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重点强化练(七)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建议用时:40 分钟)一、选择题(2018泰安模拟)读某河流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及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13 题。1980 年 2010 年耕地 55% 40%林地 20% 44%草地 5% 7%荒地 15% 2%其他 5% 7%1.对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全年温和湿润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与 1980 年相比,对 2010 年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最可能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更大B河流含沙量更小C河流汛期更长D河流结冰期更长3下面对
2、PQ 河段治理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西侧坡植树种草使土不下坡,东侧坡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西侧坡修建梯田防止水土流失,东侧坡建设挡风墙防风固沙C西侧坡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东侧坡修筑梯田并建设水田防护林D西侧坡与东侧坡均大量种草1B 2.B 3.C 第 1 题,依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夏季- 2 -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 2 题,分析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可知,该区域植被覆盖率增加,河流含沙量减小。第 3 题,该河段西侧等高线密集且海拔较高,应退耕还林还草;东侧等高线稀疏可以修筑梯田。(2018海淀模拟)茶树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我国茶树种植面积广大,
3、下图为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读图,回答 46 题。 【导学号:98510155】4我国四大茶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是( )A1 月均温在 0 以上 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地形类型为丘陵 D土壤肥沃土层深厚5我国自古以来就通过“茶马古道”将西南茶区的茶叶运往高寒的青藏地区, “茶马古道”兴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C政策 D劳动力6江南茶区中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 )A科技投入大,机械化水平高B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多发C家庭大农场经营,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4B 5.A 6.D 第 4 题,山东茶区 1 月均温低于 0 ,故 A 项错误;都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4、故 B 项正确;茶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等,故 C 项错误;南方丘陵地区土壤贫瘠,故 D 项错误。第 5 题, “茶马古道”主要是将西南地区的茶叶运往青藏地区,导致其兴盛的主要因素是茶叶的销售市场,故 A 项正确;与交通、政策、劳动力无关,故 B、C、D 项错误。第 6 题,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故 A 项错误;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多发不属于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故 B 项错误;属于家庭经营,规模小,故 C 项错误;人均占有耕地少,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故 D 项正确。- 3 -(2018衡水中学一模)2015 年 2 月 10 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
5、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 78 题。7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8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7B 8.A 第 7 题,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
6、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第 8 题,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下面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 911 题。- 4 -9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甲国受副
7、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 B. C. D10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热量丰富 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水源丰富A B C D11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9B 10.A 11.D 第 9 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国界轮廓可以判断出甲国为荷兰,乙国为肯尼亚。继而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区域的自
8、然特征进行判读。第 10 题,地处热带地区的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光、热角度分析。第 11题,甲为发达国家,且发展鲜切花历史悠久,所以其鲜切花生产技术含量高,质量较优。 二、非选择题12(2018乌鲁木齐诊断)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2)简述阶段二由于资源开发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请从工业结构、工业布局、生态效益等方面说明调整的主要内容。【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阶段一工业发展优势条件可以从- 5 -图中煤炭、河流分布信息得出。第(
9、2)题,本题主要考查矿产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比阶段一可知,阶段二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煤炭被大量开采,由此可以得出湿地生态功能减弱,环境质量下降。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比阶段二、三中的相关信息变化可知,工业结构方面是重工业比例下降,出现了电子工业;工业布局方面是传统工业向东北集中;生态效益方面增加了建设绿化带、自然保护区等。【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淡水充足;内河航运便利。(2)湿地遭到破坏,湿地生态功能减弱;煤矿开采利用,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煤烟粉尘等污染物,环境质量下降。(3)工业结构:煤炭、钢铁、化学、机械等传统工业比例下降,出现了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
10、统工业部门向城市东北(河流的下游)方向转移,并趋于集中;生态效益:建设绿化带、自然保护区等。13读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回答问题。(1)指出影响黄河流域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2)说出图中虚线圆圈所示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比较该区域东西部生态治理的差异。(3)关于今后黄河入海泥沙的数量,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趋于减少,二是将会增加。你持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分析,黄河流域的降水量整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说明降水受距海远近以及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局部出现闭合等值线,说明受地势起伏因素影响。第(2)题,图中虚线圆圈所示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是位于内陆地区,高原地形
11、,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东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实行治沙工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草场,防治土地荒漠化。第(3)题,从生态保护方面看,随着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趋于好转,水土流失减少,中上游水利工程以及流域内用水增加,使下游河段含沙量降低,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所以说入海泥沙趋于减少。从河道管理角度看,由于对黄河水量实行全流域管理与调度,下游不再断流。每年的调水调沙将黄河泥沙大量送入河口。所以入海泥沙将会增加。【答案】 (1)距海远近;地势起伏;夏季风(盛行风向)。(2)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东部: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西部: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防治土地荒漠化。- 6 -(3)观点一:趋于减少。理由: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趋于好转,水土流失减少;中上游水利工程以及流域内用水增加,使下游河段含沙量降低,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观点二:将会增加。理由:对黄河水量实行全流域管理与调度,下游不再断流;每年的调水调沙将黄河泥沙大量送入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