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2第一章 绪论:认识风景名胜区一、风景名胜区概述(一)一般意义1、风景名胜区感知2、定义,是一个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环境优美,肯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径县能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可供人们浏览、休憩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是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地域单元,是有别于城市和乡村的人类第三生活游憩空间。(二)主要内涵1、是以富有美感的自然风景作基础的地域2、是自然景观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域3、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地域4、是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域5、是一种特殊用地6、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地域二、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相关概念(一)风景名胜区与风景区资源:风景名胜区包含自然风光和历史
2、文化古迹;风景区可指纯自然风光功能。范围界限:风景名胜区有规模要求,风景区无明显范围界定功能:风景名胜区,审美,科考,游憩,风景,不一定能游憩。3(二)相关术语1、国家公园 2、自然公园 3、自然保护区( 核心区缓冲区保护性经营区) 4、森林公园 5、游览区(点) 6、园林三、风景名胜区功能 自然因素决定着它的基本地域特征,社会因素决定着它的发展趋势和人文精神特征,经济因素影响着它的物质和空间形态特征,并可以转化成构景要素。(一) 生态功能 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显示其保育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二) 游憩功能发展旅游业,丰富文化生活,显示其游憩与启智功能。(三) 景观功能风景名胜区有树
3、立国家和地区形象,美化大地景观,创建健康优美的生存空间的景观形象功能。(四) 科教功能开发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显示其教育与科研功能。(五) 经济功能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示其生产与民政功能。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4突出地区特征,调控动态发展,重在综合协调,贵在整体优化。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我国风景名胜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和邑郊游憩地,1979 年提出概念,公布第一批。(一) 溯源生产发展:农业种植园 游猎自然山林苑囿 观列象台囿或白苑文化技术发展时代和社会发展(二) 发展(三) 秦汉时期是风景名胜区形成的重要阶段,经济建设,社
4、会活动,宗教传播,山水文化发展 二、外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一)起源世界各国风景名胜区的起源基本相同,亦都缘起于风景区和园林。(二)世界各国园林建设与发展东方园林,西方园林,欧洲园林(三)国家公园的产生与发展51、近现代国外公园近现代,外国园林沿着公园,私园方向发展。2、国家公园的产生与前期发展产生和发展阶段:萌芽(1832-1916)成型(1916-1940)发展(1933-1940)停滞与再发展(1940-1963)注重生态保护 (1963-1985)教育拓展与合作(1985 以来) 乔治卡特林:首先提出国家公园的概念 北美红杉林:国家公园的雏形和前身 黄石公园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让
5、人民得益,供人民享用” 国家公园体系 历史地段法和公园、风景路和休闲地法 二战:国家公园体系发展停滞3、国家公园的近期发展及影响 20 世纪 60 年代前仅保护自然资源的景观价值,而对其生态价值未予重视 80 年代中后期教育功能进一步强化 发展至今数量逐年增加,土地价值高,属各国精华地区,也是从头最为向往的名胜地 深远影响6国家公园事业已成为全人类普遍认同的,是全人类文明社会永恒的公益事业,是现代文明国家的一种标志,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三、风景名胜区与旅游业(一)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业的关系1、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风景名胜区具有很高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和人文
6、景观的集中地,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域,而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首选对象。2、旅游是风景名胜文化得以发扬传承的重要渠道风景文化,人文文化并不能在一个密闭的真空状态下得到发展,吸有通过流动,通过文化及交流,才能使文化得到真正传承。3、风景名胜区事业与旅游业的本质区别旅游业是一种产业,有着极其强烈的商业特征。注重经济效益,以人为本。风景名胜区兼容生态防护,景观形象建立,游憩启迪,科政审美等多种功能。追求有度、有序、有规律的发展前景。生态效益优先,以自然为源。第三章 风景与风景资源一、风景的概念(一)一般意义7风景,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雨雪等自然现象形成,并可供人观赏的景象。(二)广义
7、的风景广义的指自然的风光美景,是人们情感渗入自然的产地,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大自然的一角。(三)人与环境的关系风景就是人和环境之边际存在的美,其本质是一种人与环境的边际文化信息。二、风景的特性(一)整体性整体的空间美,各构景要素的组合,空间组合单元。(二)真实性风景与游人间存在着四维空间(三维 +时间) ,产生四维的空间关系(三)固定性风景的空间固定性,表现为风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改变。(四)地域性风景美反映地域差异和特色。(五)时间性风景的时间序列,风景的时间变化,风景凝聚的时间。(六)多样性风景构成要素的多样性,风景要素变化的多样性,风景结构变8化的多样性。(七)社会性风景形成过程就是协调人
8、和自然相对贡献的过程。三、栖息地理论(一)栖息地理论认为在规划中,人们所感受到的美产生于人对风景特征的直接感应,人对风景的反映主要是种返祖再现机制。(二)视野隐蔽理论视野隐蔽理论主张,人最满意的风景就是那些提供能够观察(视野) ,但又没有直接观察到的有潜力的风景。(三)风水理论“仰观天文” “府察地理”景观特点:1、围合封闭的景观2、中轴对称的景观3、富于层次感的景观4、富于曲线美和动态美的景观(四)人景感应理论认为风景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双向作用的结果人是相互作用的形式1、人对风景的欣赏性人景相互作用的认知关系92、人对风景的评价性指人们对风景的态度和解释3、人对风景的行动性指欣赏者的行为动作
9、与风景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4、人对风景的反应性指风景对它所处的环境以及风景环境对欣赏者的影响力风景环境具有地理环境、心理环境和思想环境三个层次(五)边际理论边际理论认为,风景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中介物,这种中介物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信息四、风景类型与特征(一)按地理条件或人文活动特点分类1、平原型平坦、空旷和辽阔,与天边相接,看不到边际;常显示过于单纯,单调无味适当加以点缀。2、山地型高大、广阔庄严雄伟高度和地形变化动植物物种丰富*锯齿型和浑圆形锯齿形山地多为高山形态,浑圆形山地是低山形态3、河流型源于山地的大小百川汇聚成江河,流向平地,沿途流径不同的10地形,景色多异。4、湖泊型湖泊型风景的特色主要是平静和清澈的湖水,映射四周山色,形成丰富艳丽倒影的湖光山色。5、海岸型系指以海岸的选择和布置而燕尾服开的海泽风景6、森林型系指以植物因素玷主导地位的一种风景类型7、农村型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8、城市型系指包括住宅、公建、街道、绿地、广场等在内,以城市建设工程和建筑物为主体景物的一种风景类型,这些主体,景物均为人工营布置的,并非自然景物(二)按风景成因分类1、纯自然风景未径人工雕饰,自然而成2、人工景人为创造3、自然人工结合景略加人工修饰(三)按风景情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