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唯物论:1、人类社会和自然界(1)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社会是在和自然界相互作用中发展的。自然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是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主体。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两者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生产关系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
2、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2)上层建筑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哲学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社会形态及其基本特征社会形态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基本特征具体性、复杂性、发展性。 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和历史统一。划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5、阶级(阶层)与国家阶级是指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阶级的实质是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
3、集团的劳动。阶层是指同一阶级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分成不同层次的人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统治阶级管理社会的机构。国家机器是由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机构构成。关系:国家的起源和阶级产生密切相关。阶级的产生和消灭是国家产生和消灭的前提。6、改革和革命改革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和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革命即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指进步的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改革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
4、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即不改变国家政权的性质。表现为非爆发式的、温和的、不发生剧烈的外部冲突,通常由统治集团自上而下进行。革命是指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是革命首要的基本标志。 ”表现为爆发式的,即剧烈的外部冲突,通常自下而上由人民群众发动。 7、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1)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个人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在
5、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前提下,也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1)他们能够反映他们所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起着倡导者和发起人的作用。(2)他们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和策略,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并在斗争中起着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人民史观: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前提下,不否认杰出人物的贡献。即时势造英雄。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具体分析、全面分析、阶级分析、发展分析、一分为二。方式:功过论、阶段论、是非论。8、民族和民族关系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共同心理素质这
6、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关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民族关系本质上是阶级关系,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表现形式:和平与战争。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力量即生产力水平。民族战争分析:侵略的非正义、反侵略正义的、侵略转化为反侵略、反侵略转化为侵略、争霸战争、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古代民族战争性质分析:正义和进步、非正义反动、正义和进步转化为非正义反动、非正义反动转化正义和进步。9、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从总体上看,文化艺术和科学艺术一般都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10、战争
7、及其性质战争指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战争开始发生于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以后,是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区分标准是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历史辩证法:1、统一性与多样性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虽然千差万别,但又都具有共同性、普遍性,遵循着共同的历史规律,这就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概念:几个历史现象有其共同性,即共性。每个具体
8、的历史现象又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即个性。关系: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共性是个性的共同本质,个性则是共性的特殊表现。共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形式与内容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3、现象与本质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指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深刻、稳定。为认识本质,就要从研究大量
9、的现象和现象的各方面着手,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才能有可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本质=实质但不等于性质。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实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4、局部与全局局部是指事物的部分,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对事物发展的全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是由各部分,即各个局部组成的。全局对局部具有决定作用。 5、原因与结果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关系:原因一定在先,结果一定在后。也可能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原因分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10、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的区别。根本原因是本质的原因,一般指历史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反映历史的必然。主要原因是在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6、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概念: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复杂的事物包含着多种矛盾。这种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起着决定的作用,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次要、服从地位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关系: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延缓或促进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7、必然性与偶然性概念:必然性是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
11、的不可避免、一定如此的趋势,必然性产生于事物的内在根据、本质的原因。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外在的,非本质的原因而产生的现象。关系:偶然性在历史的发展中不居支配地位,对历史的发展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则居支配地位,对历史的发展的前途和方向起着决定作用。12、观察与把握历史的思想方法(1)观察与把握历史必须从事实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本身出发,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2)运用阶级分析法,即用一定社会的阶级观点看问题,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3)将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结合,即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又要突出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