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大学 2011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120100 管理科学工程与工程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第十批(2006 年)批准博士学位授权点,是上海大学“211”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本学科现有教授 15 名,副教授 10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13 名,学科带头人为刘源张院士和赵来军教授。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有较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百余名。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 20 余项。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 30 余部,发表论文 600 余篇。本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质量管理、知识管理与战略
2、创新、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工业工程与运营管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管理、金融工程、服务科学与管理。本学科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并重,部分教师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有着长期密切的联系、合作研究与合作指导博士生。欢迎有志于从事上述领域研究的同志报考相关研究方向。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刘源张 (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质量管理、知识管理。1949 年毕业于日本国京都大学,1954 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院士长期致力于质量工程和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是我国全面质量管理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曾于 1989 年至 1992 年任亚太质
3、量组织主席,1995 年当选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2000 年亚太质量组织授予他“哈灵顿-石川”奖,以表彰他在理论与实践上为质量工程和管理所做的贡献。2001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 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联系方式: Email:赵来军 (男),博士(后),教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曙光”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2004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4 年2006 年在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06 年出站留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任教,2009 年调入上海大学管
4、理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1 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 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1 项,主持上海市科委、安监局等政府项目 5 项,主持各类企业项目近 10 项。在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环境管理领域国际顶级杂志)、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 Archives、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40 多篇,被 SCI、EI、ISTP 收录 1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 3 部,编著教材 3 部。2009 年获得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
5、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一项,2008 年获得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一等奖一项、2007 年获得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一项、2004 年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03 年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兼任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方物流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物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联系方式:13564466215, Email:zhao_斯晓夫 (男),教授(美国),美国宾州 Bloomsberg 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知识与创新管理,管理与管理工程战略、投资模型研究。80 年代初师从上海交大杨锡山教授和上海工大胡钟京教授学习管理。
6、1990 年获奖学金赴美自费留学,分别于 1991 年与1996 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商学院管理硕士与管理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加拿大 Concordia 大学约翰,莫尔森管理学院,美国宾州 Bloomsberg 大学管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其中经历了从助理教授到终身职正教授,以及管理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等职,海外学习工作经历长达 18 年之久。主持美国与加拿大国家级与州一级的管理课题多项。共发表了几十篇英文学术研究论文包括美国国家管理学会以及其它世界级的管理期刊包括 AME, JAP, JBR, OD,IJHRM 等 (著名英文
7、SSCI 管理期刊),现为世界著名英文核心 SSCI 管理刊物:管理研究期刊(JBR),美国国家管理学会管理研究期刊(AMP)编委(editorial board)。 联系方式: Email: 宋国防 (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工业工程与运营管理。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与评价、生产系统(制造业与服务业)运作与优化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等。获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等。主持和负责过 13 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 60 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及译著计 15 部。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研究会理事、上海机械工程学会
8、理事、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联系方式: Email: 陈以增 (男),博士、教授,上海运筹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复杂产品规划的建模和优化,特别是在模糊建模与智能优化方法、质量功能展开(QFD)与顾客需求管理系统、制造过程建模与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1993 毕业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机械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0 年毕业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程管理硕士学位;2003 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 6 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IEEE Trans Fuzzy
9、Systems 长文 1 篇;SCI 期刊 15 篇,EI 收录 23 篇,SCI 他引次数近 70 次。联系方式:E-mail: 熊 励 (女),博士(后),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协同商务与协同管理、电子商务与移动商务、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知识管理与信息服务等。在华中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参与或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国家 973 前期研究专项、博士点基金、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哲社规划、德国阿登纳基金、上海市经信委等 10 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被 SCI、EI、ISTP 收录 30 余篇,出版专著 1 部。曾获 2003 年浙
10、江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2004 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05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05 年高等教育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007 年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8 年上海信息服务业行业优秀论文征集评比一等奖等。兼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市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上海市信息化发展研究协会专家委员等。联系方式:13817686355, Email:于丽英 ( 女 ) ,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系统科学与战略创新;知识管理与创新;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 1991 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应用数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4 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后改
11、名上海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1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市注册咨询师,上海市运筹学会理事,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闸北区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十三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 6 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等项目 6 项,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 10 余项,参与完成企业项目 1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从 2002 年起与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的几家研究机构形成科研合作关系,合作完成项目 3 项,另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 1项。联系方式 : Email: 任永平 (男),博士
12、,教授。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学术领军人才(后备)班学员(第一批)。主要研究领域:会计理论、财务分析、企业风险管理、企业信用风险判别等。任永平教授 1985 年毕业于江苏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流体机械),获工学士学位;1992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会计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持或参加国家级、部省级课题 10 余项;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出版专著、参编主编教材共 11 部。在风险管理领域,与多家上市公司、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合作关系。联系方式:俞 涛 (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
13、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管理(ERP)、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协同产品商务(CPC)、企业供应链管理(SCM)、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现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专家组副组长、IFIP/ TC5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第五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研究和开发工作,在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和制造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具有良好研究条件、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所领导的 SBW-CE 项目组 2001 年获得国家 863 计划 CIMS 主题“先进集体”
14、称号,SDAACCIMS 项目获 2001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 年获国家 863 计划 CIMS 主题“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 年“基于 PC 平台的AR 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究、开发完成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其中二十余篇被 SCI、EI 或 ISTP 检索,获得国家专利多项。目前正在从事基于互联网的制造资源共享和协同、企业的自组织特性与企业管理工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研究开发工作,主要承担的项目有制造网格及其中间件开发、制造业企业管理与产品信息化工程等。联系方式:021-53831702; Email: 唐 豪 (男),教
15、授。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环境与营销工程,重点研究项目包括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链集聚形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区域商业地产开发模式、营销工程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出版书著近 10 本,承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 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 1 项,上海市及省部级课题 20 余项,并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现任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联系方式:李骏阳 (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商贸流通、物流管理、产业经济。2001 年以来 3 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并主持 3 项省部级课题、4项上海市委办课题的研究。近 10 年来在各类期刊发
16、表论文 40 多篇,出版专著 3 本。国际合作方面曾先后三次在德国柏林经济学院、吉森大学、纽纶堡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2001 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6 年获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08 年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商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一等奖,2009 年获“影响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优秀人物”称号并获“影响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优秀著作奖”。现为中国流通 30 人论坛(G30)成员,担任中国市场经济学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理事,上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联系方式:021-66133282 E-mail:沈 瑶 (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服务科学与产业管理。1
17、997 年 6 月在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 至 2000 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经济系作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贸易经济管理、贸易政策措施及效应、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关联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浙江省规划办重点课题及其它课题 15 项;发表研究论文 30 余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6 部;曾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奖项。联系方式:E-mail: 应益荣 (男), 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金融工程与证券投资;投资管理与风险分析;管理科学与运筹技术。1982 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 2000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
18、位,2002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站, 曾赴法国里尔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日本香川大学经济学部和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作访问教授。现任上海市金融工程研究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理事,中国企业运筹学会理事,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已在控制论(美国)、系统科学与应用进展(美国)、管理科学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36 篇,其中十余篇发表在三大检索源上。曾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各 2 项, 获得 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 2 项优秀论文三等奖。联系方式:021-66134926, Email: 研究方向:01 质量管理02 知识
19、管理与组织创新03 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04 工业工程与运营管理05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管理06 金融工程07 服务科学与管理指导教师:刘源张教授、斯晓夫教授、赵来军教授、宋国防教授、陈以增教授、熊励教授、于丽英教授、任永平教授、俞涛研究员、唐豪教授、沈瑶教授、李俊阳教授、应益荣教授。招生人数:16考试科目:1. 英语2. 数理统计 或 运筹学(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3. 运作管理 或 金融工程 或 管理学 或 经济学 或 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参考书目:1. 运筹学:运筹学教程(第 3 版),胡运权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0、盛骤,高教出版社,20053. 管理学:Michael A. Hitt, R. Duane Ireland and Robert E. Hoskisson.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s, latest Editio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4.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周爱民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5. 经济学:经济学(上、下),斯蒂格利茨,J.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 年6. 运作管理:运营管理基础,戴维斯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Ralph M. Stair, Geor
21、ge Walter Reynolds.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8th Edition. Course Technology Ptr, 2007.080200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车辆电驱动和电气化技术)等四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有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上海大学“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点的支撑。本学科围绕国家、地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积极探索高技术研究与先进适用技术开发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并举的学科建设方针,研究项目主要来自
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国防科工委和企业的委托等,年均科研经费约 3000 多万,多项研究项目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本学科依托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主要研究基地包括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 863 计划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上海市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上海大学机电工程设计院和各专业研究室等。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方明伦 (男),上海大学终身教授。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
23、动化。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系统自动化和机器人研究及应用开发。现任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 CIMS 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机器人学会会长、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教育部第一、二、三届科技委委员,国家“863”计划第一、二、三届 CIMS 主题中的“质量控制”专题和“先进制造及自动化”专题专家组成员。主持研制“上海二号工业机器人”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上海五号工业机器人”并获上海市科技振兴一等奖;“
24、桑塔纳汽车汽缸盖浇注模”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专业” 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荣誉称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至目前已培养 20 余名博士生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五十余名硕士生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目前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种新的制造过程多目标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海市重点基础攻关项目“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仿生组织制造方法研究”;国家“863”计划和上海市科委的“服务机器人”和“机器人关键部件”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多项。联系方式:021-56333060; 021-56331235通信地
25、址:上海市延长路 149 号上海大学校办(200072)龚振邦 (男),教授。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精密机械。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精密工程。现任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微机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曾是“国际先进机器人计划”(IAPP, International Advanced Robotics Program)合作协调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第四届科技委员会工程技术学部一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和材料学部机械学科第八届评审专家组组长,国家 863 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第二、三、四届专家组专家,国家 863 计划微机电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副组长。现是 IEEE 工业电子系统分会
26、传感器和执行器专委会核心委员,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技术分会理事等。项目获奖有:“高精度大口径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频率控制高精度微细加工技术” 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精密伺服传动精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 IV 号机器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钣材零件柔性制造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称号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留学归国人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
27、优秀导师等。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超小型飞行器系统(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 863 计划、国防预研基金资助课题)、反恐防暴立体监测监控系统(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 863 计划资助重点课题)、废墟缝隙搜救机器人系统(国家 863 计划资助重点课题)、水域水下目标探测多功能扫测监控系统(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课题、上海市反恐办、世博局委托课题)、地面移动目标低空动态跟踪(上海市国际合作课题)等。联系方式:021-56331615(O); E-mall:钱晋武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机器人技术、智能机械与系统。1987 年“仿生载重步
28、行机器人”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19992000 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访问研究。目前负责的课题主要有:下肢神经康复机器人的人-机耦合建模和患者主动控制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下肢康复机器人动力学和智能控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等。学术兼职: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会(IFToMM)微机械分会委员、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等。联系方式:021-66136116(O);56331783(L);Email:俞涛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制造
29、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平台技术。获奖:SBW-CE 项目组 2001 年获得国家 863 计划 CIMS 主题“先进集体”称号,SDAACCIMS 项目获 2001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 年获国家 863 计划 CIMS 主题“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 年“基于 PC 平台的 AR 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 年 6 月,提出“制造网格”(MG: Manufacturing Grid)的概念、定义、系统架构,并进行了初步应用示范,主持完成的上海市重点攻关项目“ 基于 SMVPN 的公共技术和服务平
30、台系统建立及其在快速制造中的应用”是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 年 8 月,在多年前混合磨料水射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磨料射流类型磨料浆体射流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开发成功数控切割机床、油嘴油泵内孔表面加工专用设备等多种应用装备。目前承担的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世博科技专项“世博适用技术研究与普及”、针阀体高精度智能研磨设备研发等。目前担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专家组副组长,IFIP/ TC5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第五技术委员会)委员。联系方式:021
31、-5383 1702, Email: 屠大维 (男),博士,教授。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方向:传感检测及信号处理、光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及仪器、机器视觉、人机协同及人机系统。着重围绕“智能机器人视觉传感集成体系”、“光流光照行为模型及自适应前照系统应用初探”、“生产自动化系统视觉设别及伺服控制关键技术”、 “基于 ACT-R 认知架构的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人机协同作业机制”等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项目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工作。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外,也欢迎光学工程专业、测控专业、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联系方式:021-56331366; Email:程维明 (男),教授,
32、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光学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精密检测;计算机辅助测量;精密机械设计;光学工程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等。已发表论文70 余篇。获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荣誉称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5)。目前承担的课题:高速高精度大行程定位工作台关键技术(教育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联系方式:021-56333903(O);E-mall:谈士力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主要研究领域:特种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应用工程、先进制造装备。完成 3
33、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 1 项、市科委启明星及启明星跟踪项目各1 项、2 项市经委高新技术攻关项目等,发表科研论文 26 篇,获专利 12 项。曾获上海市教委优秀党员、曙光学者、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2001、2002 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3、2008 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获上海市优秀产学研二等奖 2 次、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 1 次。目前承担的课题:烟包机器人自动开箱生产线(企业合作项目)、微小型壁虎仿生机器人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科委启明星跟踪项目)、壁面清洗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市教委曙光计划
34、)、轿车座椅滑道模块化柔性装配线关键技术研制(市汽车工业基金项目)、企业委托硬盘磁环高速图像检验线、汽车燃油系统各种传感器装配及测试生产线等。联系方式:021-66136507(O);E-mail:通信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 99 号上海大学 138 信箱(200444)陈晓阳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摩擦学、机械设计、滚动轴承性能分析和安全工程装备设计,已指导 10 名博士生毕业并获得学位。现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和摩擦学学报编委。目前承担有:陀螺转子轴承失效机理和寿命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微
35、型灵敏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和偏斜工况滚子摩擦副的弹流润滑性能分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创新项目)等多项学术前沿性研究课题和企业委托的工程应用项目。拟招收机械设计、力学性能分析和设备测控技术等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博士研究生。联系方式:021-56331386-4(O);021-56331937(Fax), E-mail: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 149 号 224 信箱(200072)汪希平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磁悬浮理论及电磁轴承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技术、轴承转子动力学理论与应用技术、摩擦学原理及其应用基础等。现任
3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气体润滑与磁悬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承担的课题:磁轴承智能化的机理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委托技术开发课题。联系方式:021-28606845(O);56331386(O);56331937(FAX);56658393(H) E-mail: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 149 号上海大学 224 信箱(200072)阚树林 (男),教授。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机械系统可靠性、工业工程理论及应用。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理事、上海机械
37、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理事、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项目获奖有:“宝钢备件的合理储备与可靠性管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连续铸钢设备的现代设计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钢结构高强度螺栓的可靠性分析”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人机工程及 PTS 应用系统开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基础工业工程”获 2007 年度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 。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混合磁路发电机及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管理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国
38、家技术创新项目);“基于定单生产的多品种混合装配流水线设计方法”;“汽车制造生产线平衡设计与物流系统优化”;“核电站电加热器加速寿命试验方法与可靠性分析”;“鹰峰电子生产系统优化与工业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企事业委托其他科研项目多项。联系方式:021-56331373(O);E-mall:张建华 (女),博士,教授。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半导体制造技术与装备、AM OLED 及柔性显示、大功率 LED、仿生摩擦。现任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上海市新型显示设计制造与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服务平台。20012002 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022003 年
39、在英国 Herriot-Watt 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010 年)、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技术预见专家、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等。学术兼职: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理事、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年理事、上海市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专家。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若干,如:大尺寸 AM OLED 关键技术及工艺研究(科技部 863)、氧化锌(ZnO)透明电极与延伸微结构提升 LED 光效及其微制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功率型 LED 封装散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热学测试系统开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
40、划)、柔性显示薄膜封装技术研究(国际合作)、大功率 LED 先进制造与封装技术研究(若干企业委托)等多项。与英国、德国、韩国、美国等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联系方式:021-56331976(Office);021-56331977(Fax);Email: 李明 (男),研究员,1963 年 01 月生,硕士学位。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机械自动化工程系主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特种加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41、期从事几何数字检测与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及数字化设计制造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过包括国家 863、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项目,并且十分重视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参与了 30 多个国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订。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获发明专利 5 项。联系方式:021-56334248(O);Email:于瀛洁 (女),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获奖:“非接触式表面形貌检测装置研制”获航天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激光高精度平面度测量装置”
42、获航天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近期完成与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件光学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基础研究”、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波长移相拼接干涉测量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光科技专项“先进制造中的光学三维传感与重建系统研制”、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系列口径平面度干涉仪研制”、上海市科委攻关项目“全息立体成像技术及空间显示装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实现网络传输的数字全息技术研究”和“基于光学和数字技术复杂物体远程变形测量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国家合作项目“数字全息层析技术合作研究”及企业委托项目等。联系方式:021-56334108(O);Email: 何永义 (男),研究员,博士
43、。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机器人控制及应用工程、数控技术、嵌入式控制(ARM、DSP、MCU 应用开发)。目前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服务机器人研究、汽车电子测试装置的研制、专用数控磨床的测控软件研发等。在研的国家课题有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的控制与补偿(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的子课题)和高精度滚珠丝杆及螺母成套磨削设备的控制、检测与补偿(重大科技专项“高精度滚珠丝杆及螺母成套磨削设备”的子课题)。联系方式:021-66132940(O);E-mall:胡庆夕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快速制造技术及装备、生物制造技术
44、及装备、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等。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校机械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机分会理事,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等。现任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主任,快速制造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CIMS 高技术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和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以及国家 CIMS 重点应用工程项目 2 项等。已出版著作 1 部,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80 多篇,其中被 SCI 收录 3 篇,EI 收录 35 余篇,ISTP 收录 4 篇,已被受理或授权发明专利 7 项,实用
45、新型专利 4 项。主要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缺损骨修复体的仿生支架构建及其算法,上海市基础重点攻关项目: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仿生组织制造方法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基于粉末烧结成型技术的骨组织工程可降解支架,上海市科委专利二次开发项目:基于 CT 图像的仿生支架生成系统,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基于支持智能化缝纫机创新的开发平台,上海市科委发展基金项目:面向并行工程的虚拟产品开发方法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面向骨组织工程的可降解支架结构研究,企事业委托项目 300 多项。联系方式:021-66133298(O);E-mail:蒋蓁 (男),研究员。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
46、: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工程、微机电系统及应用、公共安全系统、新能源等。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十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包括:“十五”863 预启动项目“微型飞行器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微小型飞行机器人”;上海市高等学校科技基金项目“微型旋翼飞行器电子变距系统研究”;“十五”“863”计划项目“民用飞行机器人系统研究”;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超小型无人飞行器实用系统开发”,国防预研航天支撑技术基金“碟型飞行器研究”;“863”计划项目“基于探测机器人的立体监测监控系统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变姿飞行机器人关键技术及控制研究等。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近期完成及在研的项目主要有
47、:汽车动力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等。发表论文 40 余篇,出版专著 3 本,已被受理或授权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联系方式:021-56331402(O); E_mail: 李朝东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压电与弹性波理论及应用、直线微电机和超声波电机技术、昆虫机器人与仿人机器人手指驱动技术、结构振动与优化设计、非线性动力学、虚拟现实中触觉显示终端设计与应用等。项目获奖有:“超声电机的研究”获 2003 年度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型超声电机技术”获 2004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细直径肌腱式直线微电机关键技术(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 计划)、触觉再现技术中高触感表现力振动激发方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子泳动机制及其在微机电系统驱动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委托技术开发课题。发表的二十多篇论文已被 Ei 检索。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4 项。学术兼职: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高校机械电子工程创新团队成员,中国非电磁原理微特电机及作动器学会理事,振动测试与诊断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审稿专家。联系方式:021-56331655(O);E-mail:罗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