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67.50KB ,
资源ID:738351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3835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节医院获得性感染.doc)为本站会员(11xg27ws)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节医院获得性感染.doc

1、第一节 医院获得性感染第十章 医源性疾病防制提要 医源性疾病的概念、范围和病因;医院获得性感染诊断客观指标、有关因素和防制、药物性疾病的类型和预防。 案例 某市新建一产院,从开诊后5 个月间共发生新生儿脓疱疮 12 例,其中 2 例感染严重而发生坏疽。治疗 1 月余方愈。经对病房物品采样,在床单、被套及产妇被褥上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追查表明该被单是另一医院因新生儿脓疱疮而废弃,未经消毒又用于新建产院婴儿室。 从这个案例可以引起我们思索的是什么?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系指由于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措施不当而引起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疾病,包括医院获得性感染,药物所致

2、的药源性疾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所致的营养缺乏症等。病人由社会角度转变为病人,当医患关系处理不当时易造成医源性损害。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本身受到各种职业因素影响,例如,在职业接触中本身受到感染,常见的乙型肝炎、肺结核等;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照射等。因此在保护病人的同时也应保护人员的健康。 医源性疾病的病因有:与诊断有关:如医生在判断力所及的情况下发生的误(漏)诊;与药物有关:不合理用药引起,有时合理用药也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与手术有关:如的术适应证或方法错误,操作失误,以致损伤健康组织或器官,术后处理不当;与器械有关:如在使用腔道窥镜或导管等技术中,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各种并

3、发症;非创伤性处理不当,如止血带使用过久,石膏绷带包扎过紧,均可造成损伤;与放射或理疗有关:包括 x 线、 射线、核素及各种理疗方法,如使用不当、照射量过大、防护不周,引起损伤;与用语有关:医护人员使用医学用语不当引起病人心理创伤;与预防措施有关:如免疫制剂使用和接种方法不当,引起损伤。 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取决于三个因素: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医德修养;诊疗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合理性;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原患疾病的轻重。从目前医学发展水平来看,多数医源性疾病是可以防止的,或经努力可以减少发生。 今以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和药源性疾病叙述如下。 第一节 医院获得性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nosocomi

4、al disease)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简称医院内感染或院内感染。在住院期间获得,出院后才发病者应列入。而住院前获得的感染,入院时正值潜伏期,住院后发病者不作为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确定可根据潜伏期推算、流行病学调查和同源性测定方法。除病人外,医护人员或来访者也可获得院内感染。 诊断院内感染的客观指标见表 10-1。 院内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感染率随国家经济情况和医学水平而异,波动在 3%25%之间。我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发病率据 1989 年统计,约 9.7%,感染率近 10%。医院死亡病例有 1/31/4 直接死于院内感染。 表 10-1 院内感染诊断的客观指标 泌尿道感染 原无症

5、状,现出现尿道症状 尿常规出现脓细胞或 wbc10/视野(高倍镜) 细菌学定量培养,培养出一种有意义的微生物(105/ml)或在多次定量培养中出现大量同一细菌。 深呼吸道感染 有临床表现(咳嗽、发热、脓性痰、罗音) 原有呼吸道感染而出现明显加重者(痰培养或 x 线检查不是必需的) 伤口感染 烧伤或术后伤口有脓性排出物或出现典型的感染症状(培养不是必需的) 原有感染伤口,从临床或细菌学上证实是一次新的感染 心血管感染 发生于心瓣膜、心包、心肌或血管等部位的感染(细菌学阳性培养不是必需的) 皮肤感染 从皮肤病灶、溃疡、肿块或其他损伤部位有脓性排出物,包括有典型临床表现而皮肤完好者(不一定要细菌学阳

6、性培养) 胃肠道感染 出现临床表现,且粪便培养出少门菌、痢疾杆菌、耶尔森菌或其他病原菌。如果没有阳性培养结果,只要流行病学资料证实有院内交叉感染时,也可认为是院内感染 败血症 任何阳性血培养,入院时无菌血症并无标本污染 腹腔内感染 腹腔内出现脓肿或腹膜炎 骨髓感染 有典型临床表现,或出现有意义的 x 线结果(细菌学检查不是必需的) 脑膜感染 有临床表现或脑脊液培养阳性 针刺位感染 在针刺部位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典型感染体征(血栓性静脉炎,只有当抽出的插管分离培养到阳性结果才认为是感染) 一、与院内感染有关的因素医院的环境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大多数院内感染是由于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的微生物引

7、起。这类微生物在健康人群中不会引起疾病或仅出现轻微症状。因此院内感染发生有其特定条件:(一)机体因素一般病人均处于抵抗力低下状况,几乎所有传染因子均可引起院内感染。一个病人的正常或条件致病菌感染可以转给其他病人。尤其是新生儿免疫机制尚未成熟,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生理改变,故危险性大。患某些疾病的人,院内感染易感性增高,例如恶性肿瘤(尤其是涉及造血系统的肿瘤)、粒细胞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烧伤和某些皮肤病、严重营养不良、昏迷、糖尿病、支气管肺部疾病、尿毒症、肝硬化等。(二)应用某些诊断或治疗手段这些人往往对院内感染易感性增加。例如外科手术后保留导管(尤其是静脉内和膀胱内)、气管插管或切开、

8、输血、麻醉、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抗生素等。(三)医院中病人集聚各类病人密集程度和相互接触机会决定了院内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医院内耐药菌株常多。一般卫生状况不良为院内感染创造条件。二、院内感染的种类(一)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 交叉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可以从病人传给病人;病人传给医务人员或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或其他病人;病人家属作为带菌者传给病人。 (二)环境感染(environmental infection) 指接触到被污染过的物品所获得的微生物感染,例如尿布、被单、床架、床头柜、擦桌布、病历卡、门把手、拖把、食具、玩具等。 (三)内源性感染(endogeno

9、us infection) 指来自病人自身的感染,病人本身是病原体携带者,由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引起自身感染。 三、污染途径 各种来源的污染可以经一条或几条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 (一)空气病人近距离接触时,微生物在飞沫中或直接传给他人。轻度咳嗽时飞沫可传播 23 米远。一些存活力强的微生物甚至可在飞沫核或尘埃中存在较长时间并经较远距离传播,如结核菌。有的呼吸道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尽管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但经空气传播危险性甚大。(二)手手的接触面广泛,最易受污染和传播微生物。这种间接传播对易感者来说获得的微生物量不大,但由于病人机体抵抗低下,对感染剂量要求低,从而引起传播。(三)医疗器械医

10、疗器械是共用的,有的每次用后消毒,但达不到消毒效果。(四)药品血制品传播肝炎,静脉用和口服制品受污染引起院内感染机会甚多。有些不宜进行灭菌(因灭菌后失效或改变药性或产生副作用)的非无菌制剂,受微生物污染机会甚多。一些口服液剂,包括糖浆、饮剂等含糖较多的液剂,因呈酸性,不适于细菌生长,但易受真菌污染。一些外用制剂往往在配制过程中受污染。消毒剂、抗菌制剂,原是用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但常因配制时所用洗涤剂或容器被污染而引起制剂污染。四、防制和监测(一)医院合理布局在医院建筑设计时就应考虑到防止交叉感染,兼顾方便病人就诊和治疗,妥善处理各种废弃物,以免污染环境。例如,传染病科应设在单独建筑内;医

11、院的出入口、走廊、楼梯、电梯等应注意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病室中两排床之间最小间距应为 1 米;每床占用横宽最好为 2 米;传染病房污水应有消毒处理设施。候诊室最易发生交叉感染,应分科设立,尤其是儿科,应设预检查,发现有传染可疑时,即送隔离诊断室诊察,并有专用出口。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071-88)对医院候诊室提出卫生标准,其中细菌总数要求不超过 4000 个/m3。(二)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如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无菌操作规程、家属探望制度、病区清扫制度、污物处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限制性使用抗生素制度、高危病人定时巡视制度、高危病区(如手术室、新生儿室、术后监护室)严格消毒制度等。隔

12、离包括传染源隔离和反隔离(将非传染病病人与有传染可能的人隔开,以免遭病原体侵袭)。入院时已确诊为传染病者均应进行分类,进入相应的传染病病区。隔离时间和长短视疾病传染期长短和药物治疗效果而定。对大面积烧伤、粒细胞缺乏症或严重免疫缺陷病人“反隔离”更为重要,但这类病人往往由于他们自身带到医院的病菌引起感染。当隔离一旦失败或发现有病人已患某些可引起院内感染的疾病并可危及医务人员和其他高危病人时,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病情扩大和疾病播散。例如对某一常见传染病,尽可能动员易感儿童及早出院或在潜伏期的后半阶段置于隔离室。(三)加强监测控制监测控制是控制感染的关键。1990 年起全国已全面开展院内感染监测控制工

13、作。每个医院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执行院内感染监测制度。各临床科室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以及早发现和统计院内感染病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病原菌及其耐药性问题,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监测制度要求:各科医务人员严格掌握、正确使用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做好院内感染病例登记工作;各科住院医师必须在住院病人住院病史上认真记录感染病例的详细情况;管理委员会按月准确统计全院院内感染病例数和感染率,并按科室和感染部位分别统计分析;对院内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核查,以统计漏报率和监测中存在问题;定期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表 10-1 院内感染诊断的客观指标泌尿道感染 原无症状,现出现尿道症状 尿常

14、规出现脓细胞或 WBC10/视野(高倍镜) 细菌学定量培养,培养出一种有意义的微生物(105/ml)或在多次定量培养中出现大量同一细菌。 深呼吸道感染 有临床表现(咳嗽、发热、脓性痰、罗音) 原有呼吸道感染而出现明显加重者(痰培养或 X 线检查不是必需的) 伤口感染 烧伤或术后伤口有脓性排出物或出现典型的感染症状(培养不是必需的) 原有感染伤口,从临床或细菌学上证实是一次新的感染 心血管感染 发生于心瓣膜、心包、心肌或血管等部位的感染(细菌学阳性培养不是必需的) 皮肤感染 从皮肤病灶、溃疡、肿块或其他损伤部位有脓性排出物,包括有典型临床表现而皮肤完好者(不一定要细菌学阳性培养) 胃肠道感染 出

15、现临床表现,且粪便培养出少门菌、痢疾杆菌、耶尔森菌或其他病原菌。如果没有阳性培养结果,只要流行病学资料证实有院内交叉感染时,也可认为是院内感染 败血症 任何阳性血培养,入院时无菌血症并无标本污染 腹腔内感染 腹腔内出现脓肿或腹膜炎 骨髓感染 有典型临床表现,或出现有意义的 X 线结果(细菌学检查不是必需的) 脑膜感染 有临床表现或脑脊液培养阳性 针刺位感染 在针刺部位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典型感染体征(血栓性静脉炎,只有当抽出的插管分离培养到阳性结果才认为是感染) 头孢类的分代第一代: 头孢噻吩(先锋霉素 1 号) 头孢噻啶(先锋 2 号) 头孢氨苄(先锋 4 号) 头孢唑啉(先锋 5 号) 头孢

16、拉定(先锋 6 号) 头孢羟氨苄 作用与特点、临床应用。 1.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2.对 B-内先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 3.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第二代: 头孢孟多(头孢羟唑) 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呋肟) 头孢克洛(头孢氯氨苄)。 头孢尼西钠 作用、特点、应用。 1.对革兰阳性菌较第一代略差,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明显增强,部分厌氧菌高效。 2.对 B-内先胺酶较稳定。 3.对肾毒素较第一代小。 4.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感染等。 西丁钠效果类似于二代头孢 头孢丙烯也是二代头孢 第三代:头孢克肟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菌必治) 头孢他

17、定(复达欣) 头孢哌酮(先锋必素) 头孢他美酯 头孢米诺钠 作用特点应用、 1.对厌氧菌及革兰阴性菌较强,(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不及一、二代。 2.对 B-内先胺酶更稳定。 3.对肾基本无毒性 4.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泌尿系,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其中“头胞他定”目前作用于抗铜绿假单胞菌最强的抗生素。 第四代: 头孢匹罗 头孢吡肟 1.广谱、高效、对某些革兰阴和阳性菌均有较强大的抗菌作用。 2.对 B-内先胺酶稳定性最高。 3.无肾毒性。 4.主要用于难治感染。*头孢菌素系由头孢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头孢菌素 C,经半合成制得的一类具有头孢烯母核的 -

18、内酰胺抗生素。本类药物与青霉素的作用近似,都是作用于 PBP 而起抗菌作用的。但各种药物所结合的PBP 是不同的,因此在抗菌性能上有差别。头孢菌素的分代,是根据开发年代和抗菌机能,头孢菌素可分代如下:第一代头孢菌素:开发年代为 1962-1970 年,其抗菌性能具以下特点: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与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相似,有对抗金葡菌 -内酰胺酶的能力,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但若金葡菌已对抗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则对所有的头孢菌素也耐药。2、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包括对链球菌 A 群、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链球菌 D群的作用很差,所有的头孢菌素(除头孢硫咪外)对肠球菌(如粪链球菌)均无

19、效。3、在本代抗生素抗菌谱内的革兰阳性菌尚有: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李司忒菌、枯草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等。4、本代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与氨苄西林有一定的近似性,分述如下:(1)对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前者易产生耐药菌株。(2)对奇异变形杆菌的部分多数菌株对本代抗生素敏感。(3)对于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的多数菌株有较强的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4)对于肺炎克雷白菌,头孢菌素均有较强的作用(而氨苄西林对本菌则是无效的),但对本代抗生素可产生耐药菌株。(5)本代抗生素对流感嗜血杆菌有一定的作用。但本代抗生素与氨苄西林之间对该菌存在着交叉耐药性,即对氨苄西林敏

20、感的菌株对本代抗生素往往也敏感,而对氨苄西林耐药者对本代抗生素也耐药。(6)肠杆菌类均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7)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下列微生物无效:产气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假单孢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等无效。5、第一代头孢菌素对放线菌常可有效。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由肾脏排泄,因此在尿液中有较高浓度;在胆汁中的浓度低,不适用于胆道感染;在肠道中的浓度低,除口服品种外,不适用于肠道感染;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弱,不适用于中枢感染。常见的第一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开发年代为 1970-1976 年,其抗菌特性为:1、

21、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比,作用相近或较弱。2、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优越,表现在:(1)抗酶性能较强: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奈瑟菌等微生物因产生药酶而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第二代头孢菌素耐酶性能较强,对上述菌的耐第一代头孢菌素株也可有效。(2)抗菌谱较广:在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谱的基础上,第二代头孢的抗菌谱有所扩大,包括了枸橼酸杆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肠杆菌等。(3)普通变形杆菌常可对本代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类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常产生耐药菌株。(4)第二代头孢菌素对下列微生物无效: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等。常见的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头孢

22、孟多、头孢呋新、头孢呋新酯、头孢替安、头孢克罗等。第三代头孢菌素:本代抗生素的抗菌性能特点有:1、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第一代头孢菌素强,如对葡萄球菌的作用常较低。对链球菌的作用,头孢噻肟较强;但头孢哌酮则较弱。所有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粪链球菌均不敏感。2、对嗜血杆菌的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接近。3、对大肠杆菌、肠杆菌、各型变型杆菌,以及第二代头孢菌素敏感的许多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作用。4、第三代对孢菌素的抗菌谱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又有扩大,对绿脓杆菌、沙雷杆菌、不动杆菌、某些厌氧球菌,以及部分脆弱拟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多数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脑膜

23、炎。常见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克肟 ,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匹罗等。第四代头孢菌素:近年来开发的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更广,不仅对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而且也能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它们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1)消化道反应与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并抑制肠道正常菌群,导致维生素 B 和 K 缺乏,甚至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白色念珠菌或其它不敏感菌的感染。(2)肝毒性。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升高,但一般不严重。(3)肾毒性。多数头孢菌素由肾排泄,可致血尿素氮(BUN)、血肌酐值升

24、高、少尿、蛋白尿等。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强。伍用氨基糖苷、强利尿药、右旋糖酐(注射)等均可加强肾毒性。(4)造血系统毒性。可致红细胞、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以及嗜酸细胞增多等。(5)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抑制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维生素 K 的产生。在 3-C位置上具有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可与维生素 K 竞争,从而阻碍谷氨酸羧化,而生成不正常的凝血酶而致凝血障碍,还有一些头孢菌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致加强了不良反应。(6)抑制乙醇代谢。具有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可抑制乙醛脱氢酶功能。若与乙醇联合应用,可产生二硫仑反应(醉酒貌)。(7)过敏反应。多见者为皮疹及药热

25、,尚可致哮喘、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症状与青霉素休克相同。急救方法也可按青霉素休克执行。对于有头孢类过敏史者应禁用,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应十分慎用。妇产科系统甲类手术(1)子宫癌根治术;(2)卵巢癌根治术;(3)复杂尿漏修补术;(4)外阴癌根治术;(5)各种疑难阴式手术;(6)各种人工阴道成形术;(7)各种难产的复杂手术;(8)新开展的各种手术;(9)诊断不明的探查术.乙类手术(1)除甲类以外的子宫,宫颈手术;(2)除甲类以外附件的移位,整型,切除术;(3)外阴广泛切除术;(4)简单阴道,尿道修补术,单纯性外阴切除术;(5)碎胎术,穿颅术;(6)腹膜外剖宫产术;(

26、7)阔韧带手术;(8)T 度会阴裂伤缝合术.丙类手术(1)除甲类以外的附件手术;(2)除甲类以外的外阴手术;(3)古典式剖宫产手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宫外孕手术;(5)度会阴裂伤缝合术.丁类手术(1)宫颈活检;(2)上环,取环,人工流产术;(3)胎头吸引术;(4)人工取胎盘;(5)臀牵引术;(6)巴氏腺囊肿切开术;(7)处女膜切开术;(8)度以下会阴裂伤缝合术;(9)会阴侧切术;(10)各种电凝术.手术切口分类表类别 标准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

27、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 Cruse 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1,清洁 -污染切口为 7,污染切口为 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

28、,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4285 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第四条 本细则适用于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第五条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由医疗

29、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由医务处(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妇产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第六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第七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第二章 预防用药的选择第八条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第九条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

30、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第十条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第十一条 对 - 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第三章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第十二条 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第十三条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 1

31、00 毫升,一般应 30 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 4 小时,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超过 1500 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第十五条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 24 小时内可再用 13 次,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 48 小时。第四章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第十六条 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第十七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第十八条 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第十九条 产妇在进入手

32、术室前即刻备皮。第二十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彻底止血。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盆腔或伤口。第二十一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第二十二条 连台手术时需按手术室消毒要求实施。第二十三条 术前孕妇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按照外科手术的相关规定执行。第五章 用药管理第二十四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第二十五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态的孕妇,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

33、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各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细菌耐药分析,并根据本机构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种类,并及时通报。第六章 附 则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表剖宫产手术常用预防用药预防用药推荐表药品 用法头孢唑啉 常规单次剂量:12 克 静脉给药;头孢拉定 常规单次剂量:12 克 静脉给药;头孢呋辛 常规单次剂量:1.5 克 静脉给药;头孢西丁 常规单次剂量:12 克 静脉给药;克林霉素 常规单次剂量:0.60.9 克 静脉给药;氨曲南 常规单次剂量:12 克 静脉给

34、药;甲硝唑 常规单次剂量: 0.5 克 静脉给药size=+0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十条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我院甲硝唑液说明书上明确写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我院选用替硝唑代替(说明书:哺乳期妇女慎用)第十一条 对 - 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氨曲南说明书:本品可经乳汁分泌,浓度不及母体血药浓度的 1%,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暂停哺乳。现在鼓励母乳喂养,用药则需暂停哺乳,那需要停多久?用于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什么合适的可以代替氨曲南?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