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08 ,大小:10.51MB ,
资源ID:742514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4251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近代史纲要课件.ppt.ppt)为本站会员(kpmy5893)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近代史纲要课件.ppt.ppt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章一平,主要内容,第一讲、中国与近代世界 第二讲 鸦片战争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三讲历史大变局中的改良与革命第四讲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国民革命 第五讲 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选择 第六讲 抗日战争 第七讲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第八讲 社会主义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综述,前言:历史与历史学 历史认识的三方面条件制约 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第一讲、中国与近代世界,1、近代西方的崛起与殖民扩张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衰落3、战前中西关系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一、近代西方的崛起与殖民扩张,西方的崛起始于15、16世纪也谈“李约瑟难题”中西封建社会的差异,

2、中西封建社会的差异,权力分配: 多元权力与一元集中 社会结构: 多元结构与专制结构 经济状态: 重商主义与重农抑商 思想观念: 神权至上与儒学为本,理论探讨:中国封建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争议,一、近代西方的崛起与殖民扩张,15、16世纪西方国家开始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17世纪40年代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的标志。至19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大大加剧了海外殖民扩张。,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1.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 2.地

3、理大发现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3. 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货币财富; 4.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制度上的前提和保证,西方的殖民扩张,19世纪中叶,由于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世界资本主义处在更大规模的上升时期,欧美强国为了扩大商品商场,争夺原料产地,殖民扩张日益加强。,西方的殖民扩张,英国殖民者在印度 1640年建东印度公司18世纪朴利茅茨港中停泊的英国远航舰队,二、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衰落,灿烂的古代文明明、清之际的历史转折,二、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衰落,公元前5世纪1840年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曾有灿烂的古文明。清王朝于164

4、4年(清顺治元年)入关,定鼎中原,标志着朱明王朝的倾覆和清统一全国的开始。中经康雍乾三朝(将近150年)盛世,今日中国的疆域也从乾隆中叶以后直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基本奠定下来的。,清朝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走向衰落,清王朝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潜伏危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社会危机、人口压力。清朝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走向衰落。,中国封建社会 的基本特征,1.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 2.政治特征: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 4.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理论探讨: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原因,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

5、原因,重农抑商。战国始土地可以自由卖买,作坊主、工场主极力购买土地,造成商业资本向土地的回流; 官本位的科举制度使精英阶层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完成身份的蜕变; 政治结构的支撑; 思想观念的灌输。,三、中西关系及清政府的对外政策,西方对中国的殖民扩张1553年葡萄牙窃据澳门 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战前中外贸易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中国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有限,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英国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

6、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海禁政策与广州口岸,中国“闭关”政策肇端于明朝的“海禁”。明朝初年,朱元璋就立下了“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后“海禁”一度松弛(郑和下西洋就发生在明朝)。再后,为了防御倭寇的侵扰,又曾厉行“海禁”。 清朝开国之初,并没有实行闭关政策,还发布过鼓励海上贸易的上谕。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开始,皇帝连续发布两道“禁海令”,规定“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出洋”;,海禁政策与广州口岸,这种彻底的闭关政策,清政府实行了将近三十年,平定了台湾等地反清势力后,清政府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决定部分地开放海禁,实行对外贸易,起初是开四关贸易(广东之澳

7、门,福建之漳州,浙江之宁波,江苏之云台山),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只留广州一关而封闭其他三关。广州十三行,参考书目,1、范文瀾:中国近代史(上册) 2、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3、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4、郝侠军等:中西500年比较 5、(美)费正清主编,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 6、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参考题,1、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2、中国封建社会 的基本特征 3、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原因,第二讲 鸦片战争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两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制度 的建立 2、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睁眼看世界:中国对

8、西方的最初 了解,1、两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建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以此为开端。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开启了用不平等条约形式使资本帝国主义对华合法化的先例,随之而来的,便是列强的群起效尤,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并且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相互援引。,鸦片贸易和虎门销烟,英印总督哈斯丁斯就曾这样说:“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允许的。”(转引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页17)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

9、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频繁出入中国海港之鸦片趸船,鸦片贸易和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图(图皆取自晚清华洋录,鸦片战争,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决定武装侵华,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和措施进行战争部署,并且多次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从1840年6月下旬(21日)英军舰船开抵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为标志正式爆发,到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为标志告结,其间历经两年零两个月。镇江战役,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即南京条约的订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为1842年8月29日。该约

10、共13款。主要内容: 割香港给英国; 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 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鸦片费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 协定关税。英国对华进口货物纳税,由中英双方议定; 取消公行制度。英商可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是英国和法国在沙俄和美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一次新的侵华战争,它们的目的是在于攫取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所获得的更多的权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大沽口之战 被焚毁的圆明园,理论探讨:鸦片战争再思考,2、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2、列强入侵、

11、国家主权部分沦丧 3、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4、思想文化嬗变、西学东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形成,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和南京条约签订。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起点。经1850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又一次失败,被迫与英、法、俄、美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而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1900年6月,英、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之后,于1901年9月强迫清政府再一次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全面控制了清政府。标志着半殖民

12、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941895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这次战争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再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又一个影响至深的卖国条约,它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力。第二、日益衰败的中国封建势力同资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

13、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毫无政治权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走现代化的道路。,通商口岸和租界,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14、口岸。鸦片战争之后的初期,在上海出现了“租界”形式。 19世纪50年代,上海外滩最早的照片,传教士,明清之际,西洋传教士来华及西学东渐,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督教各派在唐、元时代曾先后传播于中国,但元朝灭亡后一度沉寂。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东西新航路畅通无阻,天主教修会耶稣会便派遣大批传教士来华,形成西学东渐的一次高潮。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教士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者的沙勿略、罗明坚、利玛窦、龙华民、罗如望、庞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虽然当时天主教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有了很大发展,但明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要进入中国,需要克服重重障碍。,

15、3、睁眼看世界:中国对西方的最初了解,在外患的刺激下,为了知彼知己,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最早注意了解西方世界情况的人物,范老誉之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翻译西方书刊,研究各国的情况动态。最著名而有成效的是把所搜集到的有关西方国家的史地资料编成四洲志初稿。书中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政情,对于闭关自守的封建中国来说起了促使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作用。书称“四洲”,乃袭佛籍中之旧称,后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重编为海国图志影响就更大了。,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人。祖父是个潦倒终生的穷秀才。父亲因科场失意在家乡教书,菲薄的收入不敷出。 1811年,林则徐考中进士。

16、 1820年出京任地方官,先是当道员,到1823年升任江苏按察使。此间,决冤狱,抑豪强,赈灾荒,名声大震,博得“林青天”的称号。 1837年他升任湖广总督。 林则徐一生履历复杂。官职上,既在京师供过职,又历经诸多省区的封疆大吏。清廷对他的态度上,既有重用封赏之时,也有贬黜惩治之时。踪迹上,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塞关,从黄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的脚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办理的主要大事上,有禁烟、抵抗外国侵略,赈济灾荒、治河兴办水利,勘荒辟田发展新疆农业,镇压人民反清斗争等等。,海国图志,1842年海国图志50卷本刊刻问世,后增至120卷。魏源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海国图志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17、其“师夷之长技以治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魏源及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徐继畲(17951873),山西五台人,1826年中进士,1842年任福建布政使,办理厦门、福州两口的通商事宜。从1844年到1848年,他用五年之功完成了瀛寰志略。在瀛寰志略一书中,徐继畲清晰而准确地告诉国人,在大清帝国之外,地球上另有一个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崭新世界,一个富强民主的近代世界。,参考书目,1、范文瀾:中国近代史(上册)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刘大年主编):中国近代史稿 4、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5、(美)费正清主编,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上、

18、下卷 6、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参考题,1、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两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讲、历史大变局中的改良与革命,一、两大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 二、洋务自强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 三、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政局,一、两大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一)、清王朝的抗争1、中法战争 2、甲午战争,1、中法战争,时间:1883.121885.5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1885.6签中法新约。 1、战争的第一阶段(1883.121884.5),战场主要是在越南

19、境内。 2、战争的第二阶段(1884.61885.5),这一阶段是中法战争的典型阶段,战事在中国和越南两处同时进行 。,黑旗军、镇南关之战,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人(今属广西),小时随父母迁至广西上思,在海艇上做过佣工,从十五岁时习武,武艺绝伦,后来父母双亡,家里欠债累累,于1857年参加天地会起义。1864年带领200余人加入吴亚忠部(亦属天地会),其军在广西安德北帝庙前举行祭旗仪式,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名黑旗军。 1885年3月24日,清军主力猛攻法军占领的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长墙,冯子材“以帕裹首,赤足草鞋”,大呼而出,亲自率领将士与法军拼搏 ,众士感奋力战度,法军大败而逃。法

20、军放弃谅山,向南逃溃 ,是役法军死伤近300人。这是中法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此役的胜利不但扭转越南战场的局面,而且使整个战局中国方面占据优势。,马尾海战,1884年8月23日,法军进攻福建马尾,这场海战,福建水师舰船被击沉七艘,官兵伤亡700多人, 马尾船厂亦被轰毁(后又修复)。1885年6月清政府与法签中法新约马尾海战阵亡将士埋骨处,2、甲午战争,在中法战争十年之后,发生了中日战争,这次战争的时限是1894年7月至1895年3月,历时约8个月。由于战争爆发的1894年,即光诸二十年,是甲午年,故史称“甲午战争”。,朝鲜冲突,188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朝鲜撤兵条约(即中日天津条约),

21、其中规定中日都从朝鲜撤兵,以后朝鲜遇有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要互相知照,实际上就是要改变清政府原与朝鲜的关系,而由日本一手控制朝鲜。1894年春,朝鲜南部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为领导这次起义的组织叫“东学党”,所以这次起义叫“东学党起义”。起义很快控制了朝鲜南部的大片地方。朝鲜政府无力镇压起义,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日本就此设置了陷阱。6月上旬,清政府决定派直隶提督叶志超率陆军一千五百人去朝鲜,进驻朝鲜京都汉城以南的牙山。日本则更大规模的向朝鲜派兵,以保护侨民为名,陆续派出一万多众进驻朝鲜,控制军事要地,并占领了朝鲜的首都汉城。在战争近在眉睫之际,李鸿章不得不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等将

22、领进军平壤,同时又雇用英舰“高升号”运兵渡海,增援牙山,日本侦知清政府的行动后,即在丰岛海面袭击“高升号” 和护航舰,正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与北洋水师,1894年9月17日,日本海军向清朝北洋海军进行袭击,发生著名的黄海海战(亦称“大东沟之役”)。日本舰队有舰十二艘,由海军中将伊东裕享率领,兵力约三千五百余人,北洋舰队有舰十艘,另有平远,广丙两艘在港口内未来得及赶出。另有四艘鱼雷艇 ,兵力大约二千三百余人。就军舰的总吨位看,北洋舰队三万一千吨,日本舰队三万八千吨。 开始阶段,双方主动,被动的态势不甚明显,中间,日本舰队夺取了优势和主动,北洋舰队的爱国官兵表现英勇 。丁汝昌受伤后虽有刘

23、步蟾代为指挥,但他本人仍在甲板上督战 ,经远号在管带林永升的指挥下,奋战敌舰,林永升阵亡,舰只中鱼雷沉没,军舰官员战斗到最后一息。特别是致远号,弹尽受伤后在管带邓世昌的命令下撞击日舰吉野号, 意欲与敌舰同归于尽,中途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英勇牺牲。,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结束。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危害: 第一,割占中国大片土地,进一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

24、完整。 第二, 勒索了中国的巨额赔款(原是二亿两白银,再加上后来的赎辽费三千万两,共两亿三千万两)。 第三,适应了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而对华实行资本输出的需要。,结论:一方面显示了爱国将士精忠报国、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另一方面满清政府对帝国主义侵略进行的抗争节节败退,显示了中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全面落后,促使制度层面的进一步改革。,2、社会剧变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反抗运动,太平天国旧式农民大起义的延续与终结义和拳与八国联军,太平天国旧式农民大起义的延续与终结,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天京陷落与太平天国的失败,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年1月

25、11日,也就是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这一天是洪秀全38岁生日,拜上帝会众在金田举行庆祝,同时宣布起义。 太平天国前期(1856年天京事变以前)的军事有三条大线:金田起义到建都天京、建都天京后分别进行的北伐和西征。,拜上帝教与金田起义,1847年上半年,广西紫荆山区的信徒,已经发展到2000多人,正式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大约在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的命令,即召集分散在各地的拜上帝会群众,向广西桂平金田村集合。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爆发。天王洪秀全画像,定都天京,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并将此定为国都,改称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军进军天京

26、图,天京内讧,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复杂和激化,最后导致了一场互相残杀的变乱。首先突出起来的是洪杨矛盾。同时,杨韦矛盾也尖锐起来。此外,杨秀清的专横跋扈,也激化了与石达开、秦日纲之间的矛盾。 悲剧的第一幕:洪秀全密诏图东王,韦昌辉乘机行滥杀。 悲剧第二幕:石达开回京险遭难,洪秀全诛杀韦昌辉 。 悲剧第三幕:翼王回京遭疑忌,率师出走不复回 。 天京内讧对太平天国的危害: 搞垮了领导核心。削弱了革命力量。 摧折了太平天国的信仰支柱。 导致战局急剧逆转。 图:1852年9月,进攻长沙时东王和西王发布的诰谕,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初颁于1853年,它的基本精神是建立一

27、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无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平均主义理想社会。它的主要内容是,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心,扩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资政新篇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社会改革方案,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其中,以经济方面最为主要和鲜明。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它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文献在太平天国却并未发生实际影响。,圣库与天朝田亩制度,在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财产分配,是规定通过圣库制度来实现平均分配原则的。圣库制度是在太平军中创行的。太平天国定都天

28、京后,一度把这一制度在天京城内推广,设立了“天朝圣库”,总管天朝的公有财产,统筹天京城内军民的生活。 所谓圣库制度,主要是包含着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财产归公和实行平均分配。太平天国规定,天京城内的居民,一律禁止私藏金银和财产,要一律交付圣库。但是,这种制度,没有也不可能在社会上推广和实行,只在天京城试行了一段时间,就名存实亡,并未进一步向全社会推广。至于军队中基本实行圣库供给制,这是自然和必需的。,洪仁玕与资政新篇,1859年,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到达天京,其人在金田起义后,曾赶到广西浔州参加,时太平军转战永安,没有来得及追上革命队伍。由于清方追捕,他从1852年起避居香港。在西方传

29、教士处教书,并学习天文、历数,研究西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洪仁玕到达天京后,洪秀全大喜过望,骤加重用,不到一个月就封洪仁玕为军师,号为干王,并“降诏天下,要人悉归其节制” 。 洪仁玕在他总理朝政后不久提出了资政新篇。 这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社会改革方案,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其中,以经济方面最为主要,最为鲜明。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它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文献在太平天国却并未发生多大的实际影响。,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天京陷落与太平天国的失败,1864年6月3日洪秀全逝世,长子洪

30、天贵(福)继位为幼天王。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失败。,湘军,湘军是当时特定阶级斗争条件下的产物。 太天平国起义爆发以后,八旗、绿营作为清朝正规军腐败无能,于是曾国藩就借受命办团练的机会,创建了一支颇具影响的新型军队湘军。,从此,太平天国方面就逢上了比较强硬的对手。曾国藩,李秀成,天京事变后,李秀成被封为忠王。 天京陷落后,李秀成突围,为了保护幼主,将他的好马让出,因自己所骑的马劣,“马不能行”,走入天京东南的荒山之中被俘获,他在囚笼之中,忍痛疾书,写成了一部数万言的供词,一方面记述太平天国历史和本人战绩,总结了太平天国失败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又阿谀敌人甚至提出所谓“收齐章程”,酬报

31、敌人。晚节不忠,构成他一生中的最大污点。最后,他乞降未成,招降未就,怀着悲愤的心情走向刑场。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领袖之一,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俘后的表现如何看待,这是一个多年来有争议的问题。,天京陷落,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实行血洗、火焚,一座繁华的京城蹂躏成一片废墟。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图,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时间长( 历时14年 18511864 )、规模大(势力达18省)、达到那个时代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但仍没有超出自然经济、封建传统的社会构架,是旧式农民大起义的延续与终结,仍旧是改朝换代的工具。,2、义和拳与八国联军,义和团原来叫义和拳或义和门,是旧式农

32、民起义中的许多秘密结社的一种,是白莲教的一个派别。义和拳改为义和团,开始于1898年。到1900年,山东、直隶等地的义和拳普遍地改称义和团。 义和团的迅速发展,引起西方列强的恐慌。1900年5月20日,美国、英国、德国等十一国驻华使节召开公使团会议,讨论对中国进行武装干涉问题。 6月6日前后,各国驻华公使们议定的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了各自政府的正式批准和鼓励。10日,俄、英、美、日、德、法、意、西等八国拼凑二万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乘火车由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与灭洋教,义和团以灭洋为口号,对外来事物笼统排斥。,八国联军进军北京,1900年8月4日,八国联军2万余人,以俄军、法军

33、为右路,以日军、英军和美军为左路,从天津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犯,于13日进抵北京城下,14日攻陷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和亲信臣仆于这天早晨仓皇出逃离京。1901年清政府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定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理

34、论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再认识,二、自强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中体西用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与思想启蒙被动应变的清末新政,自强与维新,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洋务派,最早认识到中国正面临着几千年来的“大变局”,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于是,洋务派倡导和主持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内容的自强运动。此次运动持续三十多年,但基本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一些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知识分子维新派,从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出发,举起了“维新”“变法”的旗帜。维新派在批评洋务派的同时,将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并提出:只有变法、维新

35、,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以挽救迫在眉睫的瓜分危机。并在1898年发动了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一)洋务运动,“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东方出版社, 1996年3月版,第49页。,1、洋务运动的目的与指导思想“自强求富”论“中体西用”论,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的三十年间,在内忧外

36、患中,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求富”。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是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洋务派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为“中体西用”。,2、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是沿着“自强求富”之路不断发展扩大的。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集中学习西方的造枪造炮练兵等军事技术;七十年代扩大为学习西方的工业制造技术,旁及人才培养;九十年代全面铺开,凡是一切西方有用之学,皆在学习之列。三十年内,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科学知识,通过洋务派的倡导与推行,在中国落户生根。历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的历史进步称为: ”近代化一小步“。,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9月20日,曾国藩、李鸿章

37、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又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理论探讨中日近代化起点比较,3、洋务人物评介-曾国藩,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1872)。湖南双峰县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28岁中进士,博览群书,理学大师,文人领兵,组建湘军,洋务派领袖,晚清重臣。谥文正。毛泽东有“独服曾文正”说。一生办三件大事,人格

38、具三大特征。,洋务人物评介-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本名铜章,字渐甫,号少荃(泉)。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淮军首领,洋务运动首领。晚清重臣。谥文忠。梁启超言: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也。,洋务人物评介-张之洞,张之洞(1837-1909),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一甲三名进士。官至军机大臣,太子太保。谥文襄。进言直谏、清流京官、洋务新政重臣。,(二)维新变法运动,“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维新变法运动的 性质: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39、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其性质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的第一次政治运动。它不但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同时也是早期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图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结构,裁撤重叠机构。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军事方面:裁减绿营,改练新式陆军。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开办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

40、2、光绪亲政与戊戌 变法,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十五日,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开始亲政,颁诏天下。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训政,光绪被囚禁,其间12年,为慈禧亲政时期。,3、戊戌政变,1898年(戊戌)光绪帝下诏变法后,慈禧太后和一班顽固守旧的大臣坚决反对。他们先发制人,把光绪帝囚禁起来,并捕杀谭嗣同等六名维新派的主要人物,中止变法,史称戊戌政变。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因得英国、日本使馆相助,相继逃亡海外。,改良运动领袖-康有为和梁启超,康有为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领袖。1888年,第一次上书皇帝,建议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以图中国富强的。1895

41、年马关条约签订时,联合赴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人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后在京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又设强学分会于上海,推动各地组织学会、设立学堂、报馆,鼓吹变法维新。1898年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并受到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发生后,逃到国外,成为保皇派首领。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主张变法维新,人称“康梁”。1895年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次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推进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字广厦,号长素,世称“南海先生”。清光绪年间进士。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

42、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 义的代表人物,清末“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维新变法运动评价,(三)清末新政,从1901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十年中大力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清末新政。新政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鼓励留学生出国留学、兴建铁路、发展实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编练新式军队、改革司法制度、创办地方自治和筹办立宪等等。其中,最为重要并对中国以后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推行以预备立

43、宪为中心的政治改革。这是一场几乎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生活等所有领域的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被历史学家称为“假维新中的真改革”。,新政背景-多种力量博弈、内外压力的选择,1、外患压力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并重用顽固派大臣,形成了一股新的历史逆流。顽固势力坚持非理性的排外主义并利用义和团的声势来抗击外来压力,导致庚子事变(1899)。此后便是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一场历史浩劫(1900)。自鸦片战争60年间,给列强赔款7亿多两,相当于十多年的全国财政收入,清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外患的压力与统治危机。,2、统治集团内的宪政要求地方督抚、朝廷高官痛感非学习西方无以救亡图存。八位

44、总督中有五位奏请立宪,出国考察政治的大臣也异口同声一致赞成立宪。,严复天演论,严复(18541921)福建福州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1866年以第一名考入马尾船政学堂,5年后以最佳成绩毕业后上军舰实习。1877年作为首批海军留学生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英国期间除学习海军专业外,还精心研读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学著作,并到英国法庭考察审判过程,作中西异同比较。学成归国后任福建船政学堂教习,翌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会办、总办,张之洞:保种保教保国,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著名的劝学篇。在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同时,明确提出“保国保教保种为第一义”和“保国

45、为本”的救亡主张。,3、反满民族主义的兴起,二十世纪初期,经过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国内的反满民族主义情绪日渐增长,革命声势日渐高涨。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已成为革命派反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的一面旗帜,对清政府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统治危机。,新政的内容,内容提要:清政府从1901年起陆续推行新政。新政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鼓励留学生出国留学、兴建铁路、发展实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编练新式军队、改革司法制度、创办地方自治和筹办立宪等等。,(1)宪政改革和法律改革,1906年,清政府宣布“筹备立宪”后,政治体制的改革被纳入

46、宪政轨道。除了厘定中央官制体系外,在中央设立了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在各省先后完成了议员选举程序,成立了谘议局;并在1911年5月颁布上谕,“组织内阁”。但在清王朝行将崩溃之际,最终没能完成向近代政治体制的彻底转变。 清末新政中,法律改革效果最为显著。1903年,设修订法律馆,命沈家本、伍廷芳等为修订法律大臣,兼取中西,修订法律。先后删改了大清律例,修订了新的刑律;改革了“诸法合体”的传统法律结构;并使“政刑”分离,司法独立。使中国的法制向近代化迈出了一步。,(2)奖励实业,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振兴商务、奖励实业。,(3)新军,1895年甲午中日战后,清政府为加强陆

47、军力量,下令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提督聂士成、温处道、袁世凯等创立新式陆军,“习洋枪,学西法”,是为新军之始。1901年后,编练新军成为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清政府在中央设立了练兵处,在各省设督练公所,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但至1911年只编成二十六镇。清政府本想以编练新军来巩固其统治秩序,但各省新军中的下级军官和士兵倾向革命的人日多,成为武昌起义和各省光复的重要力量。,(4)废科举 兴学堂,清末新政中最富积极意义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是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又是从废科举开始的。1902年清政府下诏废止用八股取士;1905年宣布彻底废除科举考试。与此同时,大力提倡兴办新式学堂。从恢复、

48、兴建京师大学堂开始,各省先后创办了高、中、小多种学堂,以及各种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到1909年全国各类新式学堂达59117所,学生数逾160万。,“仿行宪政”,在清政府推行新政之中,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及其代表人物要求清政府向他们开放政权,从1903年起公开呼吁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905年清政府接受他们的建议,派五大臣前往欧美日本各国“考察政治”。1906年9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开始了以预备立宪为中心的政治改革。,“五大臣出洋”与钦定宪法大纲,在立宪派及一部分社会上层人物的呼吁之下,1905年7月,清政府为了表示考虑实行宪政,派镇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等五大臣前往欧美日本各国“

49、考察政治”。次年回国,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三大好处,主张诏定国是,仿行君主立宪政治。 1908年,在立宪派请愿运动的压力之下,清政府颁布了 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总共二十三条,其中“君上大权”十四条,附“臣民权利义务”九条。虽然其核心仍以保障“皇上大权”为主,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君权凌驾于议会之上的条款随处可见,但是在“臣民权利义务”中规定“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这较之以往的君主专制制度-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国会请愿运动”,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表示,博得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及其代表人物的热烈欢迎。为敦请清政府早日实行宪政,立宪派多次联名上书,请求“速开国会”。1910年1月、6月和10月在“国会请愿同志会”组织下,全国立宪派代表先后聚集北京,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迫使清政府缩短了“预备立宪”的期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