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322.50KB ,
资源ID:740538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4053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fmgc7290)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doc

1、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08-2020 年)一、前言*市委、市政府提出“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得到了省委汪洋书记的高度评价,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为我县建设生态经济坚定了信心。生态经济建设与绿色崛起理念相同,目标一致,一脉相承,生态经济建设是推进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核心内容。制订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目的,正是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思想,确立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目标,理清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方向和重点,持续、有序、高效地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推进“绿色崛起” ,实现科学发展,推动山区又好又快跨越式

2、发展。制订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基础上来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满足人类需求能力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扩大,包括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的改善;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指控制人口和实现人的发展以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包括建立和谐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保护生物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对环境的保护和改良,特别包括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自然资源基础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特别包括资源节约利用。制订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依据科学发

3、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制订,最核心的是要在统筹基础上,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制订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国家、?省、*市及山区县的相关规划,主要包括:?省东西北振兴计划(2006-2010) 、 ?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山区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 、 山区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等。并参照山区县的相关规划,如山区县环境保护规划 、 山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 山区

4、县林业发展规划 、 山区县交通发展规划 、 山区县矿业发展规划 、山区县旅游发展规划等。二、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经济的发展,须建立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基础之上。山区县发展生态经济,既有其有利的因素,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生态,改进环境质量,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根本出路。(一)地理位置山区县位于?省东北部,为武夷山脉西南端延伸部分。东邻蕉岭,南毗梅县、兴宁,西与江西省寻乌县相连,北与福建省武平县接壤,鸡鸣三省,地理位置特殊。境内山重水复,为韩江上游支流发源地之一。206 国道横穿南北,扼*、赣州之咽喉,控 粤 东 、

5、 闽 南之 要 冲 。 县 城 大 柘 镇 , 位 于 东 经 1155 , 北 纬 2425 ,陆路距省会广州市 443 公里,距*市 42 公里。全县地域面积 1381 平方公里,辖 12 镇、136 个行政村、7 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25.6 万。(二)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山区山峦重叠,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北陡南缓,局部亦有东陡西缓,属侵蚀构造地形。山地 山区县境的山地的分布范围大致以大柘镇为界,大柘镇以北至仁居河以南和黄畲河以北至闽赣两省交界处,为中低山陡坡地形,一般海拨 500-1000 米,少数大于 1000米,北高 200500 米,有的 400800 米。地形切割较深,多为羊背

6、形山脊,地势险峻,陂陡谷深,山谷成“v”型。局部亦有切割较浅的缓坡平脊地形。全县有山地丘陵面积167.36 万亩,占总面积 80.8%。为武夷山脉延伸部分。丘陵 丘陵地形分布于大柘镇以南和仁居河与黄畲河之间往东延至差干一带为低山丘陵,一般海拨 250500 米,比高小于 200 米,山坡角约 1530 度,山顶稍尖,山脊明显,残积物不甚发育。部分丘陵海拨小于 250 米,比高 100 米以下,山坡平缓(坡度小于 15 度) ,无明显的分成岭,是县内经济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其余山脊圆滑的馒头山,残积物发育。盆地 县内盆地不甚发育,按地形条件划分多为山间盆地,面积仅有几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从北往

7、南有仁居一差干盆地、黄畲盆地、东石一大柘盆地、中行盆地、石正盆地、长田盆地等。按地质构造划分多为断陷盆地。盆地面积共 386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27%。其中以仁居一差干盆地、石正盆地、长田盆地较为发育。这些盆地可耕面积较大、土壤较深厚、肥沃,灌溉较方便,是县内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也是人群较集中居住之地,几乎所有镇政府的驻地都在大大小小的盆地中。2、气候山区县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度的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冬长,秋春短,雨热同季,干冷同期,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风力小,霜期短,适应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春季 南部地区(以大柘镇为代表)从 3 月中旬开始至 5 月上旬结

8、束,持续时间 55 天,北部地区(以仁居为代表)从 3 月下旬中期开始至 6 月上旬初结束。夏季 南部地区从 5 月中旬开始至 10 月上旬中期结束,持续时间 153 天;北部地区初夏日为 6 月上旬初。结束时间为 9 月下旬初。秋季 南部地区从 10 月中旬开始至 12 月上旬结束,持续时间 62 天;北部地区 9 月下旬入秋,11 月底结束。冬季 南部地区从 12 月中旬开始至 3 月上旬结束,持续时间 95 天;北部地区从 12 月上旬入冬至 3 月下旬后结束。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和洪涝,此外还有干旱和寒害。(三)资源基础1、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 198.9 万亩,占*市总面积的

9、 8.3%。耕地面积 15.68 万亩,占总面积7.87%。山地面积 155.52 万亩,占总面积 78.19%。水域面积 3.46 万亩。占总面积 1.73%。交通用地 3560 亩,占总面积 0.18%。城乡建筑、居民点、工矿用地 10 万亩,占总面积5.07%。其他用地 13.8 万亩,占总面积 6.9%。在山地总面积中,林地 143.2 万亩,占山地面积 85.6%;草地 3.53 万亩。占总面积 1.77%;荒山、荒地 10.7 万亩,占总面积 5.38%。在耕地总面积中,水旱田 13.37 万亩。在水域总面积中,养殖水面积 1.24 万 亩 。 山 地 主 要分 布 在 东 北 部

10、 , 旱 地 多 分 散 在 山 坡 和 沿 河 两 岸 。2、水资源山区县集雨面积大,按比例计算属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均拥有水量 5236 立方米,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数值(全国人均 2700 立方米,全省平均 3595 立方米) ,属水资源较丰富的县。全县有 20 多条较大溪流,分别汇入差干河、柚树河、石正河 3 条主要河流。全县水力资源总计理论发电蕴藏量为 5.93 万千瓦,可开发量为 4.26 万千瓦。其中柚树河集雨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55%,水力蕴藏量最大,达 3.22 万千瓦,占 40%;石正河上游建有富石水库(中型) ,控制集雨面积 53 平方公里,全流域水力资源蕴藏量为 332

11、5 千瓦。3、矿产资源山区境内蕴藏有多种矿产资源,建国前,铁矿、钨矿、煤矿已有部分人工开采,建国后,经地质部门勘查,矿产品种众多,但藏量丰富的不多。金属:铁、铀、钨、铅、锌、锡、铜、钼、钴、铋、锰矿等。非金属:煤、石英石、陶瓷土、耐火石、粘土、花岗石、石灰石,磷、萤石、钾长石、珍珠岩、高岭土、水晶石、泥炭土、云母矿等。4、植被山区地处亚热带南缘,属中亚热带阔叶林区。因人为的破坏,天然阔叶林面积逐步减少,被人工造的马尾松林、杉林构成的针叶 林 所 代 替 。 由 于 局 部 地 形 、 气 候 的 差 异 , 植 被分 布 特 点 略 有 差 异 。山区县为常年温暖叶林地带的常绿楮类照叶林小区。

12、典型植被类型有:常绿针叶林、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草坡。植被情况为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林带:土地灌木草甸带,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地区;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8001000 米地区;照叶林带,分布在海拔 500800 米地区;用材林经济林带,分布在500 米以下地区。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5、旅游资源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山水钟灵毓秀,人文历史悠久,民俗风情独特。北部有国家3A 级风景名胜区五指石,有“丹霞地貌盆景”之美誉,山上奇花异草、古木参天、涧深谷幽,山上的石林寺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南部有“南台山省级森林公园” ,南台山雄伟峻峭,正面如雄狮伏地,侧面如抑天卧佛,

13、护佑山区;中部有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原始森林、珍禽异兽、湖光山色,是现代难得的人间净土。(四)生态环境1、水质水质总体良好,特别是作为水源地的黄田水库和柚树河上游自来水水源保护区均为 I类水质,其他地区石窟河、石正河水质也多在 II 类以上,只有城市内河段、特别是下游水质相对较差,COD 等指标超标,少数地区水质为劣 V 类,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较差、水体受有机物污染严重,目前正在建设县级污水处理厂,这一状况可望在近期得到改变。2、空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达到二级标准。(五)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水土保持和矿山开发问题山区县矿产资源丰富

14、,尤其是非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种有铜、钨、金、银、铅锌、铁、铀、钼、稀土、石灰石、煤、叶腊石、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闪长岩、钾长石、砖瓦用粘土、石英砂、矿泉水等 20 余种。探明储量的有铜、钨、铅锌、铁、铀、金、银、稀土、高岭土、花岗岩等。其中大型矿床有水泥用灰岩、花岗岩,中型矿床有东石尖山铁矿、石正煤矿等。但从总体来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铁矿、稀土矿开采荒料率普遍较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同时,对前期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没有及时保护、补救与恢复。特别是矿山开采时遗弃的废土、废渣随意倾倒,造成水土流失,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隐患。矿山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滞后,对山区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造成影

15、响。山区县森林覆盖率为 73.5%。森林主要特点:林种单一,防护林比重小,中幼林面积大。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存量不大, (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山区)分布较多的是次生群落和人工造林。全区森林植被在地形、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林带:土地灌木草甸带,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地区;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 8001000 米地区;照叶林带,分布在海拔 500800 米地区;用林经济林带,分布在 500 米以下地区。由山区森林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山区的森林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山区矿产资源也多集中于山地丘陵地带,在开采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原有森林植被破坏。因此,在矿

16、山规划和开采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周边森林植被生态恢复工作。2、中小企业和农业较大程度污染水体问题山区县部分镇木材加工业发达,如差干、大柘等;东石镇小炼铁产业化程度较高,加上水洗矿点多,水体污染比较严重;仁居镇稀土开采造成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全县各镇均未建立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同时由于劳动力大量从农业中移出和经济性因素,城乡居民和家畜粪便已很少回田使用,田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有这些导致严重的分散性的面源污染,造成一些地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下降。特别是县城南湖接纳了整个县城建成区及部分工业区的污水,水质长期在劣类。这些水向东排至黄田河

17、,势必对柚树河水系沿岸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对中小企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仍是山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3、生态示范城镇和生态工业区建设问题山区县处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之中,在迅速城镇化过程和农村居民点改造和扩大的过程中,大量的民间投资不断投向居民点的建设,多片政府引导投资的开发区也不断扩大。这些建设有的已纳入规范的规划中,但仍有少部分处于无序的自发状态。如何着眼于长远,按生态城镇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使山区县有步骤地高效地利用民间力量建成环境优美舒适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形成新的人地关系、和谐的粤闽赣边区的枢纽城市,这是山区县区域生态服务功能转变面临的新

18、问题。考虑到经济实力和代表性及全县城镇体系的规划,应该对以山区县城建成区为中心的中心片,以黄花陂产业转移工业园、石正、东石、河陂水工业集中区沿省道 S225 线、县道 X038 线走廊重点进行规划,实施生态工业区和生态城镇建设。4、污染物处理场的建设问题为解决山区县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染物的污染问题,县政府在对现用的梅东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的同时,在乌石头新建垃圾填埋场,以替代梅东垃圾填埋场。这将对山区县城的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城区以外的乡镇污染物,特别是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大部分垃圾没有规划统一的垃圾堆放场,镇垃圾经清运后没有合理的处理场所,而选择一些低洼处无组织堆放填埋或倾倒于河流

19、两岸,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多,势必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于防渗不良,大量垃圾渗漏液通过地下向周边环境渗漏,把可能带有病菌、各种有机污染物和溶解重金属的垃圾形成的污水,带到周边区域。另外,山区县污水处理厂还处于筹建阶段,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柘河南湖,已严重影响南湖水质。因此,加强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山区县城市生态功能环境应予以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六)经济基础2005 年山区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7.73 亿元,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4.67 亿元、6.4 亿元和 6.7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7000 元。县本级财政收入6323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

20、可支配收入 895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991 元。2007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65 亿元,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5.6 亿元、9.3 亿元和 8.54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9977 元。县本级财政收入 1.0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08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440 元。(七)工作基础1、实际工作基础(1)建立了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水土保持)和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至 2005 年达 73.6%。有林地面积为 159.074 万亩,森林蓄积量 442 万 m3,建立了完善的防风固沙林体系,风沙危害已基本控制。土壤侵蚀

21、模数降低至 500t/km2a 以下。近年已划定了生态公益林,至 2010 年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要发展到 130 万亩以上,占有林地面积的 82%。(2)建立了大量的蓄水引水工程。改善了山区供水条件,而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至 2005 年,全县已建成中型水库 2 座(黄田水库、富石水库) ,小(一)型水库 9 座,小(二)型以上水库 29 座水库总库容 11056 万 m3;灌溉 1000 亩以上的引水工程 5 宗,提水工程 28 宗,人饮工程 78 处,防洪排涝堤围工程 31 宗,总有效灌溉面积 12.17 万亩,旱涝保收面积 8.4 万亩,保证了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需求。(3

22、)完成了 13.6 公里长的县城防洪堤围工程建设,美化了县城环境,保障了近万亩农田和数万居民的安全。(4)建立了黄田饮用水源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这一全县人民的饮用水源安全,加强了龙文-黄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保护,有计划地进行封山育林,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这些工作对山区县自然生态和重要人文景观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2、管理工作基础编制了山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6 年,第十一届县委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县”的发展战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这就是:找准发展生态经济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

23、基础,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特色工业、绿色农业、建设山水城镇和发展生态旅游等四块经济。在工业方面,依托大集团、大项目,推进资源开发利用安全化、科技化、生态化和效益最大化,把大项目集中在园区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在安全、生态、环保前提下,实现产业升级。积极探索、大力发展和培育创税型、科技型、生态型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稀土、铁矿、多金属矿、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全力发展科技生态型特色工业。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树立生态和效益的理念,按照“基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快四大农业产业园建设,以优质安全、绿色健康为导向,以脐橙、油茶、南药、优质稻“四大农业产

24、业园”建设为龙头,建立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基地,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深加工,全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绿色农业。以山水相融、安居乐业为方向,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山水城镇。加快实施城南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通过“打造城门、唤醒大佛、舞活石龙、提升老城”等措施,拓宽了城市发展架构,加快了宜居宜业山水城镇建设进程。同时,在已形成“赏茶花拜大佛品脐橙游五指泡温泉”乡村生态旅游热线基础上,逐渐打响了“名山” 、 “名人” 、“名果” 、 “名花”等旅游品牌,全力发展乡村休闲体验型生态旅游。三、生态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生态经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正确的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原

25、则为保障,以合理的发展目标为指南,积极有序地推进。(一)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生态经济及循环经济原理为科学思想,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寓,积极而有序地推进生态经济建设进程,建立起“节水节地、生态保育、环境友好、增长较快、社会和谐”的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经济建设,首先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次,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基本出发点,同时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二)基本原则坚持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开发步伐,加速升位跨越,使潜在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靠科技、大企业和大项目,转变资源管理和开

26、发利用方式,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坚持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把县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改善、社会文明进步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积极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原则。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既要坚持全局观念

27、,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各镇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创业的原则。发挥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确保生态经济发展方向不偏离。积极调动全社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推动全民创业,实现投入主体多元化。坚持开发与开放相结合,广泛争取县内外的支持与合作,实现开放促进开发、开发提升开放水平。(三)基本目标1、总体目标在山区县逐步建立起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的同时,把山区县建成为粤东北地区的生态绿洲、创业福地。2、具体指标到 20

28、10 年,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 75%左右的较高水平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50%以上。(1)经济发展总量目标至 2010 年,全县实现 GDP30 亿元以上,人均 GDP 达 14600 元,年均增长 10%;2020 年全县实现 GDP60 亿元左右,人均 GDP 达 20000 元,年均增长 8%。(2)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优化、调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 27.4:35.3:37.3 调整到 2010年的 20:41:39 和 2020 年的 15:45:40。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每年实质提高 10%以上。(四)基本思路1、总体思路以生态和经济的结合点为突破口,以生态

29、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经济林业、生态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人居建设等为重点领域,以关键项目为抓手,有序、有效地推进生态经济建设进程。以建设生态经济为核心,以建设文化先进县为动力,以建设安康和谐县为保障,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2、空间格局根据山区县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县”发展战略以来的实践和现有的经济基础、工作基础,结合山区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对全县 12 个镇规划为不同的生态功能区:(1)生态旅游区山区北部地区仁居镇、差干镇,沿石窟河水系地区,依托老县城仁居 450 年人文历史风貌和差干五指石鬼斧神工的自然风景,重点规划为生态旅游开发区。重点开发和保护仁居老城老街、名人大宅、县府衙

30、门、银行金库、红军标语等历史遗迹,加大胭脂河作品的宣传力度和抗战时期?省政府播迁山区仁居的历史资料整理力度,保护好卵石累累、木版骑楼、临河酒店的历史风貌。五指石风景名胜区要在建设五指石水库,解决五指石风景区有山无水的问题、改善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风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增强风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同时,仁居、差干脐橙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的结合上,可以逐步向深度开发方面努力。(2)生态保护区山区中东部地区泗水镇、上举镇、河头镇,沿柚树河水系上游地区,以省级“龙文黄田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重点规划为生态保护区。重点是进行森林资源的管护、保育,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饮用水源的管理、

31、保护。同时,利用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湖光山色等自然资源,进行适度生态旅游开发,为仁居古镇、五指石风景区进行配套服务。(3)生态工业区山区中西部东石镇、大柘镇、石正镇,沿 S225 线、X038 线地区,重点规划工业集中区。以大柘黄花陂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中心,向东扩展大柘河陂水工业集中区、东石工人镇工业集中区,向西扩展石正镇工业集中区,形成一条生态工业长廊。重点是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生态园区,实现企业进园,环境保护。(4)生态城镇区以县城规划区为核心,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物流聚集、环境重点整治区。积极培育具有强大发展空间的城镇体系,高起点制定城镇总体规划,扩大城镇地域范围,提高主导产业集聚水平

32、,形成具有较强产业集聚和服务功能的中心城区和若干个重要卫星城镇,创造适合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与人居环境,保障山区县经济范围内的社会经济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要求,以建设“宜居宜业、和谐之城”为目标,依托中心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借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优势,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物流业,构建粤东北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大城镇环境、特别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的整治力度。(5)生态农业区山区中南部八尺镇、中行镇、长田镇、热柘镇,重点规划为生态农业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重点建设。以加强山地综合开发为龙

33、头,以“特色”和“绿色”为方向,以发展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抓好农业、旅游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突出以脐橙、南药、油茶、优质稻四大产业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和特色资源加工、绿色产品开发、生态旅游产业为主导,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继续绿化和种草及封育提高生态系统功能。(6)生态保育型采矿区在现在矿界范围和勘探区内,规划仁居黄畲稀土、差干多金属矿、东石石正石灰岩矿、东石铁矿等四个生态保育型采矿区。3、加强项目分析其一是加强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对于那些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效应的项目,要严格控制、直至取消。此时,要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优良是山区最大的财富,决不拿这种难得的财富去

34、做短视的交易。其二是要分析项目间的关系。避免将相克的项目放在同一空间,而应努力将具有互助、互补性的项目放在同一空间,以实现项目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其三是要分析一个地区(特别是一个镇)的项目承接能力,并兼顾项目的空间布局基本平衡。新上项目过度集中在某个镇,往往会突然加剧该镇的土地供给、水供给及能源供给、劳动力供给的压力,也会加大项目间出现矛盾的可能性及影响。要掌握好项目的密度。四、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主体框架(一)特色工业1、现状与问题山区县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主抓手,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特色工业,促进了山区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工业经济年均产值增长率超过 10%。但总体上存在基础差、底

35、子薄、总量小、效益低、与全省其他地区的差距大等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工业企业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不强,难于形成规模效益。2007 年,山区县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35 %,比全省低 12.7 个百分点,在全市 8 个县(市、区)中排名第 6 位。另外,工业企业规模小,全县共有工业企业户数约 239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45 家,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户数的 19%。目前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仅有?富远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和电力企业等 2 家。(2)生产发展成本上升,融资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我县工业结构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为主,建材、机械、铸造等行业的生产技术装配和工艺流程基本

36、上都是在七、八十年代建成的生产线,设备陈旧,且能耗高,成本高,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当前煤油电等资源涨价,企业成本不断上升,技改挖潜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本地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银企协作、合作平台不完善、不成熟,企业信誉贷款和社会融资难,制约着企业的发展。(3)支柱产业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内生力不强。已经形成的几大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和优势并不容乐观,多数企业都是依托本地的石灰石、稀土、铁矿、木材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耗能高、排放高,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中下游发展较慢,延伸产品精深加工有待发展。如稀土行业方面,仍停留在开采、分组、分离和初级加工阶段

37、,产品附加值还不高,经济效益仍不理想,市场竞争力不足,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民营中小企业多数是传统工艺 和 粗 放 型 家 庭 作 坊 式 , 规模 小 、 产 量 低 、 质 量 较 差 、 效 益 不 理 想 。(4)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较弱。一是人才缺乏。全县规模以上企业 45 家,拥有科技人才 847 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251 名,平均每家拥有的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仅5 名,企业中能够独立承担产品研制开发的科技人员为数甚少,企业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高级技工很难招聘。二是科技投入少。由于大部分企业积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创新方面的投入。2007 年全社会投入改造资金只有

38、9302 万元。三是科技带动能力不强。我县只有高新技术企业 1 家,高新产品 6 种,民营科技企业 2 家,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48%,远低于全省水平。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至目前仅有二家著名商标(恒明、粤东)和一家省名牌产品(恒明) 。2、发展我县特色工业的对策(1)重视机制创新,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按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原则和内容,依据产业、项目的关联性和资源利用的互补性,强化各个工业园区之间和工业园区内既有工业企业的产业关联性,尽快制定和完善山区县的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突出招商引资项目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组合性和产业关联性,以此确定各个新招商引资项目在空间上的位置,使之在项目建设与投产后,

39、能够实现原料利用的最大化和工业园区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并实现工业园区之间和工业园区内部运输的最优化。引入特许经营等方式,除政府的投入外,尽可能将园区内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吸引社会投资全面参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项目的投入和经营。建立和实施促进工业园区内各个工业企业重视内部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激励机制与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园区的环境外部性问题。加大对山区县生态环境优势的国内外宣传,使之成为山区县新型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亮点” 。(2)抓住全省“双转移”战略机遇,高质量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要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好园区建设、基础设施

40、建设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切实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不符合产业政策,已列入国家淘汰范围的项目引进来;优先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财税贡献大的项目。二是要结合提高产业水平。注重把“三关”即:严把环保关,把环境保护作为招商引资的最大前提,坚决不能把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企业引进来;严把用地关,坚持科学用地、集约用地、高效用地,严格供地标准、供地程序、用地监督,规范土地运作,坚决杜绝企业圈地、霸地现象;严把重复建设关,防止一些低层次重复建设项目立项上马,如限制小型木材加工企业上马;三是要结合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我县特色产业,在延长产业链方面下功

41、夫,努力形成产业集约发展;突出以合资、合作的形式,推动以商引商,做大龙头企业。(3)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是提升山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县产业结构单一,高度依赖资源,要改变这一现状。一要努力加快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二要重点培育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点是加快发展酒饮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和脐橙深加工等非资源型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配套能力。三是要利用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矿泉水产业,做响五指石山泉水、绿叶纯净水、南台矿泉水品牌。逐步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

42、构的转换。(4)坚持扶优扶强,提升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要立足现有基础,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在发展壮大传统产业的同时,抓好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沿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和拓展,向以高、精、尖的深加工业演进,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逐步培育出一批龙头带动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我县目前形成的支柱产业,多数是传统产业,今后相当时期仍然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发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切实提高建材、矿冶、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能力。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行业竞争力。要按照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的目

43、标,从各个行业筛选一至二家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技改贴息、财政补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促进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对市场潜力大的精深加工、高科技、外向型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集团)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组织架构健全,有自主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强,在行业中起领航作用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形成龙头企业竞相发展的群体优势和总量规模。争取企业上市。应尽快出台鼓励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企业真正理顺产权关系,提高调控能力,谋得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稳定的长期融资渠道。(5)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约化

44、程度。以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乡规划的产业示范园区,通过政策扶持、龙头带动、承接转移、信息服务等措施,积极引导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源重组整合,促进产业关联度高的中小企业集聚,加快优势企业、特色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努力形成多类型产业集群。矿冶业。我县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依法、环保地开发利用,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但一直以来,我县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粗放式,掠夺性开采,开采企业规模小,技术装配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破坏污染大,资源浪费大,没有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正确把握矿业发展方向,必须以

45、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目的,走安全、环保、集约、持续、和谐发展之路。进行资源整合,提高经济效益。应在充分调查全县各种资源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有效整合。通过整合,引进有实力,有丰富采矿经验的企业,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税费管理和环保、安全工作。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加快铁矿、稀土等矿产资源的整合步伐。目前,尖山铁矿资源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稀土方面,我县拥有全省为数不多的 2 张采矿许可证,均属?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山区县华企稀土实业有限公司。由于该公司两个矿区目前不能达到规模、科学、合理开采,因此,必须尽快对两个矿区整合,使矿山企业开

46、采布局合理,实现有序开采。加大资源勘查力度,寻求矿业新的经济增长。为充分利用我县的矿产资源,促进经济新的增长,我县应制订详细的矿业发展规划,加大资源勘查力度。目前已经探明的差干多金属矿矿种和储量,特别是钼储量非常丰富,潜在价值非常大。*市委、市政府对这一开发项目非常重视,将其列入了全市 13 个矿业发展重点项目。由于产业政策等多种原因,该项目从 2005 年 8 月至今已搁浅多时。要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尽快促进差干多金属矿项目的建设。稀土精深加工业。稀土精深加工具有相当大的潜在效益,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看好。2007 年全县氧化稀土产品产值 3.3 亿元,预计到 2015 年可望实

47、现产值 12 亿元以上。我们应充分发挥稀土资源优势,逐步建成“稀土新材料元器件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打造“?省最重要的稀土开发利用基地” 、 “?省最大的稀土应用产品加工基地”和“中重稀土基地” 。依托广晟集团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尽快促成年产 3000 吨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项目建成,开拓发展高纯稀土金属后续产品。不断开发稀土精深加工合金产品,延伸产业链。在条件具备情况下,开发稀土再深加工的稀土合金系列产品,如真空蒸馏提纯稀土金属 99-99.999%的高纯品位稀土钇铝镍合金、钇铽钼合金、钇钪铌石榴石合金等。另外,稀土钡钼氧高温超导材料、铽钪超高温材料、钇钪合金等高价值产品也值得研究开发投资。建

48、材行业。水泥行业。一是要积极引导现有水泥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提高效益。二是要力促宁江旋窑水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以此项目为龙头,做强做大水泥行业,把我县建材行业建成粤东第二大建材(水泥)生产基地。石材产业。充分利用花岗岩资源,以中联、联华、佛山石材为主,重点发展壮大高档、新型的石材系列产品和石材工艺品。力争年产石材 20 万立方米以上,石材工艺品 2 万件(套)以上。机械制造业。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在开发生产优质铸件,适度发展大型优质铸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汽车配件和车船铸件,着力培育恒明公司成为机械制造业的龙头,带动全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还有轴承、精密配件加工等也应大力开拓国内、国

49、际市场。(6)大力培育潜力产业,壮大经济总量。酒饮业。山区县具有发展酒饮业的基础,现有酒类生产许可证 3 张,其中创建于1980 年的山区县南台酒厂,保有“南台牌”商标及白酒生产许可证,主要生产“南台牌”系列米酒、清酒及矿泉水,而且, “南台牌”米酒在粤东赣南地区享有很高知名度;另外,酒类生产具有财税贡献大的特点。我县应抓住*市正着力打造?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申报客家米香型白酒原产地称号的有利时机,加快南台酒厂转制步伐,充分利用南台酒厂的潜力和优势,以“南台酒”品牌为依托,整合全县制酒企业,做大做强酒饮业。电子信息业。目前,我县已引进了 3 家电子生产企业,如投资 6000 万元的香港亚力盛电子连接器生产项目、雅马西电子、侨亿德电子,这些企业对我县的电子信息业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这些企业规模较小,主要生产的是电子元器件,项目产业关联小,带动不强,今后应引进一些生产电子终端产品的企业。生物医药。要充分依托?南台药业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精制中药饮片及中药提取物生产,通过外引内联和合资、合作的形式,增强公司实力,增大投资规模和速度,促进这一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