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67.23KB ,
资源ID:702470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70247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议论性文言文及答案1.doc)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议论性文言文及答案1.doc

1、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李斯论 (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 、 书 ,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 、 书 ,禁学士,灭

2、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 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

3、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 ,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200703272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注释宴然:安闲的样子。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 ,提出了反对意见。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符合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秦国地形便利 不如因普遇之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不亦远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B而大体得治世之要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D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

5、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 , “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每小题 3 分)(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译

6、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张益州 画像记 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乃推曰:3“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然。 ”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 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

7、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 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 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 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 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 ,吾不忍为也 。呜呼!爱蜀

8、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皆再拜稽首,曰: “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选自古文观止 ,有删节)注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 。朔:农历每月初一日。繄:yi,犹“实” 。砧斧:是古代的刑

9、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掠夺B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C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D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管束,处置4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B孰为能处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C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又不可以武竟故王之不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

10、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 “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 “蜀人相庆如他日” ,从此,蜀地相安无事。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

11、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 分)译文: (2)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3 分)译文: (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3 分)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穷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

12、可常。”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5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亮

13、”通“谅”,诚实,信实),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选自古文观止)注释:焚炀赫烈:大火烧得很猛烈。左右:本指仆役,这里指王参元。脂膏滫瀡:脂膏,

14、即脂肪;滫瀡,即米汤。诞漫:荒诞。蓄缩:本指工作消极,此指畏忌人言。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有群小之愠 愠:怨恨 B举为灰埃 举:全部C宥而彰之 彰:明显 D斯道辽阔诞漫 道:道理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或将大有为焉/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哉? D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15、”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B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C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6D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强调文章要有思想,为社会服务。他的捕蛇者说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贺文除此之外,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11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4 分)译文: (2)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

16、疑虑,举为灰埃。 (3 分)译文: (3)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3 分)译文: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 ”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日:“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

17、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7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

18、不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 惩:戒止 B平生苦志励行 苦:劳苦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 则:家规 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 绳:继承9下列各组句

19、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才可为而不为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所渭之楚而北行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吾尝以汝为千里驹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O.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都是因为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11把第 1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20、0 分)(1)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4 分)译文: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6 分)译文: 李斯论答案:10D (易:改变)11A(因:介词,凭借。所:所经历的人/被动。之:代词,他/代词,这。乎:表反问语气/ 表揣测语气)812C(此文主旨在论封建的为臣之道,但其所论不可“趋时”,“中侈君而张吾之宠”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也可借以为鉴。)13(1)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逆探、非、中、张各 1 分)(2)他认为天下人将会谅解我对于我的国君的无可奈何(或没有办法),而不怪罪我。(

21、谓、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句意各 1 分)(3)他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那还是他本来的心志吗!(其、卒、反问语气、句意各 1 分)参考译文: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在秦国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书,明确法家治国的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来游以求仕进的人。凭借着秦国便利的地形,采用他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

22、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时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假若他所经历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

23、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无论他们有没有学问见识,就算学问见识很恰当的,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应该我身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想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一般。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

24、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况且人有做善事从别人那里接受教诲的,没听说做坏事也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荀子称颂先王并且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太平社会的关键。而苏轼认为李斯为害天下、罪行涉及到公卿,不也太远了吗?实行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商鞅啊;舍弃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李斯啊。商君禁止游学世族的游历,而李斯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他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那还是他本来的心志吗!宋代的时候,王安石用平生所学,设置熙宁新法,他之后章敦、曾布、张商英、蔡京这些人,何尝学习的是王安石的学说呢

25、?因而认为王安石的新政促使了宋朝的灭亡,这和李斯的事情很类似,那世俗的说法法家的学说足以灭到别人的国家,本来也是。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国君的隐情,一切全部从满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啊!9张益州 画像记8.A 劫:胁迫、威逼。9.B 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词。我,自己,A 而:连词,表并列,无实义;连词,表转折,却。C 为:动词,做、干;语气词,呢 D 以:介词,用;连词,表顺承,相当于“而” 。10.D “蜀地发生祸乱” “祸乱很快被平息”不合文章内容。11.(10 分) (1)有祸乱的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

26、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也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 (“是” “以” “弛”各 1 分,句意 1 分,计 4 分)(2)扶正以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矜自得的神色。替天子管理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 (“牧” “东”各 1 分,句意 1 分,计 3 分)(3) (倘若)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 (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被逼急而发生变乱,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这样)的。 (“约之以礼”句式1 分, “然”1 分,句意 1 分,计 3 分)【参考译文】(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蜀地一带有人传说 ,有敌寇将要侵犯边界, 驻边军士夜里惊呼,四野百姓全都逃光

27、,谣言流传开来,京城上下大为震动恐惧;朝廷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 ,天子说:“ 不要(麻痹大意)酿成祸乱,也不要(操之过急)助成事变;虽然各种议论一齐兴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会酿成,事变却会从内部兴起;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决。只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 ,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 ”于是众人推荐说: “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天子说:“对!”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未获批准,于是就动身出发,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冠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了。 ”第二年正月初一

28、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年一样庆贺新春,于是一直相安无事,再过一年,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把张公的像安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眉阳人苏洵向众人说道:“祸乱没有发生,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这也容易治理;有的祸乱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像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倒地。只有你们的张公,却能在它旁边安坐,10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天子管理小民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是因了这张公而得生,他就是你们的父母。再者张

29、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是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所以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对于本来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不顾自己这父母妻儿所依靠的身躯,而沦为与盗贼为伍,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以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平民,我是不愿干的。 啊,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 ”大家听了,一齐都拜了拜,叩头说:“是这样的。 ”苏洵又说:“张公的

30、恩情,记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记在你们子孙心里。他们的功劳业绩,载在史官册上,不用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忆又不愿意,如何是好?”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如此,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讯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仅铭记在心里,而且要显现在眼前。音容显现在人们心目中,所以心里的铭记也就更加真切久远。由此看来,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 ”苏洵听了,无法答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8C(应该是“赞扬” ,从短语

31、结构可知“彰”是动词,而“明显”是形容词。 )9B(A介词,趁着;介词,依靠、凭借。B 都是句末语气词,译为“啊” “呢”均可;C介词,凭借。介词,由于。D介词,于、比;介词,在。 )10B“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属于无中生有。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也使得作者还无法看到这一点,他将一切原因归于“小人” 。 )A(A 原因是“而不为章句” ,并非因为家境贫寒。 )1111您一向辛勤地奉养(双亲) ,让他们每天愉快地生活(早晚问安让他们快乐) ,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 (采分点:补充双亲;乐,使动用法;朝夕,早晚,代指每天;也可理解为早晚问安。倒装句式。 )可现在幸好(您)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

32、完全变为灰尘。(采分点:被动句式;涤荡;举)您的真相(真实才能)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帮助)您啦!(采分点:其实;判断句式;相;吾子。 )附译文:收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到了火灾,家里没有一点东西留存下来。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继而是怀疑,最后竟感到非常高兴。本来打算慰问您,可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简略,还未能确切地了解您的具体情况。假若果真是荡然无存,那么,这正是我特别要祝贺您的了。您殷勤地奉养父母,终日安乐,只希望恬静安闲不出事情。如今竟然遇到意外的大火灾,使您震动惊惧,甚至连普通饭食的供给,也许都已经很困难了。因此,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大凡人们的话都是这样说的:盛衰祸

33、福都是互相依存、来去不定的。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之前,最初反而处于困苦动荡不安的境地,遭到水火的灾祸,受到众小人的怨恨毁谤。历经了忧劳、辛苦、变乱、动荡,然后才能取得显赫的成就,古代的人都是这样的。然而,这些道理玄远迂阔而又荒诞,即使是圣人也不能认为它是完全正确的东西,所以我随即又产生了怀疑。凭着您能读古书,能作文章,又精通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如此多才多艺,但作官却不能超出众人之上,从而获得显赫的功名。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京城的人都说您家里积有很多钱财,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顾忌别人说坏话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心中明白,藏在心里,不敢说出。这实在是因为公正的道理难以彰明,而世

34、人又多疑忌的缘故。谁要一开口,那些惯于讥笑别人的人就会认为这个人准是得了许多贿赂。我自从贞元十五年, 看见了您的文章,赞誉之心藏在心里大约六七年了,一直没有说出口。这是我只顾个人却长久地违背了公道,不仅仅是有负于您啊。等到我在御史、尚书郎任上时,自以为有幸做了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此得到了说话的机会打算借此向上推荐您,以便消除您的郁闷。然而,当我在同僚中称道您的时候,仍然有相视而暗笑的人。我实在遗憾自己的修养不能为世人所见,清白的名声不能确立,因而遭到世人的疑忌。我经常和孟几道谈到这事,并为此感到痛心。如今有幸受到天火的荡涤,凡是众人所疑惧顾忌的一切,全都成了灰烬。房屋烧焦了,墙壁烧红了,以此显示

35、出您家已是一无所有了。因而您的才能就可以显露出来,而不再受到辱没,您的真才实学也可以表现出来了。这实在是火神对您的帮助啊。这样一来,我和孟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不如这把火一个晚上给您带来的名声。此后,人们都会谅解您,而且会宣扬您的才能,使那些有话藏在心底的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开口为您说话了;那些主考官,敢于授给您官职而不再害怕了。这样一来,即使想象过去那样被人疑忌、受到讥笑,难道还能做得到吗?在这方面,我对您寄予很大的期望, 因此,最终才非常高兴起来。古时候,各国发生灾祸,同等地位的诸侯国都对该国表示慰问。有一次许国没有这样做,君子都憎恶它。现在我所说的这些情况和古代的有些不同,所以把安慰改

36、成了祝贺。象颜回、曾参那样奉养父母,从中得到的乐趣是很大的,比照他们的情况,您还缺少什么呢?12示季子懋修书8B 【解析】苦:磨练9C 10D 【解析 】D 选项中的自小就自狂自大,要注意理解“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11(10 分)(1)现在回忆当时所做的一切,只能招人讥笑,给自己带来羞辱。(2)我的确是爱你很深,对你有殷切的期望,没有料到你过分地看轻自己。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文言文译文参考:你小时侯聪慧,才质异于常人,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动颜祝贺,对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

37、得成功的(最先及第) 。 ”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结果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 ”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很懵懂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定然是你

38、好高骛远,想广涉猎而使得自己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还想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然而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都不多见。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才质异于常人,科举及第也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继续以前放弃的学业,学习不分昼夜,发奋努力,侥幸学业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没有能力在文学界夺得头筹。而今你的

39、才能,恐怕不会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沿袭我的路径,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我们家靠读书发家,我一身艰苦学习,要留给你们后人的,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只是想以科举及第来光大我们宗族!我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柴门前守门的狗!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问,我自然也是不会严厉指责你。但是你要好好的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那本是无法勉强的;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作为,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这糊涂得很厉害呀!譬如说写字,我教导你几年了,可你还是这样潦草,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随时间流逝(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好好想想吧!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