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育研究1、 概念: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2、特征:伦理性 复杂性 全员性3、基本过程: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报告4、类型:定义 目标 分类 意义 主要作用基础研究(构建理论)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获取新知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发现新领域、新规律,提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 纯基础理论研究定向基础理论研究周期一般比较长,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在实际工作和教育改革中起引领作用 应用研究(解决问题)运用基础理论研究的
2、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开拓性研究扩展性研究应用范围很广开发研究(教育产品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成果作进一步推广以扩大其影响价值的研究 寻求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具体技术的表现形式 桥梁作用、转化作用和反馈作用 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而不是用数字来描述现象,旨在理解教育现象定量研究:主要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关心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因果效应描述性研究: 对客观事物予以考察,努力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它的出发点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干预性研究: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的研究。 二者的关系:干预性研究所施加的影响是通过描述性研
3、究对事物有了深入认识之后得出来的。因此,干预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也是不可分割的。二、选题策略:1.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2.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3.尽可能选择与教育实践有关的课题 4.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教育研究方案的涵义: 研究方案也称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计划,是研究的施工蓝图和工作计划。一个好的研究方案是一项研究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保障,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前提。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及写作要求:课题依据/意义及目标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课题研究内容和对象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三、文献:原意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现在泛指有参考价值的记录知识或保存信息的一切载体,有时也指
4、其中的知识或信息。文献收集原则:方法:文献检索常用方法:1、顺序法(由远及近,顺年查找直到现在。 )2、 倒查法:(由近而远地逆时间向后查找。 )3、 分段法(采用划定一段时间,查找这段时间的文献)4、追溯发(作者附在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为基础进行查找。 )计算机文献检索的主要方式:1、联机检索:是用户利用终端设备,通过电讯线路直接与计算机对话的一种检索。2、光盘检索:是利用计算机直接检索存储在光盘上的数据。3、计算机网络检索:是将许多计算机检索系统用通讯线路连接起来,形成巨大的计算机检索网络,各个计算机检索系统成了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每个节点又可以连接许多个终端设备,依靠通讯线路将各个节点连接
5、起来,就形成了纵横交错、资源共享的数据检索网络。四、教育调查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 选择调查研究对象;草拟调查研究提纲制定调查研究方案;调查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培训2、 调查阶段 运用调查手段,接触调查对象,从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调查资料可分为:问卷调查资料 统计调查资料 历史文献资料 现场观察或访谈资料 3、研究阶段 整理资料(1.理顺、分类、排序;2.编写摘要、注释、标题、索引;3.编码、计数、登录)分析资料(定性分析、定量分析)4、总结阶段 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工作总结 问卷法概念:问卷法的优缺点:成本低 、易量化、不记名、范围大难核实、易缺失访谈法概念:类型:访谈要求和技巧 事前准备 ; 预
6、先联系,取得被访者的配合;举止文明,言语得当,态度诚恳 告知目的,提问与追问 对问题不启发、不暗示,对回答不评论、不表态。不要催促或强求被访者回答 带上录音设备,在征得被访者同意后进行录音,可以收集到完整的对话过程。 对录音资料要及时整理 在调查报告中引用被访者的原话时,可以保留原来的语气、方言以及不通顺的句子,这样做可以让读者领略到当时的一些情景,有真实感二)访谈中的沟通技巧 影响沟通的因素(Albert Mehrabian (UCLA), 关于课堂的研究,1971) 身体语言(55%)声调(38%)语言内容(7%) 建立亲和感(rapport) 配合模仿对方动作 映现镜像配合 交叉映现用不
7、同的部分去模仿 呼应动作、声音、面部表情、手势、呼吸等 分层随机抽样:在许多教育现象中,总体可以很自然地分类,如: 行政区域分类 城市学校和乡镇学校分类 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分类 年级甚至班、组分类 将子总体作为层,分层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使变量在层间差异大而层内差异小,则分层抽样的精确度比简单随机抽样的精确度有大的提高 下列情形,考虑将总体分层是合适的: 需要总体的某些分类数据 总体是由一些大小差别很大的子总体组成时,或者要测量的主要变量与子总体的大小是密切相关的,分层样本较有代表性 总体中不同的单位之间差异大而单位内部差异小时,分层可提高估计量的精确度 为便于抽样而按行政单位或地理区域进行分层
8、整群抽样 从总体中抽出一些自然的子总体(群) ,由其中的个体合起来组成一个样本的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是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整群抽样则是为了抽样操作简便 下列情形应避免整群抽样: 如果群内个体相似性或相关性大 调查指标与总体的某种类的集体行为关系密切,则不宜按这种类分群一、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 (一)展示研究结果及其价值,从而取得社会效益; (二)促进学术交流,丰富学术文献; (三)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四)提高研究者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二、 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类型(重点是以论文形式)(一)教育经验总结:描述性、概括性、经验性总结(二)调
9、查研究报告 :一般由题目、引言(引言必须开宗明义地交待清楚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 ) 、正文(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通过文字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叙述出来) 、总结及附录(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作为附录放在报告后面。有时也把较长的表格和所用的数学公式等作为附录。附录包括:各种调查工具(如问卷题目) 、原始数据等。 ) 五部分组成。(三)实验研究报告 :题目、引言、方法、结论、讨论等部分。(四)一般论文 按研究目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综合论述性论文 ;预测性论文 无论哪类论文,形式
10、规格基本要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论文的框架结构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论与讨论三、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通行规范(重点正文)(一)标题1题目应尽量做到确切、简练、醒目。2中文题目的字数不宜超过 20 个字,外文题目最好不要超过 10 个单词,尽量少用标点符号。3初学者慎用大题目,宜用小题目。4有时可用副标题以引申主题,也可为系列文章分题发表提供方便。(二)署名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按贡献大小排名次。谁对该研究负有主要责任,谁就是第一作者。2对于协助做了部分工作的人员(如某个调查的承担者)可不署名,可在前言中说明或文末致谢。3. 论文署名应包括如下内容:姓名、所在
11、单位、所在地区、邮政编码。(三)摘要 摘要又称提要,放在一篇文章的前面。一般来说,应在全文写完以后再撰写摘要,字数一般在 200 字左右。用来说明该文的主要内容,如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四)引言 引言的别称主要有前言、序言、导语、序论等。 写法主要有:1交代式。开头交代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意义。2提问式。开头提出问题,或在简要交代写作背景之后随即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3出示观点式。开宗明义,将本文的基本观点或主要内容揭示出来。4阐述概念式。先阐释题目和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五)正文又称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正文部分需要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其主要方式有:1. 议论与推理议论要做的是阐明道理和
12、评论是非。一个完整的议论应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部分。论点和论据在选题和取材的研究阶段获得,论证则在成果设计和写作阶段完成。2. 证明与反驳 撰写研究成果,总要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作者要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就要进行证明或反驳。(六) 过渡与照应 过渡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内容,前面可以有交代或暗示。1过渡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序码过渡(2)用关联词语过渡(3)用句子过渡(4)用段落过渡2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式有三种:(1)开头与结尾照应(2)前伏与后垫照应(3)内容与标题照应(七)结论 结论是对全文的概括与
13、总结,是对研究结果做出的推论。 无论何种研究成果,下结论都要谨慎,注意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使用范围,不可任意拔高或无限推广。(八)致谢 对指导、参与、帮助了研究工作的人员,对那些为研究工作提过有益建议或提供了便利条件的人员或机构,可以在文章的后面或前面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九)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1文内注(行内夹注)。将出处直接插在引文后的括弧内。2页末注(脚注)。在本页下端与正文之间划一横线,在线下方 “注”或“注 1”、 “注 2”。这种加注方法一般用于著作。3文末注(段落后注或篇后注) 。 教育叙事研究概念:就是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是从教师的教育生活中选取一些有价值的事件,收集记录事件
14、发生全过程的资料,对事件(故事)所包含的教育问题、冲突、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通过这些个别事件归纳出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教育认识、思想、方法的过程。特点:主角是老师;内容是有情节的教育故事;方法是反思和归纳;成果是有主题的故事;结果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改进与重建意义:(一)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完美结合(二)教育叙事研究是“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方法(三)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在自己故事中成长内容:教学叙事;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生活叙事过程:准备阶段(从问题到现场)实施阶段(从现场到现场文本)总结阶段(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一)确定研究问题(二)选择研究的对象(三)进入研究现场 开放式访谈 参与性观察
15、 文献收集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育叙事研究要 “勤于学、敏于思、勇于行 ”二、教育叙事是有意义的故事叙述 三、教育故事的评价是多元的四、自传叙事教育叙事研究的理想状态个案研究概念:是对一个特定样例或某个行为样例的研究,如:一个儿童、一个社区等。它是对真实情境的某个个体或团体的研究。个案研究就是对动态变化和错综复杂的事件、人际关系以及替他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个人、团体为整体,以其“特殊情况”为研究对象,既研究不良状况,也研究优秀特征。特点:1、注重对与个案有关的事件进行深入细致调查,获得丰富生动的资料,提供个案中事件的发展进程的详细描述,形成对事件的综合分析。2、研究者参与到个案中,重点研究特殊事件,注重对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研究,探讨他们对事件的知觉过程。3、具有时间性,可以用来确定个案的本质,可以通过某个时间点上的特定情境中的个体与小组的特性、角色与功能,以及组织结构等因素深入了解个案的内在特性。类型:探索性(提出假设) ;描述性(提供描述性的素材) ;解释性(检查理论)评价性(对事物做出解释和判断)按对象分为:个人和团体按观察方法分为:结构式与非结构式 按观察情境分为:自然和人工过程:1、确定个案的特殊情况:2、研究的实施;注意:因努力避免以下研究偏向:1、 类似记者2、 选择性报道3、 轶事的方式4、 华丽、浮夸:过分强调从 原始数据中推导出高深的理论5、 盲目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