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54.50KB ,
资源ID:733268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3326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疾病流调三间分布知识.doc)为本站会员(myw993772)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疾病流调三间分布知识.doc

1、1疾病流调三间分布知识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目录1 一、疾病的地区分布 2 (一)疾病在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 3 (二)疾病的城乡分布 4 (三)描述地区分布的常用术语 5 (四)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三间分布 - 一、疾病的地区分布疾病的发生经常受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所以研究疾病地区分布常可对研究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等提供重要线索。形成疾病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人群的风俗习惯和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地区的划分因不同的研究目的与疾病特点而异。在世界范围内,可按国家、洲划分;在一个国家内

2、可按该国的行政区划分;如我国可按省、地区、县、乡等划分,也可按自然环境划分,如按山区、平原、湖泊、气候、土壤中2某些化学元素含量等自然环境特征划分。研究疾病分布时,可应用标点地图、疾病地区分布图和疾病传播蔓延图等。三间分布 - (一)疾病在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疾病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同,其发病率、死亡率等常有很大差别。例如黄热病的分布与埃及伊蚊的分布一致,主要流行于南美洲和非洲。胃癌死亡率以日本、智利等国家较高,澳大利亚、美国较低。乳腺癌在北美、北欧最多,东欧次之,亚洲和非洲较少。有些肿瘤高、低发区之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差悬殊。疾病在同一国家内的分布也有差别。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处温热

3、气候带,多种民族,许多疾病的分布差别很大。例如鼻咽癌主要分布于华南,广东省为高发区,也是世界鼻咽癌的高发区。食管癌以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发病率最高。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省、市、自治区。碘缺乏病以内陆地区多见,这些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量较低。至目前为止,许多疾病的地区分布尚缺乏满意的解释。三间分布 - (二)疾病的城乡分布3城市人口多,居住密度大,交通拥挤,流动人口量大,人们的交往频繁,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传播。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病经常在大、中城市流行。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城市肺癌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城市工业发达,空气污染严重,因此,除吸烟

4、因素外,空气污染很可能是导致城市肺癌高发的因素之一。农村人口密度低,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感染率比城市居民高。三间分布 - (三)描述地区分布的常用术语1地方性 当某疾病常在一个地方或一组人群中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时,称为地方性。2输入性 凡本国(地区)不存在或已经消灭的疾病,由国外(地区外)输入时,称为输入性疾病。三间分布 - (四)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3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4和当地居民相似。4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

5、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三间分布 - 二、疾病的时间分布无论传染病或慢性病,其流行过程均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时间是研究疾病分布的重要指标之一。时间单位依病种而异。例如细菌性或化学性食物中毒,可用小时为时间单位;肺结核或肿瘤则常以 5 年或 10 年作为时间单位,以显示其长期变异。观察疾病动态时,应注意诊断标准和诊断技术改进的因素。时间分布分为下列四种类型:三间分布 - (一)短期波动( rapid fluctuation)有时也称时点流行或爆发。疾病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短期波动。常见因食物或水源被污染而发

6、生的食物中毒、伤寒等。多因许多人在短期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发病高峰与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基本一致,故可从发病高峰推算出暴露时间,从而找出某病短期波动的原因。5短期波动与爆发的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三间分布三间分布 - (二)季节性( seasonality)有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升高的现象,称为季节性。疾病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很复杂,受各种气候条件、媒介昆虫、人群的风俗习惯、生产条件等因素影响。但许多现象尚未得到确切解释。传染病的季节性表现得较明显。例如在我国北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严格的季节性,仅发病于 5-11 月,高峰在 7-

7、9 月(见图 14-1)。 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季节性高峰为夏秋季。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性高峰一般多在冬春季。例如在我国北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高峰在 1-4 月。有些慢性传染病,如肺结核、丝虫病等,因潜伏期长,多无明显的季节性。有些非传染病也呈现季节性。如克山病在东北、西北地区多发生于冬季;而在西南一些地区多发生于夏季,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6通过季节性研究可探讨流行因素,并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三间分布三间分布 - (三)周期性( periodicity)某些传染病相隔若干年发生一次流行,并且有规律性的现象,称为疾病的周期性。呈现周期性流行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例如流行性感冒从历

8、史上看,一般每隔 10-15 年流行一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约 7-9 年流行一次。周期性是可以改变和消灭的。例如,麻疹疫苗推广前,在大、中城市几乎隔一年发生一次流行。自 1965 年推广麻疹疫苗接种后,我国的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周期性已不存在。三间分布 - (四)长期变动( secular change)长期变动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疾病的感染类型、病原体种类及宿主随着人类生活条件改变、医疗技术进步和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例如,猩红热在 1750-1800 年间,是严重的传染病,以后转为缓和,至 1840 年又变为凶恶之病,其死亡率是近年的数百倍

9、。近百余年来,世界各地猩红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临床上轻型和不典7型病例所占的比重增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以来,特别是实行计划免疫后,麻疹、白喉、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非传染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在死因中顺位上升。这类慢性病的波动只有长期观察才能明显看出。各种肿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不同。例如,美国 1930 年以来男性肺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胃癌死亡率则逐年下降。三间分布 - 三疾病的人群分布人群可按不同的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来分组,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研究疾病在不同人群组的分布有助于确定危险人群和探索致病因素

10、。三间分布 - (一)年龄在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中,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均与此变量有关。大多数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不同。婴幼儿易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些具有大量隐性感染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儿童中发病率高,成人中少见。有些疾病的发病率则随年龄增高而升高。8如老年人中各种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最高。病原体种类较多且又易发生变异的传染病,各年龄组的发病率多无差异,如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等。比较两个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首先应注意两个人群的年龄构成是否相同。如两个人群年龄构成不同时,可用年龄专率进行比较,或用标准化率

11、进行比较,以免导致错误结论。三间分布 - (二)性别许多疾病存在着性别分布差异。描述性别分布,一般是比较男、女性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等,有时用性别比来表示。性别差异主要由于与致病因素接触的机会不同所致。例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往往男性高于女性,是因为农村男性参加农田劳动多,接触疫水机会较多的缘故。我国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均呈现男高于女,例如膀胱癌、胃癌、肺癌等。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也是男高于女。上述现象可能与暴露于致癌物剂量大小、内分泌平衡、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差别有关。有些疾病的患病率女高于男,如胆石症、胆囊炎。这可能与解剖生理或内分泌有关。9至目前为止,尚不能满意地解释有些疾病在性别分

12、布上的差异。表 15 种主要死因性比例(男性死亡率女性死亡率)死因 性比例 死因 性比例 全部死因 1.80 肾炎、肾病综合征和肾病 1.58 触犯法律者 3.88 恶性肿瘤 1.5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3.13 毒血症 1.40 10自杀 3.05 血管硬化症 1.29 意外及灾难 2.98 围生期死亡 1.28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2.19 脑血管病 1.19 心脏病 2.01 先天性畸型 1.15 肺炎及流感 1.88 糖尿病 1.04 三间分布 - (三)职业11人们暴露于不同的职业环境中,许多传染病及非传染病的发生与职业有关。如皮毛加工人员、畜牧工作人员易患炭疽、布氏杆菌病;野鼠型出

13、血热多见于农民及野外工作者;煤矿工人易患煤工尘肺;体力劳动少的职业人群易患冠心病;汽车司机因饮食不规律,易患胃部疾患。表 某矿 l986 年各工种工伤及骨折发生率 工种 工伤率() 骨折率() 采煤 120.49 37.97 掘地 66.71 14.40 开拓 46.91 9.53 12 运输 27.58 8.89 机电 34.71 3.30 修护 104.18 20.83 通风 13.25 3.78 井上合计 22.98 5.59 13 井下合计 68.84 18.28 三间分布 - (四)民族和种族疾病在不同种族和民族中发生的种类和频率不同,其影响因素较多,如遗传因素、自然地理、气候条件、

14、风俗和生活习惯等。马来西亚境内居住着三个种族人群,马来人患淋巴瘤较多;印度人患口腔癌较多;中国人则以患肝癌、鼻咽癌多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某些疾病在不同民族的分布不同。例如,我国回族、哈萨克族,男性胃癌死亡率高于其他民族,提示与饮食习惯不同有关;牧区少数民族农民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同地区的汉族农民,这与少数民族的高脂肪饮食有关。表 美国各种族婴儿死亡率 美洲人印 14 黑人 西班牙人 亚洲人 白人 度人 活产数 501 430 2T 532 219 459 T5 TTl 2430 986 婴儿死亡数 9261 434 2 381 T25 21 590 婴儿死亡率() 18.5 15.8 10

15、.9 9.6 8.9 三间分布 - (五)家庭15疾病与家庭有密切关系。家庭人口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经济及卫生状况、风俗习惯、嗜好及每个成员的免疫状态等均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家庭成员间接触最密切。因此,某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在家庭中易于传播。某些恶性肿瘤及有些遗传病常呈现家庭聚集性。三间分布 - (六)行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公认,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可导致许多疾病,尤其是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例如,长期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如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不良性行为和吸毒等

16、均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表 美国 l5 岁以上成人艾滋病病例分类病例分类 病例数 % 16单纯静脉注射毒品者 4147 17.60 静脉注射毒品兼有同性恋者 1881 7.98 男性同性恋者 15785 66.93 血友病及其他血凝不正常者 197 0.84 妇女,其配偶为双性恋者 51 0.22 异性恋者其配偶为静脉注射毒品者 253 1.07 17接受输血者 424 1.80 不知原因者 833 3.53 合计 23 551 100 三间分布 - 四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以上各节分别叙述了疾病的地区、时间及人群分布,但实际工作中对某病的描述往往是综合进行的。只有进行全面观察和

17、综合分析,才能获得病因线索和流行因素的信息。利用移民人群研究疾病的分布,从而探索病因是一典18型的综合描述方法,称之为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移民人群在其定居国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等均与其本国不同。以定居若干年后及其后裔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其本国和移居国人群的同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比较,是对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分析。例如,日本为胃癌高发区,而美国则是低发区。如以日本人胃癌死亡率为 100,则非美国出生的日本移民为 55,在美国出生的日本移民为 48,而美国白人仅为 18。日本人移居美国后及其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人胃癌死亡率大大降低,但仍比美国白人胃癌死亡率高。表明环境因素与胃癌有密切关系。据报道,我国广州市东山区广东籍人鼻咽癌的死亡率为 10.9/10 万,而定居广州市的外省人为 3.9/10 万;又广州市越秀区广东籍居民鼻咽癌死亡率为 9.2/10 万,定居于上海市虹口区的广东籍的居民为 7.1/10 万,而虹口区上海市居民的鼻咽癌死亡率仅为 2.7/10 万。上述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鼻咽癌的发病均起一定作用。这对进一步研究鼻咽癌的病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