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91KB ,
资源ID:73422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3422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日报_2013年_新春六论.doc)为本站会员(gnk289057)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日报_2013年_新春六论.doc

1、湖北日报 2013 年新春六论新春六论之一论“五局之势”论“五局之势”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湖北日报讯 编者按荆楚大地拉开了新一轮发展的大幕。新的一年,湖北发展的大局是什么,着力点在哪里?抓住大局,方能纲举而目张,方能全省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精力谋发展。本报今起陆续刊发省委政策研究室撰写的新春六论,冀能起到这一作用。“善弈者,谋局”。开局必先谋局。只有那些胸中谋全局的弈者,才会博得满盘皆活。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是一次开局的大会,也是一次谋局的大会。会议指出,当前湖北面临“五局之势”。这是对湖北发展形势的深远洞察,对湖北发展格局的科学分析,对湖北省情特征的深刻研判。“五局之势”

2、形成的巨大势场效应一旦激发,将构成推进湖北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力量。“五局”构成强大的局面优势局面,是一个时期内事物的总体状态。对于一个地区来讲,主要是地区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空间格局。局面的大与小、好与坏,决定地区的发展空间、发展能力、发展路径。在地区发展的“棋局”中,局面大,局面好,本身就是局面优势。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局面优势,是一种巨大的非物质优势,是一种高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战略优势。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在经历着一场现代化进程中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重点等方面都在发生历史性转变。这种大变局推动湖北“五局”格局的形成,给湖北带来巨大的局面优势。一是改革开

3、放的“棋局”轮到湖北,给湖北带来大局优势。改革开放初期,总设计师邓小平设想了“两个大局”。沿海率先改革开放,先富起来,这是第一个大局;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在沿海的带动下加快改革开放,共同富裕,这是第二个大局。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第一个大局已经形成,沿海通过经营这一大局先富起来,逼近现代化门槛。近年来,沿海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方面表明沿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表明第一个大局的速度优势已经接近边际水平,需要大力经营第二个大局。湖北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地区,是贯通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枢纽,在第二个大局中位居核心和枢纽地位。二是国内外经济格局的转变凸显湖北,给

4、湖北带来全局优势。世界经济深度转型调整,为湖北提供强大的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外推力;中国经济整体上由两位数增长转向个位数增长阶段,为湖北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宏观区域发展格局从沿海地区“一马当先”转向“西高东低”格局,中部板块效应显现,抬升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地位。湖北作为扩大内需前沿、国内市场枢纽、内陆开放高地的地位日益凸显。三是中央布局器重湖北,给湖北带来布局优势。多项国家战略“落子”湖北。湖北不仅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城市圈、东湖高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峡后续发展、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纳

5、入国家层面进行规划和部署,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纳入国家战略。特别是 2012 年,国务院领导同志先后要求湖北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两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体系等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家对湖北寄予前所未有的期望。四是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战略体系“谋局”湖北,给湖北带来格局优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和实施“支点战略”、“两圈一带”、“一主两副”、“四个强省”、“一红一绿”等战略,将市州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已经形成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实现了省域战略全覆盖,实现了省域范围内市州之间、区域之间的有机协调互动发展,由此形成的合力构成强大的格局优势。五是

6、中气十足的“势局”效应激活湖北,增强湖北的局域内生优势。战略全覆盖以及三级干部大会全覆盖形成的强大气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实践效果,形成了争先恐后的竞争氛围,激活了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的激情和智慧,激活了资源存量,优化了资源配置,形成了强大的局域内生优势。“五局”蕴含强大局面势能所谓局势,“局”是外形,“势”是实质。我们把握“五局之势”,首先要看到“局”,但关键要看到其灵魂在“势”,关键要将局面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决定物体运动速度的基本能量包括动能与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它通常被定义成使某物体从静止状态至运动状态所做的功,其大小是由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的。势能则是物体的位置或

7、位形决定的能量。势能是位置的函数,位置越好势能越大,反之亦然。对于一个地区发展而言,自身经济体量、总量和主要经济指标的提升是动能,宏观局面及大格局赋予的位置与区位就是势能。动能是现实的能量,势能是潜在的能量。将潜能充分激活,并与动能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形成巨大的场能,推进区域的最大化发展。近年来,湖北发展快于全国,领先中部,表明湖北已经具备强大的发展动能。当前,需要抢抓机遇,增强势能。物质运动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引力势能等类型。对于湖北而言,局面优势蕴含的势能也是多元的。具体来讲:一是中心势能。从大格局上看,伴随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国内市场体系的成长以及湖北综合交通体

8、系和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湖北开始成为国内市场中心、扩大内需前沿,开始成为区位地理中心、市场地理中心和经济地理中心三者叠加的地区。这种中心地位形成强大的吸引国内外要素和资源的引力势能。二是空间势能。如果把整个中国比作一个大棋盘,那么,近年来,中央在湖北这个中心区域密集布子,形成了由点、线、边、角、面五个国家战略布子构成的国家战略框架,整个湖北被这个战略空间框架覆盖。点,即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线,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边,即由武陵山和秦巴山组成的西部地区纳入国家连片扶贫开发战略,东边大别山革命老区纳入国家连片扶贫开发战略;角,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即将成为国家战略;面,即整个中部地区板块效应显

9、现,开始步入崛起轨道。在这个空间框架下,湖北在实现省域战略全覆盖的条件下,即将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这两个战略全覆盖形成的空间势能将整体提升湖北要素吸引和聚集能力。三是重心势能。党的十八大和新一届中央经济工作开局之举,标识了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重点转变的方向。在区域发展方面,重心将向长江中游地区转变,立足于培育第四个增长极。纵观中国经济增长极的成长史,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即大约每十年重点启动一个增长极的培育,如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珠三角,90 年代的长三角,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环渤海,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将培育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重心的转移,带来一系列政策重心的转移,如“四化同步”探

10、索的示范区、新型城市化示范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心都将向这一地区转移。湖北作为这一区域的核心区和先行区,将获得巨大的势能优势。四是市场势能。市场势能是决定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势能。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决定资源流向。上述三大势能汇聚,集中的结果是提升湖北在国际国内市场体系中的枢纽和核心地位,湖北将成为国内市场高地,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高地。这一优势将赋予湖北强大的市场吸引与辐射势能。上述四大势能,有些已经形成,有些正在形成,是湖北发展的巨大外推力,把握得好,加以激活,并与湖北发展动能结合起来,将形成推动湖北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强大动能

11、实现势能谋局者胜,但胜在运势和用势。势能的实现和转化关键要靠做功。这是力学的基本原理。没有动能,没有做功,再大的势能也不会实现。势能不是恒久不移的,不抓住,就会消失,即所谓失势。湖北曾经有过这样的历史教训,值得高度重视。把握“五局之势”,除了谋局谋势之外,关键靠运作和经营。要用强大的动能激活、发挥、利用潜在的强大势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构成推动湖北“竞进提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运作和经营“五局之势”,是决定湖北今后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沿海地区借助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优势,借助面向国际市场前沿的局面优势,实现了率先发展。当前,沿海地区正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努

12、力跻身国家产业链条中高端,积蓄新的势能优势。湖北需要在“高于全国、领先中部”的动能优势基础上,激活区位势能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否则,沿海一旦形成新的发展大势,湖北将面临新的竞争夹击和发展困局。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蕴含着丰富的谋局开局、用势运势思想和部署。包括,以把握和运作好“五局之势”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湖北发展的战略基础,将“五个湖北”建设作为实现“五局之势”的战略抓手,将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五局之势”的战略目标,将“竞进提质”作为开启新的发展征程的开局之策,将改革开放创新和挖掘“四大红利”作为增强湖北发展势能的根本之举,将聚合正能量作为推动湖北发展

13、的强大精神动能。将思想方法创新作为拓展湖北发展视野的强大思想武器。极目楚天,湖北发展动能强劲。放眼神州,湖北发展势能汇聚。湖北发展东风正劲,箭已满弓。时不我待,势不我待。湖北需要顺时而为,乘势而上,经营“五局之势”,开创“黄金十年”!源文档 2013 年 1 月 17 日11:43新春六论之二论“五个湖北”论“五个湖北”湖北日报讯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奋斗目标,是凝聚力量的旗帜。“五局之势”明确了当今湖北的历史方位,“五个湖北”则标示了未来湖北的奋斗目标。建设“五个湖北”,回答了“将一个什么样的湖北带入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将这样的湖北带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课题,不仅充分昭示了省委、省政府的责

14、任担当,也全面体现了全省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五位一体”的“湖北版”湖北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个湖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湖北版”。“五个湖北”充分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制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格局一致、内容一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湖北的具体体现。“五个湖北”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

15、为本的根本要求。“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致力于建设物质丰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五个湖北”建设充分体现这一本质要求。建设富强湖北,就是以“四化同步”为抓手,提升湖北经济现代化水平;建设创新湖北,就是通过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科学技术创新,不断解放生产力;建设法治湖北,就是通过民主法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全面实现公平正义;建设文明湖北,就是全面提高精神文明水平和生态文明水平,不断完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设幸福湖北,就是不断改善民生,完善社会管理,全面提升湖北人民的幸福感。“五个湖北”是迈向全面小康的

16、湖北蓝图。富强湖北是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全面小康的“钢结构”;创新湖北是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动力之源;法制湖北是提升湖北经济实力、加快富民强省进程的重要保障;文明湖北为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幸福湖北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支持和生态保障;幸福湖北是“五个湖北”建设的最终目的。“五个湖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过程。“中国梦”的“湖北篇”“五个湖北”承载了 6000 万荆楚儿女的振兴崛起梦想,是“中国梦”的“湖北篇”,是“中国梦湖北篇”的现在式和进行式。“五个

17、湖北”是“中国梦湖北篇”的现在式。近代中国,既是一部遭受外族侵略和压迫的苦难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追求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斗争史。中华儿女对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一百多年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湖北人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清末名臣张之洞在湖北推行以兴办近代工业为核心的“洋务新政”,武汉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的发祥地,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蜚声海外的国际性城市“东方芝加哥”。芦汉铁路、汉阳铁厂、汉阳造等成为早期中国工业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一五”期间,国家将大批重点项目建在武汉,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一批“武字头”的大型国营企业相继建成,确立了湖北“南方工业基地”的

18、战略地位。“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在湖北的投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钢铁基地、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西北汽车工业基地、以荆门为中心的鄂中石油化工基地、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能源工业基地,湖北在相当长时期保持了全国重要工农业生产基地的地位。进入新世纪,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湖北又肩负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任,肩负起在全国率先探索“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全局重任。可以说,湖北人民一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追求、为己任。“五个湖北”建设,就是要在湖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梦想,率先向现代化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再作新的贡献。“五个湖北”是“中国

19、梦湖北篇”的进行式。“中国梦湖北篇”的实现,靠一代代荆楚儿女的努力,靠一篇篇华章铸就。当代湖北人的使命,就是努力不负历史重托,复兴湖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努力不负时代重托,担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之责;努力不负未来重托,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作出新的贡献。担当这些使命,关键是完成当下的任务,即加快建设“五个湖北”。以富强湖北建设,促进湖北经济由大变强;以创新湖北建设,实现湖北引领创新驱动风潮;以文明湖北建设,实现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和谐;以法制湖北建设,高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大旗;以幸福湖北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幸福指数。一句话,“五个湖北”建设,是荆

20、楚儿女实现历史复兴、当代幸福、永续发展的共同理想和奋斗方向。科学发展的“湖北布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五个湖北”建设的核心,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的湖北布局。“五个湖北”建设,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富强湖北”建设是“五个湖北”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富强湖北”,就是围绕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更高的发展质点,奋力推进湖北的经济总量更大、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综合实力更强、人民生活更富,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在速度和质量上走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前列。“五个湖北”建设,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幸福湖北”是“五个

21、湖北”建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五个湖北”把民生幸福作为科学发展之本、和谐发展之基,把“民生GDP”作为发展纲领,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坚持以民生为纲,围绕增进民生幸福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目的依归,在推进富民强省的进程中为全省人民谋福祉。“五个湖北”建设,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五个湖北”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注重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均衡性。“五个湖北”着力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2、积极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个湖北”建设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必将为湖北的长久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五个湖北”建设,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五个湖北”建设重视总揽全局、兼顾各方,统筹谋划、综合平衡,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形成强大的发展“气场”。通过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布局,将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各个市州层面的发展战略统筹到一个有机整体中去,进行顶层设计、整体实施、系统推进,通过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省人民

23、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全面小康的“湖北追求”“五个湖北”建设的总目标,就是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湖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遵循“取乎其上”的原则。坚持高标准、大追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努力走在中部地区的前列。率先走出一条“四化”同步道路。坚持“四化”同步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湖北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已经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加快推进阶段,城镇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信息化具有坚实基础。利用这些物质基础、自然条件、

24、实践平台和经验积累,完全可以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率先走出一条转型发展道路。近年来,我省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龙头,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取得了实质进展,特别是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赢得了先机,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加快推进全省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是“五个湖北”建设的内在要求。在“五个湖北”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在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担当领跑者、示范者,率先在中部乃至全国走出一条“两型”发展、转型发展新路。率先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创新是湖北的优良传统,是湖北最大的发展资源、最大的发展优势和最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创新是“

25、五个湖北”建设的根本动力。要以“五个湖北”建设特别是“创新湖北”建设为抓手,发扬创新传统、利用创新资源、发挥创新优势、挖掘创新潜力,率先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特色发展道路,把湖北打造成中部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自主创新高地。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日趋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愿景变为实际、梦想变成现实,关键在行动。有梦想、有激情、重行动、重实干的荆楚儿女,必将以“五个湖北”建设为有力抓手,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新春六论源文档 新春六论之三论“竞进提质”2013 年 1 月 17 日11:42新春六论论“竞进提质”湖北日报讯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能否把握“五局之势”,乘势而上,关键看今年。“

26、五个湖北”建设的“长江号”大轮能否乘风破浪,关键看今年。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的经济工作要以“竞进提质”为总要求。这是省委、省政府积极执行、创造性落实、优化性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去年“五进”工作方针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央“稳中求进”总基调在湖北的具体体现。速度与质量的有机统一“竞进提质”,就是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抢抓新的发展机遇,以高于全国平均的速度水平和发展质量,奋力开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为全国“稳中求进、扎实开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竞进提质”,关键在“竞进”。竞者,争也;进者,登也。“竞进”,表现为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是要在竞逐

27、中始终保持一种向上攀登、向前发展的进击态势。“竞进”,“竞”是姿态。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关键在于立下争第一、拔头筹、夺冠军的雄心壮志,保持抢前争先的竞技状态。要“争进”,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和市场效应,积极争机遇、争项目、争任务、争资金、争取各项指标都提挡进位。要“比进”,纵向比,超越自己;横向比,超越他人。要发挥优势、比学赶超、各展所长,加快形成多极支撑、多点发力、多元发展的生动局面。“竞进”,“进”是目标。经济工作好比稼穑,不去耕耘,难有收获,不经春华,难有秋实;犹如骑车,行则稳健,止则摔跤。只有保持一定的速度、力度和进度,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要“快进”,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举

28、措不动摇,以全国均速 150%的速率发展,努力实现湖北经济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要“多进”,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的新跨越。“竞进提质”,落脚点在“提质”。“竞进”是基础,“提质”是目的,发展质量是“竞进提质”的核心。“提质”,“提”是手段。当前,湖北经济总量已经跨上 2 万亿台阶,人均 GDP 已经突破 6000 美元,已经具备创新驱动、提升质量、转型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因势利导、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转变。“提质”,“质”是根本。“竞进提质”的根本目的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这就要

29、求我们必须紧扣主题主线,切实把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更加注重拓展增长空间,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把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实现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生态质量同步提升。“竞进”与“提质”是“有机统一”的过程。“竞进”体现为发展速度,“提质”体现为发展质量,二者统一于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实践过程。贯彻落实“竞进提质”的总要求,就要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中,既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既要推进跨越式发展,又要坚持科学发展;既要“好”字当头,又要“快”字为要,好

30、中求快、稳中求进。要以“竞”争主动、以“进”促跨越,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科学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有机统一。肩负全局使命的责任担当新一届党中央强调要“扎实开局”,湖北只有以“竞进提质”的姿态,才能为新的“开局”作出新的贡献。湖北必须“竞进”。湖北肩负更大的全局使命,必须求“进”,不能求“稳”,稳则颓废失职。中部地区是支撑中国未来发展的主体片区,湖北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肩负多个全局使命,理应展现更大的作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如果没有积极进取的“竞进”,就是颓废,具体到领导干部,就是失职。湖北面临新的竞争态势,稳则后退。从全国大局来看

31、,新一轮发展大势正在酝酿和形成。一方面,宏观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整体态势,经济增长将进入中速发展阶段,为中速平台上的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中央启动扎实开局进程,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各地竞相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在这种态势下,湖北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稳则快退的局面。湖北面临新的发展高坎,稳则滑坡。湖北同全国一样,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任务。跨越这一“陷阱”,需要创新,需要改革,需要创造,所有这些,更需要物质基础,需要经济总量,需要发展速度。否则,就没有跨越的坚实起跳点,没有跨越的强劲力量,没有跨越的持续后劲,最终可能止步于“陷阱”,甚至跌入“陷阱”。湖

32、北完全可以“竞进”。当前,湖北面临有利于“竞进”的大好机遇。中央政策蕴含宏观机遇。总体上看,中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灵活,产业政策更加偏向实体经济,区域政策更加重视中部,开放政策更加关注内陆,贸易政策更加注重内贸。湖北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两股暖流”汇聚生成即时机遇。全国经济回升向好,沿海地区经济明显回暖,新的暖流加快形成,正在向中西部涌动和波及;同时,湖北“中气十足”的暖流依旧。两股暖流正在交汇,蕴含着新的产业发展、市场拓展的机遇。新的增长点的培育形成战略机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经济工作开局重心逐渐明晰,即城镇化、内陆开放、区域发展、扶贫开发,这些既是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点

33、,也是湖北的潜力和优势所在。多重机遇的相互叠加,为湖北“竞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条件。湖北必须以“竞进”促“提质”。这不仅是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的要求,更是湖北发展阶段性特征使然。先“量”后“质”是老路,先“质”后“量”是虚路,只有以量变促质变、质量同步提升,才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竞进”与“提质”有机结合起来,在“竞进”中“提质”,在“提质”中“竞进”,用“竞进提质”的实绩筑牢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统率全年经济工作的灵魂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表明,“五进”方针是正确的,对今年的“竞进提质”总要求,我们同样应该充满信心。“竞进提质”既是新的

34、要求,又是严峻挑战,需要全省上下切实改进思想方法、改进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将这一总要求贯彻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抓“两纲”,贯彻“竞进提质”。今年全省经济工作要在保证 GDP 增长、进一步做大“蛋糕”的同时,突出绿色 GDP 和民生 GDP 两个纲领。一是绿色GDP。绿色 GDP 是“核心 GDP”,是扣除生态环境负效应后的“净增加值”,是科学发展的“增加值”。突出绿色 GDP,就是要求我们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获取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 GDP,获取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 GDP,获取创新驱动增长的 GDP,获取可持续增长的 GDP。二是民生 GDP。民生 GDP 是“根本GDP

35、”,是体现经济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GDP,是体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增加值”。突出民生 GDP,就是要求我们追求就业率高的 GDP,追求人民收入同步增长的 GDP,追求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福利的 GDP,追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 GDP。绿色 GDP 和民生 GDP 是“竞进提质”的两个内核。坚持这两个纲领,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和谐发展;抓住这两个纲领,就是抓住了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检验经济发展成效,必须考核贯彻落实这两个纲领的实绩。抓“五重”,落实“竞进提质”。一是更加突出农业“重中之重”的地位。湖北是农业大省,做好“三农”工作,是底线,是责任,也是优势;是发展空间,也是“竞

36、进提质”的基础。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底线思维”来高度重视农业,紧密结合湖北省情,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农业作为“根产业”,作为保底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二是进一步做大做实做强投资。中央强调,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但是在湖北,投资既是关键,也是基础。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底盘”还很小,投资需求的空间还很大。没有这个“基础”和“关键”,就没有支撑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底盘”,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实投资,打牢“竞进提质”的“硬支撑”。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发展、扩大内需的现实增长点,是“四化”协调发展、实

37、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党政主导、群众主体、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体制创新”的思路,借鉴经验、遵循规律、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四是大力推进应用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要以制造业之“强”,奠定工业强省的基础,构建工业强省的主干。坚持“以用立业”,抓科学技术的应用转化,加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做大做强“竞进提质”的“硬脊梁”。五是加快培育壮大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强省必先强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市场海洋中的“蛟龙”。要下大力补齐市场主体不多、不强、不大这块“短板”,千方百计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养息企业家、扶持企业家、尊重企业家,营造鼓励创造创新创业的社会

38、氛围,筑牢“竞进提质”的根基。抓“三实”,促进“竞进提质”。实现“竞进提质”,不能驰于空谈、骛于虚声,而必须脚踏实地。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尊重规律,用足政策,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拿出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更多资源,求实、务实、抓落实,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要继续营造团结奋进、中气十足的“湖北气场”,以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精神,积极进取、奋力作为,以各自竞进提质的“代表作”为全省竞进提质作贡献,以各地竞进提质的业绩,充实全省竞进提质的成绩!源

39、文档 新春六论之四论“四大红利”2013 年 1 月 21 日11:35论“四大红利”湖北日报讯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改革开放创新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持续活力和不竭红利所在,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挖掘并收获思想、制度、科技、开放“四大红利”。“四大红利”是“五局之势”和湖北发展阶段性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未来湖北发展最根本的资源、潜力和优势。挖掘并收获“四大红利”,是湖北科学发展之源、竞进提质之基、全面小康之路。湖北发展需要挖掘新红利“红利”的本意是利润对投资人的回报,引申为某方面或发展要素对发展的贡献。一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从土地、劳动、

40、资本、技术、制度、文化、生态等要素挖掘贡献和红利的历史。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湖北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从 1978 年的 151 亿元扩大到 2011 年的 19594.2 亿元,增长 129 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10.8%,相对于 1953 年至 1978 年间 5.5%的增速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发展的速度翻番。这 30 多年,湖北的自然资源稟赋、劳动力数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支撑这种快速发展的因素,就是红利。改革开放激发出巨大的传统要素红利。一是人口红利。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湖北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人口抚养率较低的人口红

41、利期,全省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最尚近60%,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最多年份达 1100 多万人。伴随外来投资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得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低抚养率产生高储蓄,为发展提供资金积累。二是资源红利。湖北资源禀赋优越,农业资源丰富,生态资源多样。特别是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环境容量大,资源开发成本较低。三是资本红利。存量资本方面,建国以后,湖北一直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一大批“武”字号和“三线”企业的建立,构成了计划经济时期湖北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产业基础条件好,工业综合配套能力强,是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全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

42、和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这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天仍然是湖北发展的“脊梁”。新增资本方面,2010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万亿元,现在一年的投资比整个“十五”时期还多,是改革开放之初整个“六五”时期的 40 多倍,利用外资和民间投资增长幅度更大。巨大的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是构成湖北发展的资本红利之源。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湖北开始面临传统要素红利逐步消褪的严峻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红利消减。2011 年,全省 60 岁及以上老人比重达13.1%,65 岁及以上老人达 8.7%。按照联合国标准,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从人口抚养率来看,湖北仍处于人口红利期,但劳动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呈递减趋势,预

43、计在 2015 年出现拐点,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从劳动报酬预期看,80后乃至 90 后的普通劳动力需要更高的工资回报,综合劳动力成本上升。二是土地制约加大。湖北土地价格刚性上涨,用地刚性需求持续强劲,国家耕地保护“红线”刚性约束。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年全省年均需地量在 3 万公顷以上,但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只有 1.2 万公顷左右,供需缺口很大。三是缺油少煤乏气。湖北是全国第四大能源调入省份,年产石油只能满足全省 10%左右的需求,天然气更少;每年需要的煤炭 90%以上靠外省供应;水电资源开发率已超过 85%,且电力由国家统一支配。四是环境承载力日益减弱。近年来,全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持续改善,然而

44、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重化型产业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会有所下降,但要实现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总量消减的困难和压力很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呈上升势头,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随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尽管各类传统要素红利仍在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但消退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从人类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经济发展红利的来源随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农业经济时代的发展红利主要来自土地和劳动,工业经济时代的红利主要来自资本、劳动和技术,知识经济时代的红利主要来自技术、制度和文化。湖北已经开启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需要新的红利填平传统红利消失

45、之后形成的洼地。在未来“黄金十年”,湖北具有巨大的潜在红利。我省存在大量将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红利的机会和选择。一是思想观念潜在红利。我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沿海发达省份、与“竞进提质”的具体要求有差距。差距就是潜力,潜力就是潜在红利。二是体制机制潜在红利。我省计划经济体制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市场功能还不健全,还有巨大的改革空间,还蕴含巨大的体制红利和制度红利。三是科技潜在红利。我省是科教大省,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资源分散,创新创业环境需继续优化。创新潜力一旦激活,将转化为巨大的科技红利。四是开放潜在红利。我省经济外向度较

46、低,对内对外开放不够。这些不完善、不充分正是潜力无限的新红利。上述四大潜在红利,不是直接源于经济发展的物质要素,而是源自非物质要素,是高级红利,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是未来湖北发展最根本的红利源泉。改革开放创新挖掘收获“四大红利”改革是催生红利的总枢纽,是挖掘红利的总抓手。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改革能形成新的制度、新的体制、新的机制,这些新制度、新体制、新机制本身就是发展要素,这些新的发展要素本身就蕴含巨大的红利。发展要素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的增长,世界上处于相同人口红利期或拥有相似资源稟赋的国家,人均 GDP 可能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原因就在于只有改革才能激活和释放要素红利。因此,传

47、统要素红利的减褪既是进一步改革的动力,也是新红利时代深化改革的起点。要在继续挖掘传统要素红利的基础上,努力把着力点放在收获“四大红利”上来。解放思想,收获“思想红利”。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来解放思想。面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艰巨任务,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省经济工作要在保证 GDP 增长,进一步做大“蛋糕”的同时,把握两个纲要性要点,即绿色 GDP 和民生 GDP,这就把改善民生和节能减排的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把 GDP 减量转化为增量,是思想解放的生动体现。要围绕“破除思想禁锢、敢于跨越赶超”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决

48、破除眼界不宽、胸怀不大、小富即满、小进即安的陈旧思想,以突破束缚改革开放创新的藩篱来收获“思想红利”。要围绕“提振精神、更新理念”来解放思想。精神是人的灵魂,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什么事都干不成,要通过解放思想提升精神区位,提振精气神,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激发谋求发展的豪情。要围绕“破解难题、解决问题”来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实践层面,落实到操作程序层面,落实到工作环节中去,切实将思想解放的过程与推动发展的过程结合起来,将思想解放转化为发展成果。深化改革,收获“制度红利”。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表现表明,制度高于技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有利于发展的制度是最重要的发展要素,“制度

49、红利”是改革激活的最大红利。改革越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潜在的改革收益和“制度红利”就越大。必须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务求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深入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着力推进综合性制度创新;以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所有制改革;以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为着力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红利来自制度,只有大胆改革和转变那些不适应形势、不利于发展、影响发展甚至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机构、制度,才能收获“制度红利”。科技创新,收获“科技红利”。科技创新优化产品、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发展红利的根本来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创新湖北”的目标。必须抢抓机遇,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创新优势,挖掘创新潜力,把创新作为动力之本、发展之源,使经济社会发展转入要素驱动与创新驱动并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并重的轨道,以创新红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