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82.50KB ,
资源ID:761406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6140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doc)为本站会员(jinche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doc

1、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2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3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4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只有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这一学派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5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6人

2、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提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中,心理学的三大势力: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6研究心理学三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7、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 包括由 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或自主神经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功能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功能

3、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密切有关。8脑干在颅腔内,与脊髓相连,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9间脑由丘脑、上/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调节。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正常进行。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

4、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10单侧化:大脑两半球解剖对称,但功能不对称。法国布洛卡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损伤导致运动性失语症。罗杰.斯佩里做“割裂脑”实验。右利手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功能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11巴普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1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外部/内部感觉。内部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

5、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13.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暗适应、光适应、红色眼镜。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14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 380 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

6、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15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辩认颜色的,明度相同色调不同的颜色他就分辨不出来。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色盲中男性色盲的人数大大高于女性色盲的人数。16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 赫兹的空气振动,在听阈范围内,人们对 1000Hz 4000Hz 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特点:先丧失高频,后低频。扩展到中频范围时影响言语听觉。17声音有

7、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大多是多种声波混合出来的,参与混合的声波的性质决定了最终的波形。18基本味觉:甜、酸、苦、咸。19皮肤痛和内脏痛之间的区别在于,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皮肤感觉中的痛的性质很清楚,定位也很准确。痛觉最难于适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20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脑中的整体反映。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长性、理解性。21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很多,如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估计时间听觉估

8、计的准确度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活动内容丰富容易对时间低估,活动内容贫乏容易高估。对所发生的事件的态度和它所引起的情绪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看一部有吸引力的电影和在火车站等人,同是一个小时,但等人会显得漫长得多。22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都是把不动的东西看成动的,视觉的运动错误。23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因而错觉具有三个基本特性:歪曲性、固定倾向性和难以克服的性质。错觉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用眼肌运动来解释线段长短

9、错觉;有用对比的原因来解释面积大小错觉的;有用心理定势的作用来解释形重错觉的等。24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又叫再现)和再认三个环节。2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26表象的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 ,可操作性,概括性。27表象作用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28记忆系统:瞬时记忆,低于 4 秒,视觉编码,920 比特,不能被意识;短时记忆,小于 1 分钟,听觉编码,72 个项目,能被意识;长时记忆,大于 1 分钟,语义和形象编码,无限大,不能被意识29

10、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好。3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31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人工概念只是模拟自然概念,它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3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有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

11、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 )33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34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离开了语言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而这种方式的交际所能交流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言语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

12、是在人们相互交际的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只有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是活的语言,离开了人们的交际活动,语言也就变成了死的语言,它将被社会淘汰。所以,语言也离不开言语。35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运动中枢在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又叫布洛卡区(表达性失语症) ;言语听觉中枢位于顶枕颞叶交会的颞上回,又称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失读症) ;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 (失写症)36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了本质上的差别。表象

13、属于记忆,现象属于思维。37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睡眠分为 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大约持续 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个体很难被叫醒,大约持续 20 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 波,大约持续 40 分钟; 大多数脑电波呈现 波时,进入了第四个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此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经过 90 分钟左右。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 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

14、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38梦的特点:不连续性(最主要) 、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39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心理过程,并不能反映事物。种类:无意、有意、有意后注意。特征: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40注意稳定性是指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但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41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

15、该有内在的联系;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也很难做到注意的分配。42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43需要产生的角度对需要分类,分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就满足需要的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44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45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

16、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 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生存是第一位的,发展是次要的。46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47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的外周理论。坎弄-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情绪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的丘脑。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汤姆金斯和伊扎德情绪动机-分化理论。48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

17、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和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焦虑等等) 。49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和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0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

18、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51意志基本阶段:准备阶段、执行决定阶段。52动机冲突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53意志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韧性、意志的自制性。54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的结构: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包括需要和动机)和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第二章社会心理学1FH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的学科,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提出了社会促进概念,把实验

19、研究取向带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GW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的存在包括实际的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隐含的存在。2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格式塔运动的早期成员,提出了解释人类行为的场理论,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冲突问题。3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4勒温的:B=f (P, E)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情境 f函数关系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时个体与其所处境相互作用的结果。5社会心理学研究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客观的描述关于问题的全面资料和

20、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而无论这些资料和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他人或社会的价值观念相冲突)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观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干预和引导。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6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再社会化还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人体的再教化。7社会化的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8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9社会化分类:言语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

21、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性别男女人格特征差异。10社会角色分类:按获得方式先赋角色,成就角色;按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角色、开放型角色;按角色功能功利型角色,表现型角色 ;按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教师:成就、规定性、表现性。11角色失调:角色冲突(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角色冲突有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12自我或自我意识(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22、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认知。13主我与客我 (詹姆斯(机能或功能主义代表人物)的观点):自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行动者。)和客观(是自我认识的对象,是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他是通过接受别人(社会)对自己的有组织的态度系统形成的。是社会的我,通过角色获得。客我制约着主我的活动。)两方面构成。镜我:是由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我们周围的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14罗杰斯的观点: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你是谁不重要,你怎么看自己才重

23、要。15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1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三阶段:从生理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到心理的自我。17自尊:个体对社会角色的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种角色单独评价的总和。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18詹姆士提出的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意思是: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19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成功行动的反馈;选择参与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20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

24、机和兴趣;认知者的情绪。21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主要作用:影响对注意对象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22光环效应:最初倾向性的印象如同光环,笼罩了其他品质。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刻板印象:以自己的经验对一类人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具有社会适应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有限经验具有消极性质,产生偏见、歧视。23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平均、加权平均(各种特征权重)、中心品质(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24印象管理,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1)按社会常模(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3)按社会期

25、待管理自己(4)投人所好。25重要他人是指和自己有密切联系和利益关系的人,如家人、朋友和同事等。概括化他人也就是一般的人。26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27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28归因原则: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29协变原则 根据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归因为刺激客体;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归因为行为主体;如果;若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归因为情境。30影响归因的因素

26、: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31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 U 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32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 亲合动机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合起源于依恋。33亲和的作用: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因素);情绪因素(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出生序列。34成就动机: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

27、机。抱负水平:个体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影响抱负水平的因素:成就动机;过去的成败经验。35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36引起权利动机的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对无能的恐惧。37侵犯的构成: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依据社会规范和准则)。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情绪唤醒水平 2、道德发展水平 3、自我控制能力 4、社会角色与群体(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侵犯性就会明显增加。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5、大众传媒的影响38挫折侵犯学说:提出-多拉德,米勒修正。要点: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

28、强度呈正比例关系;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例关系;3、如果挫折迁都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39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与侵犯行为正相关。39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时间压力;利他的对象特点。2、利他者的心理特点:心境;内疚;人格。3、利他的技能40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嫉妒:通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劣势而产生的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 嫉妒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和普

29、遍性的特点。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抑制,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内疚: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富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4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态度的成分(态度的 ABC 模式):A-情感,B-行为,C-认知。42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1、传递者(威信、立场、意图、吸引力)2、沟通信息(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提供方式)3、接受者(原有态度和信念特征、人格、个体的心理倾向)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43海德的平衡理论:

30、是一种人际关系和态度变化的社会认知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社会因素(事件、他人、文化观念等)相互作用中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海德提出POX 模型。(P:认知个体 O:他人 X:另一个人或事)海德认为,在 P-O-X 模型中,P-O 之间的关系最重要。P-O 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而 P-O 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认知失调轮:费斯廷格。社会交换论:态度转变关键是诱因的强度。44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等。行为反应的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45沟通的定义: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46现实沟通是沟通方对对

31、方的身份和角色都有比较清楚的把握的沟通,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普遍的现实沟通形式。人际沟通是以视听沟通为主的沟通。47沟通的功能:1、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2、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3、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4、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5、能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48虚拟沟通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沟通形式,沟通的进程主要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来引导。49网络成瘾是过度利用网络,对网络形成高度的心理依赖的现象。网络成瘾会使个体角色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弱化,学习工作受到极大影响。极端情况下,成瘾者不再清楚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区别,他们的人际关系

32、和社会生活变得混乱不堪,往往选择逃避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越趋越深。50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姿态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51人际距离是人沟通的时候,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包括公众距离 12-25 英尺、社交距离 4-12 英尺 、个人距离 1.54 英尺、亲密距离 018 英寸。5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心理上的联系。特点: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53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1、兴趣、爱好2、态度、价值观 3、个人的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家庭

33、 4、隐私、阴暗的想法54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55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56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57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感情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程度不同分为:亲和(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形式)、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形式)、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58影响喜欢的因素 :熟悉性和邻近性;相似性;互补(相似性的特殊形式);外貌吸引力;才能;人格品质。59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

34、、情绪和行为变化的现象。60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61从众的特点: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真实存在、可想象。个体通过理性抉择。自愿行为。62从众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避免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63社会促进的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性别助长(性别促进)。64模仿的意义:模仿是学习和创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65塔尔德的模仿律: 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66暗示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及符号等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

35、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暗示着权利、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被暗示着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情境。67社会感染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分类:个体间的感染、大众传媒的感染、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68爱情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爱情和喜欢主要区别:1、依恋;2、利他 3、亲密。69激情和浪漫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在维持感情中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印度学者普塔研究发现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 5 年彼此的膑情感会不断减少。70婚姻动机:现代社会

36、爱情第一、繁衍后代第二、经济因素第三。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一般的发展趋势是,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成人期处于缓慢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呈下降趋势。2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个体心理随时间而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发展的连续性进程。就发展的全程而言,又按不同心理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区分为数个发展阶段,称为阶段性。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两者统一的过程。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学家普

37、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于 1882 年发表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儿童心理学著作。4横断研究是在短时间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最常用。优点大样本、短时间大量资料、降低成本,节省时力。5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生。二因素论吴炜士。6相互作用论: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心;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人的认识既不是来源于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是来源于独立于客体的主体,而是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8、。相互作用论注重的是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以什么关系发生作用,深入到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企图揭示其间的内在机制。7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起源于动作。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客体永久性:消失时知道并非不存在) 、前运算阶段:表象思维水平(2-6、7 岁) (具体表现:泛灵论一切事物有生命。自我中心是所有人与自己有相同感受。思维的不可逆。未掌握守恒) 、具体运算阶

39、段:逻辑思维水平(6、7岁-11、12 岁) (可以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支持,认知水平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 、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水平(11、12 岁-14、15 岁) (能够提出假设) 。8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 岁)不能判断,直接受行为就结果;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 岁-8、9 岁)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行为的物质后果,而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 岁以后)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支配。9艾里克森根据不痛心理社会危机特点,把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前期(0-2 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

40、-4 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幼儿期(4-7 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童年期(7-12 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成年中期(25-50 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成年后期(50 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10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主要特征:1 人格发展史自我逐渐形成过程;2 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3 人格发展史连续一生的发展过程;4 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1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代表性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研究领域,探索认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

41、;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其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典型性。三元交互决定论:人的内部因素、行为、环境。观察学习:替代强化。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1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分为 3 种水平,6 个阶段:一、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 ;二、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形象、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强调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法律不

42、是一成不变的,可通过协商和民主改变、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生命价值、全人类争议、个人尊严) 。以上先后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13婴儿期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2 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3 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4)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14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 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 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15习惯化范式有陈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

43、惯不再反应。去习惯化实质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优先注视范式也成刺激偏爱程序,以注视时间为指标。16空间知觉的发展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试崖装置:6 个月婴儿) 、方位知觉。17认生现象:6-12 个月婴儿记忆。18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即婴儿思维依靠动作进行,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只能反映动作所触及到的事物。婴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

44、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19言语的发展:后天学习理论班杜拉、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选择性模仿。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20婴儿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发性微笑(0-5 周)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 周-4 个月)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 个月以后) 。恐惧的发展:本能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6-8 个月)预测性恐惧(狼外婆) 。21婴儿气质类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22鲍尔比婴儿依恋三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接阶段。艾斯

45、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安全型依恋(占 65%-70%) 、回避型依恋(占 20%) 、反抗型依恋(占 10%-15%)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依恋。23婴儿气我意识发展:主体我的发展(5-15 个月)客体我的发展(15-24 个月)24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室游戏。游戏理论:精神分析论:主要指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绪,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三)练习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演和联系;(四)重演论: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六)认知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如幼儿前运算阶段的特点反映在象征性游戏中。2

46、5.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2 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3 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4 培养健全人格;5、增强体质。26幼儿期词汇发展:词汇增加量最大的年龄是 3-4 岁,增加率 70%。语法结构: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发展到多形式句子,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西欧哪个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长句。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口语表达能力:对话句向独白句、从情境语向连贯语。27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幼儿期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词

47、语记忆薄弱) 。28记忆策略形成:三个阶段:一是没有策略,多为 5 岁以前的儿童;二是过渡阶段,一般为 5-7 岁的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三是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 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幼儿运用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29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30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 4 种类型:1 运动抑制:2、情绪抑制、3、认知活动抑制 4、延迟满足。31儿童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性别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儿童性别偏爱最早表现在对玩具的选择上。在儿童成长过

48、程中,父母鼓励那些符合性别角色标准的行为,制裁那些不适当的行为。社会生物学理论强调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儿童获得性别化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喜爱共同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基础上。所以很容易建立,也很容易破裂。32同伴关系是儿童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幼儿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里位置接近(邻居)33、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不能因为受此烦扰而祈求没有反抗期。34、童年期以学习为主。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

49、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1)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2)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35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能采用多种记忆策略,主要的记忆策略是复述和组织。复述(背诵)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作出的意识活动。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组织策略一般可分为归类和系列化两种。36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记忆过程与记忆效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记忆的以及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