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对应学生用书第 69 页)识记基础梳理1褶皱山(1)褶皱形成原因:强大的挤压作用。基本单位:褶曲。两种形态:背斜和向斜。(2)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板块划分 板块运动 形成的地貌背离运动 张裂区裂谷或海洋地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 相对运动 碰撞区高大的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内力作用:强大的压力和张力。标志: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地貌类型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垂直方向 相对上升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3.火山2(1)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
2、出口或管道喷出地表而形成。(2)组成:图中甲火山口和乙火山锥两部分。易误点拨 (1)褶皱构造并不是因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褶皱构造是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形成的,故显示的是地壳的水平运动,所以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了褶皱。(2)岩层发生断裂不一定形成断层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但如果没有沿断裂面发生两侧岩体的错动,则不会形成断层。理解要点突破1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 向斜断层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图示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褶皱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断层未侵蚀地貌
3、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沟谷,有时有泉、湖泊3图示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运用考向对练考向 1 地质构造的判断分析(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
4、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1B 2.B 第 1 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后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接着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第 2 题,由乙处的断层可判断形成了一次褶皱;甲层的上覆岩层分布与下侧岩层分布顺序一致,说明又形成了一次褶皱,故共形成了 2 次褶皱。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2016浙江高考)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4中阶地(用 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5、。完成(1)(2)题。(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C (2)B 第(1)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河谷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根据河流阶地形态及相同沉积物分布的高度可知,西侧地壳抬升的幅度更大,故选项 C 正确。第(2)题,由题目材料可知,这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图中乙地广泛分布着流水沉积形成的沙和卵石,故该地可能找到这
6、种贵重金属矿物,选项 B 正确。解题技巧 判断地质构造的三个“依据”(1)依据形态判断背斜与向斜: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利用此方法判断时,要把缺失岩层补画完整(如下图中乙处)。(2)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与向斜。在岩层弯曲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如下图中 A 所示为背斜,B 所示为向斜)。(3)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否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7、地质学上将这类断裂称为节理)。考向 2 地质构造及其地质过程分析(2018湘中名校联合体模拟)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5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种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其中,上盘相对下盘(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是逆断层。读常见断层形态示意图(下图),完成 34 题。3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 )A正断层是岩层受拉力形成的B所谓逆断层就是常说的地垒构造C走滑断层常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D受外力侵蚀,正断层可转化为逆断层4大的断层往
8、往出现在板块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断层多出现在板块的消亡边界B逆断层的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C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生长边界D大洋中脊附近多为逆断层构造3A 4.B 第 3 题,结合材料关于上盘和下盘的介绍及正断层和逆断层的示意图可推测,正断层最可能是因为岩层受到拉力,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下滑动而形成,逆断层最可能是因为岩层受到挤压力,上盘相对向上滑动而形成,A 对。地垒是两侧岩层相对下降、中间岩层相对上升的地质构造,无论逆断层还是正断层都有可能形成,B 错;根据走滑断层示意图,走滑断层不会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C 错;断层由内力作用形成,外力作用无法将正断层转化为逆断层,D 错。第 4 题,
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正断层主要是岩层受拉力形成,所以更多出现在板块的生长边界,A 错;逆断层主要是岩层受挤压而成,因此逆断层附近容易形成褶皱,B 对;走滑断层是岩层的水平错位,其形成可能受拉力,也可能受到挤压,不一定只分布在生长边界,C 错;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最有可能出现正断层,D 错。浮来山因山顶岩石类型在东西两侧 30 千米内绝无仅有,被古人称为浮来峰、飞来峰,有人用推覆构造来解释其成因。推覆构造是一种岩层位移很大的断层构造,其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的岩块之上。读推覆构造示意图,完成 56 题。【导学号:21490056】65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
10、是( )A BC D6据题干材料推断浮来山的形成过程是( )A外力侵蚀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C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地壳上升D推移上覆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断块抬升5C 6.B 第 5 题,先要结合地质构造图理解新的概念推覆构造,然后以黑色岩层为参照岩层进行新老关系推断。在没有发生水平挤压时,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最上面的岩层最新,最下面的岩层最老,黑色岩层之上的岩层要比黑色岩层之下的岩层新。选 C。第 6 题,据地质构造图推断,该处岩层先是水平挤压并发生了断裂,之后左边岩块在相对运动中推移到右边岩块之上,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上覆岩块中破碎的部分被侵蚀,剩下孤
11、零零的浮来山。选 B。解题技巧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
12、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规律方法_ (教师备用资料)根据岩层相互关系判断地壳变动过程的方法(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7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见图 1)图 1(2)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见图 2)图 2(3)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时有沉积过程,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
13、积物来源。 (见图 3)图 3(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上部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见图 4)图 4(5)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见图 5)图 58考点二|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 71 页)识记基础梳理结合山区交通图,归纳总结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影响 运输方式选择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表现首选公路,其次才是铁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
14、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与铁路相比,公路的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地势相对和缓 避开地势起伏大的地区,以降低线路坡度图文助记 山区交通路线建设示意图理解要点突破1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原则 原因 举例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9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可发展水运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长江中下游地区2.地形对线路走向的影响原则 原因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
15、可以减缓道路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一般呈网状分布,但一般应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较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满足运输需求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少灾害的影响3.地形对线网密度的影响运用考向对练考向 1 山区公路路线的选择(2018湖北联考)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 12 题。101两河流流经地地质构造的名称和走向为( )A裂谷、东西走向B断层、东北西南走向C背斜、西北东南走向D向斜、东北西南走向2计划从图中的 M 到 N 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
16、是( )A甲 B丙 C乙 D丁1B 2.C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河干流基本平行,应为褶皱所形成的平行山谷;河流都出现一致方向的弯曲(东北西南走向),应由断层错位而形成。第 2 题,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 M 到 N 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所以乙线路基本沿着等高线方向,是最合理的线路。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 线 BKMOP 线CKMNQ 线 DKPQ 线(2)拟在 K 点与 T 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KRQPT 线 BKMNQPT 线CKLOPT 线 DKST 线(1)B (2)D 第(1)题,因为 KMOP 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低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脊,由此判断 B 项正确;A 项中 KLOP 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 A 项与题意不符;C 项中 NQ 处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 C 项与题意不符;D 项中 KPQ 处等高线没有发生明显弯曲,说明该地既不是山脊也不是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 D 项与题意不符。第(2)题,因为 KST 线经过地区等高线比较稀疏,说明坡度较缓,且沿线没有跨越河流,工程量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