故事,捐门槛,不让祝福,行 乞,问有无灵魂,顺着眼,安分,顺着眼, 眼角带着泪痕,受打击,内心痛苦,直着眼,分外有神,失神、窈陷,眼珠间或一轮,忽然发光,精神有些麻木,又有希望,再受打击,绝望,麻木,一丝希望,析 性格,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2. 语言描写,(1)自述阿毛之死,提问: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2)与柳妈的对话,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3)与“我”的对话,展示了其矛盾心理说明希望彻底破灭,3.细节描写,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聚焦
6、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其狼狈不堪、身心疲惫、一无所有。,她讪讪的缩了手转了几圈,疑惑的走开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失神的站着,难为情,心怀希望,彻底崩溃,4.动作描写,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躲避被卖,撞: 改嫁中的“出格”行为,不愿二婚,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追求人的平等权利,问: 死前问“我”鬼神,质疑天经地义的神权,从一而终,相信神权 迷信,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灯下漫笔,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
7、孽,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小结,鲁四老爷分析鲁四老爷形象要注意,语言(六次语言描写)行为(两次皱眉)侧面描写(书房)(试从课本当中找出),语言描写:六次开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 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的淋漓尽致。,行为描写: 两次皱眉表现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反感,没有同情心。,间接描写: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
8、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 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鲁四老爷,大骂新党,书房“寿”字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衬托),皱眉,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可恶!然而”,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在祝福时沾手。死后骂她是个“谬种”,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迂腐保守,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虚伪),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
9、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柳 妈,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鲁 镇 的 人 们,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也冷冷的了”,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快就感到厌烦,常打断她的话,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
10、心。,隔膜、冷漠。被封建思想支配,愚昧、麻木、不觉悟。,家中一律忙,都在准备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祝福”大典。,“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鲁镇人为何如此对待她?,因为祥林嫂嫁过两次,两个丈夫都死了用柳妈的话说就是“落了一件大罪名” 。整个鲁镇的人都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思想上、行动上都按封建规范、信条来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整个鲁镇都把祥林嫂视为“孽种”、不祥人,人们以封建贞操观念歧视再婚妇女,人心冷漠,没有同情,她就是生活在这
11、样一个阴霾、弥漫着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社会中。,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刽子手,封建统治造成国民愚昧和冷漠是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摧毁旧制度 否定旧文化,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三.环境描写,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环境描写三次祝福,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
12、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渲染环境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 暗示社会环境 深化作品主题,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的雪景描写,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借雪的飞舞,暗示封建势力猖狂,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
13、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老舍,四.语言特色,云: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钝响天色:愈阴暗了大雪: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语言特色,沉郁的色调传达悲哀的感情,以“祝福”为题:,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起到线索作用。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在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 鲜明的对照中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鲁迅小说的魅力,文学不是政治不是历史,是人学。有生命力的作品可以穿越时空与历史共存。通过那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在鲁迅的小说中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从而能够追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一切症结的所在,弄明白人类只配或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命运,由此产生一种悲悯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