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南的冬景 本课话题 人与自然 朗读 课文中的名段 秋收过后 , 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 , 门对长桥, 窗 临远阜, 这 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 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 , 再洒上一层细得同 粉也似的白雨 , 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 , 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 致进去 , 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 , 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天垂暮了 , 还可以加一味红黄 , 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 , 自 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点评】 美丽的江南景物 , 安详宁静的乡村 , 闲适淳朴的民风民俗 , 让郁 达夫留恋
2、、沉醉 ,同时大自然也陶冶了他的性灵 ,提升了他生命的境界 。 积累 生活中的素材 东晋陶渊明辞官归 隐田园, 过着“躬耕自资 ”的生活。 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 有五棵柳 树 ,固 被人称 为五柳先 生。夫 人翟氏 ,与他志 同道合 ,安贫 乐贱 , “夫 耕于前 , 妻锄于后” ,共同劳动,维持生活 ,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 息息相关。 陶渊明爱菊 , 宅边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名句至今脍炙人口。 无论是郁达夫还是陶渊明 , 他们都走近大自然 , 在他们身上, 我们看到了一 种清 澈与宁静 ,一种明朗与豁达 ,一种恬静与平和的生命状态。 背诵 相关名言警句 1自然可以满足人类
3、的需要 ,却永远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甘地 2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 ,也 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黑格尔 3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 ,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 王尔德 4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 ,才能产生想象力。 梭罗 5顺乎自然生。 西塞罗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 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煮茗 ( ) 涮 羊肉( ) 丰腴 ( ) 乌桕 ( ) 赭 色( ) 濒 临( ) 冬霖 ( ) 槎桠 ( )( ) 远阜 ( ) 【答案】 m n shu n y ji z h bn l n ch y f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 剥 剥花生( ) 剥削( )(2) 绿 绿林
4、( ) 绿色( )(3) 夹 夹衣 ( ) 夹生饭 ( ) 夹肢窝( )【答案】 (1) b o/b ( 2) l/ l (3) ji /j i/ 2语境辨析法 (5) 一曝 ( ) 十寒的查 处只是微风吹过 , 要真正遏制银行的违规乱收费 , 还 需让不守规律的银行受到及时的 曝 ( ) 光和 处理。 (6) 私募股权的公司人员 较少 , 且他们很少在媒体 露 ( ) 脸, 只是其赢利情 况每季都会对外披 露 ( ) 。 (7) 晕 ( ) 车的不 适还 没消除 , 突如其 来的这 件事 ,又 把他弄 得 晕 ( ) 头 转向。 【答案】 (5)p /b o (6)l u/l (7) y n
5、/ y n 第 2 步写字形 奥妙无穷方块字 (1) 水蒸q ( ) 蒸q ( )机(2) 乌p n( )船 p n( )松(3) 元x io ( ) 云x io ( ) x io ( )遥(4) zh ( )居 海zh ( ) sh ( )针(5) z ( )意 z ( )态 z ( )询(6) x u n ( )哗 寒x u n ( ) x u n ( )泄【 答 案 】 (1) 气 汽 (2) 篷 蓬 (3) 宵 霄 逍 (4) 蛰 蜇 螫 (5) 恣 姿 咨 (6) 喧 暄 宣 第 3 步用词语 送你一双慧眼 1悠闲 清闲 都表示 “闲适自得 ”的意思。 “悠闲 ”表示精神上的 ,主要
6、指精神状态。 “清闲 ”指时间上比较宽裕 ,工作轻松。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日本 的 龟 速 出 租 车 服 务 迎 合 了 大 量 消 费 者 , 尤 其 是 那 些 不 急 着 赶 路 且 十 分_( 悠闲/ 清闲) 的人。 (2) 和球员时期的忙碌相 比 , 姚明在退役后的生活也没有太多_( 悠闲/ 清闲) 可言。 【答案】 (1) 悠闲 (2) 清闲 2蛰居 蛰伏 两者都是动词 , 都有“隐藏不出”的意思。 “蛰居 ”比喻人隐藏不出 ,像动物冬眠一样 ,侧重于“居”,主要指人。 “蛰伏 ”指动物冬眠 , 潜伏洞穴, 不动不食。 也比喻人隐藏不露面 , 侧重于 指动物的 “
7、伏”。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 近日记者从江阴了解到 , 唐 宋 八 大 家 中 的 柳 宗 元 、 苏 轼 至 今 仍 有 后 代 _( 蛰居/ 蛰伏) 在江阴。 (2) 在漫天霜寒的覆盖下 ,虫兽都_( 蛰居/ 蛰伏) 到洼谷深壑里。 【答案】 (1) 蛰居 (2) 蛰伏 第 4 步辨熟语 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对发现问题单位的 18 名党政一把手直截了当 的点 名批评 , 让当地群众直呼 “给力”。 ( ) 理由: 2大多 数人 只 是看到 别人通过 微商赚 了不少 钱 ,感觉 微商是 个趋势 ,就莫 名其妙 做了微商 ,
8、但是这些人并不知道微商怎么做。 ( ) 理由: 3以儒 家正统 的孔子 和孟子的 传世之 作为例 ,其内容 难道不 也是 杂 七杂八 吗? ( ) 理由: 【 答 案】 1. “直截 了 当 ” 表示( 言 语、行 动 等) 简 单 爽快 。用在 这 里 符 合语境。 2 “ 莫 名 其 妙 ” 指 没 有 人 能 说 明 它 的 奥 妙(道理) , 表 示 事 情 很 奇 怪 , 使人不明白。 偏重于客观事物难以使人弄明白。 此处应改为 “稀里糊涂 ”。 “稀 里糊涂 ” 指对事物不理解 ,不明白,偏重于主观认识处于糊涂状态。 3 “杂七 杂八 ” 形容东西 非常混 杂 ,或 事情非常 杂乱
9、。 用在此 处是正 确的。 常识 速览 识作者抗战中罹难的左翼作家 郁达夫 郁达夫(1896 1945) , 原名郁文, 浙江富阳人 , 中国现代作 家、诗人。 早年留学日本。1921 年与郭沫若等发起组织 “创造 社 ” 。抗战爆发后, 积 极 参 加 各 种 反 帝 抗 日 组 织 及 救 亡 活 动 。 1938 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抗日宣传活动。他 曾暗中救助和保护了大量文化人士以及爱国侨胞。1945 年 9 月于印尼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 一生著述丰富 , 代表作品有小说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 , 短篇小说集 沉沦 ,散文故都的秋 江南的冬景 ,散文集屐痕处处
10、闲书 。 探背景1933 年 4 月郁达夫举家移居杭州 ,修筑 “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 的生 活。 期间 , 他写了 大量的山 水游记 ,以山 水力排心 中苦闷 , 江 南的冬景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在江南的冬景里 , 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 的名士 , 但他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整体 感知 作者以情驭景 , 以景显情, 通过对冬草、 冬雨、 冬雪等典型的江南冬景的描 写 , 又通过多个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 的和暖、 恬静 , 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江南冬天 的眷恋之情。 文脉 梳理 _ _ 【答案】 寒村微雨 江南雪景 文本 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
11、 1 至 4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 题。 1本文是写“ 江南的冬景” ,第 1 段开头为什么从北国的冬天写起? 【答案】 开篇着力描写北国之冬的特色 , 为的是引出下段对江南冬景特点 的描写 , 并突出二者的区别。 2“这 一种江 南的冬 景 ,岂不 也可爱 得很么 ? ”“可爱 ”表达 了作 者的什 么思想感情?这一部分突出了江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 【答案】 “可爱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喜爱之情 , 这一部分通过写冬至之后 的景物、 动物和人的活动 , 突出了江南冬天的和暖, 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 却 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活气息浓厚、其乐融融的画面。 二、阅读课文第 5 至 7 自
12、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请完成下列表格。 午后郊游 图(5 、6 段) 所写景物 (1) 不败的芦花 , 火红的 乌桕叶 , 雪白的桕子 , 赭色的野草, 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 (2) 色彩浓艳亮丽,对比 鲜明 作 者感受 (3) 和煦温暖, 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 (4) 工笔细描, 浓墨重彩 寒村微雨 图(7 段) 所写景物 (5) 长桥,乌篷小船 ,细雨 ,灯晕 景物特点 (6) 淡雅,朦胧 ,诗中有 画 ,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 (7) 悠闲迷人, 胸襟洒脱 所用手法 (8) 粗笔白描, 层次分明 4.试品味第 7 段的写作特点。 【答案】 选取典型景物 , 语言明白如话 , 在
13、叙述中创造了无穷无尽的诗情 画意。 微雨、 杂树、 船静 、 人动 , 动静结合 , 画面 优美。 “门对长桥, 窗临 远阜 ”“粉 也似的白雨 ”加上“ 一只乌篷小船”“几个喧哗的酒客 ”, 构成了一幅冬日江南的田园风光图。 三、阅读课文第 8 至 10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作者在文章第 8 段中对江南雪没有作实景描绘,而是引用了一些诗句。 请简析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 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 夜里、 早晨的雪景 , 巧借诗歌意 境 , 通过自己的品评 , 避实就虚, 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 又将江南雪景推向 了一个新的意境 ,增强了散文的意趣 ,也更能体现出作者闲适的心
14、境。 6第 10 段的结尾有何妙处?试作分析。 【答案】 本文以搁笔走出户外赏景结尾。 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 , 又是一次 洒脱无羁的宕开 , 给读者开拓出另一个想象的空间 , 如曲终收拨, 余音袅袅 , 韵 味悠长 , 将读者的情绪完全引领到江南冬景的优美意境中。 话题 互动 话题:“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 , 这 篇 文 章 让 我 们 看 到 了 在 “ 可爱 ”“ 迷 人 ”“美丽 ”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 , 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 而这篇文 章却是写于 1935 年的 冬天 ,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列强瓜分、军阀混战的年 代 ,作者哪来的洒脱闲适?这该如何理解呢? 学生
15、甲: 在现实中饱受困顿挫折的作者想摆脱这一切 , 从而找个清静的去处 , 像庄子一样避世。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 观点一) 他借外表的悠闲平静来掩饰内心的不平静 , 虽然笔下写的是悠闲的生活方式、美丽的景色 ,但内心却是苦闷的。 ( 观点二) 作者借写 江 南的冬景 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 表达对祖国的热 爱 ,同时从侧面表达对侵略者的痛斥。 写法 借鉴 1写作特色 突出景物特征 文章紧扣江南冬景 “明朗的情调”, 选择典型景物从不同侧面加以渲染、 刻 画 ,并对所写景物都有独特的装点与解说。 写景抓住 “细”“ 清”“真”的特点。 “细”即观察细致, 描写细腻 , 如写 江南冬至过
16、后 , 树叶不至于脱尽 , 清晨老翁小孩仍要在屋外隙地曝背谈天 , 突出 江南冬天的和暖。 “ 清”即中心明显, 情趣鲜明。 文章真切描写出江南冬景的特 殊情调 , 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真” 即真切、 自然, 没有虚饰。 作者抓住 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 ,突出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 2写法指导 突出景物特征 “三法” 写景的关键 是抓住景物特征 ,那么突出景物特征的方法有哪些? (1)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和 描写景物的特点 午后郊游图中 , 所写景物有不败的芦花、 火红的乌桕叶、 雪白的桕子、 赭色 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色彩浓艳亮丽 ,对比鲜明,蕴含生机。 (2)
17、运用实写和虚写来拓 展写景的宽度 在寒村微雨图中 , “秋收过后”是时间, “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的小 村子” 是 地点, “门对长桥, 窗临远阜”“ 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 ” 等构成了冬日农村图, 这 是实景。 在这个 实景上 ,再 “洒 上一层 细得同 粉也似的 白雨 月晕 ” ,这些则 是虚景。 但这些虚设的 景致, 使实在的 “冬日 农 村图” 具有了 “寒村 微雨 ” 的意 境。 (3) 采用映衬对比手法多 角度绘景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关系 , 以次要形象映衬主要形象的一种手法。作 者从江 南说到 了闽粤 , “这一 种极南 的气候异 状 只 能叫 它作南国的 长春 , 是
18、春或秋的延长 ”, 插入这样一段关于闽粤 “冬景”的描述, 实是为了映 衬江南的特点。 3迁移应用 请灵活借 鉴以上 方法中 的一种或 多种 , 写一篇 家乡的 冬景 , 要突 出家乡 冬景的特点。2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家乡的冬景 我喜欢塞北的冬天 , 它有“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美景, 有 “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的银白世界, 但它寒风凛冽 , 冰冷刺骨; 我喜欢济南的 冬天 ,它有温晴的天气 ,有可爱秀美的小山 ,有清亮多情的绿水,但对我来说 , 它仿佛是海市蜃楼 , 既不可望又不可即。在我眼里 ,最美的是家乡的 冬景 家乡的冬天 , 是一个多雾的季 节。
19、清晨起床 , 推开窗户, 环顾四周 , 漫山遍 野被浓雾笼罩着。 望不见山 , 看不到树。 走在山间小路上 , 听得到人声 , 看不见 人影 ,真是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身在其中 ,一头雾水,看不清方向 , 仅凭着记忆朝前方走着。飘浮着的雾珠滴落在脸上 ,冰冷而清爽。 天渐渐地大亮 , 太阳出来了。 如屏障的浓雾渐渐变薄 , 变淡。 白雾环绕着的 小山 , 如一座座空中楼阁 , 像美丽的仙境一般。 慢慢地 , 雾渐散, 只 剩下丝丝缕 缕 ,似炊烟 ,袅袅地飘浮在山间。 快到中午的时候 , 雾终于散了, 温柔的阳光抚摸 着大地。 远处的山, 近处的 房屋,全在阳光的抚摸下甜甜地睡着。
20、好一 幅温馨迷人的冬日沉睡图! 素材 应用 1课内素材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 , 风雨飘摇, 外侮内辱 , 然而就在这样的日子 里 , 作 为爱国作家的郁达夫居然游山玩水 , 过起了隐士的生活。 但作者并非迷恋于山水 , 他的根本目的却在于通过跋山涉水 , “使人性发现 , 使名利心减淡, 使人 格净化 ”,并由此排 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在这种生活里 , 人 与自然的关 系变得特别的亲密 , 自然变成了个人性灵的延伸 , 那些晨霜、 草根、 乌桕、 微 雨、 酒客的喧哗、 神秘的雪 夜 , 都充满了感性的回 响 , 所有的人、 事、 物 , 都在人们 心中充分启醒一种
21、平和和满足的感 觉,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化境。 【应用角度】 “心境”“寄托”“心灵归宿 ”等。 2精彩应用 “人人尽 说江南 好 ,游 人只合江 南老 , 春水碧 于天 ,画 船听雨眠 ” , 我仿佛 在朦胧中看到一幅油纸画卷缓缓展开 , 其山水之秀丽 , 其画卷之厚重 , 使我颤抖 的灵魂似被牵了去。 愿置身微雨寒村临窗远阜 , 乌篷小船在冬日白雨中荡起一幅 江南水墨画; 愿亲手垒起红砖绿瓦 , 垒造一座别致小屋 , 而后傍水而居 , 靠山而 依 , 悠然于山水田园; 愿行走江南 , 在雨雾迷蒙中与天地结伴 , 结一段世间的千 古姻缘。 诗人戴望舒如是写道: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
22、长又寂寥的雨 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才子 , 是怎样的多愁善感?或许年少轻狂 , 情愿在江南爱的雨巷中孤独地守着。 想到了 徐志摩、 郁达夫、 邵洵美 , 江南才子的柔情柔骨在优柔舒缓的墨迹中酣畅淋漓地 展露无余。 在如织如画的一方宝地 , 抚水为琴弦 , 扣山成钟铭, 有多少男女情丝 在此 处凝结不断 , 有多少儿女情长在此地愈积愈浓 , “你侬我侬, 忒煞情多 ” , 本 是多情之地 ,又怎可挥之抹去。 佳作 领悟 江南古镇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 , 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 假若把整个江南比 作 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 ,那么古镇就
23、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 , 就会惊异地发现: 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 的规整 , 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 , 又从这里委婉流去 , 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 镇。 假如说长江、 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 , 那么一条条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 镇文明的清泉。 穿梭往来的舟舸 , 举帆落帆 , 扬桨收桨之间, 就把一座古镇同整 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帖。 街道一律临河铺筑 , 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 , 有一排房屋干脆 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上 , 足见其对水的依傍。 青石板的街面 , 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 , 把一段邈 远的历史融凝进去 , 却不留一丝
24、痕迹。 古街虽窄小 , 却 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 , 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 , 一头勾联着古街, 一头曲曲折折 地延伸过 去 ,把 整个一 座古镇引 宕得一 波三折 ,有了音 乐的节 律。 “ 小楼一夜听 春雨 ,深 巷明朝 卖杏花 。 ”那绵 长清丽 的诗意 就该由古 镇的小 巷里抽 绎出来。而 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 , 听 “欸乃” 橹声从远处飘来 , 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 , 载去 你的遐想和憧憬。 一座座 “如虹饮水 ” 的石拱桥 , 巧连妙钩, 宛若一帧行草书法 , 笔墨淋漓之间 ,有一缕墨韵衔接着 ,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对一条条漂泊的远舟来说 , 那古镇就是一处驿站。 白天 , 他
25、们在河道里经历 了风与浪的搏斗 , 在夕阳西下 , 落霞铺彩之时 , 挟着唱晚的渔歌, 沾着浪尖的飞 沫 , 泊进古镇平静的港湾里。 那掌舵的老大或拉纤的汉子便循着窄窄的石级缓缓 地走上来 , 在古街上溜达一下 , 舒张舒张疲乏的身躯。 然后在临河的一爿小酒店 里坐下来 , 沽一壶酒 , 买两碟菜, 慢悠悠地喝 , 把余下的一丝精力蘸着酽浓的酒 液 , 直喝到酥酥的微醉 , 然后枕着古镇的恬静酣睡一夜 , 蓄养出勃勃的精力 , 再 供明天的风浪去销蚀。 明天路程的终点也许还是一座古镇 , 就这么山一程水一程 地漂 泊过去 , 一座座的古镇就钩连着他们的今天、 明天和后天 , 在时空的坐标轴 上
26、 , 古镇就 勾画出他们的一条条生命曲线。 古镇的性格异常温顺 , 就如羞于表达 的朴实纯正的村姑 , 眉宇举止间却还是掩饰不住那脉脉的柔情。 吊脚楼下笼着的 一片幽水 , 正是她那诚挚的情怀 , 临河的一扇扇木窗 , 启阖之间, 纳下片片匆匆 去来的帆影。 在古镇的人流里 , 你若驻足细听一听, 就会发现许多还没有完全同化的口音 , 他们的祖先或许来自戈壁瀚海 , 漠漠黄土, 因 为那贫瘠的土地难以负载他们生存 的沉重叹息 , 遂逐一脉弱水 , 在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 , 终于择定将古镇作为自己 的永久居地。 只是用保住那方故土的语言 , 来寄托对它的永久思念。 江南的许多 古镇 , 你别看它
27、貌不惊 人, 它或许就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 , 一派流芳百 世的学者教授。 你看 , 古镇的四周是广袤的田野 , 一带萦纡的清流, 一抹起伏的 山影 , 就凸现出这么一个恬静的处所 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 , 在一处青藤垂垂 的院落里 , 隔了外界的喧嚷 , 比了市井的诱惑 , 面壁十年, 精研邃思 , 而一旦出 露 , 怎不叫世人惊愕瞩目?一部部皇皇巨著 , 一幅幅珍奇墨韵, 蕴足了文化底气 , 就从这里展开它的册页。 1学开头 文章开头 , 作者便用比喻句解题 , 开门见山地将古镇置于江南这一特定的大 环境中: “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 行云流水般的乐章 , 那么古镇就 是一个
28、非常精彩的乐段。 ”这不仅从空间角度讲析了古镇与江南的关系 , 而且从 时间范畴阐明了古镇文明与江南文化历史的关系。 “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 史 ,就不 能不读 一读江 南的古 镇 ” 。文 章就是 从这个时 空视角 ,以交 谈方式 ,于 自然随意的文字中抒发独特的幽思 , 在 诗 情 洋 溢 的 意 象 里 蕴 含 着 淳 厚 的 文 化 精 神。 2学选材 选材非常重要。 本文选择古镇特有的风物 来写, 显得真挚而动人。 如描写江 南水乡特有的吊脚楼、 石拱桥、 船夫等 , 衬托出那条远方飘来的清流的活泼和恬 静。 这里的一草一木 , 不仅超越时空的界限 , 而且作者还将他们哲理化来诱发人
29、 们美好的想象 , 突出了乡土风情的博大、 深沉、 古老、 幽雅。 在这里 , 恬静、 优 美、 纯朴的风致是 古镇永久的魅力。 文章在渲染这种古老文化氛围的同时 , 在艺 术上产生了极大的张力 ,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随着文思的起伏而激奋不已。 3学语言 本文虚实相生 , 增强了广阔的情趣美。 如 “青石板的街面, 被千万双脚打磨 得发亮 , 把一段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 , 却不留一丝痕迹。 ”写街面石板在光亮中 透出古老 , 想见年代久远 , 历经沧桑。 还有把一座座古镇比作构成船夫生命曲线 的时空坐标上的一个个点的描写等等 , 这样的语言 , 提高了散文的艺术品位 , 脱 俗典雅而 又妙
30、趣横生。 4学手法 本文最突出的便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将古镇与 “ 戈壁瀚海 ”“ 漠漠黄 土 ”作比 , 意在表明古镇的富有( 不仅仅是物质的富有 , 更是精神的充足) ; 将古 镇与 “城市 ”“乡村 ”相较, 意在凸显古镇“ 纯朴的风致中不乏兼容的大度 ”这 一特色; 以前的 “青石板的街面 ”变成了“崭新的街道 ”, “吊脚楼” 换上了“商 厦 ”“楼宇 ”, “茶馆 ”“书场 ”也为 今天 的 “歌厅” “ 舞厅 ” 所代替 显性的对比一目了然 , 隐性的比较别有韵味。 例如, 作者写江南古镇极具个性时暗含着与 我国其 他地方 村镇民居(像北 京的胡 同四合院 、山西 大院、 安徽民居、 陕北窑洞等)的比较 ,在对比中彰显江南古镇的个性与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