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6 页 烛之武退秦师 教 学目 标: 1 、了 解和 掌握 文中 的 文言实 词和 虚词 的意 义用 法。 2 、了 解 左传 这 部 编年体 史书 的基 本情 况及 其在中 国文 学史 上的 地位 。 3 、赏 析人 物形 象, 把 握塑造 人物 形象 的技 巧。 4 、学 习古 人再 国难 当 头,不 计个 人安 危得 失、 顾全大 局的 爱国 主义 精神 。 教 学重 点: 1 、 了 解和 掌握 文中 的文言 实词 和虚 词的 意义 用法。 2 、 掌 握文 言句 式, 理解文 章的 脉络 。 教 学难 点: 1 、 理 解高 超的 劝说 艺术。 2 、 赏 析人 物
2、形 象, 把握塑 造人 物形 象的 技巧 。 教 学过 程: 第 一节 一 、导 入: 1955 年 著名科 学家钱 学森冲破 重重 阻挠回 国, 当时美国 的海 军处长 金波 尔说:“ 我宁 可把这 家伙 枪毙 了, 也不 让他离 开美 国, 无论 他在 哪里, 都抵 得上 五个 师。 ” 这个 故事 可谓 是 “一 夫敌 百万 之师 ” 的 现 代版。 其实 , 在 中国 历史 上 曾有过 无数 这样 的人 物: 张仪、 苏秦 、 诸葛亮 。今 天我 们将 去拜 访他们 的“ 祖师 ”请 同学 们翻到 烛 之武 退秦 师 。 二 、作 家、 作品 简介 : 作 者: 左 传 的作 者相传
3、是春 秋末 年鲁 国的 史官左 丘明 。 名 称 : 左传 全称 是 春秋 左氏 传 , 又名 左 氏春 秋 。 它与 春 秋公羊 传 春 秋谷梁 传 合称 “ 春 秋 三传 ” ( 同 为孔 子编 著 的 春 秋 作诠 释) 。 左传 是 “ 十 三经” 之一 。 地 位 、 内 容 : 左 传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叙事 详 细的 编 年 体 史 书 。 它记 叙 了东 周 前 期 240 多年的 历史 , 包 括政 治、 经 济、 军 事、 外 交等 方面 的内 容, 既 具有 研究 先秦 历史 的史料 价值 , 又有很 高的 文学 价值 ,是 历代散 文的 典范 。 特 点: 左 传
4、 突 出 的特点 就是 善于 描写 战争 和记述 人物 辞令 , 记 事条 理清楚 , 详 略得 当,写 人简 洁生 动。 三 、史 书体 例: 1 、通 史: 不间 断地 记 叙自古 及今 的历 史事 件, 如史 记 。 2 、编 年体 :以 年代 为 线索编 排有 关历 史事 件, 如左 传 。 3 、国 别体 :以 国家 为 单位分 别记 叙历 史, 如 战国策 。 4 、断 代史 :记 录某 一 时期或 某一 朝代 的历 史, 如汉 书 5 、纪 传体 :通 过记 叙 人物活 动反 映历 史事 件, 如史 记 。 6、 纪事本 末体 :以事 件为主 线,将 有关专 题材 料集中 在一起
5、 ,首创 于南 宋的袁 枢,如 他的 通鉴 纪事 本末 四 、背 景介 绍: 秦 、晋 围郑 发生 在公 元前 630 年 。此 前, 郑国 有两件 事得 罪了 晋国 。 其 一、 公 元 前637 年 , 晋公 子重耳 在齐 国居 五 年后, 离开齐 国。 经 曹、 宋路过 郑国。 郑 国大夫 叔瞻 劝郑 文公 要以 礼待重 耳, 郑文 公却 以 “诸 侯亡公 子过 此者 众, 安可 尽礼! ” 为由, 不听叔 瞻劝 告, 对重 耳不 礼。 其 二、 公 元 前632 年4 月, 晋 楚争 霸中 原, 战 于 城濮。 当 时, 郑国处 四战 之地, 无 险可 第 2 页 共 6 页 据, 又
6、 自觉 曾无 礼于 重耳 , 因此 , 战 前郑 文公 曾到 楚国怂 恿楚 成王 出兵 作战 。 结果 城濮 之战 中, 楚 败, 郑文 公内 心恐 惧, 又 派人 九到 晋国 请罪 求和。 但最 终没 有感 化晋 国, 两 年之 后发 动了这 场战 争。 五 、整 体感 知: 1 、自 读课 文, 疏通 生 字词。 汜南 佚 之狐 夜缒 而出 亡 郑以陪邻 共 其乏 困 阙秦 秦 伯说 逢孙 失 其所 与, 不 知 2 、再 读课 文, 熟悉 故 事情节 ,并 请学 生讲 述该 故事。 3 、讨 论各 段大 意【 用 四字短 语概 括】 开 端: 秦晋 围郑 发 展: 临危 受命 高 潮:
7、智退 秦师 结 局: 晋师 撤离 六 、深 入探 究。 1 、第 一段 词句 讲解 : 以 其无 礼于 晋, 且贰 于楚也 晋 军函陵 ,秦 军汜 南 2 、分 析第 一段 : A 、秦 晋围 郑, 郑国 的 形势怎 样? 危 在旦 夕, 国运 悬 于 一线。 B 、秦 晋围 郑的 原因 是 什么? 表 面原 因 无 礼于 晋,且 贰于 楚。 根 本原 因 称 霸扩 张的需 要。 C 、你 认为 晋军 和秦 军 出兵的 理由 是否 正当 呢? 不 正当 ,郑 国的 做法 是出于 为自 己的 国家 安全 着想, 并没 有不 对的 地方 。 D 、第 一段 交代 围郑 的 原因和 驻军 位置 有何
8、 作用 ? 说 明这 次围 郑主 要是 晋国想 报复 郑国 ,从 而扩 大其势 力, 而秦 、郑 之间 并 没有 直接 的利 害冲 突, 那么 秦国 是可以 争取 到晋国 一边 的 ; 且两 国军 队分地 驻扎 , 那 么郑国 有机 会单 独与 秦国 接触 , 这 就为 下文烛 之武 成功地 离间 秦 、 晋提 供了 条件 。 因 此开 篇 交代围 郑的 原因 和驻 军位 置这就 为下 文烛 之武 智退 秦师的 成功 埋下 了伏 笔。 第 二节 一 、讲 析第 二、 三段 1 、第 二段 词句 的讲 解 : 佚 之狐 言于 郑伯 曰 臣之 壮也 无能为 也已 是 寡人 之过 也 2 、分 析第
9、 二段 : A、 佚之狐 对烛 之武劝 退秦师 有把握 ?从哪 个字 看出? 佚之狐 为什么 对烛 之武劝 退秦师 这么有 把握 ? 这对 刻画 烛 之武形 象有 何作 用? “ 必” 因 为佚 之狐 非常 了解 烛之武 的外 交才 能; 佚之 狐对郑 、 晋、 秦三 国的 形 势有充 分的 洞察 力和预 见性 。 从 侧面 表现 了烛 之武 的才能 。 B 、分 析佚 之狐 形象 ? 是 一个 “慧 眼识 英雄 的伯乐 ” 。 是他 发现 并举 荐了烛 之武 这匹 千里 马给 郑伯, 从而 挽救 了郑国 覆亡 的命 运; 是一 个胸藏 韬略 、 临 危不 惧、 遇事冷 静、 能谋 善断 、
10、高 瞻远瞩 的杰 出之 第 3 页 共 6 页 士, 他 对天 下形 势洞 若观 火。 “ 国危 矣, 若使 烛之 武见秦 军, 师必 退” 。 寥 寥数语 , 足 见其 不同凡 响。 C、 从秦晋 围郑 的原因 来看, 照常理 佚之狐 应建 议郑伯 派使臣 到晋国 去, 但佚之 狐却建 议郑伯 派使 臣去 说服 秦, 原因是 什么 ?难 道他 不怕 使臣在 途中 被晋 国杀 害? 郑 国曾 派人 九到 晋国 请罪求 和, 但最 终没 有感 化晋国 , 此 次如 果再 派人 到晋国 游说 也是 枉然; 在秦 晋联 盟中 有一 个主动 者有 一个 被动 者, 那么那 个被 动就 可能 成为 破解
11、联 盟的 关键 了。 秦 晋驻 军并 非同 一地 ,而分 别为 氾南 、函 陵。 因此烛 之武 才能 成功 进秦 营。 D 、文 章写 烛之 武在 使 命面前 ,先 “辞 ”后 “受 ”,有 什么 作用? 这 段文 字看 似闲 笔, 却有重 要作 用: 先“ 辞” 一是交 代了 烛之 武的 境况 , 是 一个 不被 重用 的老 臣。 二 是委婉 地批 评郑 伯 不能用 人。 而 先 “辞 ” 后 “受” 则 点明 烛 之武深 明大 义、 通情 达理 、忠诚 爱国 的品 质。 E、 “臣之 壮也 ,犹不 如人; 今老矣 ,无能 为也 已。” 透露出 一种什 么样 的情绪 ?为什 么烛之 武这 样
12、说 ?作 者这 样写会 不会 影响 烛之 武的 形象? 这属 于什 么描 写? 透 露出 烛之 武的 不满 、委屈 和抱 怨。 他 之所 以会 发牢 骚、 不满、 委屈 和抱 怨, 主要 是因为 烛之 武年 轻时 未能 被郑伯 重用 , 像 孙悟空 一样 只做 了一 个小 马倌, 当他 在本 文中 被举 荐时, 已经 七十 多了 。烛 之武怀 才不 遇 , 虚掷青 春, 而产 生悲 叹、 不满、 抱怨 的情 绪很 正常 。 这 样描 写不 会挡 住他 光辉的 一面 ,反 而是 人物 形象更 加丰 满、 逼真 、有 血有肉 。 直 接描 写, 表现 烛之 武自谦 ,通 情达 理、 忠诚 爱国的
13、品质 。 G 、分 析郑 伯形 象: 善 于纳 谏: 当佚 之狐 荐烛之 武 “ 使烛 之武 见秦 君, 师 必退 ” 时, 他立 即 抓住这 一线 希望 “从之 ”, 表现 了一 位君 主决策 的及 时、 果断 。 勇 于自 责: “吾 不能 早用子 ,今 急而 求子 ,是 寡人之 过也 。” 将过 错揽 到了自 己 身 上 。 精 于言 辞: “然 郑亡 , 子亦 有不利 焉。 ” 郑伯 完全站 在烛 之武 利益 的角 度来看 问题, 这 同烛之 武后 来站 在秦 伯场 劝其退 师的 说辞 可谓 有同 工异曲 之妙 。 3 、第 三段 词句 的讲 解 : 夜 缒而 出 若 亡郑有 益于 君
14、 敢 以烦执 事 越 国以 鄙远 焉 用亡郑 以陪 邻 邻 之厚, 君之 薄也 以 为东 道主 行 李之往 来, 共其 乏困 且 君尝 为晋 军赐 朝 济而夕 设版 焉 何 厌之有 既 东封 郑, 又欲 肆其 西封 若不阙 秦, 将焉 取之 秦 伯说 ,与 郑人 盟 4 、分 析第 三段 : A 、“ 夜缒 而出 ”说 明 什么? 秦 晋完 全包 围了 郑国 ,连城 门也 打不 开了 。进 一步说 明兵 临城 下的 严峻 形势。 B 、烛 之武 是如 何劝 退 秦师的 ? 首 先坦 言知 亡, 避其 锐气, 以退 为进 。“ 秦晋 围郑, 郑既 知亡 矣” 。 其 次阐明 利害, 亡郑 利晋,
15、 动摇秦 君。 先假设 亡郑有 益于秦 ,那就 灭了 我们郑 国,接 下来分 析分 析亡 郑利 晋不 利于秦 : “越 国以 鄙远, 君知其 难也 。 ” 秦 在西, 郑在东 , 中 间隔 着晋国 , 秦 要跨 越晋 国, 把 郑国的 土地 纳入 自己 的版 图, 作 为自 己的 边邑, 这是 很难办 到的 。 “亡郑 ” 之 后, 郑国 的土 地不为 秦所 得, 反为 晋所 有, 结 果是 “邻 之厚 , 君 之薄也 ” , 从而 提醒秦 国不 可“ 亡郑 以陪 邻”。 再 次替 秦着 想, 舍郑 利秦, 以利 相诱 。“ 若舍 郑以为 东道 主, 行李 之往 来,共 其乏 困 , 第 4
16、页 共 6 页 君亦无 所害 。 ” “ 舍郑 ” , 就是放 弃攻 打, 不灭 郑。 这是烛 之武 从正 面向 秦穆 公提出 的建 议。 郑国在 秦国 的东 方, 以 此 可作为 “东道 主” , 那么 秦国使 者往 来, 遇 到资 粮 不足, 郑 国便 可 尽地主 之谊 ,给 予供 给, 让秦有 利可 图, 得到 实惠 ,这有 什么 不好 呢? 然后 引史 为例, 晋君 不可信, 挑拨 秦晋。20 年 前,晋公 子夷 吾流亡 时, 秦穆公接 夷吾 入秦, 然后 帮助 他返 回晋 国做了 国君 , 即 晋惠 公, 所以说 , “ 君尝 为晋 君赐 矣” 。 当时 , 夷 吾曾许 诺把 晋的
17、焦、 瑕二 邑给秦 国, 作为 酬谢 。但 他早上 渡过 黄河 回国 ,晚 上就修 建工 事 , 与秦国 对抗。 晋君如 此忘 德背信 ,如若 与之共 事, 决不可 能共享 其成, 利益 均分。 从秦 、 晋两国 的历 史关 系这 一角 度, 说明 晋国 曾对秦 国过 河拆桥 , 忘恩 负义 , 赤 裸 裸地挑 拨秦 晋两 国的关 系。 最 后推 测未 来, 阙秦 利晋, 劝秦 谨慎 。 现 在晋 国把郑 国当 做它 东边 的疆 界, 而 它进 一步 扩张的 野心 不会 就此 打住 , 如 果它 今后 不削减 秦国 , 它 在哪 里获 取它贪 求的 土地 。 让 秦国 意 识到自 己的 危险
18、,最 终退 兵,且 留兵 助守 。 C 、烛 之武 打动 秦伯 的 原因何 在? 即秦 伯为 什么 退兵? 烛 之武 这位 出色 的 “ 外交家 ” 在 见到 秦穆 公之 后, 既 非据 理质 问, 又不 苦苦哀 求, 他深 知秦晋 围郑 , 除秦晋 是军 事联盟 外 , 主 要是秦 伯想 从灭郑 中捞 取好 处, 烛之 武于是 对秦 伯 在 “利” 字上 做足 了文章 , 动之以 “利” , 晓之 以 “ 理” , 终 于使 趋 “利” 而 来的秦 兵, 不仅 立即避 患而 “退 ”, 还反 过来“ 与郑 人盟 ”, 派军 队留守 郑国 ,帮 助郑 国抗 晋。 D 、烛 之武 的游 说艺 术
19、 善 于利 用矛 盾; 善于 分析利 弊; 善于 揣摩 心理 ;讲究 语言 艺术 :机 智善 辩的外 交家 E 、小 组讨 论, 如果 我 们要说 服一 个人 ,应 注意 哪些方 面? 态 度要 好, 首先 不能 让对方 反感 。 善 于根 据说 服对 象和 说话环 境采 用合 适的 语气 。 劝 说前 要充 分了 解对 方的情 况, 了解 对方 的心 理,找 到突 破点 。 巧 用对 比手 法, 陈述 利弊, 让对 方舍 弃原 来的 想法, 接受 你的 更有 利的 观 点。 F 、说 秦的 结果 是什 么 ? 秦 郑订 立盟 约; 秦国 驻兵守 郑 G 、烛 之武 从临 危受 命 到智退 秦
20、师 呈现 给我 们的 是一个 什么 形象 呢? 志 士: 烛之 武的 外交 才能通 过佚 之狐 的话 得到 了充分 的肯 定。 “若 使烛 之 武见 秦君 ,师 必退 ”,一 个“ 退” 字, 尽显 烛之武 的才 华。 由于 长期 未被 重 用, 烛之 武满 腹牢 骚与委 屈溢 于言 辞, 以至 于以“ 老矣 ,无 能为 也已 ”来 推 辞。 但郑 伯的 一番 诚意和 对国 家形 势与 个人 利益关 系的 透彻 分析 ,最 终感 动 了他 ,他 决心 以国 家利益 为重 ,出 使秦 师。 这足以 说明 他是 个深 明大 义的 爱 国志 士。 勇 士: 两方 交战 ,生 死未卜 ;出 使秦 师,
21、 成败 难料。 烛之 武“ 夜缒 而出 ”,勇 入秦 营 , 其知难 而上 、义 无反 顾的 冒险精 神也 展示 了他 的“ 勇士” 性格 。 辩 士: 烛之 武在 到了 秦营之 后, 面对 强敌 , 不 卑不亢 , 侃 侃而 谈。 他先 论说灭 亡郑 国对 秦国有 害无 益, 只是 增加 了邻国 (晋 国) 。 然 后承 诺, 保 存郑 国将 会对 秦国 大有好 处, “ 行 李之往 来, 共其 乏困” , 这 是郑国 请求 秦国 退兵 所施 予秦国 的小 小恩 惠, 既可 使对方 感兴 趣, 以权衡 利弊 , 又 不失 本国 尊严。 一番 利诱 之后 , 烛 之武就 从秦 晋的 历史 关系
22、 入手, 揭示 出晋 文公过 河拆 桥、 忘恩 负义 的本质 , 公 开挑 拨秦 晋两 国关系 ; 并 且用 发展 的眼 光, 引 导秦 伯认 识到晋 的贪 婪会 给秦 国带 来的危 险, 这就 使秦 伯认 识到晋 是敌 而非 友, 并最 终和郑 国结 盟 。 这样一 来, “ 攻守之 势易 矣” 。 烛 之武 一字未 提郑 国的利 益, 却 成功 说退 秦 师, 充分 展现 了 他的“ 辩士 ”形 象。 “辩 士”形 象是 烛之 武形 象的 核心。 第 5 页 共 6 页 所 以说 , 烛之 武退 秦师 一文 展示 的烛 之武 是一个 深明 大义 的爱 国志 士, 是 一个 勇于 出使, 直
23、入 敌营 的勇 士, 是一个 机智 善辩 的辩 士、 外交家 。 第 三节 一 、讲 析第 五段 1 、第 五段 词句 的讲 解 微 夫人 之力 不及 此 因人 之力 而敝 之 失 其所 与, 不知 以 乱易 整 吾其 还也 2 、分 析第 五段 A 、晋 文公 最后 以哪 三 条理由 退兵 ? “ 不仁 ”“ 不知 ”“ 不武” 三条 理由 退兵 。 B 、晋 侯对 于撤 军说 了 三点理 由, 你认 为哪 点最 重要? “ 不仁 ”只 是一 个冠 冕堂皇 的借 口, 如果 真讲 “仁义 ”, 当初 就 不 会发 兵 攻 郑。 “不 知” 才是 实质。 “不 知” 就是 不理 智理, 就是
24、缺少 对现 实情 况的客 观分 析 , 对动武 后果 缺少 冷静 判断 。 “以 乱易 整 , 不 武” , 胜 负之数 , 难以 意料 。 晋的 退兵 , 说 到底 , 也是一 个“ 利” 字起 作用 。 C、 课文中 还有 两处说 辞,一 是郑伯 说服烛 之武 使秦, 二是晋 伯说服 子犯 不攻击 秦国, 想想这 和烛 之武 说服 秦君 有何异 同? 为 什么 会有 不 同? 同 :都主 要是从 利益 角度来 说的, 打动了 对方 。 异: 烛之武 说辞 委婉, 迂回曲 折;郑 伯、晋 侯说 辞直 截了 当。 原 因是 说话 对象 不同 。 D、 课文虽 短, 但在叙 述故事 时,却 能够
25、处 处注 意伏笔 与照应 。请指 出文 章注意 伏笔与 照应的 地方 。 在 交代 秦晋 围郑 的原 因时, 说是 “ 以其无 礼于 晋, 且 贰于楚 也” , 说明 秦、 郑并 没有 多 大的矛 盾冲 突, 这就 为下 文烛之 武说 退秦 师埋 下了 伏笔。 “ 夜缒 而出 ”, 照应 了开头 的“ 秦晋 围郑 ”, “国危 矣” 的有 关内 容。 “ 许君 焦、 瑕, 朝济 而夕设 版” 和 “微 夫人 之 力不及 此” 又照 应了 上文 秦、 晋 虽是 联合 行动, 但貌 合神 离, 既没 有驻扎 在一 起, 彼此 的行 动也不 需要 通知 对方 , 这 就为秦 、 郑 联盟 提供了 条
26、件 。 二 、复 习巩 固 1 、指 出下 列句 中属 于 哪种词 类活 用现 象, 并说 出它的 意思 且 贰于 楚也 晋军函 陵, 秦军 汜南 夜缒 而出 若 亡郑 而有 益于 君 越国以 鄙远 焉用 亡郑 以陪 邻 邻 之厚 ,君 之薄 也 共其乏 困 且君 尝为 君赐 矣 朝 济而 西设 版焉 既东封 郑, 又欲 肆其 西封 若不 阙秦 阙 秦以 利晋 与郑人 盟 因人 之力 而敝 之 2 、特 殊句 式 A 、将 下列 句中 的省 略 成分补 充出 来。 辞 曰: “臣 之壮 也 ” 许君 焦、 瑕 夜 缒而 出 敢 以烦 执事 晋 军函 陵, 秦军 B 、指 出下 列句 子属 于
27、哪种倒 装句 以 其无 礼于 晋 且 贰于 楚也 佚之 狐言 于郑 伯 何 厌之 有 若 亡郑 而有 益于 君 C 、找 出本 文的 判断 句 是 寡人 之过 也 第 6 页 共 6 页 3 、下 列句 中有 无通 假 字 无 能为 也已 共其 乏困 秦伯 说 失 其所 与, 不知 何厌 之有 焉用 亡郑 以陪 邻? 4 、说 出下 列词 语的 古 今义 行 李之 往来 古义: 出行 的人 ;今 义: 出门所 带的 包裹 若 舍郑 以为 东道 主 古义: 把 作 为; 今义 :认为 古 义: 东方 道路 上的 主人; 今义 :出 行时 带的 包裹 微 夫人 之力 不及 此。 古义: 那人 ;今
28、 义: 一般 人的妻 子 亦 去之 古义: 离开 ;今 义: 往, 到 共 其乏 困 古义: 缺少 的东 西; 今义 :精神 不好 5 、掌 握下 列虚 词的 用 法 以 以 其无 礼于 晋( 因 为,连 词) 敢 以烦 执事( 拿,用 ,介 词) 越国 以鄙 远( 表顺 承 ,连词) 焉用 亡郑 以陪 邻 ?(表 顺承 ,连 词) 若舍 郑以 为东 道主 (把 ,介 词) 而 今 急而 求子( 才 , 连词, 表顺 承) 夜 缒而 出(表修 饰, 连词) 若亡 郑而 有利 于君( 表顺承 ,连 词) 朝 济而 夕 设版焉 。( 表转 折, 连词) 焉 子 亦有 不利 焉。( 语气词 ,表 陈述) 焉用 亡 郑以陪 邻?(疑 问副 词, 哪 里) 若不 阙秦 ,将 焉 取之 ( 疑问 副词 ,哪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