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西游论道【转】西游论道2011年07月22 日十三 鲤鱼 理愚即愚理,以己之愚去理解道理或经典,就形式了自己的一套愚理,站在经典前面就象是站在通天河边,望不到边,也不知道深,我们每个人都如此,当我们还没有佛陀的觉悟时, 是不能完全理解其经典的,想要有个正确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懂得的人给我们解释,就是明师的训喻, 这个因缘是观世音菩萨来化解的,就是说只有明师才能解释的了经典,不要把我们的愚见当道理。我们应是“无所住而求其心”,才能了解道理,是对道理的实践,这样的道理好像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把愚见当道理,把执着当佛法,很长时间也休不出觉悟来,道理是明明白白在那边放的,如果修不
2、出觉悟来,一个说明见地有问题,另一个是见地没问题,就是努力不够、信心不足、勇气不大。 十四 独角兕 禅宗把修道或调心叫牧牛,也叫练心,就是训练把持心意的能力和把持情绪的能力, 用以去除压在我们头上的两座大山,所知障和烦恼障,这二者都表现为执着,执着是内在概念的作用,然而这个概念背后却有蕴、业、质的作用,所以力量很大,都知道放下执着就是修道,可这个放却太难了,因为这个执代表着当下你的质量,你认为对或错,好或坏,善或恶的东西要你放下,怎么办?圣人让我们跳开自我,让对方对,让我们爱人、包容、忍让,让我们专注做事,不管结果,不争、无为等等是破执方法。方法有了,关键是能不能依法执行,如何取舍,放下我执用
3、他执,用他执破我执,这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信心,需要有利他的品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有人导引,最好,所以,圣人说:“不遇明师不能得度”。凭自己不是不可以,难能会很大,既使遇到明师还得有“五体投地”的弟子,执着并不是只表现在观念中,在我们任何言谈举止、思维品质的各个角落都是执的体现,所以,要去执必须从做人开始,从细微处用心用力,绝对惯彻利他的思维,肯定思维,随着品质的提升,执着就逐步去除了。 十五 如意仙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身体、事业等等顺利,包括修道者也都希望修道顺利,但是,如果一直顺利,我们就形成很多不良的惯性思维,自我中心就成了理所当然,少了反思的机会,少了磨练的机会,修
4、道者不是要为了磨练去求苦行,去求逆缘,而是接受当下,我们的苦难已然够多,从当下的因缘中去体会自己的觉受,去理解别人感受,放下自己的破铜烂铁,接受来自别人的美好或不美好,心就逐步敞亮了,“逆缘是菩提”。不经过逆缘的磨练,心的质量是难出来的。 十六 琵琶女 是说色欲,也即断欲事,断欲是修道者的必修课,我们处在欲界,拥有这个物质躯体,躯体在性激素、性意识等的作用下,就自然会有性欲,而性欲是修道的一大障碍,它既散失能量,又导能量下行。欲望是不收则放,放起来是个膨胀之势,力量很大、很快,修道者一定要收,怎么收呢?我认为如果说有具体的方法,是没有的,他是在每个修道的细节中,随着收摄感观,提升觉悟,身体的经
5、脉通畅,能量上行,心态平和,就越来越淡了。所以,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可不是随便,能少则少,节欲对养生和修道都是好的,但有自己的承受能力,也有配偶的承受能力,况且,硬断也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如果运用的好也会帮助修道。所以,有双修一说,但一般人决不可借双修名义胡来,道家双修是明师要找到够质量的弟子才传,密宗是修到某种层次才传,一个感观控制能力不够的修行人去双修,无疑是害多利少。尤其不可乱来,每一个人不管你以什么名义做事,都将受到道德原则或叫宗教原则的制约,这个原则本身就是能力者,所以,修道首先要遵守的就是道德原则,在原则之下,才是方法问题。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有了性关系,命运就发生了交叉,就要对道德原则
6、负起责任,对对方负起责任,如果你不是一个能力者,是负不起这个责任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越是高等的法,越要有明师的指导,依自己想象的去修是不行的。 十七 假悟空 在修道的道路上 不管是依道修行,还是依师修行,都必须不生二心,不产生疑惑,就是把全部都交给道或名师,包括身、口、意,不能有自己的东西存在,有自己的东西存在就会产生二心,修道就会产生障碍,我们的思维主体是受到概念的作用,概念有正也有邪,一个能修道的人一定是正念站主要地位,但邪念也会时时出现,就是否定意识,是阴性能量的作用也叫阴魔或心魔,阴魔一旦出现,马上察觉,马上改正,它就形不成势力,但发现不了,顺由他出现,业力现前,外魔就出现,修
7、道障碍的因缘出现,如能及时补救或处理好这些因缘还好,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那就危险了,时间长了这种阴性力量会越来越强大,你就受制于它不能自拔,有些会离道、离师,有些表面上在修,但心也远离道或师了,当然这些人自己是觉不到这些的,假悟空的出现就是他违背师命,自我作主,导至与师在心理上、情感上产生距离,也叫二心,这个二心既是弟子与师傅的二心,又是弟子自身的心产生了分裂,所以,明师都强调这一点,对明师的绝对服从不是明师的需要,而是弟子们的需要,不要弄反。 十八 火焰山 情绪,从本质上讲,情绪是自生的,没有人给你,只是由于感观和感观对象的作用和我们内在分别心的作用,使得我们情绪“潮起潮落”,我们喜,我们怒
8、,焦虑,忧伤,都是我们内在有头犟牛,即执着心,及阴性思维,如果在加上有煽风点火的,情绪就越发不可收拾,人们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过去了回头看时,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是自己的心理障碍造成的,障碍一去,海阔天空。入道前是“禅茶一味”,茶是俗茶,禅是俗禅。入道后,放下概念,禅是神禅,茶是神茶,悠然自在。 十九 九头虫 是说聪明,书中让这头九头虫活了下来,这是少有的情况,应是作者一番苦心,都说今天的人复杂,事也复杂,其实只不过是中间多了点私的东西,越公越是简单。感观是越用越好用,紧紧围绕私展开的思维活动,就会放弃了原则,放弃了道德,增加了虚伪和贪、嗔、痴,表面上这种聪明肝给自己或者给社会带来利益,可
9、长远地看这个聪明却是愚蠢,我们的生命不是一次就完的,他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不对我们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事物都有两面性,当你得到一个好时,背后隐藏的一个不好一定等着你,为了得到利益,违背了道德原则,使你品质下降,那么,在你的今生、来世就会有相应的待遇等着你,有因就有果,有果又成因。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特别强调不可玩聪明,如果有聪明就专注在做事上,为别人为社会多做事,大家都是舍,然后大家就都是得者,社会也变的简单,人也变的简单,事也变的简单,心情怎么能不好,这才叫和谐,只有愚公才可能把两座山移走,智叟永远也移不走大山,要真实做人,才能专注做事,才有智慧产生。聪明产生虚伪,产生纷争。 二
10、十 黄眉 是说相佛与真佛的事,基督教和依斯兰教讲主,但不让门徒造像,进行像崇拜,据说佛教早期也不塑像的,道教早期也不塑像,本来像与不像各有有利的一面,拜与不拜是明师根据弟子的情况决定的。只是我们今天的人,感观倾向很重,很容易把我们感观接收到的东西当成一个真实,当我们把像佛当成是佛时,真佛与你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这个像佛不仅是佛像,也包括在你内心自我塑造的佛像,当这个像在你心中建立后,那个遍存万有,并且,住在你内在的道,你就与祂产生距离了,这一点不是经典和圣人告诉我们的有问题,他们讲的是对的,但进入你脑中时出了问题,道也好,主也好,都是“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我们总是
11、想着我们内在的道时,和分身千百亿的道时,我们与道没有距离,这样更容易使我们走进道。我们不是不去信一方净土的主或佛,当我们从经中接受到这个概念时,我们还没有办法见到实像,概念即象,人格的道和遍存的道本来就是一个,我们思维时用遍存性的概念去接近道,更方便、实效,这只是一个方法问题,不是认识问题。从认识上接近遍存性,从情感上接近人格性。 二十一 荆棘岭 “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头难”每个过来人谈起修道,都会是历经坎坷,又经重重磨难,心是练出来的,当你真的下定决心修道,各种磨难随之而来,真是步步荆棘,把心撕开揉碎,像面团一样揉来揉去,面揉成了,心就差不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最忌讳一个十八公,就是“松
12、”,当我们艰难的走一段。可能会有一片开阔地,一定不要停下来,咬咬牙就过来了,继续走,当我们修出点东西来时,就容易出问题,有人有物质福报了,就掉进去享受去了。有人有名气了,就掉进去了,有人有境见了,能诗赋了,掉进去了,还有是遇美人了,掉进杏(性)儿中去了,越往前走越容易,因为你找到了前行的方法,也越不易,就是在获的一定的资本后,被资本诱惑的风险加大,时时警惕自己情感的旁骛。 二十二 柿子沟 今日之世已成“市”,市也已成“多年柿”,味道太不好闻,这是离道离德的结果,人之“生”,势也,人之“死”,势也,成势者心也,修道者是为了生,如果能依照道德原则做事,依照法的原则应对,那么就会形成一种看不见的势,
13、向上之势,虽然也会有各种逆缘,但这种逆缘都成助缘、台阶、通道,觉悟逐步提升,生活也会顺利,如果违背道德原则做事,就形成了一种下降的势,不管你以修道的名义,还是生活的名义,势一旦形成就不好逆转。表面上你还会做着认为好的事,或不好的事,实质上怎么做都没有用,“越穷越忙,越忙越穷”,这个穷是指品质,觉悟在降低,品质在下降,这个是用眼睛是看不到的,但用心能体会到。圣人讲“要细行”,心要细,行才能细,不要莽(蟒),形成上升的势后,助缘会多,叫得道多助,是佛菩萨助,下降时,叫失道魔助,是魔鬼拉你下道。细行是成的,面对因缘要细察因缘,首先你得了解这个因缘的大势和形势,然后得了解道旨,或者说课程、考题,才能应
14、对,不了解这些只能被因缘转,在因缘中表现不出主动性是不行的。 二十三麒麟山 獬豸 洞金毛狲 麒麟即欺凌,这是爱人的最大敌人,当你欺凌别人时,你是在欺凌自己的人格。所谓众生平等,是说万事万物都表现为不同形象,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平等的。爱人首先就要有个平等心,爱我所爱,不爱我不爱,这不叫爱,在博伽梵歌中把爱人、爱道叫奉爱,就是把修道者自己放在低位,心低手不能低。把我们周围都看高,我们以低者的身份去爱一切,这样你的周围的一切也会这样的待你,你才能真心感受到爱的美好,爱的力量。觉悟才提高,情感才升华,慈悲心出来了。把自己看高,就会看到比自己更高的,也会看到的自己低的,这叫势利心,有这样心态修道是修不出来
15、的。 獬豸 即限制,狲即松,博伽梵歌上讲“体困的灵魂不能自我解脱”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捆绑,什么东西捆绑了我们呢?是有,有的概念有的物质。各个层面有各个层面的有,我们每一个人表现为不同的品质,这就会同时表现出来不同的执着,有人说放下执着,便可解脱,但自己就是那个执着,凭自己是放不下自己的,要有明师的导引,经典的导引,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展示着我们自己的执着,所以,必须从这个上头下功夫,才方便去除,才能松绑。拥有什么,什么就捆绑了你,就限制了你的自由,想要自在,就要放弃拥有。 二十四 蜈蚣 蜈蚣(无公)、盘丝(私)都是在说私欲,私心大小决定着一个人品质的好坏,我们说某人品质好,也是这个人在行为做事时,能在顾及别人的利益方面考虑的多,某人品质不好归根到底是这个私心重,所以修道要有利他品质,就是公心。道德原则的出发点是正,也就是从理念上坚持正,从行为上则要坚持公,从大的方面、社会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做事,不能以自我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对待万事万物,这是一个总目标和总方向。由于我们无数的投胎得来的今生,仍然具有的自私倾向,一下子去除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然后,在每时每刻的行为中,去实践这种观念,这是修道的必须,道中无私,成道者也必须是无私的,在无私的实践中,周围和谐了,社会和谐了,品质成就了,所以有时也说“自私自他”自利是在利他的品质实现后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