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点击数:125 次 录入时间:2008-4-15 10:47:00 编辑:lixiangmail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 知识和经验
2、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
3、的猜想和假设。例 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 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 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 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 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 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 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 B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 1分): ; ; 。(3)取适量块状固体 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
4、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 C。就白色固体 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 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方 案 现 象 和 结 论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命题紧扣课标和各版本的教材,同时又对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原因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本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
5、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一旦做到这一点,思维就很通畅,解题就很顺手,所有设置的探究性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这也就平时一再强调双基重要性的原因,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的原因之所在。规范解题Ca(OH) 2;CaCO 3(填物质名称同样对)CaO+H 2O=Ca(OH)2;Ca(OH)2+CO2=CaCO3+H 2O放热;取适量块状固体 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
6、摸烧杯外壁。取适量块状固体 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 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 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只要写出其中的正确答案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3)Ca(OH)2 和 CaCO3的混合物;方 案 现象和结论步骤:将所得固体 C加入到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步骤:再向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溶液变红,则白色固体 C中含有 Ca(OH)2若溶液不变红,则白色固体 C中
7、不含有 Ca(OH)2若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 C中含有 CaCO3若无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 C中不含有 CaCO3(其他合理方案,也对)二、根据试题的要求、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简单的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探究性实验是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题目,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制备很熟悉,而且还要求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对于该类问题同学们实际上只要根据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难点也就化解了。例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
8、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收集证据】(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至猜想,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
9、,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1)在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2)在验证猜想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猜想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猜想果肉表面变色。猜想果肉表面不变色。猜想 果肉表面不变色。猜想 温度高的先变色。【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探究性中考题,命题设计新
10、颖、独特,题材鲜活,情景真实。试题联系生活实际,从同学们的生活中切入,选择同学们在生活中熟视无睹、但蕴涵着丰富化学知识的苹果生“锈”作为探究试题的情景,探究的是苹果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该题实际上是源于课本以教材中已学的探究铁生锈条件为知识背景,但又高于课本拓展引申为探究苹果生锈的原因,同时还渗透了类比和迁移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进行信息获取、整理、加工的能力,而且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完成的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的应用突出了探究的价值和社会意义,画龙点睛。可以说本题很好的体现了“化学源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11、过程中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体味“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想做到这一点,就能真正感受“万变不离其宗”的涵义。至于本题中的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抓住各种猜想,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设计是不难的。规范解题【收集证据】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猜想 将一小块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猜想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猜想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猜想 各取一小块苹果分别放入两支集满氧气的试管中,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两试管中苹果的变色速度。【得出结论】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
12、度越快。【反思与评价】(1) 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应。(2)水中溶解了氧气【应用】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三、要善于对实验所得出的事实证据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总结等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并由此解释化学现象,说明问题对实验所得出的事实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等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近几年中考着重是通过呈现探究性实验的事实来考查上述能力的,而上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这些能力,当中考面对探究性试题中相关内容时,也就不会束手无策。例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13、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1)催化剂 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 30mL10%的 H202溶液,采用不同量 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 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MnO2粉末用量(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所用时间(秒) 17 8 7 5 4 3 2 2 2 2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MnO 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 。(2)H 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 5mL30%的 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 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20% 25% 30%MnO2粉末用量(克)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