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02 ,大小:18.04MB ,
资源ID:727278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2727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0讲 居住区规划.ppt)为本站会员(yjrm16270)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0讲 居住区规划.ppt

1、1,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第一节 居住区的概念 第二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第三节 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 第五节 居住区的绿地 第六节 居住区的户外景观环境 第七节 居住区的空间群体设计 第八节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和管线综合 第九节 居住区的经济技术指标,2,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一节 居住区的概念,一、认识居住区 1、 居住区 居住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2、居住区的构成 居住区包括住宅、道路、绿地,以及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体育、服务、教育、管理等内容。P365-P3663、居住区规划 对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

2、、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3,4、居住区规划内容1、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效益,居民使用的合理服务半径和城市道路系统以及城市用地的形态、性质、规模、现状等因素来确定规划区的合理规模以用地范围。2、确定住宅的标准、类型、户室比、层数、面积的布置方式。3、确定居住区内容的布局,型式及道路系统的走向。4、确定公共绿化、体育设施、游憩 场所的处数、面积及布置方式。5、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和布置形式。6、确定道路红线、纵横断面、交叉口、控制点的坐标,标高和各项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设计及竖向规划。,4,7、制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及工程造价的估算。8、提出规划

3、方案实施和管理实施及方法。9、编制成果(1)规划范围现状图 (地貌、地形、原有建筑构筑物、 道路、管线、人防工程、农田、菜地、外围环境)(2)规划结构分析及所在位置图(3)总平面图(4)住宅单体、中心区公建设计方案图(5)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图,5,(6)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图 (管线类别、走向、干管、支管、管径、坡度、坡长、埋深、和道路交叉口处各类管线的关系,断面及说明)(7)竖向规划设计图 (地形整理、排水方向及控制标高,组成不同的地面标高,各建筑的控制高程,挡土墙,护坡,护栏,地面排水系统的组织)(8)绿化系统规划图 (提出 中心绿地、庭院、组团、设计意向,平面布置,绿化种植等)(9)人防工程

4、规划图(10)模型式各种表现图(11)说明书,6,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一节 居住区的概念,二、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1、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P367-P378 佩里的“邻里单位”:六条原则 出发点是控制居住区内部的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 =扩大街坊、居住小区和新村 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区 2、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居民在居住区内的活动规律和特点是决定因素。P378图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P379,图9-2-15、16、17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7,关于邻里

5、单位,佩里的邻里单位示意图,8,邻里单位的六个特点a.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 d.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e.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 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9,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种基本形式: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居住小区院落二级结构,10,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一节 居住

6、区的概念,三、居住区的类型与规模 1、居住区的类型 按建设条件:旧区改建比新建居住区复杂。 新建居住区和城市旧居住区; 按住宅层数: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低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混合居住区 按居住区所处的位置: 1)城市内的居住区 可只设主要为居住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由城市统一考虑安排。 2)独立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远离城市或与城市交通联系不便,需设置更高一级内容;需兼为附近农村服务项目和定额指标比城市内的居住区要适当增加。,11,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一节 居住区的概念,三、居住区的类型与规模 2、分级与规模: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

7、、组团三级。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12,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一节 居住区的概念,三、居住区的类型与规模 2、分级与规模: 1)居住区: 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1.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

8、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13,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一节 居住区的概念,四、关于社区 1、构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一定的社会关系 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2、居住区与社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14,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一节 居住区的概念,四、关于社区 3、社区与小区的共同点: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社区与小区的不同点:社区是从人的价值、物质关系确定的,小区从人口、用地规

9、模 数量决定价值取向不同,15,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二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一、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16,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二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一、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观点: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是由层次的。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称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级需要,社交需要为中间层次的需要,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 3

10、、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17,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二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二、规划设计要求 1、方便 利用规划手段,使设施配置和空间布局在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生理承受范围之内。 1)配建要求: 居住(小)区中与人口规模对应,并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时投入使用的服务设施的多少。配建水平通常以千人指标计算。 2)千人指标 千人总指标: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千人分类指标: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千人(分项)指标: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18,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二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

11、求,二、规划设计要求 2、舒适 在满足“方便”的条件下,功能适宜、设计合理、绿化良好、施工精良,从而使使用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舒适感。 1)居住密度: 单位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建筑面积密度等指标表示。 2)人均用地: 总用地/总人口 3)人均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总人口 4)各类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与设施标准,19,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二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二、规划设计要求3、卫生 通过有效防治,保证室外绿地与活动场地的采光、通风、日照条件良好。4、安全 对防止火灾、地震、交通安全的考虑,以及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犯罪和保证人身安全。5、美观,20,第九章 居住

12、区规划之 第二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二、设计总体原则 1、社区发展原则 1)适宜居住 2)识别与归属 2、生态优化原则 采取积极的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利用环境条件和先进的技术,营造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方便生活的生态型居住区。 3、共享社区原则 1)共享设施 2)共享服务 3)共享环境 4)共同参与,21,三、居住区规划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体现总体设计构思。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规划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貌、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

13、物等,并纳入其规划。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22,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6、为工业化、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7、为商业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分期实施创造条件。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23,24,25,26,27,28,29,30,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1 、总平面呆板,外部空间没有层次,缺乏标志,无个性特征2、 建筑物大而无当,缺乏尺度感3 、 空间设计无目的,楼栋之间只有残余空间4、 施工工艺决定建筑形式5 、 高

14、度和体量千篇一律,本土文化特色受到抑制,31,日本居住区规划的一些理念:,建立培养近邻感(意识)住宅组团1、 路网规划尽量避免穿越、贯通,多采用尽端式道路。2 、以儿童游戏场为核心,组织组团空间。3 、不固化住宅朝向,用折线曲线连接。、 道路网应具有规划性,并赋于个组团的标志 。,32,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三节 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一、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类: 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文化体育、金融邮电、行政管理、 市政公用、其他。 2、按使用频率分类: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3、按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营利性和非营利性。,33,二、公共服务设

15、施的定额指标 1、配建指标的控制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规范规定的千人指标,并以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进行总量的控制。 2、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2/千人),34,7.1.2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结构体系和设置原则,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要求1.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 8001000m居住小区级 400500m居住组团级 150200m2.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 向。3.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保持居住区的安宁。4.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

16、布置。,35,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三节 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四、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分级布置):1、 第一级(居住区级)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民服务的结构。规划布置:一般宜相对集中布置,以形成居住区中心,居住区中心主要由文化商业服务设施组成。 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分为商业服务设施和儿童教育设施。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一般将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置,以形成居住小区的生活服务中心,生活服务设施一般可布置在小区的中心地段或小区的主要出

17、入口。,36,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三节 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四、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分级布置):3、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 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这些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有些可设在住宅底层,也可将他们独立设置。最主要是幼托的布置,应该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幼托建筑层数以一二层为宜,独立设置。,37,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三节 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四、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 1、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相关规定 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并应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

18、经营管理、使用和减少干扰; 商业服务与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 基层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 配套公建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应考虑发展需要。 2、几种常见的规划布局及实例分析 P411 P428,38,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一、交通方式与特征 1、交通方式 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 2、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体能交通时间交通费用,39,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二、道路的类型与分级 1、道路的类型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步(人)行道 2、道路的分级 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

19、20m; 居住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居住组团级道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40,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三、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1、人车混行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同一套路网。这也是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 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 2、人车分行 在同

20、一平面上行人和机动车有各自的流线,在人、车发生冲突的地方 设置简易立交。 这种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较好的解决了私人小汽车和人行的矛盾,在 私人小汽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广为采用。 3、人车共存 在不威胁行人、自行车的通行及沿街住户生活活动的范围内,允许汽 车通行的道路。,41,42,43,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四、道路系统规划 1、设计原则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 2)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21、 ; 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 4)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44,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四、道路系统规划 1、设计原则 5)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 6)满足日常需要的基础上,注意特殊车辆出入的要求,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险等特殊需要; 7)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8)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9)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 10)道路设计有利于编号、

22、寻访、识别。,45,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四、道路系统规划 2、相关规定 1)道路纵坡规定 :,46,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四、道路系统规划 2、相关规定 2)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 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3)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4)进入组团

23、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47,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四、道路系统规划 2、相关规定 5)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纵坡不应大于2.5%; 6)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7)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8)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48,

24、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四、道路系统规划 2、相关规定 9)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 :,49,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四节 居住区的道路与交通,四、道路系统规划 2、相关规定 10)居住区内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规定: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50,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五节 居住区的绿地,一、绿地的分类与内容 在居住用地内栽植树木

25、、花草,用以改善地区小气候并创造优美的环境。 1、绿地的功能 1)提高自然生态质量; 2)有利于环境保护(污染、气候环境、噪声); 3) 提高生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 4)增加地境美观; 5)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6)利于城市防灾。 2、城市绿地的类型 公共绿地(公园、街头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园林生产绿地、防护绿地),51,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五节 居住区的绿地,二、居住区绿地的构成与分级 1、公共绿地 居住区级公共绿地 小区级公共绿地 组团级公共绿地 2、宅旁绿地 3、专属绿地 4、道路绿地,52,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五节 居住区的绿地,三、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原则 1)点、线、面结合,

26、形成系统 2)服务半径合理 3)结合地形 4)结合功能 5)选择与配置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6)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53,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五节 居住区的绿地,四、居住区公共绿地和绿地设置的标准 1)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建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2)公共绿地 面积大于400平方米,单边宽度不小于8米; 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居

27、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54,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五节 居住区的绿地,四、居住区公共绿地和绿地设置的标准,55,56,57,58,59,60,61,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六节 居住区的户外环境景观,一、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的内容 1、软质景观 绿地与植物种植 2、硬质景观 1)步行环境 步行环境的设计要兼顾功能与景观要求。 2)车行环境 通过路面处理限制车速和设置标识

28、 妥善处理动、静交通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3、水体,62,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六节 居住区的户外环境景观,二、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的原则: 1、规划布局和建筑应体现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嗓场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6、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7、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

29、内进行住宅建设,其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保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63,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七节 居住区的住宅规划,一、住宅类型的选择 1、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 以家庭(套)为居住单位的建筑:住宅P385表9-3-1 供单身人员居住的建筑:宿舍 2、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P385-P386 住宅层数 进深 长度 层高 3、住宅类型的合理选择:P386 住宅标准 套型和套型比 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 适应气候特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 结合地形,节约用地 营造景观,64,第九章

30、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七节 居住区的空间群体设计,二、住宅的规划布置 1、住宅群体设计的要求 1)注意室外空间的营造 2)满足居民生理与心理的需要 3)形成良好的景观 2、与居住空间布局有关的环境因素 1)住宅的日照 住宅日照标准:按某一规定时日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规定。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住宅间距:住宅前后、两侧的距离。 2)住宅的通风 3)住宅的防噪,住宅日照标准:,我国不同的气候分区规定了相应的日照标准,求日照间距公式为 D=(H-H)cot h其中 D - 日照间距;H - 前排房屋的高度;H

31、- 后排住宅底层窗台的高度;h - 规定时日的太阳高度角。日照间距一般采用H:D(即前排房屋高度与前后排住宅之间的距离之比)来表示,经常以1:1.0,1:1.2,1:0.8,1:2.0等形式出现,它表示的是日照间距与前排房屋高度的倍数关系。如前排房屋为六层,高度为18米,要求日照间距是1:1.2,则该日照间距的实际距离应是21.6米。,住宅间距:住宅间距包括住宅前后(正面和背面)以及两侧(侧面)的距离。对低层、多层和高度小于24米的中高层住宅,其前后间距不得小于规定的日照间距,其两侧间距考虑通道和消防要求一般侧面无窗时不得小于6米,侧面有窗时不得小于8米。对高度大于24米的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

32、,其后面的间距应作日照分析后确定,其前面的间距应按照其前面住宅的高度来决定是采用规定的日照间距还是进行日照分析,其侧面间距一般要求不小于13米。,69,住宅噪声防治:住宅区的噪声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交通噪声、人群活动噪声和工业生产噪声。住宅区噪声的防治可以从住宅区的选址、区内外道路与交通的合理组织、区内噪声源相对集中以及通过绿化和建筑的合理布置等方面来进行。 对于来自区外的城市交通噪声主要采用“避”与“隔”的处理方法,而对于产生于区内的交通噪声则通过住宅区自身的规划布局在交通组织和道路、停车设施布局上采用分区或隔离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71,四、住宅影响(通风)自然通风:指空气借

33、助于风压或热压而流动,住宅内外空气得以交接。 1.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满足日照标准要求。 2.充分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淮北平原,丘陵地区宜争取夏季东南风的利用。 3.江南山区积极利用小气候的特点。 4.沿江地区尽量利用夏季江风,陆地昼夜温差引起穿堂风。 5.适宜的住宅单体,有效组织穿堂风。 6.保证住宅的主要房间有较好的朝向。 7.满足城市建筑风貌及住宅布置方式的要求。,住宅的通风,72,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七节 居住区的空间群体设计,二、住宅的规划布置 3、住宅的群体组合 1)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行列式 周边式 混合式 自由式 2)组合方式 成组成团 成街成坊 整体式 3)空间组合 对比、韵律

34、与节奏、比例和尺度、色彩、绿化、道路、建筑小品,73,行列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的布置形式 。,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 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 改进: a、山墙错落b、单元错开梯搂c 、成组改革影响,基本形式,74,周边布置: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形式,a 单周边,c 自由周边,b 双周边,优: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节约用地,提高密度 缺: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75,混合式布置: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76,自由式式布置: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建

35、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的条件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77,78,79,80,81,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七节 居住区的空间群体设计,二、住宅的规划布置 4、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和噪声的防治 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 建筑组合 利用地形 利用绿化 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设计措施 规划布局 建筑组合 利用绿化 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设计措施 规划布局 利用绿化 利用地形 利用人工屏障,82,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七节 居住区的空间群体设计,二、住宅的规划布置 5、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 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36、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沿街山墙布置 间距内插建 、E、梳形住宅 空间的借用:利用北、西面的道路、河流、绿地等空间。 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 高底层住宅混合布置: 3)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83,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八节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一、竖向规划 1、竖向规划的内容 研究地形的利用与改造方式,确定地面排水组织,确定建筑、道路、场地、绿地及其它设施的地面设计标高,并计算土方工程量。 2、竖向规划设计方法 设计标高法 设计等高线法 方格网格法 3、竖向规划的原则 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2)符合场地适宜的坡度 3)满足排水管线的埋社要求 4)避免土壤受冲刷 5)

37、便于施工、符合工程技术经济要求,84,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八节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一、竖向规划,85,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八节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二、管线综合 1、管线综合设置的内容 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排水 、电力、供热、燃气、通讯、电视、宽带等管线设施,及预留管线埋设位置。 2、管线综合的原则 (1)整体规划、近远结合 (2)地下敷设、力求短捷 (3)保证水平、竖向距离 (4)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易弯管让不易弯管、临时让永久管、小工程量让大工程量、新建管让已建管、检修少而方便的让检修多而不易修的。,86,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八节 居住

38、区的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二、管线综合,87,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八节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二、管线综合,88,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八节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二、管线综合,89,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八节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二、管线综合,90,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八节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二、管线综合 3、管线综合布置 1)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浅到深敷设。顺序为: 电讯管、缆电力电缆热力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2)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 电讯管、缆热力管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3)为了便于管

39、线工作和管理,城市可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下的方位,如规定电力电缆、燃气、污水等管线在城市道路的东侧和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等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91,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九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一、规划用地平衡表 1、注:“”为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的项目 其他用地是指在居住区范围内不属于居住区的用地,如市级以上的公共建筑、工厂、单位等用地,以及不适用于建筑的用地,包括居住区工业用地。,92,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九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一、规划用地平衡表 2、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1)用数量表明居住区的用地状况; 2)初步审核各项用地分配比例是否科学合理; 3

40、)初步评价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4)方案评定和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重要依据。,93,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九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一、规划用地平衡表 3、居住区各项用地平衡控制指标,94,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九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一、规划用地平衡表 4、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按每户3.2人计算 ),95,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九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二、技术经济指标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经济技术指标: 1) 居住户数(户、套) 2)居住人数(人) 3)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4)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41、5)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6)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96,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九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二、技术经济指标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经济技术指标: 7)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 8)人口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 9)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 10)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 11)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

42、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 12)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97,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九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二、技术经济指标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经济技术指标: 13)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14)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15)建筑面

43、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与居住区用地(万m)的比值表示。 16)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98,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第九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二、技术经济指标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经济技术指标: 17)停车率 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8)地面停车率 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9)拆建比 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99,Question?,100,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之 课后思考题,1、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关系 2、“层次需要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居住区规划的意义 3、居住区用地平衡表的内容与意义 4、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101,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2/千人),102,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