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 ERP 为何让企业爱恨不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ERP 的高失败率呢?业内人士分析有如下原因:首先,软件服务供应商本身存在问题。在当时的卖方市场情况下,软件厂商通常是死啃客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费用使客户不堪重负;软件厂商对 ERP 的软件功能过分渲染,而很少考虑客户的实际情况;另外,还存在后续维护不到位或者一锤子买卖等因素。 其次,客户本身也存在问题。由于对 ERP 产品不了解,通常对软件产品寄予过高的期望;而企业自身也准备不足,管理和素质问题使得 ERP 这个工具不能发挥作用。 同时,不同软件厂商所开发的 ERP 产品没有统一的平台标准。产品相互之间不能兼容,客户在上了某一厂商的产
2、品之后,如果对前一厂商的产品不满,则会由于巨大的投入而不能更换新的更适合自己的 ERP 产品。 此外,那些外来软件还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 这种高失败率让许多企业管理者左右为难搞信息化,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但许多企业管理者同时都明白,信息化是企业的必由之路,不搞肯定不行。因此,有人将此形容为“IT 的泥潭”和“企业的噩梦”。原本双赢的信息化项目,到头来落下了双输的残局。 为什么看起来很美的事情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呢? ERP 的失败,根源在于这些软件开发商试图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优化和完善工业时代下的企业管理形态,而忽视了企业管理形态正在急剧向信息时代演进。由于人们把 ER
3、P 不恰当地赋予了所谓“提升企业管理理念,变革企业管理手段”等虚无的东西,让 ERP 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事实上,目前许多 ERP 项目的确是试图规范和优化客户的精确管理,并期望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但结果反而固化了客户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束缚了企业组织的演进。 ERP 只是管理工具,是固化的东西,而企业的管理是动态的。ERP 应该适应企业的要求,而不是企业适应软件的需要。否则,这种模式下的 ERP 没有出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ERP 厂商开始反思失败的教训。从 2006 年开始,平台化与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人们探讨的核心话题,差异性是企业生存的砝码。在日渐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每个生存下来的企业必定都有其独到之处,正所谓“80%的共性+20%的差异性”,企业赖以生存的也正是这 20%的差异性。有了差异性,企业才能够战胜竞争对手,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差异性又成了企业信息化的最大难点,使企业信息化改造无法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给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也是目前 ERP 厂商开始关注平台化建设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