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 课 大 作 业城市经济学学 生 姓 名 尤 涛 刘 再 兴学 生 学 号 1005103 1005110专 业 班 级 10 管 理 研管理工程系2011 年 6 月 23 日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天津市为例摘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以工业化来推进城市化的发展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发展方式。目前对于中国来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各自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最佳路径。所以对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的正确认
2、识,成为我们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引导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但由于采用的比较指标和统计口径的差异,学术界对二者关系的认识说法不一,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关系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从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交互作用的规律入手,在对二者协调发展内涵与特征的认知下,引入协调度概念,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基于传统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以天津为例,分析了天津从 2002 年到2009 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发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
3、言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两者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区域特征、体制背景、社会经济环境及历史基础的不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国“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城市化列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关系随即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热点与重点 1。目前理论界普遍看法是中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并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瓶颈” ,显然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一种非协调的发展方式 2;不过,也有学者依据国际经验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化没有过多偏离工业化
4、进程,即使有偏差也是在于工业化的偏差,而不在于城市化的偏差,即产业结构工业化超前与就业结构非农化滞后的较大偏差 3;此外,亦有文献认为,中国不是城市化滞后,相反而是隐性超城市化 4。显然,尽管三种观点都承认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非协调性,但由于采用的比较指标和统计口径的差异,他们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甚至相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十分复杂,然而综观现有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关系的研究,他们大多采用统计数据,并且停留在国家尺度上,极少有研究利用多指标,采用较长的历史数据,来专门分析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更少有人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事实上,地域广、差异大和政策
5、影响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必然有其地域性和时序性。本文将以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内涵为基础,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作为整个社会发展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对该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也就是对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选取适当的指标,构造出该系统内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天津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对经济的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1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特征1.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涵与特征从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看,城市的发展历史悠久。有
6、资料证明,人类至今已有 9000 年的城市发展史。但“城市化”“urbanization”却是在1867 年由西班牙工程师 A Serda 在城市化的基本理论中首次提出的。城市化一般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工业化( industrialization)作为以 18 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为开端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直到 20 世纪初才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A K Bagchi 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认为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一般来说,国民收入中制造业活动或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
7、了;其次,在制造业或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增加了 5。 ”工业化是社会历史进步特征的一大表现,概括而言,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化的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变革过程,实际上是生产工具机械化的过程,是社会生产技术革命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第二,工业化是工业部门快速扩张,工业产值在一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连续上升的过程。 6工业化成为经济扩张的主要动力,其生产能力超越了农业社会对人口数量以及自然的依赖,使经济增长在数量和连续性等方面得到保证。工业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8、第三,工业化的社会文化特征表现为在工业化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之后,人口增长率得到控制,教育普及,人们从相信宗教神学变为相信努力工作、科学技术、理性进步等工业文化。相对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在整个区域的人口比重增加,城市的中心功能表现明显,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地区会出现超大城市群或城市带。1.2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协调从词义上讲是指系统演变过程内部各要素各种质的差异部分,在组成一个统一整体时的相互和谐一致的属性,所以协调具有“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本意。由于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而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处在不断调整中 7
9、。为了描述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我们借用了协调度概念。所谓协调度就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和谐一致的程度,它是一个定量指标 8。工业系统与城市系统是社会经济巨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所以工业化与城市化也存在着协调发展问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就是在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程度之间的相互和谐关系。从协同论的角度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度就是定量描述区域在一定的工业发展阶段,城市化与区域工业化之间的耦合强度与和谐程度。它具体体现在以时空为参照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在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中具有首要作用,
10、并成为二者联系的纽带;第二,工业化中对城市辐射功能的要求增强。2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1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如前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其实是社会经济巨系统内工业化与城市化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由于各子系统本身又都包含着许多的组成因素,故笔者认为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是协调发展评估标准化和科学化的必然选择。因为 9:1)一个考虑充分的指标体系可以将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包括的内涵给予充分的反映,在进行二者协调发展的评价时,就避免了结论的片面性。2)具有层次性的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反映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所构成的整个系统体系,而且可以对工业化子系统
11、、城市化子系统给予分别反映,各子系统的组成要素也分别由不同指标给予体现,为我们选用适当的方法,采用恰当的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评价提供了可能。3)利用指标体系我们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协调发展水平给予评价,不仅反映了各时期二者发展的耦合度,而且还可以将不同时期的分析结果归纳在一起,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变动趋势作出评价。4)利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最大特点是,我们在综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可以对各指标的实现水平进行评价,对结论作进一步的分析,找出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可见,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进行定量评价对于寻求解决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不协调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2、具有重要的意义。2.2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建立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对于符合上述功能条件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我国发展的现实出发,以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目标和规划为基础,选择具有主导性的指标,能够兼顾不同区域之间的可比因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行性。还必须力求简明扼要,既能突出反映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具有描述评价和分析等功能,又能准确地、及时地反映政策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指标具有灵敏性和有效性。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1.简明科学性原则。2.系统整体性原则。3.可比可量可行原则。4.动态
13、导向性原则。2.3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我们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系统分析评价对象。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首先对评价对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综合分析,明确研究目的,确定评价体系的组成要素。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包含工业化和城市化两个子系统。所以,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反映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两大部分内容组成。同时,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各自本身又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的小系统,各自应包含多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反映。2)初拟评价指标。在上一阶段工作基础上,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分别选取反映工
14、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指标,初步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进行频度统计。利用 CNKI 数据库对例年有关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评价研究的论文中的指标进行频度统计,从中选择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其次,进行理论分析。分别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进行外拓和界定,初步确定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效率、工业化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对工业化系统予以内涵的扩充与特征的综合,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质量和城市发展潜力三个方面选取指标反映城市化的发展状况。3)筛选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上一步骤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应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优化,综合采用合并、剔除、替换等手段进行优化设计,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指标
15、进行调整,即广泛征询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并综合运用各位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信息等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从而最终确定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2.4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表 2-1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层 子系统层 准则层 指标层人均 GDPx1非农产业产值比重 x2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x3万元 GDP 能耗 x4总资产贡献率 x5工业贡献率 x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x7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x8每万劳动者中科技人员数 x9城镇人口比重 y1非农业就业人数比重 y2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 y3人均可支配收入 y4人均消费支出 y5社会固
16、定资产投资总额 y6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y7城市恩格尔系数 y8城镇登记失业率 y9经过系统分析、指标选取和筛选优化后,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由四个层次 18 个指标构成(见表 2.1) ,最高层面是协调发展的总水平层面,即系统层。这个层次从整体上综合反映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水平;第二个层次为子系统发展水平层次,即子系统层。将系统层进一步分解为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标和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标两个部分,分别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状况给予反映;第三个层面为准则层,是对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标和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标 X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标 Y工业化与城市化综合发展度 D经济发展指标 X1工业经济效
17、益 X2技术进步指标 X3城市发展质量 Y3城市经济水平 Y2人口城市化水平 Y1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标的再分解,从工业发展指标,工业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指标三个截面对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标给予体现,将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标分为人口城市化水平,城市经济水平,城市发展质量三个角度给予反应。第四个层面是指标层,共有 18 个指标分别从人均 GDP,工业总产值,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单位 GDP 能耗,总资产贡献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每万劳动者中科技人员数,城镇人口比重,非农产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
18、额,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城市恩格尔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 18 个方面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状况给予反应。这一层次是整个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层次,因为它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和依据3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既是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各自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最佳路径。但是,我国理论界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协调发展的判断标准缺乏理论探讨。现有的判断二者协调发展的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3.1 产出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比较法产出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比较法的主要做法是,先根据以美元为单位的人均GDP 水平把世界各国进行分类,然后计算每一类国家的平均城市化率,再
19、把某一特定国家的城市化率与其发展水平相当的那一类国家的城市化率进行比较。如果这个特定国家的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城市化率,则把该国作为城市化滞后型;反之,则为城市化超前型 10。这种评判标准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一,人均收入的国际比较必然要涉及到汇率换算问题,当一个国家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存在明显不一致时,汇率选择的不同很可能使人们对该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是否滞后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在对中国城市化是否滞后进行判断时,采用名义汇率和采用购买力平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第二,该方法必然会受到所选择的国家数量的多少和被选国家特殊的城市化状况的影响。在这一方法下,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自己的先验判断一致
20、的国家作为样本。第三,即使不存在上述两个问题,把平均城市化率作为参照系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平均城市化率本身是受所选择的样本总体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偏向的影响的。此外,该方法还受所采用数据的年份的影响。3.2 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法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法的主要做法是,根据特定国家的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将这一比值定义为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的对比来判断该国的城市化是超前还是滞后。如果前一指标超过后一指标,则把该国归为城市化滞后型;反之,则把其归为城市化超前型。这一方法的变通形式还有: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化率比较法、非农产值比重与城市化率比较法。这一方法所采用的判断标准也不尽科学。理由如下:
21、第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数量上的一一对应关系。第二,工业化与城市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比重有不同的变动规律。例如,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前中期,城市化水平确实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是,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如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却伴随着工业劳动力和产值比重的下降。3.3 模型测算法模型测算法的主要做法是,以城市化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用人均 GDP 或工业化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然后用世界各国的相关数据估算回归系数,再比较特定国家的实际城市化率与模型测算的城市化率,如果前一指标大于后一指标,则把该国看做城市化超前型的;反之,则视为城市化滞后型的
22、 11。这一方法虽较第一种方法有所改进,但它与后一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基本相同。而且,通过回归模型测算出的城市化率并不一定是与该国工业化或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化率。更不可能是该国在特定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最优城市化率。由于以上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缺陷,因此,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即采用较少的概括性公共因子来反映原本众多的观测变量所代表的信息,从而达到既不丢失信息又起到降维作用的目的。此外,因为公共因子反映了同类指标的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解释能力;同时,各指标的权重由其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决定,使得权重的确定更加客观、科学。4 天津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4.1 数据来源及
23、处理1)数据来源根据表 2-1 所列指标,从 2003-2010 年天津市统计年鉴获取原始数据资料,并进行处理和计算。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对初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指标值越大对系统发展越有利时,采用正向指标计算公式进行处理;指标值越小对系统发展越好时,采用负向指标计算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12。计算公式如下:正向指标:负向指标:表 4-1 天津工业化与城市化评价指标数值统计表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人均 GDP 21387 25544 30575 37796 42141 47970 58656 62574非农业产值比重 0.9608
24、0.9651 0.9662 0.9712 0.9768 0.979 0.9818 0.9829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0.4638 0.4464 0.4242 0.4246 0.4263 0.4284 0.4296 0.4527万元 GDP 能耗 1.41 1.3 1.29 1.05 1 0.96 0.89 0.84总资产贡献率 8.7 9.9 12.8 14.5 15.9 15.0 12.1 12.1工业贡献率 53.4 59.2 66.1 61.6 54.9 56.1 58.5 58.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100 99 99.6 99.8 99.7 100 100研发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
25、1.5 1.65 1.81 1.97 2.18 2.29 2.67 2.8每万劳动者中科技人员数2036 2045 2064 2189 2160 2146 2088 2070城镇人口比重 58.88 59.37 59.6 59.9 60.18 60.51 60.72 61.08非农业就业人数比重0.6 0.587 0.573 0.576 0.714 0.73 0.738 0.747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0.506 0.492 0.517 0.516 0.514 0.531 0.581 0.545人均可支配收入 9337.5 10312.9 11467.2 12638。6 14283.09 163
26、57.35 19422.53 21402人均消费支出 7192 7867.53 8802.44 9653.2 10548 12029 13422.5 14801.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11.26 1046.72 1258.98 1516.8 1849.8 2388.6 3404.1 5006.3minaxiijZmaxainijZ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5 23.1 24.7 25 26.05 27.09 28.53 29.89城市恩格尔系数 35.4 36.2 35.8 36.7 34.9 35.3 37.3 36.5城镇登记失业率 3.91 3.8 3.76 3.7 3.60 3.60 3
27、.60 3.60上式中, 和 为相应指标 x的标准值或理想值。这样作极值转换后maxin的数值都在0,1 区间内,相对数性质明显。标准值的选择标准是: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确定相关指标的标准值;对于一些国际上广泛运用的发展指标,参照目前国际上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确定其标准值;根据我国指定的中国 21 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及行业规划中提出的有关发展目标和任务,确定相关指标的标准值。表 4-2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
28、标准值指标名称 单位 上限值 下限值人均 GDP 元 60000 3923非农业产值比重 % 100 79.8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 50 31.9万元 GDP 能耗 吨 2.6 0.50总资产贡献率 % 15 10.76工业贡献率 % 70 37.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100 53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 3 0.64每万劳动者中科技人员数 人 4000 1163城镇人口比重 % 85 40非农业就业人数比重 % 75 45.7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 % 60 23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2000 3496人均消费支出 元 14800 719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5006 81
29、1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30 15.7城市恩格尔系数 % 50 25城镇登记失业率 % 10 3.54.2 天津工业化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的计算4.2.1 确定指标权重考虑到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着相关关系,因此本文采用 SPSS12. 0 软件中的主成分加权合成分析法计算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数和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主成分分析法即采用较少的概括性公共因子来反映原本众多的观测变量所代表的信息,从而达到既不丢失信息又起到降维作用的目的 13;此外,因为公共因子反映了同类指标的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解释能力。同时,各指标的权重由其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决定,使得权重的确定更加客观、科学。主要计算步骤如下:1
30、)利用 SPSS19.0 软件对反映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相关指标的进行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要素成分特征值大于 1 及累积贡献率达到 85%以上的原则,提取二者的主成分,并得到其得分系数矩阵。2)根据主成分贡献率和得分系数矩阵确定权重其中 aij 是因子 i 在第 j 个主成分中的因子得分系数, 是第 j 个主成分的jE方差贡献率。进行归一化处理:由此得到权重集: 0001ipWw 由表 4-1 中的数据算出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各指标权重:W1=(0.092,0.096,0.114,0.1,0.135,0.121,0.119,0.1,0.123)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各指标权重:W
31、2=(0.094,0.126,0.122,0.108,0.102,0.114,0.1,0.114,0.12)4.2.2 测算工业化和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自从 1965 年美国加福尼亚大学控制专家扎德第一次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后,在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下,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糊评价方法是将模糊理论和经典综合评价方法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尽量客观,进而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1)建立评判对象指标集 。1218,Uu2)建立评判集 =0.1,0.3,0.5,0.7,0.9。V12345,v1kiijjjWa01iiPii3)
32、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单因素模糊评判就是单独从一个评价指标出发进行评判,根据隶属函数确定其对评判集的隶属度。由此可得到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 :R表 4-5 评价指标隶属函数评语 1v2v3v4v5v0.1(0 1)ija( -0.1)/2ija(1 3)( -0.3)/2ija(0.3 0.5)( -0.5)/2ija(0.5 0.7)( -0.7)/2ija(0.7 0.9)标准化值 ija(0.3- )/2(0.1 0.3)ij(0.5- )/2ij(0.3 0.5)(0.7- )/2ij(05 0.7)(0.9- )/2ij(0.7 0.9)1( 0.9)ij式中, 为第 个指标对评判集的隶属
33、度。ijr4)求取工业化和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 ,式中的模糊变换采125,ZWRz 2125,ZWRzz用( )算子,然后对其进行数量化处理: 、 ,得出工业化, TXZVTY综合发展指数 X 和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 Y。表 4-6 天津工业化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X 0.259 0.275 0.316 0.355 0.354 0.366 0.344 0.353Y 0.213 0.212 0.227 0.240 0.292 0.296 0.358 0.3794.3 协调发展度的计算1215191295rrRrr10
34、21052182185rrRrr1)协调度协调度即是衡量系统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根据这一定义,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数 X 和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 Y 之间的离差越小越好。用二者之间的离差系数 C表示,即根据上式,为了使计算出的协调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本文给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式中 C 为协调度,k 为调节系数,令 k=2。上式反映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为使二者的复合效益最大,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组合协调的数量程度。2)协调发展度协调度不失为刻画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协调的重要指标,它对促进二者健康、协调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协调度在有些情况下
35、却很难反映出二者不协调的根源所在 14,不利于协调控制目标、协调决策方向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为了避免协调度的这一缺陷,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法对上述指标进行合成,得到度量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高低的定量指标协调发展度(用 D 表示)。DCTXY式中,D 为协调发展度,C 为协调度,T 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它反映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 为待定权数,本文根据上文确定的权重,取 =0.51, =0.49。计算结果如下:表 4-7 天津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度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D 0.481 0.486 0.508
36、 0.526 0.563 0.569 0.592 0.6044.4 结果分析221XY2kXYC从天津工业化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可以看出,天津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从 2002-2009 年增长较快,且 ,这说明天津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0.1XY基本是同步的,同时从从表 4-7 可以看出天津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度稳步提升,根据田雅娟提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判别标准,目前天津以步入初步协调发展类,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5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思路城市化是经济结构的空间调整或横向调整,工业化是经济结构的时序调整或纵向调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在发展规律
37、,强调二者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城市化的雄厚物质基础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工业化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成为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因此,要提高工业化质量,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大力推动企业的专业化,通过企业内部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及企业规模化发展,从而促进地区和城市生产的专业化,进而为城市化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城市化。2)加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为工业化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城市化的发展将反
38、作用于工业化,在工业化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城市,具备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较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信息获取容易、及时,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及服务业市场得到较好发展,配套产业较为齐全,第三产业发育较成熟,这都是工业化水平提高的优越外部条件,将吸引企业进一步向城市集聚,通过实施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机制加速城市化,促进城市化聚集效益作用的发挥,促进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因此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规划、推进城市化发展,将促使工业化水平的上升。3)通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在目前至 2015 年期间,工业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已相对有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主要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
3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工业和农业的结构升级也依赖于市场中介高层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6 结论天津市 20022009 年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本套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协调标准和模型意义明确,能有效对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同时期的协调发展层次给予反映,测度结果与事实相符,对于协调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由于考虑到指标数据搜集的可能性,存在一些指标的替代,如在选取反映工业
40、化效率中资源使用效率指标时,由于工业单位产出能耗数据的缺乏,我们选取了万元 GDP 综合能耗予以替代,这无形中就掺入了农业以及服务业的资源使用效果因素,不能完全的对工业化效率作出反映。2)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由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该方法消除了传统定权方法的主观性,但同时降低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普适性,因为根据数据的不同,权重会发生变化,故加大了在实际使用时的工作量。可见,本文提出的这套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只是对二者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的一个初步探讨,尚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参考文献1 景普秋,张复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13(3):34-39.2
41、刘盛和,陈田,蔡建明.中国非农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 2003, 58(6):937-946.3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02,(2):44-55.4 邓宇鹏.隐性超城市化及其成因N.中国经济时报 , 2002-9-29(3).5 陈永国.基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取向J.生产力研究, 2006(7):141.6 朱方明.新型工业化的趋势性特征探析J .经济学家,2006(1):19.7 隋映辉.协调发展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20-21.8 张晓东,池天河.90 年代中国省级
42、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 2001, 20(4): 506-514.9 田雅娟.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610周一星.改革开放 20 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Z. 城市规划,1999(12):63.11陈迪平.我国城镇化滞后的原因与重要对策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1):5412吴文恒.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祸合的演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6(6):5313余建英.何旭宏 .数据统计分析与 SPSS 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98.14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200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