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6KB ,
资源ID:738788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3878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互联网状况.doc)为本站会员(yjrm16270)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互联网状况.doc

1、1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新华网北京 6 月 8 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8 日发表 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全文如下:中国互联网状况(2010 年 6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 录前 言一、推进互联网发展与普及二、促进互联网广泛应用三、保障公民互联网言论自由四、管理互联网的基本原则与实践五、维护互联网安全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结束语前 言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 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加速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

2、的不可替代作用,高度重视并积极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与运用。中国政府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通过完善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信息网络工程、鼓励相关科技研发、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培育多元化信息通信服务市场主体等举措,不断推动中国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2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

3、口最多的国家。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关系国家经济繁荣和发展,关系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关系国家主权、尊严和人民根本利益。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是中国政府的基本互联网政策。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管理互联网,致力于营造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构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联网。中国政府将不断完善互联网发展与管理政策,使其更加符合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内在规律及客观需要。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十分注重借鉴各国发展与管理互联网的有益经验,并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促进世界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发表 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旨在介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情况,说明中国政府关于互联网的基

4、本政策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基本观点,帮助公众和国际社会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真实状况。一、推进互联网发展与普及中国政府和人民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科研人员和学者就在国外同行的帮助下,积极尝试利用互联网。在 1992 年、1993 年国际互联网年会等场合,中国计算机界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提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并得到国际同行们的理解与支持。1994 年 4 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期间,中国代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最终就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达成一致意见。1994 年4 月 20 日,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接入国际互联网

5、的 64K 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机遇。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互联网发展,明确互联网阶段性发展重点,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1993 年,中国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负责领导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建设。1997 年,制定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 ,将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02 年,颁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专项规划 ,确定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包括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

6、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2002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2005 年 11 月,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年) ,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提出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围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行电子政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信息化等。2006 年 3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2007 年 4 月,中国共产

7、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文化信息装备制造业。2007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发展战略。2010 年 1 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在3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及明确的政策引导下,中国互联网逐步走上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路。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1997 年至 2009 年,全国共完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4.3 万亿元人民币,建成辐射全国的通信光缆网络,总长度达 826.7 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 84 万公

8、里。到 2009 年底,中国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已达1.36 亿个,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 866,367Gbps,拥有 7 条登陆海缆、20 条陆缆,总容量超过 1,600Gb。中国 99.3%的乡镇和 91.5%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96.0%的乡镇接通了宽带。2009 年 1 月,中国政府开始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目前 3G 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移动互联网正快速发展,互联网将惠及更广泛的人群。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截至 2009 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 3.84 亿,比 1997 年增长了 618 倍,年均增长 3,195 万人,互联网普及

9、率达到 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境内网站达 323 万个,比 1997 年增长了 2,152 倍。中国拥有 IPv4地址约 2.3 亿个,已成为世界第二大 IPv4 地址拥有国。中国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 3.46亿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 2.33 亿人。中国网民上网方式已从最初以拨号上网为主,发展到以宽带和手机上网为主。中国互联网发展与普及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研发。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下一代互联网的研发,实施“新一代高可信网络”等一系列科技重大项目。2001 年,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NFCNET)在北京建成。2003

10、年,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进入下一代互联网的大规模研发和建设阶段,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 IPv6 示范网络,试验网所用的中小容量 IPv6 路由器技术、真实 IPv6 源地址认证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提出的有关域名国际化、IPv6源地址认证、IPv4-IPv6 过渡技术等技术方案,获得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认可,成为互联网国际标准、协议的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发展、普及和应用存在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受经济发展、教育和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中国互联网呈现东部发展快、西部发展慢,城市普及率高、乡村普及率低的特

11、点。截至 2009 年底,东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 40.0%,西部地区为 21.5%;城市网民占网民总数的 72.2%,农村网民占 27.8%。弥合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中国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中国互联网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起来的,它顺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推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互联网在中国将更加普及,人们对互联网应用水平的要求将会更高。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努力在未来 5 年使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 45%,使更多人从互联网受益。二、促进互联网广泛应用互联网推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领域,互

12、联网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产业边界日益交融,新型商务模式和服务经济加速兴起,衍生了新的业态。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也日益成为人们生活、4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刻影响。互联网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与产业,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 16 年,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 26.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不足 1%增加到 10%左右。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利用互联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带动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的工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

13、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水平迅速提高。互联网发展与运用还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工业咨询、软件服务、外包服务等工业服务业蓬勃兴起。信息技术在加快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推动减排治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型战略性产业。2008 年,中国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6,500 亿元人民币,其中互联网制造业销售规模接近 5,000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1/60,占全球互联网制造业销售总额的 1/10;软件运营服务市场规模达 198.4 亿元人民币,比 2007 年增长了 26%。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型企业电子商务正在从网上信息发布、采购、销售等基础

14、性应用向上下游企业间网上设计、制造、计划管理等全方位协同方向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普遍提高,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网上零售规模增长迅速,市场逐步规范。据调查,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的大型企业已超过 50%,通过互联网寻找供应商的中小企业超过 30%,通过互联网从事营销推广的中小企业达 24%,中国网络购物用户已超过 1 亿人。2009 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 3.6 万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专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数字认证、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互联网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

15、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过去 5 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始终保持约 30%的年均增长速度,2009 年市场规模达到 200 多亿元人民币。2009 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58 亿元人民币,同比 2008 年增长 39.5%,居世界前列。中国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均呈快速发展态势。持续扩张的网络文化消费催生了一批新型产业,同时直接带动电信业务收入的增长。截至 2010 年 3 月,中国已有各种经营模式的上市互联网企业 30 多家,分别在美国、香港和中国内地上市。网络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网络化传播,实施了一系列文化资源共享工

16、程,全国在线数据库总量达到 30 多万个,初步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有效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互联网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全面启动“政府上网工程”。截至 2009 年底,中国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 4.5 万多个,75 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 个省级政府、333 个地级市政府和 80%以上的县级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提供便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类在线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有效提高了各级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务公开水平。2008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五条规定, “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

17、、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中央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建立相应制度,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及时作出解答。各级政府正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类媒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向公众介绍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突发事件等的处置进展。互联网在满足公众知情要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5互联网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据抽样调查统计,2009 年,中国约有 2.3 亿人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各类信息,约 2.4 亿人经常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沟通交流,约4,600 万人利用互联网学习和接受教育,约 3,500 万人利用互联网进行证券交易,约 1,5

18、00万人通过互联网求职,约 1,400 万人通过互联网安排旅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创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密切相互间的关系。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西南地区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中国网民充分利用互联网传递救灾信息,发起救助行动,表达同情关爱,充分展示了互联网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中国政府鼓励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便利人们工作生活的互联网应用,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的互联网应用格局,提高互联网整体发展和应用水平。中国政府将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类、教

19、育类网站发展,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支持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倡导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以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消费需求。三、保障公民互联网言论自由互联网在中国新闻信息传播领域得到充分应用。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发展网络新闻传播事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新闻信息,同时依法保障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自从互联网进入中国,人们就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中国的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利用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开展网络新闻传播,满足人们的新闻信息需求,已形成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

20、国广播网等一批综合新闻信息服务网站,不仅扩大了权威新闻信息传播的广度,而且为传统媒体自身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一批著名的商业网站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据统计,80%以上的网民主要依靠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网络媒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而且在报道重要新闻事件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网络媒体直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已成为惯例。公民依法享有互联网上充分的言论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发表言论。网上交流活跃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

21、大特点,论坛帖文、博客文章数量之巨大,在世界各国都是难以想象的。中国的网站十分注重为网民提供发表言论的服务,约 80%的网站提供电子公告服务。中国现有上百万个论坛,2.2 亿个博客用户,据抽样统计,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 300 多万条,超过 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互联网新应用新服务为人们表达意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博客、微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服务在中国发展迅速,为中国公民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网民踊跃参与网上信息传播、参与网上内容创造,大大丰富了互联网上信息内容。6充分发挥

22、互联网的监督作用。中国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十分重视互联网的监督作用,对人们通过互联网反映的问题,要求各级政府及时调查解决,并向公众反馈处理结果。绝大多数政府网站都公布了电子邮箱、电话号码,以便于公众反映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一大批通过互联网反映出来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便于公众举报贪污腐败等问题,中央纪检监察机构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开设了举报网站。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等开通后,为惩治和预防贪污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抽样调查,超过 60%的网民对政府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中国社会民主与进步的体现。高度重视互联网上反映的社情民

23、意。互联网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了直接沟通的桥梁。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成为中国政府执政为民、改进工作的新渠道,互联网上的公众言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领导人经常上网了解公众意愿,有时直接在网上与网民交流,讨论国家大事,回答网民的问题。各级政府出台重大政策前,通过互联网征求意见已成为普遍做法。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都通过互联网征求公众意见。近三年来,每年通过互联网征求到的建议多达几百万条,为完善政府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互联网为人们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直接渠道,为政府了解人民意愿,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发挥了日益重要

24、的作用。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公民依法享有的互联网上言论自由。四、管理互联网的基本原则与实践中国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努力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中国管理互联网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互联网的普遍、无障碍接入和持续健康发展,依法保障公民网上言论自由,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推动互联网积极有效应用,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中国依法管理互联网。1994 年以来,中国颁布了一系列与互联网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

25、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 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 、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款适用于互联网管理。中国坚持审慎立法、科学立法,为互联网发展预留空间。相关法律法规涉及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信息传播规范、信息安全保障等主要方面

26、,对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政府管理部门及互联网用户等行为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规定。法律保障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同时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7政府在互联网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法定职责,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国家通信管理部门负责互联网行业管理,包括对中国境内互联网域名、IP 地址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管理。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

27、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国家新闻、出版、教育、卫生等部门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对“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公安机关等国家执法部门负责互联网安全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倡导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2001 年 5 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这是全国性互联网行业组织,其宗旨是服务于互联网行业发展、网民和政府的决策。该协会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 、 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 、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 、 博客服务自律公约 、 反网络病毒自律公约 、 中国互联网行业版权自

28、律宣言等一系列自律规范,促进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为治理垃圾邮件作出了不懈努力,使中国的垃圾邮件占全球垃圾邮件的比例从 2002 年的 23%下降到 2009 年的 4.1%。为加强公众对互联网服务的监督,2004 年以来,中国先后成立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1232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12390 扫黄打非新闻出版版权联合举报中心等公众举报受理机构,并于 2010年 1 月发布了举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奖励办法 。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支持互联网行业组织的工作,为行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服务,并依法保障公众举报网上违法信息和行为的正

29、当权利。主张合理运用技术手段遏制互联网上违法信息传播。根据互联网的特性,从有效管理互联网的实际需要出发,中国政府主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发挥技术手段的防范作用,遏制违法信息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的危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严禁传播含有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以及淫秽色情、暴力、恐怖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内容的信息。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

30、息服务提供者等应建立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阻止各类违法信息的传播。主张加强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全社会的法制和道德素养关系互联网环境建设。中国政府支持开展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工作,鼓励各类媒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积极推动把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内容。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青年组织、妇女组织等在提高全民网络素养中的作用,鼓励相关组织开展有利于普及互联网知识和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公益活动。确保未成年人上网安全。未成年人已成为中国网民的最大群体,截至 2009 年底,中国3.84 亿网民中,未成年人约占 1/3,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和有害信息

31、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始终把保护未成年人放在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优先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国家鼓励研究开8发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的网络工具,鼓励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中国政府将积极推进“母亲教育计划”,帮助家长引导未成年人正确

32、使用互联网。积极保护数字知识产权。2000 年以来,中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制定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 ,以及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为保护数字知识产权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互联网侵权盗版行为。针对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盗版等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管理行动。中国将继续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保障公共利益和促进创新之间的平衡。依法保护公民网上隐私。保护互联网上的个人隐私关系到人们对互联网的安全感和信心。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健全相关立法和互联网企业服务规范,不断完善公民网上个人隐私保护体系

3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邮件或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依据互联网行业自律规范,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有责任保护用户隐私,在提供服务时应公布相关隐私保护承诺,提供侵害隐私举报受理渠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个人隐私。中国政府积极探索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互联网的途径和方法,已初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互联网管理模式。互联网管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国政府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管理。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维护互联网安全是互联网健康发展和有效运用的前提。当前,互联网安全问

34、题日益突出,成为各国普遍关切的问题,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有效维护互联网安全是中国互联网管理的重要范畴,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国政府认为,互联网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互联网属于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中国的互联网主权应受到尊重和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享有使用互联网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自觉维护互联网安全。依法维护互联网安全。为维护互联网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35、、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作出了相关规定,以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六条规定, “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维护互联网信息的安全流动。互联网信息的自由流动与安全流动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应在保障互联网信息安全流动的前提下,实现互联网信息的自由流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9维护互联网信息的安全流动,积极引导人们依法办网、文明上网、正确用网。

3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上述法律法规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互联网信

37、息安全的基本法律依据,所有中国公民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必须遵守。依法打击网络犯罪。近年来,中国的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各种传统犯罪与网络犯罪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侵害他人财产的犯罪增长迅速,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入侵和攻击计算机与网络的犯罪日趋增多,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及从事赌博等犯罪活动仍然突出。据统计,1998 年公安机关办理各类网络犯罪案件 142 起,2007 年增长到 2.9 万起,2008 年为 3.5 万起,2009 年为 4.8 万起。为有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中国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和针对互联网的犯罪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38、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不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黑客攻击行为。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严重威胁。中国是世界上黑客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9 年中国被境外控制的计算机 IP 地址达 100 多万个;被黑客篡改的网站达 4.2 万个;被“飞客”蠕虫网络病毒感染的计算机每月达 1,800 万台,约占全球感染主机数量的 30%。中国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网络黑客行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明确规定,对“故意制作

39、、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等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二百八十六条对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对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等违法行为的刑事处罚作出了具体规定。各国国情和文化传统不同,对互联网安全的关切也有差异,应充分尊重各国对互联网安全的不同关切,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促发展,共同维护国际互联网安全。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各国互联网彼此相联,同时又分属不同主权范围,这决定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中国

40、主张,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互联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承担维护全球互联网安全的责任,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中国政府始终支持并积极开展互联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派代表参加了历届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及与互联网相关的其他重要国际或区域性会议。中国高度重视在维护互联网安全方面的区域合作,2009 年分别与东盟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签订了中国10东盟电信监管理事会关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合作框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保障国际信息安全政府间合作协定 。在打击网络犯罪领域,中国公安机关参加了国际刑警组织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信息技术犯罪工作组(The Interpol As

41、ia-South Pacific Working Party on IT Crime) 、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JLG )等国际合作,并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香港等国家或地区举行双边或多边会谈,就打击网络犯罪进行磋商。2006 年以来,中国公安机关共办理了来自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关网络犯罪的协查函件 500 余件,涉及黑客攻击、儿童色情、网络诈骗等多种案件类型。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互联网领域的双边对话交流机制,2007 年以来先后与美国、英国举办了“中美互联网论坛”和“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为学习借鉴其他国家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有益经验,2000 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组织数十个代表团

42、,访问了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等 40 多个国家,将相关国家的成功经验应用到中国互联网发展与管理的实践之中。中国主张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互联网管理中的作用。中国支持建立一个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范围内经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权威的、公正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构。互联网基础资源关系到互联网的发展与安全。中国认为,各国都有参与国际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的平等权利,应在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多边的、透明的国际互联网基础资源分配体系,合理分配互联网基础资源,促进全球互联网均衡发展。各国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各国政府可建立双边交流机制,就互联网政策、互联网立法、互联网

43、安全等问题交流观点、经验和做法,平等协商解决分歧。各国政府应支持互联网行业组织开展国际交流活动,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通过交流增进共识,共同解决互联网业界面临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科学和伦理问题,应鼓励各国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面对日益突出的跨国网络犯罪问题,各国执法机构应加强共同防止和打击网络犯罪的侦查协作,建立多边或双边的合作机制。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互联网发展机遇。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始终依法开放中国互联网市场,欢迎各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分享中国互联网发展机遇。中国恪守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应履行的普遍性义务和具体承诺

44、义务,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在华合法权益,并积极为在华外资企业依法开展与互联网相关的经营业务提供良好的服务。结束语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得益于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促进互联网发展,鼓励运用新技术提供新服务,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中国互联网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中国政府将坚持依法管理互联网的基本原则,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努力遵循互联网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以有效管理促进科学发展,为世界互联网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