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25.50KB ,
资源ID:737071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3707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胆囊息肉样变病.doc)为本站会员(hskm526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胆囊息肉样变病.doc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 张同琳写在课前的话胆囊息肉有三大致命临床特点,这三大特点往往容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希望非专科医院医生和广大患者能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些特点,避免给予不正确的认识、作出不良的误导。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 80-90 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什么是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哪些疾病?一、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定义及范畴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adder,PLG)是指由胆囊壁向腔内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涵盖多种疾病,包括胆固醇

2、性息肉(胆固醇沉积症)、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症和早期胆囊癌,一般为影像学诊断,主要是超声诊断。 (一)胆固醇性息肉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常为多发性,而且体积较小。在 B 超定期随访中,一些病人常发现息肉的数目有时多时少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检查因素外,往往是因为个别息肉脱落所造成。脱落的息肉可随胆汁排除体外,病人多无更大的不适,部分病人也可在排除的过程中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症状,但持续时间多数不长,有些未经任何治疗症状消失。胆固醇性息肉能否恶变为癌,目前尚未查到确切的资料记载。但因该病在临床上被广泛检出的时间尚短,目前所查资料难以说明其预后的准确性。因此,建议病人定期到医院检查并听取医

3、师的意见。 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胆囊息肉常为单发,位于胆囊颈部及体部,少量位于底部,息肉直径均较大,表面较光滑,多有蒂,较宽,有一定的血供,胆囊息肉为低回声或中回声光团,胆囊壁稍厚,疼痛及腹胀、口苦等症状较明显,生长速度较快。病理显示异样高柱状上皮细胞、一定量内分泌细胞非典型性增生,表

4、面覆盖少量粘膜上皮细胞,K-RAS 基因较为活跃,G-RAS活性中等。 (三)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 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四)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病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以慢性增生为主,兼有退行性改变,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这种增生既不同于因炎症引起的疤痕组织增生,也不具有肿瘤组织的破坏性。近年来有人认为腺肌症有癌变倾向。 正常胆囊粘膜下,由于上皮组织下陷而形成罗阿氏窦,一般不到达肌层。在有腺肌增生病时,粘膜肥厚增生,罗阿氏窦数目增多,扩

5、大成囊状,深入肌层,甚至可深达近浆层,形成粘膜内憩室。囊内易瘀胆,继发感染可产生囊内微结石,又称壁内结石。囊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其直径可自针尖大小至 8-10mm 左右。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有哪些临床表现?应如何诊断?二、PLG 的临床表现 PLG 在健康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 5%(随着超声体检普及,发生率可能升高)。大部分无临床症状,影响胆囊正常运动时可能出现某些症状,合并胆囊炎或结石时有右上腹不适或疼痛。胆固醇性息肉可以合并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发生率均较高。此外,炎性息肉合并胆囊炎的发生率可高达 80%以上(15/18)。 PLG 与胆囊炎或结石合并存在 病理诊断 例数 合并胆囊

6、炎 (胆囊壁厚3 mm) 胆囊结石 胆固醇性息肉 466 68 22腺瘤性息肉 86 17 3炎性息肉 18 15 0胆囊腺肌症 6 4 0合计 556 104 25三、PLG 的诊断 由于 PLG 的症状无特异性,仅就症状、体征不能诊断。胆囊造影诊断率为 27.3% - 43.8%,现今已少做。CT 检出率也不高,约 70%左右。超声检出率可达 90%以上,大量病人是超声查体时发现。 PLG 多位于胆囊底、体部,颗粒状或乳头状隆起,少数有分叶,个别基底较宽,多为中等回声,少数为强回声,无声影,不随体位变动而移动。 胆囊内强回声团块,同时有声影,随病人体位改变而活动。 中等回声团块,在胆囊壁上

7、没有声影,基底较宽,呈分叶状。由胆固醇沉淀引起,有较强的回声,在胆囊壁上没有声影。 节段性胆囊壁增厚。 胆固醇息肉的声像特征是A.2/3 为单发 B.基底小,多有蒂 C.长径多大于 10mm D.胆囊壁多不光滑、常增厚 A.2/3 为单发B.基底小,多有蒂C.长径多大于 10mmD.胆囊壁多不光滑、常增厚病理诊断 例数 单发 多发 无蒂 有蒂 0.6 0.70.9 1.0 cm cm cm单纯腺瘤 62 41 21 56 6 10 17 35伴有恶变 24 21 3 18 6 0 6 18合计 86 62 24 74 12 10 23 53PLG 例数(%) 单发 多发 有蒂 无蒂 最大径(c

8、m) 平均径(cm) 胆固醇性 446 (80.2%) 158 288 366 80 1.8 0.8 腺瘤性 86 (15.5%) 62 24 12 74 2.3 1.1 炎症性 18 (3.2%) 12 6 3 15 1.7 0.6 腺肌增生 6 (1.1%) 6 0 0 6 1.3 0.8 合计 556 238 318 381 175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占 PLG 的 80%以上,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见,发病率为2.7%-28.6%,对于这种最为常见的胆囊息肉,其特点是什么?应如何诊断?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结石机体胆固醇代谢障碍;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饱和;胆固醇结晶沉积胆囊粘膜嵴部,被巨噬细胞

9、吞噬变成泡沫细胞;大量泡沫细胞积聚,呈结节样隆起,向胆囊腔内突出,如“谷粒状”或“桑葚状”黄色小结节。机体胆固醇代谢紊乱;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饱和;成核时间由 10-20d 缩短为 1-4d;胆固醇结晶析出;胆囊排空时间延长;胆囊分泌的糖蛋白含促成核因子;磷脂 总胆固 CSI 游离 糖蛋 PH 值 总胆汁 PL/TBA(PL) 醇(TC) Ca2+ 白 酸盐(TBA) 息肉组 (n=20) 31.870.8614.03 0.51b1.220.039b 1.180.19 0.620.11 7.010.11 110.6914.75a 0.290.04 结石组 (n=20) 32.201.32 18.

10、621.21bd 1.5650.09bd 2.210.30bd 1.780.15bd 7.890.27bd 105.7916.45a 0.310.44a 对照组 (n=10) 30.542.54 9.080.89 0.810.07 1.06014 0.660.11 6.890.16 137.6433.11 0.240.08 胆固醇结石与胆固醇息肉均与胆固醇代谢紊乱和胆囊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有关。虽已证实 UDCA 能溶解胆固醇结石,但它能溶解胆固醇息肉吗?组别 n 治疗前 3 个月 6 个月 治疗组 102* 4.91.4 4.81.6 4.81.7对照组 68 4.61.4 4.01.8 4.

11、43.8t 1.258 3.136 1.161P 0.210 0.002* 0.243息肉大小 组别 例数 变大 变小或消失 未变 转手术*治疗组 93 3 5 81 4对照组 68 7 5 53 3合计 161 10 10 134 7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亦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本病一般无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右上腹痛、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 PLG 患者合并胆囊炎、胆石症,可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胆绞痛、发热等症状。腹部检查多无阳性体征。其诊断有赖于 B 型超声或 CT 等影像学诊断。对于无症状者,可暂行观察处理,有症状者或不能除外其他病者,则需切除胆囊治疗。如确定为胆固醇息肉,超声随访时间可定为 1 年。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