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寿命短命之伤访节约网负责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晓群从国内到国外,建筑浪费都广泛存在,建筑领域是资源大库,同时也是浪费最大的。长期以来,人们关注房价,房价高低牵动大家的神经。但是,房价的基础是什么,是房子的质量。“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 30 年,年产数亿吨垃圾” 很显然,如此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如此多的建筑垃圾,久而久之,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为此,我们采访了节约网负责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晓群。记者:现在中国的浪费现象有很多,建筑浪费也是其中一种,那么您觉得这种浪费现象普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李晓群:不少城市的建筑寿命只有 30 年,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现在全国
2、的 600 多个城市中,有 180 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 又不知道有多少房屋要被拆 ,有多少资源要被浪费了。”浪费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的和主观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要的和次要的原因。客观原因造成的浪费可以是客观自然资源环境条件造成的浪费,体制和制度弊病下的浪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浪费,等等。比如说: “短命楼”之所以“短命”,在于规划短视、设计缺陷、建筑问题,这些原因导致建房的平均寿命“50 年罕见、20、30 年普遍”。建筑短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建筑长寿是社会资源的最大节约,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属于正常使用年限的建筑被强行拆除,大大缩短了住宅的使用寿命,这也不符合节能与建
3、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造成资源浪费的又一大原因。记者:建筑短命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 3 年前就建议实行问责制让建筑寿命延长。而让人不解的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反而日趋严重。请您谈一下中国建筑“短命”的影响是什么?李晓群:先说一下质量对建筑寿命的影响能有多大,以日本为例,日本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提出了“百年住宅” 的建设构想 ,建设房屋时使用的都是标号 40 以上的混凝土,而中国大部分短命建筑使用的都是标号 20 的混凝土,仅此一项差距就使房屋至少短寿十几年。其次,除了建筑与结构影响建筑物的寿命外,在使用阶段加大建筑物的使用荷载、较强的腐蚀介质经常侵蚀建筑物的重要部位等
4、都会影响建筑物的寿命。 有专家指出,国内大批建筑“未老先衰”甚至“短命”的根本在于耐久性设计标准过低。除了大拆大建等人为因素,过低的设计标准是“潜伏”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中的“基因缺陷” 。目前我国一般建筑的设计使用寿命为 50 年,重要建筑为 100 年,虽然我国的结构设计统一标准中规定了设计使用年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设计、施工单位将规范的最低要求作为唯一标准,以至于国内近年建成的大型纪念性、标志性建筑,很少有设计使用寿命大于 100 年。记者:建筑短命会给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李晓群:建筑短命的流行,不仅造成经济负担、资源浪费、环境压力,还会导致一些权属纠纷。处于
5、使用年限内的建筑被拆除,还会造成资源耗费,并因产生大量粉尘和废弃物,也会增加环境负荷。短命建筑的后果相当严重,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对大家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如不采取措施,现在建成的工程十几年后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又将翻修或拆除重建,我们可能就会陷入永无休止的大建、大拆和重建的圈中。我国每年因为建筑施工质量的问题,一年的隐性建筑损失约在 4500 亿元人民币。 建筑业对环境影响大,资源消耗多。如何节约资源,物尽其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短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相背离,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有人说:“买一套房子,贷款还完,差不多也该拆了”。“短命建筑”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相悖,尽管
6、今天我国的建设规模还未达到高峰,可是烧制水泥用的优质矿料已感短缺,配制混凝土的砂石在许多地方已十分紧张。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频繁拆迁会让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在一份有关调查中,66.5%的人首选 “浪费社会财富”,其次是“城市规划近乎儿戏”(59.6%) ,另有55.5%的人认为,频繁拆迁
7、会让公众失去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记者:现在城市中拆迁很普遍,不但棚户区被拆,许多楼房也被拆掉,建了十多年或几年的房子被炸掉,有的建成后还未使用就被炸掉,这些仍然能够长久使用的建筑变为废墟,无疑对资源和环境都是一场灾难。您怎么看?李晓群:不能借口新发展就拆楼。中国许多已有的建筑,包括许多高楼大厦,在新发展的挑战下纷纷被拆除,由于规划、设计和建造弊病众多,建筑使用年限都被缩短,“短命楼”遍地开花。短命建筑现象的后果相当严重,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如不采取措施,今天建成的工程二三十年后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又将翻修或拆除重建。我国每年因为建筑施工质量的问题,一年的隐性建筑
8、损失约在 4500 亿元人民币。最近中国媒体关于高楼大厦爆炸拆除成功的报导层出不穷,比如有“西湖第一楼”之称的浙江某大学教学主楼被爆破拆除,设计寿命 100 年的大楼只使用了 13 年。重庆的隆盛大厦从交房到拆除只有 6个月。长春一个大学的新博士导楼使用 3 年就拆除了。这些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记者:城市建筑如此,农村建筑的寿命怎样?李晓群:农村建房的寿命更短。土地流转对农村住房建设的发展影响很大,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放手让农民盖好房,住好房。用土地资源优势换取资金和技术进入农村房屋建设中,这样可以加快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减小城乡差距。农村建房的平均寿命“50 年罕见、20 年
9、普遍”。 电影乔家大院闻名全国,但乔家大院式的建筑全国所剩无几,实际上,全国农村本有可能遍布乔家大院式的建筑。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起的房子,不应再是过去那样只准备用一、二十年的房子,一批新的“乔家大院”似的百年长远建筑将率先出现。逐步提高农村住房的使用寿命,从长远上,这是节约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农村短命建筑浪费造成的损失有时比较隐蔽,但其危害比较大,可以造成集体和个人财产的长期重大损失。问题还在于浪费者麻木不仁,理所当然;旁观者习以为常,漠不关心,短期建筑甚至是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习惯成自然,普及发展为“全民运动”,形成浪费型的家庭、村庄建设。短命房是一个社会问题
10、,在农村建筑业中无法回避这个问题。资源浪费是农村建筑业发展的障碍,资源节约是农村建筑业得以存在的物资基础,是建筑领域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借鉴城市房地产发展的经验教训,研究城乡建房之差别,全面建设、规范和发展农村房地产市场,探讨一条新农民、新农户、新农村的建房之路。农村建设的发展,还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战略出路,有助于降低城市中的房地产热,分流过剩的建筑业生产能力,为城市中的过剩的建筑生产力找到了出路。农村房屋建设是个广阔天地,建设好农村房屋可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是减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工作。记者:英国建筑平均寿命可达 132 年,居世界首位。在英国,“百年老屋”随处可见。不仅建筑质量受
11、到高度重视,规划、设计也经过详细论证。同时,英国非常注意对建筑物的维护、加固和病害处理,以延长建筑使用年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法国建筑的平均寿命是 102 年,而欧洲大部分国家建筑的平均寿命为 80 年,即使设计更新较快的美国建筑寿命也达 60 年。您怎样看国外经验呢?李晓群: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有些国家、地区和部门单位非常注意建筑寿命的管理,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其成果实际地运用于管理的法规制度中,从而使管理体制、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社会舆论等都渗透着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观念和原则,有效地治理和预防着建筑资源浪费行为。国外的许多管理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记者:您说短
12、命建筑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和危害,那么有什么相应的对策可以可以减少或是制止这种事情发生呢?李晓群:对短命房问题要综合治理。 短命房现象看似简单,如果容易解决做到,或很快能解决,在这里也无须多谈。但在实践中,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而又不易解决的难题。既要采取思想观念教育、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必要的手段,还要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让短命有罪深入人心,让惩治短命房有法可依,让短命房无立足之地。这将有助于逐步建立起节约型的建筑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迈向节约型社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可靠的构造及连接措施,我国的建筑不仅使用寿命短,而且很容易在灾害作用下发生多米诺骨牌似的连续倒塌并造成大量
13、人员伤亡。建筑整体质量差是造成建筑“短命化“的又一个原因。偷工减料、施工质量低劣已经成为建筑的杀手。要切实提高城市建筑质量,需做好几方面工作:1、 要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在保证建筑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要切实解决建筑行业“监理不理”的现象。“监儿不理”是造成建筑质量低劣的又一大因素,施工环节问题也可通过监理避免,要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和治理整顿,使其切实负起监理方面的法律责任。2、提高建筑的设计质量,选材要合理、经济、节能。3、提高建筑科技水平,我国建筑钢材和水泥的轻度较低,建筑材料技术落后,所以必须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加紧废弃物再生的循环技术。关于
14、建筑寿命,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有一条规定,“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除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外,城市人民政府不得决定拆除”。由此可见,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严格城市规划修编制度,使城市有一个长远规划,使建筑拆迁有法可依,严肃追究违法拆除者责任,才是破解建筑“短命”之根本。记者:你是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研究的角度有什么建议?李晓群:我国还缺少对建筑寿命问题的专门研究。要把此问题作为立项课题项目。人的健康长寿问题已成为最热点的话题,对房子的长寿研究也要提到日程。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的发展道路,城市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建筑短寿是对城市领导者、管理者的挑战:实践方面,
15、触目惊心的短寿房问题亟待解决,形形色色的浪费病亟待治理。短命建筑问题也是对理论工作者的挑战:还缺少对这个问题的综合的、系统的、深入的、专门的分析和研究,缺少专著、专业学科、专门研究机构和专门人员,建筑寿命研究研究有待深入。挑战也是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建议有关部门单位,立项专题研究短命房现象,组织开展对建筑寿命问题的综合研究,对“短命房”进行会诊;对短命房现象加以系统分析;对其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危害做出深刻分析;重新认识建筑领域落实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要性;研究制定建筑业反浪费法规,综合治理短命房问题,全面建设和发展房地产市场。浪费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不易解决的难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制定反浪费法规,实现管理进步,减少和预防城市建筑中的浪费,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不让楼歪歪,楼脆脆的状况再次出现。这是一项有巨大潜力的大有作为的而有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工作。(节约网专稿记者:李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