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专业教研室 徐条凤 2012年4月26日,说课内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杨太生 主 编,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用为主、技能为本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由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和专家编写。,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地震和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这是系统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科学认识地震对人类、对建筑结构的危害,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并在建筑结构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防震、避震。,本节课地位与作用,教学重点: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重点依据: 只有掌握了地震形成的原因,并了解其对建筑结构的危害,才能制
2、定合理的抗震设防目标,并按照抗震设防标准严格实施。,教学难点: (1)区别建筑结构的分类以及不同功能建筑结构所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2)将抗震设防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建筑结构中; 难点依据: 建筑结构种类冗繁复杂,将其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种类的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标准不同,学生容易混淆不清。,讨论法,讲授法,教学 方法,直观演示法,三、学法分析,3,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25,4,课堂小结及答疑 5,布置作业 2,探究思考,引入主题 8,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1,2,3,共计45分钟,5,提问:1、地震发生时大家在做什么? 2、当时有什么样的感知?,以每位同学都亲身经历的汶川地震为引子,能引起同
3、学们的共鸣,和学习本节课的极大兴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对地震的形成有个简单科学的认识后,再来学习本节较抽象的概念知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目的: 可以给学生一个立体直观的认识 ,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地震示意图,地震示意图,设计意图: 使抽象概念简单明了、清晰直观,易于学生理解。,问题一: 汶川、日本分别曾发生里氏8级 、9级特大地震,那么震级是什么含义?,地震的震级 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与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震级相差一级,地面振动振幅增加约10倍,而能量增加近32倍。 地震的烈度 指地震对某一地区震动的强烈程度。这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也是本节
4、的难点之一。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而有多个烈度 。可以一个灯管为例分析;,设计意图:从大家所熟知的事物但从不知的方面引入,能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克服知识难点有很大的帮助。,问题二:同一震级的地震,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哪种造成的危害更大?,【学生合作探究】通过相互讨论、探究、推理、归纳进行。,由大到小,问题三:同一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一样吗?各有什么要求?如修建一个核电站、一个医院、一栋教学楼。,建筑物根据使用功能重要程度不同的分类及抗震设防标准:甲类建筑 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乙类建筑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丙类建筑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
5、设防烈度的要求; 丁类建筑 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适当降低 。,【讲授法】规范、原则性的问题,需要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记忆。,问题四:如果我们身边发生地震,我们该如何避震减灾?,避震要点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大家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学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知识进行一番梳理和小结,并为学生答疑。,设计意图: 目的是巩固本课堂所学内容,并再次强调重难点,深化理解记忆。,教学活动: 1、课本作业P46 。 2、课后自己上网全面了解某一次地震的相关信息。,设计意图: 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记忆 。,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