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24.50KB ,
资源ID:760115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6011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变应性亚败血症479-481.doc)为本站会员(11xg27ws)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变应性亚败血症479-481.doc

1、479.变应性亚败血症中医辨证:虚劳骨蒸,阴虚发热治法:滋阴潜阳,凉血清热方名:加味秦鳖饮处方:秦艽 9 克 生鳖甲 30 克 生地 15 克 知母 9 克 当归 6 克 地骨皮 9 克 丹皮 6克 青蒿 6 克 黄芩 9 克 银柴胡 9 克 白芍 9 克 乌梅 3 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临床效果:应用此方曾治疗 10 例变应性败血症病人,均获治愈。男,3 岁半,午后发烧已年余之久。发热时左膝关节疼痛,稍肿,同时见有多形性大小不等的红色皮疹,面色苍白。午后体温变动在 38-40之间。高热时神志清晰,曾在某医院住院检查:白细胞21,000/mm,血沉 3037mm/小时,抗链“O”323 单位,X

2、 线透视、骨髓培养、脑脊液培养、肥达氏试验、嗜异凝集试验、布氏试验等均未发现异常。经有关单位病历会诊,最后确诊为“变应性亚败血症” 。曾用多种抗菌素治疗均无效,后用强的松、四环素及维生素B、C 联合治疗,症状稍有缓解,停药后症状如故。检查:心肺正常,肝在肋下 3 厘米,脾未触及,脉象细数,唇红,舌绛,舌苔薄白。投以“加味秦鳖饮” ,每日一剂,两次水煎混合,分服,4 小时一次。服完一剂后,发热即退,继服五剂,红疹全部消退,纳食增加,精神大振,舌质转淡红,一直未再发热。照原方继服十剂,而诸症消失。停药观察 2 年未再复发。按:“加味秦鳖饮”是根据卫生宝鉴的秦艽鳖甲散化裁而成。方中鳖甲、知母、当归滋

3、阴潜阳养血;地骨皮清热退蒸;乌梅生津;鳖甲乌梅合用能深入阴分,再加青蒿、柴胡又能泻阴中之伏热;秦艽有祛风湿退虚热不伤阴之功;加生地白芍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加黄芩、丹皮者清泻肝胆之火以凉血退热。故本方有滋阴潜阳、养血、凉血、清热消积之功。480变应性亚败血症中医辨证:邪热留恋阴分,阴虚内热治法:滋阴分,清虚热方名: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加减处方:青蒿 9 克 鳖甲 15 克 知母 9 克 生地 9 克 地骨皮 9 克 秦艽 9 克 丹皮 9 克 银柴胡 9 克 黄芩 9 克 太子参 15 克 川连 1.5 克 白薇 9 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临床效果:男,50 岁。间歇性发热 8 月余。患者于

4、1976 年 1 月突然发高热 40,无其它症状,遂自服四环素 3 片,第二天热退。3 月 28 日患者发热又起(39.2) ,除头昏、乏力外,各系统无任何症状。经地段医院治疗十天,热退至 37.5。6 月 11 日,患者又发高热(39.3) ,在我院急诊检查,咽红,咽后壁少许白色分泌物,以后又因反复发热,于 1976年 9 月 4 日收入住院。检查体温 39.2,血压 120/70 毫米汞柱,脉搏 120 次/ 分,神清,双侧颌下及左锁骨上可扪及黄豆大淋巴结各一个。咽部充血,心肺(0) ,腹软,肝肋下 1厘米,剑突下 2 厘米,质中,轻压痛。血常规:白细胞 10,00020,000/mm,中

5、性 8084%,血色素 10 克%,血小板 13 万 14 万/mm,血沉 30 毫米/小时,粘蛋白 154222 毫克%(Winzler 法) ,多次血培养(0) ,查血丝虫三次(0),骨碎片示粒细胞增生,伴退行性变。X 线摄片:心、肺、胃、肠均( 0) ,淋巴管造影(0) ,抗核抗体(0) ,三次找狼疮细胞均(0) 。患者入院后三个月体温直波动于 3839之间,应用抗菌素无效。曾用消炎痛 25 毫克,每日 3 次,有效,但停药后体温又上升。中药用过神犀丹、达原饮、小柴胡汤等,均未见效。于 12 月 16 日起服用“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加减”方,其后体温逐日下降,10 天后降至正常范围,并于

6、12 月 29 日出院,出院后一直情况良好,1977 年恢复全天工作,随访三年多未见再复发。481.变应性亚败血症中医辨证:气血虚弱,风湿侵袭。治法:扶正逐邪,祛寒燥湿方名:加味乌头汤处方:川乌 3 克 (白蜜同熬)麻黄 3 克 生黄芪 12 克 白芍 9 克 防己 15 克 生苡仁30 克 虎杖 30 克 生甘草 12 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临床效果:男,22 岁,工人。于 1973 年 10 月 30 日来诊。自诉于 1956 年(六岁时)曾患“风湿热” ,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后于 1964 年至 1972 年八年中,又连续多次发病,总是咽喉疼痛,突然高热,关节痠痛。曾先后在上海多家医院住院

7、,以抗风湿治疗而得缓解。1973 年 7 月 18 日因病复发,第二次住入本院治疗。入院后即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曾请市内一些兄弟医院多次会诊,中医中药按热痹治疗,用清热祛风,化湿通络清热养阴,凉血解毒,以及有关杂志介绍的中医验方三蛇酒之类;西医西药在短短的 29 天众,抗菌素、抗风湿及氯喹、环磷酰胺等均按法运用,仅激素用量计强的松 118 片,地塞米松 119 片,静脉滴注 A、C、T、H 达 550 单位,另外还用其它大量辅助药物,然症情未见控制。不规则发热,频频发作,最长间歇发作期为 2 周。患者发热前有轻度咽痛,心率加快,全身关节痛及手腕微肿,余无阳性体征可查。化验检查:血沉维持在

8、 23,60038,000/mm,粘蛋白 6.753.55mg%(改良 Harris 法) ,抗“O”在 400 单位以下,血液检查且未发现狼疮细胞。临床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遂于 10 月 30 日邀其诊治。余纵阅前后,细察病情,见患者体胖面红,显系激素之弊,脉舌无异,咽红不显,关节疼痛,时或固定。现除二腕微肿外,几天所苦。详询发热情况,知热不作时无不适,热近40则必寒意甚。因而断其为寒湿所致历节风痛病症,提出扶正逐邪,祛寒燥湿,用以“加味乌头汤”方。先后患者共服药 60 剂,诸症依次渐平复,发热止,关节肿痛退,咽痛亦除。出院检查血沉为 5ram/小时,粘蛋白 4.75ram%,白细胞总数为

9、及分类均已正常。激素用量仅每日一片半强的松。于 1975 年 9 月随访,其病情稳定,已恢复工作。按:余以往多用以乌头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获得显著效果,故此例变应性亚败血症病人用以“加味乌头汤”治之,亦能获以良好效果。其方中麻黄之辛散走窜关节与扶正去邪祛风固表之黄芪同用:养血柔筋“除血痹,破坚积”之芍药与益气健胃“通经脉,利血气”之甘草同配;辛燥、通阳、透节之乌头与滋养、甘缓、解毒之白蜜同熬;相辅相成,以取祛风散寒,扶正祛邪,舒挛止痛之效。临证之时,又当机而变,若阴盛者,当重用乌头、麻黄、黄芪,助阳驱阴;若阳旺者,当重用芍药、甘草、白蜜,以阴抑阳。以药量轻重之变,达转方温凉之枢,取治病中的之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