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讲授法 讲授法
2、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
3、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
4、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 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 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第三章 第二节 支路电流法(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由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周绍敏老师主编的电工基础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第二节的内容。复杂直流
5、电路是在学习了前两章简单直流电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又是直流电路中最复杂的一部分。“支路电流法”是解决复杂直流电路问题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支路电流法”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为本章以后几节的学习和电磁学部分以及交流电部分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因此,学好“支路电流法”对于分析解决复杂直流电路问题,以及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结合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会用支路电流法分析与计算两
6、个网孔的复杂直流电路。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数学方法中的“方程思想”分析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培养了学生注意观察、敢于探索、勤于动脑、善于反思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的意识。为他们做一名有知识、有能力的优秀学生打下基础。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1.教学重点:会用支路电流法分析与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确立依据:支路电流法是解决复杂直流电路的最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教学难点:(1)会用支路电流法分析与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确立依据:对学生来讲,虽然已经在前两章学习了简单直流电
7、路的问题,但复杂直流电路与简单直流电路有根本的区别,分析解决方法也不相同,学生初次接触复杂直流电路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在脑子里还是一个空白。(2)用方程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确立依据:方程思想是数学上的一种思想方法,将其用来解决电工问题学生接触的并不多。从支路电流法的解题过程中体验、感悟乃至抽象出“方程思想”并用来分析某些其它问题,学生尚缺乏足够的历练。四、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本节内容课本中采用的是陈述性教学方式,即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支路电流法,应用支路电流法解题的步骤是什么,然后再举例讲解。如果那样组织教学,只能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却起不到锻炼学生能力、开拓学生思路的目的。
8、因此,本节课我将 “点拨启发 ”、 “组织讨论 ”、 “讲练结合 ”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的思考予以提示,通过 “出示题目进行设疑 ”、 “假设条件给予点拨 ”、 “组织讨论进行探索 ”、 “出示练习给予训练 ”四个环节,紧抓学生思想,引领学生分析,使学生学会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初步形成“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电工问题”的思想。从而达到既“学会方法”又“锻炼能力”的学习效果。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 “讨论探索法 ”和 “分析综合法 ”相结合,与同组同学紧密合作,积极思考,大胆设想,展开讨论,通过“分析题目、展开讨论、总结方法、进行巩固”四个程
9、序,实现课程的主动学习,达到“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思想一、复习上节内容(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复习1.题目展示下图为某一电路的一部分,请问各支路电流之间有什么联系?2.学生思考与回答:什么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题目展示电流方向已在图中标出,试表示从 a点到 e 点的电压降。2.学生回答:什么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3.让学生回忆:“ 电压降的计算方法 ”。支路电流法的核心便是用基尔霍夫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和电压回路方程。学生对基尔霍夫定律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新课讲授之前,应当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进
10、行认真地复习,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其中,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最根本的问题是电压降的计算,所以在这里针对“电压降的计算”进行了复习。二、导入(一) 出示题目 1如图所示:已知 E1=42V, R1=12, R2=3, R3=6(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求各支路中的电流。让学生对比题目 1 和题目 2,思考两题的解题思路。(二) 出示题目 2已知 E1=42V, E2=21v,R 1=12, R2=3,. R3=6(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求各支路中的电流。(三)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学会应用支路电流法解决复杂直流电路的问题。题目 1 是简单直流电路的题目,题目 2 是复杂直流电路的题目。将两个
11、题目对比出现,有两点好处:(1)使学生由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的进行学习。(2)两个题目虽然只相差一个电源,但却可以让学生明白简单直流电路与复杂直流电路的最根本的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学会解决复杂直流电路的一种方法-支路电流法。三、新课讲授题目 2:已知 E1=42V, E2=21v,R 1=12, R2=3,R3=6(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求各支路中的电流。(二)引导、设疑让学生分析,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能将题目解出来吗?(一) 启发1. 告诉学生:现在假设各支路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告诉你了,你能找到一些关系吗?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节点和回路。(三)学生进行解题。(四)老师对题目进
12、行讲解与规整。(五)总结方法:3. 方程思想的提炼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戴维南定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戴维南定理”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路分析 (第一版)第二章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简化复杂电路的重要方法,特别适用于求复杂电路中某一支路中电流或功率的情况,而且也是电路分析中的一个普遍实用的重要定理和方法。在近年的单独招生考试和成人高考中,这一内容每年都考到。同时,对学生来讲,它也是
13、本章的难点之一。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内容;b.掌握用戴维南定理求解某一条支路的步骤,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电路中。(2) 能力目标:通过戴维南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猜想、 归纳问题的能力,分析电路的能力,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戴维南定理的内容;用戴维南定理求解某一条支路电流的方法。难点:a.定理的说明。b.戴维南定理的运用。关键:正确理解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概念的意义,是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关 键。 二 教法:1.启发式教学、形象直观式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此
14、内容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愉快的学习,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启发式教学始终贯穿于始终,通过师生间的一系列双边活动,如提问与回答,讲授与思考,口述与板书等,从复习旧课,到提出问题,由旧到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和技能。2.采用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3.教具:电源、导线、电阻、电流表。三 学法:1.识:我自己设计电路,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2.议: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启发、讨论、释疑,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3.思: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各知识点
15、的前后联系,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四 教学程序:教学环节 教 学 程 序设计意图复 习 提 问提问:如图电路,求解各条支路电流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 (1)所画电路图在前面所学内容中多次出现,是复杂电路中最基本的电路,学生较熟悉。(2)通过提问,为如何求解某一条支路的电流打下埋伏。提 示 课题 由以上复习,我们知道,求解复杂电路中各条支路电流的方法很多,但若只要求解某一条支路的电流时,用以上方法就显得很复杂,那用什么方法求解比较简单呢?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戴维南定理。 板书:3.4 戴维南定理 本环节通过复习旧课,提出新问题,自然的将话题转入到
16、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上来,前后自然衔接。讲授新课 戴维南定理内 容的引出 首先解释一下名词概念:二端网络、有源二端网络、无源二端网络。指出上图 1 中将 R3 去掉后就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如图 2,紧接着提出问题:这样一个内部较复杂的有源二端网络可否简化?下面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图 3、图 4 中流过 15 电阻的电流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对于 15 电阻(外电路)来讲,图 3 虚框内的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图 4 虚框内的等效电源来代替,那么等效电源的电动势 E0 和 r0 到底取多少?电路才等效,这就是戴维南定理的内容。板书:一.内容:对外电路来讲,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
17、用一个等效电源来代替,该电源的电动势 E0 等于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U0,内阻 r0等于该网络的入端电阻 Rr(即网络中各电动势短接时,两出线端间的等效电阻)。 定理引出的处理,既体现了“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的教学要求,又适当拓宽了知识面,此处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进而让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激发他们获取知识的迫切性。一环套一环,结构紧密。帮助同学们理解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的含义。讲授新课求等效戴维南定理告诉了我们求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即求网络的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这是
18、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因为求网电源的方法 关键。板书:二求网络的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求开路电压可以用我们第二章中学过的求任意两点间电压的方法,即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这两点间各小段电压的代数和。求入端电阻即将网络中各电动势短接后网络变成无源二端网络,然后利用串、并联方法求两端点间的等效电阻。 络的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是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关键,所以在这儿讨论一下求解方法,边复习,边巩固,注意教材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他们熟悉求网络的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的方法。教学环节 教 学 程 序设计意图讲授新课戴维南电理的运用那么,用戴维南定理如何求复杂电路中某一条支路的电流呢?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概括一下求解
19、步骤:例题:在图 3 中如何求 R3 支路的电流。板书:三.求解步骤:(1)将电路分成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两部分,如图 3.(2)把待求支路断开,如图 2,求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U0 和入端电阻Rr.U0=E2+IR2=3+ V=75(3)画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E0= U0,r0= Rr.然后在等效电路两端接入待求支路,如图 4,求出待求支路的电流。必须注意:代替有源二端网络的电源的极性应与开路电压 U0 一致,若 U0 为负值,则电动势的方向与图中相反。= 0.05A=50mA 以上计算出来的 E0、r0 数值与演示实验中等效电源所选数值一致,而且电流的大小和电流表的读数也一样,
20、这也验证了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这里通过具体电路来概述用定理求某一条支路电流的方法,是定理的简单应用,所以用师生共同探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概括出求解步骤,教与学互相交融,相得益彰。巩固与反 练习 1.求下图所示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并 对本馈练习 画出等效电源图。练习 2.书例,在讨论时注意步骤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1 是对如何求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的方法的巩固复习。练习2 是戴维南定理的巩固应用,即这节课内容的核心。小 结 围绕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1. 戴维南定理的内容。强调线性有源二端网络,求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的方法。2.
21、 戴维南定理的实际应用。3. 定理的说明中要用到的教学方法: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等。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本环节对所学内容作全面的小结,除小结所学知识外,还对所用的分析推导方法进行概括,使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布置作业 1.完成习题 P.45. 1,32. 3. 预习下节课内容。1.巩固定理及应用。2.查漏补缺,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程度。3.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五 板书设计: 3.4 戴维南定理 一.内容: 例题: 电路图 二.求网络的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 练习 1: 三.用定理求某一条支路电流的步骤: 练习 2:材分析:1、“电磁感应”
22、是在第三册“电流的磁效应”和第五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后进行的教学,使学生对“电与磁相互作用的内容”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识的自然延续;“电磁感应”为以后学习发电机的内容打下理论基础,并为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提供前置知识,具有启后作用。2、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近二年半自然科学的学习,已具备了电、磁的初步知识,知道了电能产生磁和磁场对电流的有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也初步具备了电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理性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在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
23、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 知道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 能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 列举影响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影响电流的因素。二、能力目标:1、 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2、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3、 培养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交流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性和求知欲。2、 培养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现象的态度。3、 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教学难点:1、 对“切割磁感应线”的理解。教学策略:1、 变演示实验为演示与学生随堂实验并进。2、 采用实验探究法。3、 辅助于多媒体课件解决教
24、学难点。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归纳交流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归纳交流新问题提出一、情景创设:1、多媒体播放“电的使用” 问题产生(电从何来)学生提出猜想:(电池?发电机?摩擦起电?)2、 复习电流产生的磁场(奥斯特)导引学生猜想,问题 2 能用磁场产生电流吗?二、设计、操作实验并交流结果(教师引导实验设计、操作)演示实验与学生随堂实验同时进行。交流实验结果(1):能用磁场产生电流。问题 3:利用磁场产生电流是否需要条件;(学生提出假设:“要”或“不要”)实验条件控制:(1)闭合或断开电路(2)不同方向移动导线(与磁感应线垂直、斜、平行)交流结果(2)电路断开不能产生电;导线运动方
25、向与磁感应线方向平行不能产生电流。“利用磁场产生电流”需要条件。阅读课文,描述电磁感应现象,难点解释: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重点演示切割和没有切割。学生列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一部分、切割)(补充指出如果电路没有闭合,导体两端会产生感生电压)问题 4: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师提示考虑因素(磁场方向与导线切割方向)学生自已设计实验、操作。交流结果。(3)感就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应线方向有关。小结: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为发电机的发明打下了理论基础,使人们对电的大规模利用成了可能。学生交流对电磁感应的看法。(现象、条件、结果、应用、体会等)提出思考题:电磁感应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6、,(互相交流、并阅读课本)作业:1、配套练习相关作业。2、完成调查报告:电在我家中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电磁感应现象是 电工基础 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的基础上编排的,既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交变电流、变压器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电磁感应现象还与人们的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这节课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2、学生基础:学生在初中物理已经学习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对此不仅仅做简单的重复和复习,重要的是在
27、此基础上扩展提高。3、教材特点: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是实验多,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将本课实验归结成三部分,根据磁通发生变化的三种电路来展开教学活动。4、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学生的基础和教材的特点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并熟练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方法。5、重、难点:本节课是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所以把对电磁感应现象概念的理解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作为本课重点,后者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共
28、同完成。因此,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演示和讲解,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过程,当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二、教法这节课我采用讲解、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过程中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演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巩固练习的思路进行。教师的实验的设计成功是关键,加上正确、有步骤的引导,使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
29、主体”的教学原则。三、学法本课所要阐述的内容比较简单,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形成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自我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最后一步通过三个小实验总结出结论时,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要联系旧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四、教学程序1、导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从第五章学习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了电场能产生磁场,磁场能不能产生电场?)学生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可能已经知道结果了,但是过程怎样呢?然后做小实验释疑。这个实验现象直观,学生一下就观察到了磁场可以产生电场,于是引入新课。做这个小实验的目的有两点,(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物理情境。(2)、引入新课。接着简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
30、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这样既可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概念的理解。2、教学目标通过刚才的实验学生在理解了概念的基础上,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让他们明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头脑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3、重、难点突破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内容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就通过三个实验来解析重点,突破难点。(1)微机演示实验一: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静止、上下、左右运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需要点拨的是:切割磁感线的概念,我是通过分析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的位置关系来解释的。(2)微机演
31、示实验二:条形磁铁相对线圈运动当磁铁插进或拔出线圈,静止不动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微机演示实验三:导体和磁场不发生相对运动,闭合电路中磁场发生变化。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这三个结论很简单,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这个实验也可让学生动手操作。效果: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他们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三个实验都产生相同的结果有电流产生。那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我是这样突破的:它们在演示的过程中发生的共同的本质变化是什么?这个问题难度较大,由于磁通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前一章的内容,部分学生对磁通概念比较模糊,让他们从电路图一下子想到磁通的变化是不容易
32、的,我就从磁感线的变化入手,让学生比较分析三个实验,观察回路中磁感线如何变化,这时候学生思考:穿过某一面积上磁感线的条数用什么表示?自然过渡到磁通的变化。最后分组讨论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样很好地完成了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目标。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4、课堂练习(微机显示)前 2 个习题是基础性练习,第 3 个习题是应用性练习。这样可以突出它的层次性,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新知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熟练地应用,并使知识顺利迁移,更好完成知识目标。5、小结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从知识、方法方面总结,既强化了知识,又培养
33、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6、布置作业(在实验中,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可以观察到电路中电流表的指针,有时左偏,有时右偏,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同,怎么判断电流的方向呢?)要求学生在课后探讨,为下节课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别埋下伏笔。7、板书板书的直观性、全面性、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作用明显,便于学生强化记忆。我在设计板书的时倏时候本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艺术性强的原则,将板书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上是我对电磁感应现象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中以电磁感应现象概念的理解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实验为主线,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传
34、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一、教材与学生分析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电磁感应这一章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一节, 这一节教学内容安排为两块:第一块为学习磁通量的概念及其变化;第二块为学习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和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问
35、题。第一块磁通量及其变化又是后继课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的基础,第二块中教材要求运用磁通量的变化的概念来描述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这也是后继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教材的重点是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难点是如何在初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实验,使学生归纳出“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虽然本节课的名称叫电磁感应现象,但这节课并不是一节“现象”课,而是一节“规律”课。2、学生情况的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前提条件从知识角度看是:
36、(1)知道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2)了解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的分布;(3)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从能力角度看是:(1)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2)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3)具有一定的识图、连接实物电路的技能。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能说出磁通量的定义,会计算磁通量(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运用条件判断有无感应电流(4)知道什么叫电磁感应现象
37、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探究、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设想1、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提出猜想并比较不同实验的结果修正猜想,从而得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节课每个学习小组都发了一份实验报告整堂课几乎都在围绕实验进行。上面既有教材要求的实验步骤,又有学生自主实验的空间,在每个实验结束后我都在实验报告上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还可以怎样得到电流?这样学生就有了自主活动的条件。我设计的实验要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猜想再实验比较修正猜想总结
38、”这种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来进行。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这样做目的就是创设一个学生自主实验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需要调节自己的思维,不断改变研究问题的对象、角度、深度,对研究对象进行求同与求异思考,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也学会了一般的研究方法。2、课本先介绍了磁通量的概念,再来讲授电磁感应现象。这体现的是一种传授式教学的特点。但是历史的研究并非如此。以前我按照这种顺序来讲授,发现学生在学习磁通量的概念时很吃力。因为这个概念太抽象,尽管其物理意义很形象:穿过一个面的磁感线条数,但是学生抽象数学思维能力不高,对其理解不深,需要反复地训练。
39、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做了大胆创新,采取了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先总结出穿过闭合电路磁感线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让学生知道现象直观利用磁感线的判断方法。然后提出一个问题:“1/3 条磁感线如何用图形来表示?”这个问题暴露了磁感线的缺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了磁感线尽管很现象,但不能机械的利用磁感线进行定量计算。为了科学地表示磁感线的条数,学生就理解了引入了磁通量的概念的目的:定量地科学地表示磁感线条数的。这样处理教材符合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先认识非常形象具体的磁感线,再抽象出磁通量这样的抽象却很科学的概念。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样处理磁通量的概念后,学生就会对它的物理意义印
40、象深刻,再进一步讨论磁通量的变化等知识难度就会降低很多。3、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手段本课的一个难点是磁场的空间分布及磁感线的动态变化过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用 Flash 制作多个动画。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立体感,形象、生动的特点来突破这个难点。看完动画后学生对电路围成的面积、切割磁感线、磁感线条数变化等记忆深刻。四、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复习奥斯特实验,引出如何用逆向思维,利用磁场来产生电流的课题。2、新课教学学生自主实验:如何利用磁场来产生电流,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中会通过切割磁感线来产生电流。教师引导学生做课本上三个实验,总结出得到感应电流的条件。为了克服磁感线条数在定量计
41、算上的缺点,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磁通量。引导学生用磁通量来总结实验现象,得出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结论。3、讨论题(略)4、布置作业(略)五、教后感:1、语言不够简炼流畅,影响了知识的传授。2、我设计表格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再提出猜想,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式。这样做发挥了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一些好的想法,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够详细地讨论。3、上课时采用“合唱”式的提问方式不好。提问个别学生可能要好一些,这样更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4、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好,利用磁感线判断感应电流产生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应用,但是还要利用至
42、少一节课的时间来讨论磁通量的概念,学生才能牢牢掌握这个概念,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目标1、知道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2、知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对“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进行区别;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4、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答有关问题;5、会计算导线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注意世界观,尤其在分析问题时,注意把握主要矛盾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理解和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注意以
43、下几个问题:要严格区分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变化率这三个概念求磁通量的变化量一般有三种情况:当回路面积 不变的时候, ;当磁感应强度 不变的时候, ;当回路面积 和磁感应强度 都不变,而他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如转动)的时候, ( 是回路面积 在与 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E 是 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一般不等于初态和末态感应电动势瞬时值的平均值,即:注意课本中给出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中的磁通量变化率取绝对值,感应电动势也取绝对值,它表示的是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不涉及方向公式 表示导体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公式要使学生知道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一个特殊形式,当
44、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使用比较方便使用它计算时要注意 B、L 、v 这三个量的方向必须是互相垂直的,遇到不垂直的情况,应取垂直分量建议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以便加深对已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新学的概念和原理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内容与前面的知识有联系,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注意:由“ 恒定电流 ”知识知道,闭合电路中要维持持续电流,其中必有电动势的存在;在电磁感应现象中,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也必然要存在对应的感应电动势,由此引出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问题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人们研制新的电源提供了可能,当它作为电源向外供电的时
45、候,我们应当把它与外电路做为一个闭合回路来研究,这和直流电路没有分别;用能量守恒和转化来研究问题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化学电源中的电动势表征的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感应电动势表征的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教法建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重点是研究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是什么,这一知识点无法从前面的知识得出,因此做好实验,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由于上一节学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就使学生明确了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与否,决定了感应电流的有无,因此,本节实验的重点是使学生观察感应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校,建议将实验改为学
46、生分组完成,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教师加以引导分析关于感应电动势的几点教学建议本节教材讲述了感应电动势的概念,通过对实验的定性分析,得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最后给出了计算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公式: ,但没有讲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讲授这节教材时,要注意概念、定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防止学生死记几条干巴巴的结论(1)感应电动势概念的建立:如何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此,各人虽有不同主张,但都很注意在抓好概念的引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环节上下功夫在感应电动势概念的教学中,也应注意这几个环节引入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时,教材利用前面几章学过的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
47、来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电路,得出既然闭合电路里有感应电流,那么这个电路中必然有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引入学生较易接受比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种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质的好方法由感应电流过渡到感应电动势,对学生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深化过程为了让学生认识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用大型电流表和电压表演示电路在接通与断开条件下的回路电流与路端电压,让学生看到回路断开时,没有感应电流,但路端电压(即感应电动势)仍存在而电路中出现感应电流,是要以电路闭合与电动势的同时存在为前提条件从而说明感应电动势的有无,完全决定于穿过回路的
48、磁通量的变化,与回路的通断,回路的组成情况等无关而电路中的感应电流存在,只是在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动势存在的必然结果对纯电阻电路,感应电流强度与感应电动势的数量关系满足 教师通过上述演示和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到,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比感应电流更能反映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让学生把初学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对巩固和深化概念很有效教师可以教材中产生感应电流的二个实验,即图 1、图 2 为例,让学生找一找,电路中哪部分导体产生了感应电动势,起到了电源的作用(在图 1 中是 AB 导体、图 2 中是线圈 B)(3)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可利用课本图 4-1 和图 4-2 的实验装置,演示在闭合电路内磁通量变化快慢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同,从而分析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改变快慢有关然后直接指出:理论和实践证明,导体在匀强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 B、 l、 v 互相垂直的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可用公式 来计算,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磁感应强度、导体长度、导体运动速度成正比在演示中要注意说明:磁铁相对线圈运动的快慢不同时或导体切割磁感线的快慢不同时,磁通量变化的快慢不同由于产生感应电流的闭合回路情况没有变化,所以感应电流大小的变化反映了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变化由于必修课中不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 不能从理论推导出来,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与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