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市园林学校教师授课教案课程:语文 教师: 郭建华 序号:14 周授课时间 班级 13 级 1 班 2013 年 12 月 4 日第 1 节 学时 1 课题章节 词曲四首知识目标1、熟读背诵,体会词作的声律之美,感受豪放词的特点。2、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词中壮阔的意境。能力目标 3、体会本词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目标4、了解作者生平及思想,获得人生启示,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的旷达乐观情怀。重点 指导朗诵,感受豪放词的特点。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难点 体会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会鉴赏诗歌。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练习册。授课类型 综合
2、实践教学方法 使用课件 或在教室互动交流正副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提要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般愁字别样情 鸿雁锦书寄相思一剪梅李清照音韵美 藕残簟秋 花飘水流意境美 兰舟 鸿雁 锦书 望团圆情感美 下眉头 上心头 寂寞、相思、闲愁室主任签字2教案总体设计 为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安排的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及必要的说明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时间教学过程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课文,简介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明确】刚才的画面把我们拉回到了三国时期硝烟弥漫的赤壁战场,当年只有 34 岁的
3、周瑜,以东吴都督的身份,率领三万士兵,用火攻击败了号称 83 万的曹操大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北宋时期,苏轼因为“ 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担任没有实权的团练副使。传说黄州附近的赤鼻矶就是当年周瑜大败曹兵的战场。胸怀大志而又年近半百的苏轼,多次来到江边。面对滚滚奔流的江水,遥想起周瑜的功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苏轼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滚滚的长江啊,你荡涤了千年,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滚滚的长江啊,你见证了周瑜火烧赤壁的不朽功勋,你可曾知道我苏东坡壮志难酬啊?于是,苏轼文思泉涌,大笔一挥,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公元 2012 年,武汉大学一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宋词排行榜 ,从两
4、万多首宋词中遴选 100 首来排名, 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之无愧排在第一。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绝唱。“念奴娇” 是词牌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PPT 展示:二、初步朗读,读准字音。PPT: 初嫁了 lio 羽扇纶 gun 巾 一尊还 hun 酹 li三、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词句内容,自由朗读,读顺节奏。补充: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千古风流人物。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风流才子/风流倜傥。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风流案件/风流韵事。轻浮放荡:风流女人。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本词中用“樯橹”代指水军,指明是水战,与“灰飞烟灭
5、”的火攻相呼应,形成对照,更能表明周瑜“水上偏能用火攻” 用计之巧妙高超。 (有的版本用“强虏”,各有其妙。 “强虏”突出了对方的强大,反衬周瑜英雄豪杰的本色。 )PPT 展示:课文节奏划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加着重号的表示重读, “” 表示拖长音, “/”表示节奏停顿。 )四、读懂内容,学会初步鉴赏诗歌。PPT
6、怀古诗:观眼前之景怀古人之事抒一己之怀1、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分析词中的景物描写。提问思考学生讨论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全文写了什么内容510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 就是指长江,以大修饰江,突出滚滚长江,浩浩汤汤,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 “大江”同时暗指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浪”,实指波浪,虚指时光。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就是感慨时光飞逝。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指时光冲刷了千古风流人物,也就是说千古风流人物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千古”穿越时空,给人以深邃厚重的沧桑之感。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从时间和空间上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把读者带到了
7、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古往今来风流人物的无限怀念之情。(朗读指导:因为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所以我们朗读时,要奇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 “大” 要重读,一锤定音,定下全文豪放的基调。示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寓动于静,写出了乱石高耸入云的动势。描摹出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形状、动静)拍:动态感极强,水石相搏,仿佛能听到一阵一阵浪花击打岸边的声音,描摹出赤壁水势汹涌澎湃。 (声音、视听)卷:动感十足。雪:突出浪花的颜色。卷起千堆雪,表现出惊涛拍岸、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气势,给人展现出一幅雄奇壮丽的景象。 (颜色、夸张、比喻)这三句运用夸张、拟人、比喻
8、等修辞手法,从形状、声音、颜色等多方面描写赤壁雄奇壮美、波澜壮阔的景象。面对如此景象,词人心中满是慷慨激昂的情感。(朗读指导:正因为这三句波澜壮阔、雄奇壮丽,要读出这种感觉,语调就要慷慨激昂,情绪饱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几个形容词和动词重读。示范。)2、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分析词中的人物刻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小乔初嫁了:衬托出周瑜年轻英俊,风流倜傥,春风得意。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表现出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气定神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刻画了周瑜从容沉着,指挥若定,潇洒从容的形象,表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朗读指导:这几句
9、是表现周瑜春风得意、潇洒从容、气定神闲的,要读出那种得意、轻快, “谈笑间”语速稍快一点,显示轻松获胜,灰飞烟灭读得舒缓,强调对方的失败,来反衬周瑜指挥战争的游刃有余、胸有成竹。示范)3、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分析词中的思想情感。先看周瑜和苏轼的一个对比:周瑜 苏轼年龄:34 岁 47 岁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功业: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作者为什么从众多豪杰当中,单选周瑜来写呢?(原来是周瑜得到了孙权的学生速读文章,细节把握,揣摩人物心理,感受情感学生读理解文意101054充分信任,志得意满;而自己虽然身怀报国之志,却得不到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 )真
10、是造化弄人,当年的赤壁是周瑜建立赫赫战功的战场,眼前的赤壁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相比之下,苏轼的内心涌起了情感的波涛,发出一声浩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抒发的是词人年岁将老、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人生如梦”,是早年颇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词人,在仕途失意,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后,对人生的一种感慨。苏轼是知道“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个道理的,所以在本词开篇就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风流人物的是非成败都转头皆空了,千古风流人物都消失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他在赤壁赋中写到曹操时也这样说:“
1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从这种感慨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旷达洒脱。苏轼对永恒的“ 江月” 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在 赤壁赋 中还说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本词他也写到“ 一樽还酹江月 ”,江月见证了英雄人物的功绩,祭奠江月也可以看成词人对古人功绩的仰慕,词人依然渴望建功立业、具有积极进取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朗读指导:前三句要读出词人心中的落寞伤感
12、、惆怅失意,后两句要读出词人的豪放旷达洒脱。 )五、理清思路,读透情感。1、齐读一遍,感知整体思路。明确:“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是由写大江过渡到写赤壁的语句, “故垒西边”承“大江东去”而来, “三国周郎赤壁” 承“千古风流人物” 而来, “人道是”说明苏轼知道这里并非真正赤壁大战的地方,他只是借山川来抒发怀古之情。“故垒西边”要读得平和一些, “人道是”要读得轻柔一些, “三国周郎赤壁”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要停顿鲜明,语气要读得舒缓一些。“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也是过渡句, (联系毛泽东的诗词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如画” 承上, “一时多少豪杰
13、” 启下,过渡到下片写周瑜。 “江山如画” 是对前三句的小结,朗读时要延续激昂的语调, “一时多少豪杰”要读出词人神思飞扬于三国的感觉,读出词人对当时英雄豪杰的钦佩、仰慕之情PPT作者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林立高峻等景,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面。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周瑜,青年时期就英姿勃发,才华过人,能从容指挥三军,轻而易举地打破曹军,建立了显赫的功勋。作者本来胸怀报国之大志,在政治上却屡遭打击,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他深感人生恰似一场梦。词中所写的壮丽山川、古代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酒洒江月的豪举,共同和谐地营造出了一种壮丽、雄
14、浑的意境。都体现了全词豪放的风格。2、再读一遍,理清词的线索。明确:线索: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多情应笑我熟读背诵,读出自我。思考文章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要求能举例说明205一剪梅第一环节:导入(3 分钟)“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迈。她就是宋朝婉约宗主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一剪梅 。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词中的别样的愁情。第二
15、环节:出示学习目标(1 分钟)1.通过诵读、听读诗词,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语气读出诗词的情感,并准确无误地背诵本首词。2.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人因何而愁。3.突破课本局限,通过资料补充,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由词及人,体悟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能够分清词人前后期的作品。第三环节:自主学习(6 分钟)1. 初步认识李清照: 学生查阅资料书,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师提问,检测预习情况,并做相关的知识补充。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以便更好的解读诗词。2.诵读诗词,品味音韵美。 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找 2-3 位学生范读,其他学生正因。一剪梅应该注意
16、的字音。玉簟( )秋 轻解罗裳( )教师做诵读指导。结构特点: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 舟、楼、流、愁、头)帮 助记忆。 诵读节奏:红藕 /香残/ 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 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听诗词录音。听后,学生仿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三分文章七分读,在诵读品,在诵读中悟。3.借助课下注释,疏通大意。上片主要写 女词人的独居生
17、活(舟中所想) ,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女词人由想象 回到现实。全词主要抒发词人的寂寞相思 之情。在这首词中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是愁。如果在这个字前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相思(闲)的 愁 。 设计意图:初步解读诗词。第四环节:重点研讨(20 分钟)赏析意境美:1.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 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红藕”“ 玉簟” 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总结交流5206条,而且渲染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衬托作用,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
18、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这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词意境角度赏析词人的愁思。2.“花自飘零水自流” 蕴含的意义是什么?明确:花自飘零” ,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 水自流 ”,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自”字,是“ 空自”或“自然”的意思。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 自”字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赏析词人的愁思。3.你是如何领略词人“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9、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明确: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曲笔赏析词人的愁思。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句历来被大家所称颂,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明确:“才下”、 “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词,明确本词的主旨,赏析词人的愁思。第五环节:巩固训练(3 分钟)内容见导学案。设计意图: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准确理解词作内容,并积累相关的古诗词。第六环节:拓展延伸(3 分钟)内容见导学案。设计意图:补充李清照前期、后期不同的作品及其词风,以便更好的理解不同时期的词作。第七环节:达标检测:(3 分钟)内容见导学案。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意象入手,联系词人的生平,分清楚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第八环节:自我小结(1 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不足之处自我反思。课后总7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