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 山 市 虹 岭 路 西 延 线 辅 道 工 程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简本,供公众参与用)广 东 省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院广 东 省 环 境 保 护 工 程 研 究 设 计 院二 00 九 年 五 月II目 录1 总论 .11.1 项目建设背景 .11.2 编制依据 .21.3 评价目的 .61.4 评价范围 .61.5 区域环境功能及执行标准 .71.6 评价工作等级 .91.7 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101.8 评价因子 .111.9 评价方法 .121.10 评价时段 .122 工程概况 .132.1 项目地理位置 .132.2 预测交通量 .132.3 建设规模及主
2、要的技术指标 .132.4 工程推荐方案及主要概况 .142.5 实施方案 .183 工程分析 .213.3 污染源强分析 .214 结论 .274.1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74.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74.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284.4 事故风险分析结论 .324.5 公众参与结论 .324.6 综合结论 .3211 总论1.1 项目建设背景2002年12月,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并进行了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提出“2+5”组团为主的建设思路。佛山市“2+5”组团发展规划远期佛山市将形成两个100万人口以上、五个30万50 万人口的城区,以及由多个组群式节点为发展主体的组团式大城
3、市。其中,西南组团规划为珠三角西、北江交汇处的园林城市,广佛都市圈西部的交通枢纽和旅游、会议、培训基地;佛山西部制造业基地;佛山市域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远期规划人口45万;狮山组团规划为佛山市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科研教育基地之一,佛山市重要的客运铁路枢纽;佛山市新兴产业试点基地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与中心城区配合的重要的新兴产业园区,远期规划人口30万。西南组团和狮山组团在地理位置上呈东西毗邻布局,现状路网中连接两组团的主要道路有321国道和石南路南海东西二线。根据佛山市三水区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 佛山市狮山组团分区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和佛山市南海区公路网
4、规划 ,连接两组团的主要道路还有三水区乐西大道南海区桃园路和虹岭路西延线南海区虹岭路。目前,南海区虹岭路已建成双向8车道至西南涌东岸,虹岭路西延线的建设将东接南海区虹岭路,西接三水区南丰大道,打通整条线路,增加三水区与南海区之间的东西向通道。本项目作为虹岭路西延线辅道工程,建成后将重点解决沿线的交通出行,保证主线的快速化通行,有效缓解区域的交通紧张状况。本项目是三水区及南海区道路网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水区中部地区与南海区中北部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其建设不仅能加强两地的社会经济生活联系,还将促进“2+5”组团中西南组团和狮山组团的建设,从而加快城市一体化进程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随
5、着佛山机场的即将复航,本项目的建成将可缩短三水区中北部通道佛山机场的时间,为三水区增加一条连接佛山机场的快速通道。本工程由佛山市三水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为确保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维持和2改善,受佛山市三水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共同承担佛山市虹岭路西延线辅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环评小组遂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和资料调研,根据环境影响
6、评价技术导则编制出佛山市虹岭路西延线辅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年10月1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七号,2008年2月28日修订,2008年6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2000年5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
7、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2005年4月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0月修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2)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1999)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8号),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八号,1998年1月1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号,1988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8、乡规划法 (2008年1月) ;(17)国务院 (国发200539号)3;1.2.2 全国性法律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 ;(2)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发199631号,1996年8月) ;(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000年12月)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环境保护部,2008年10月1日起执行) ; (5)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 (环办正200465号) ;(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局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实施) ;(7)关于加强建设项
9、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的通知 (环发2004164号) ;(8)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发2005152号) ;(9)关于印发 “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环发2006158 号) ;(10)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交通部5号文,2003) ;(11)全国生态建设规划 (1998年) ;(12)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394号) ;(13)关于规范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发布形式的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函2006445号) 。1.2.3 地方性法
10、规及规范性文件(1)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粤人大199457号,2004年7月修正);(2)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粤人大200433 号,2005 年1月1日实施);(3)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 (粤府函 1999 553号);(4)广东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办法 (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3) ;(5)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2004年12月) ;4(6)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通知(粤府 2006 35号) ;(7)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 (1999年1月1日施行,粤人大) ; (8)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1
11、99974号);(9)广东省珠江综合整治方案 (2002年,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10)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粤府办199729 号);(11)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粤府办20007 号);(12)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5月1日起执行);(13)广东省航道管理条例 (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995年11月21日通过,1996年1月1日施行) ;(14) 印发广东省 的通知(粤府2006122号) ;(15)关于印发 的通知(粤府办200744号) ;(16)跨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试行方法 (粤府(1993)90号) ;(17)关于印发 的通知
12、(粤环200511 号) ;(18)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 ;(19)关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 (粤府办200777 号) ;(20)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 (1999年3月1日) ;(21)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699 号)。(22)佛山市实施 办法( 佛山市环保局,2000年1月);(23)佛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纲要 (2003年) ; (24)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佛山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25)关于印发佛山市 2004、2005年度珠江综合整治工作要点和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 (佛珠整治委2
13、0041号) ;(26)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佛山市规划局,2005年6月) ;(27)佛山市土地总体规划(1997-2010)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2006年12月) ;5(28)佛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 ;(29)佛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专项规划 (2005年) ;(30)关于印发佛山市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佛府办200339号) ;(31)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32)佛山市三水区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2.4 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
14、行) (交通部,JTJ005-96 )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T006-98) ;(3)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11)民用建
15、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88) ;(12)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HJ/T 90-2004) 。1.2.5 其它有关依据(1) 佛山市三水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关于佛山市虹岭路西延线辅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的委托书 ;(2)佛山市虹岭路西延线辅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珠海分院,2008 年 9 月) ;(3) 1988 年交通部部颁 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4) 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等;(5)广东省佛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 ;6(6)广东省佛山市公路水路交通“ 十一五”规划 ;(7)关于印发佛山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补偿
16、标准及实施方案的通知(佛府办200383 号) 。(8)佛山市公路、铁路(含轻轨)所经地段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试行方案的通知 (2004 年 10 月) ;(9)转发市环保局关于三水区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通知 (三府办199787 号) ;(10)印发佛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的通知(佛府2007154 号);(11)关于佛山市三水区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补充方案(区环保局 二OO三年十二月十日);(12)佛山市南海区公路网规划 (20052020 ) ,佛山市南海区交通局、佛山科技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1.3 评价目的(1) 通过对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选线和建设的合
17、理性。(2) 通过对工程评价范围内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针对本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营运各阶段,预测工程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治污染、减轻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的措施与对策,为项目的优化选线、合理布局、环保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既促进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又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3) 将环保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或减缓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1.4 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的要求以及道路工程污染特点,确定本
18、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1)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选道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的区域,施工场地周边 300m 以内的区域。(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选道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区域,以及施工场地周边 300m 以内的区域。7(3) 水环境的影响评价范围:公路两侧 200m 范围内的水体西南涌及大棉涌。 (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道路用地界外 100m 范围及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和弃土、渣场等动土范围。(5)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范围:工程沿线两侧 200m 范围内受项目建设影响的区域和辐射区。1.5 区域环境功能及执行标准1.5.1 水环境(1) 质量标准据调查,
19、评价范围内除西南涌和大棉涌外,无水环境敏感点。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 (粤府函1999553 号) ,并结合三水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三府办199987 号) ,西南涌和大棉涌属类水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见表 1-1。施工废水、营运期地表径流等排放标准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的二级标准要求,见表 1-2。表 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L 除 pH 外)编号 项 目 类1 pH 值(无量纲) 692 溶解氧 33 高锰酸盐指数 104 化学需氧量( COD) 305 五日生
20、化需氧量( BOD5) 66 氨氮(NH3-N) 1.57 总磷(以 P 计) 0.38 总氮 1.59 汞 0.00110 镉 0.00511 铬(六价) 0.0512 铅 0.0513 挥发酚 0.0114 石油类 0.515 硫化物 0.516 悬浮物 100表 1-2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单位: mg/L 除 pH 外项目 SS BOD5 CODCr TOC 石油类8(DB44/26-2001)第二时段的二级标准 100 30 110 30 8.01.5.2 环境空气(1) 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属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及 2002 修改单)二级标准
21、,见表 1-3。表 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 染 物二级标准浓度限值SO2 NO2 PM10 CO日平均(mg/m 3) 0.15 0.12 0.15 4.001 小时平均(mg/m 3) 0.5 0.24 10.00(2) 污染物排放标准车辆污染物排放: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8352.2-2001) 、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621-93 ) 、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 (GB18352.3-2005 ,2007 年 7 月 1 日实施) 、 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 (GB14762-
22、2008) 、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1340-2005)等。1.5.3 噪声(1) 施工期施工期噪声评价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 ,见表 1-4。表 1-4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等效声级 Leq dB(A)噪声限值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昼间 夜间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2) 运营期根据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3
23、94 号)的精神,营运期在已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城市区域,其评价范围内应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9执行,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城市区域,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认其功能区和应执行的标准。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环保局关于佛山市公路、铁路(含轻轨)所经地段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试行方案的通知 ,佛山市乡镇经济相对发达,乡村往往混杂有商业和工业,基本上不存在纯粹的“乡村居住环境” 的实际情况,佛山市乡村居住环境噪声执行 2 类标准。道路交通干线、铁路红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执行 4 类标准,距离划分如下:1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
24、侧的区域划为 4 类标准适用区域。2. 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距离的确定方法: 相邻区域为 1 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 45m5m; 相邻区域为 2 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 30m5m; 相邻区域为 3 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 20m5m。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沿线区域以工业、商业和居住区为主。本项目沿线区域声环境评价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2 类标准,见表 1-5。表 1-5 营运期声环境评价标准值 单位:dB类别或敏感目标 昼 间 夜 间2 类 60 50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 )4a 类 70 551.5.4 水土流失水
25、土流失评价标准采用路线经过地区多年平均水土流失量作为参照量,并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具体见表 1-6。表 1-6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平均侵蚀模数 t/(km2a) 平均流失厚度(mm/a)级别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 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微度 500 0.37轻度 500-2500 0.37-1.9中度 2500-5000 1.9-3.7强度 5000-8000 3.7-5.9极强度 8000-15000 5.9-11.1剧烈 15000 11.1101.6 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交通部,JTJ005-96)
26、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确定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如下:(1) 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产生的含油、含渣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项目营运期路面径流,废水产生量少、污染性质简单。另外,据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除西南涌和大棉涌(属类水功能区)外,无水环境敏感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HJ/T2.3-93),本次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2)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本项目属于公路项目,不属于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城市道路,沿线没有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中的相关规定,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3) 噪声评价
27、等级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环保局关于佛山市公路、铁路(含轻轨)所经地段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试行方案的通知 ,本项目沿线区域为商业、居住及工业混合区,属 2 类声环境功能区;类比估算,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T 2.4-1995) ,确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4)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本项目按设计车速 40Km/h 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路线全长 2.879Km,基宽度35m。按影响距离 200m 计,本项目沿线影响范围小于 20km2;初步调查,本项目沿线区域没有敏感点及珍稀濒危物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
28、997) 规定,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5) 社会环境评价按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要求进行。1.7 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1.7.1 评价重点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并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评价重点:(1) 施工期:施工废水、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对沿线区域环境的影响。11(2) 营运期: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的环境影响。1.7.2 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敏感点(1) 环境保护目标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项目的声环境和大气环境主要保护目标为道路两侧各 200m 范围内的居民点、学校、医院,该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即是要尽量减少公
29、路建设可能造成的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程度。因为植被的变化可以综合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因此,植被的保护和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确保公路建设不会对项目周围的水域产生不良影响,不会降低上述水域使用功能。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7。表 1-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 环境目标 位置 影响因素水土保持 取土,临建设施等生态环境 植被 公路两侧、施工便 道等临建设施 公路永久占地,临时占地,路基填筑行为西南涌 公路东段 施工、营运期废水水环境大棉涌 公路中段 施工、营运期废水声环境环境空气 环境质量公路两侧200m 范围 交通噪声、
30、汽车尾气居民 连接线 公路占地施工人员安全 全线 路基施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 全线 选线社会环境水利灌溉系统 连接线 道路施工及设计(2) 主要环境敏感点本项目经过线路选择,充分考虑了尽可能避开、居民密集区、重点文物、电力、电讯、国防等重大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减少拆迁;但仍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少数村庄、水体、占用耕地、影响农作物、破坏植被。据调查,该项目沿线多分布鱼塘、菜地、水塘、砖厂等,没有穿越居民点,沿线居民点主要是六兴村、山边村、平岗村、兴联村、隔海村等。则经分析,筛选出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主要敏感点如表 1-8。 表 1-8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分布一览表序号 名 称 桩 号 方位、
31、距离临路第一排建筑物特征 备 注1 六兴村 K2+700 北侧 200m 1-2 层居民楼房 -2 山边村 K2+520 北侧 50m 1-2 层居民楼房 -123 平岗村 K2+610 南侧 140m 1-2 层居民楼房 -4 兴联村 K2+40 北侧 150m 1-2 层居民楼房 -5 隔海村 K1+700 北侧 200m 1-2 层居民楼房 -6 大棉涌 K2+168.5 道路中段 IV 类水体 -7 西南涌 K0+381.8 道路东段 IV 类水体 -1.8 评价因子(1)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NO 2、CO、TSP、PM 10;预测评价因子:NO 2。(2) 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
32、:pH、DO、COD cr、COD Mn、BOD 5、氨氮、总磷、总氮、挥发酚、Cr 6+、汞、镉、铅、石油类、硫化物、SS 等;(3) 声环境:现状与预测评价因子均为等效连续声级 LeqdB(A)。(4) 生态环境:动植物、水土流失及景观。1.9 评价方法根据道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点多、线长、面广又有相似性、重复性”的特点,本评价采用点线结合、以点代段反馈全线的评价原则,现状评价采用监测、调研、计算及分析等方法;预测评价采用模式计算、类比分析等方法。对大气、噪声、水环境采用模式计算法来进行预测评价;对水土流失采用类比估算法;对生态环境评价采用分析法;对社会、生活质量部分则采用调查分析法。一般
33、对有国家标准的项目采用直接对照标准来评价。1.10 评价时段评价时段分施工期和营运期。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施工期从 2009 年 7 月至 2011 年 6 月;营运期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 005-96)的要求,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的第 7 年和第 15 年,本次评价时段定为:营运初期:2011 年;营运中期:2018 年;营运后期:2026 年。132 工程概况2.1 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佛山市中北部,属于三水区西南街道办,起于虹岭路西延线主线的跨西南涌大桥西岸桥头(K0+607.215) ,路线呈东往西走向,途经兴联村、平岗,终于南丰大道处(K
34、3+468.457) ,全长 2.879 公里。见项目地理位置图 2-1 及线路走线图 2-2。主要控制点有:起点现状虹岭路、西南涌、大棉涌、鲁村和终点南丰大道。 2.2 预测交通量根据佛山市虹岭路西延线辅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8 年 9 月) ,以2006 为年预测基年,预测项目建成通车后的交通量,见表 2-1。表 2-1 交通量预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单位:辆/d特征年份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2011 2203 189 223 26152018 3518 195 356 40692026 5044 123 508 56762.3 建设规模及主要的技术指标2.3.1 建设规模及
35、工程量辅道是在一些车流量比较大的道路旁边修建的,是用于车道分流作用的。通俗的说就是辅道和道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相同的,就是其辅助作用的道路而已。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道路网规划,依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本辅道项目按设计车速 40Km/h 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路线全长 2.879Km,中桥 1 座、小桥 1 座、涵洞 1 道、平交 2 处、路口 4 处。142.3.2 主要技术指标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道路网规划,依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本项目按设计车速 40Km/h 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路线全长 2.879Km。2.4 工程推荐方案及主要概况(1) 路基工
36、程 路基标准横断面本项目按设计车速 40Km/h 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5.0m(边绿化带)+ 0.5m(路缘带)+ 23.50m(行车道)+ 0.5m(路缘带)+4.5m(边绿化带)+ 0.5m(路缘带)+ 33.75m(行车道)+ 0.5m(路缘带)+2.0m(中央分隔带)+ 0.5m(路缘带)+ 43.75m(行车道)+ 0.5m(路缘带)+4.5m(边绿化带)+ 0.5m(路缘带)+ 23.50m(行车道)+ 0.5m(路缘带)+ 5.0m(边绿化带)=61.50m。其中,本项目仅为辅道部分:2(5.0m(边绿化带) + 0.5m(路缘带)+ 23.50m(行车道)+
37、 0.5m(路缘带) +4.5m(边绿化带) ) 。 路基边坡由于沿线路堤边坡高度较小(8m) ,根据路基填料、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本地区道路建设的经验,路堤边坡坡率采用 1:1.5;挖方边坡采用 1:1。一般地基处理过鱼塘路段挖除淤泥 0.8m 深,挖除鱼塘塘埂 1.2m 深,水田、菜地、旱地等路段清除表土 0.5m 深,挖淤泥、塘埂和清表土均需回填砂,回填砂压实要求同路基压实。特殊路基处理根据地质初勘报告,沿线第四纪冲淤积层土层复杂,物理力学性质差,淤泥、淤泥质土发育,分两层隔层埋藏,上层埋藏浅、厚度变化大,下层埋藏较深,厚度较小;淤泥、淤泥质土层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抗剪强度
38、低,强震时易产生变形使地基失稳。本项目全线范围为不良地质地段。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对软土路段进行软弱地基处理,本报告方案设计参考广东地区软土地基处理的经验,初步拟定对非桥头路段和桥头路段的软土地基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A、非桥头路段采用袋装砂井等载预压处理方案,方案概述如下:处理范围为一般软土路段;一般场地平整后先铺 50cm 砂垫层,过鱼塘场地先填15砂至常水位以上 50cm 再铺 40cm 砂垫层,并用干砌片石护坡;袋装砂井直径为7cm,按正三角形布置,间距为 1.2 米;袋装砂井上部应伸入砂垫层不小于 30 厘米;同时采用等载预压。B、桥头路段采用 CFG 桩袋装砂井处理方案,方案概述
39、如下:处理范围为桥台台后处理 30m,台前处理 5m;一般场地平整后先铺 60cm 砂垫层,过鱼塘场地先填砂至常水位以上 50cm 再铺 40cm 砂垫层,并用浆砌片石护坡,CFG 桩直径为 40cm ,按正方形布置,台后桩距 2 米,台前桩距 2.4 米,桥台和路基之间设过渡段,桩距从 2 米变至 2.4 米;CFG 桩中间设直径为 7cm 袋装砂井增加排水通道;CFG 桩须穿透软土层进入持力层 0.5m;CFG 桩施工次序为横向从路中心向两侧施工,纵向从台后 10m 处向两侧施工,且采用隔桩跳打的方法。路基压实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规定,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路床顶面
40、以下 080cm ,压实度96%;80150cm ,压实度94%;150cm 以下,压实度93% ;零填及挖方路段路床顶面以下 080cm 范围内,压实度96%。路基、路面排水本项目路基、路面排水结合 K0+607.215K3+468.457 段将实施市政配套设施工程的建设进行设置。A、路基排水为保证路基免受地下水和地面水冲刷侵蚀,拟在填方路基边设置排水边沟,排水边沟采用 M7.5 浆砌片石梯形边沟,沟深 0.6m,沟底宽 0.6m;在挖方路段设置边沟,边沟采用 M7.5 浆砌片石矩形边沟,沟深 0.6m,宽 0.6m。B、路面排水行车道路面横坡采用 2%。全线路面均采用管道排水系统,排水系统
41、概述如下:行车道外侧路缘带内每隔 2030 米分别设一套双篦式雨水口,对应在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或边绿化带内设一座 100cm120cm 检查井,雨水排水主管设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或边分隔带内,采用 d800mmd1000mm 钢筋混凝土管。路面水通过路面横披汇集到外侧路缘带,再通过雨水口汇集到检查井进入纵向排水主管,通过纵向管引到附近河涌。路基防护边坡防护结合填方边坡和水文地质条件,沿线路堑挖方均为浅挖路段,填挖方路16基边坡采用植草防护;而路堤边坡位于鱼塘、水沟等常年积水路段时,采用 M7.5 浆砌片石砌护,砌护高度不小于常水位 50cm。(2) 路面工程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42、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沿线的地质条件、土质特性、筑路材料,以及道路交通量预测和道路功能等进行设计。本项目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 15 年,标准轴载:BZZ100。(3) 桥梁工程桥梁设计标准汽车荷载标准:公路级桥梁宽度:与路基同宽抗震设防: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设计洪水频率:大桥 P=1/100桥涵设置原则沿线水系较为发达,河流、沟渠纵横交织,为满足农田灌溉、维持原有农、林、水布局及防洪需要,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桥梁和涵洞。桥涵设置情况全线新建中桥 1 座,小桥 1 座,涵洞 1 道。跨大棉涌中桥采用 220m 预应力砼空心板简支
43、梁桥,桥梁总长 46 米,桥面宽29 米;下部构造为桩柱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小桥采用 110m 的预应力砼空心板简支梁桥,桥梁总长 16 米,桥面宽 29 米;下部构造薄壁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4)交叉工程本项目主要满足沿线道路车辆与主线的交通交换,因此全线不控制出入,与沿线道路相交采用平面交叉形式。全线与一级公路平面交叉 2 处,沿线乡道平面交叉 4 处。与一级公路平交分别为K1+991 处与规划塘西线形成的 “十字”形平面交叉和 K3+468.457 与南丰大道形成的平面交叉“T ”形平面交叉。本项目对路线与该两一级公路形成的平面交叉采用渠化交通的方式处理;对沿线各乡道与本路线形成
44、的路口,采用控制右进右出的加铺转角形式处理。17本报告平交部分工程数量仅包括辅道及其右转匝道部分工程数量。(5)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本项目作为主线公路工程的配套工程,主要起交通集散功能,为了发挥其快速、舒适、安全、高效运输的功能,必须配备相应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交通管理设施、安全设施、通讯系统和服务设施等。 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属于道路的基础设施,它对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排除各种纵、横向干扰,提高服务水平,提供视线诱导,增强道路景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行车和行人安全,本项目全线桥梁在两幅桥的桥面内侧设置防撞护栏,在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外侧设置栏杆。交通标志、标线按照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45、 (GB5768-1999)设置道路的标志、标线。 照明设施设置道路照明可以防止夜间交通事故,提高行车速度,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全线设置路灯照明。在边绿化带安装双臂灯,杆高 13m,采用 4250W 高压钠灯,杆距38 米。其他市政配套设施沿线根据规划、路口的设置情况和密度控制要求,合理布置港湾停靠站的位置。公交车站站距不小于 400m。对向设站时,站台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 30m。港湾停靠站距离不小于 50m。道路边绿化带内布设公共管线:包括电力管网、弱电管网和污水管网,其中电力管网和弱电管网投资由各相关部门实施,本项目仅包括污水网建设。(6) 绿化景观工程本项目宜根据道路性质及沿线环境的
46、景观特点,对道路景观进行设计。中央分隔带中央绿化带视线主要来自司机和乘车者,且视线是连续频繁,主要考虑行车的景观、防眩光,主要植草坪、地被、低矮花灌木及造型植物,在立面上采用大尺度的高低变化并通过树种的变换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强,给人简洁明快的立面效果,消除司机的视觉疲劳及心理单调感。为了更好的展现立面效果地形采用龟背形凸起,由中央按 56的坡度向两边放坡。18边绿化带沿河边绿化带主要来自司机和乘车者,且视线是连续频繁,主要考虑行车的景观、防眩光,主要种植低矮花灌木、造型植物、木樨榄、黄金榕等,在立面上采用大尺度的高低变化并通过树种的变换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强,给人简洁明快的立面效果,消除司机的视
47、觉疲劳及心理单调感。环保绿化绿化工程主要为中央分隔带及边绿化带的绿化(K0+000K0+607.215 段本项目实施,K0+607.215K3+468.457 段由市政配套设施实施):中央分隔带及边分隔带铺草皮防护绿化,并间隔栽植常青矮灌木,中央分隔带还间隔栽植小株常青乔木,以起到防眩和美化路容作用。(7)征地本项目占用土地面积为 228.76 亩,其中征地 198.57 亩。(8)拆迁本项目沿线建筑物不多。2.5 实施方案2.5.1 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1) 工程特点本路线大部分为新路基,经过鱼塘、菜地较多,必须做好农田保护工作。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带,大部分路段均有软土分布,须经过处理后才能填
48、筑路基。桥梁工程技术简单,基础工程难度不大,无通航要求,故桥梁上部结构可采用普通的标准跨径。同时河流水位较低,基岩埋深浅,对基础施工极为有利。(2) 施工条件本地区处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粤中湿润气候区,日照较多,热量充足,雨量丰沛,气候适中,年平均气温为 21.7,全年均适合公路施工。区域内公路路网发达,除广佛、佛开、广三高速公路外,区域内有多条国省道,如 G325、G321、S113、S267、S361 、S112、S268、S362、S363 、S365、S275 等,加之沿线县乡道路,地方材料运输可就近上路,公路运输条件好。同时,区域内的水运网也很发达,如东平水道、佛山水道、潭洲水道、吉利涌、顺德水道等,可以满足四季运输的需要。此外,广茂铁路从境内通过,并设有佛山东、小塘、白沙等货场。19路基、路面、桥涵等工程具备采用常规施工的各种条件。2.5.2 筑路材料(1) 路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