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276.50KB ,
资源ID:695711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9571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所见证的微软与中国高校合作.doc)为本站会员(scg750829)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所见证的微软与中国高校合作.doc

1、我所见证的微软与中国高校合作编者按:张尧学院士是教育部高教司的司长,负有推动更多企业参与教育、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义务;同时,他也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自己的实验室也需要在产学研的大潮中寻找立足点。这种双重身份使他对中国的教育有了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实践。在教育部与微软公司的合作中,张尧学司长代表教育部出任“教育部微软合作项目协调委员会”项目协调委员会联合主任,这样的身份让他对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年来的高校合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计算机教育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了十周年之际专访了张院士,希望通过对话,让大家对大型跨国企业与高校合作有一个更宏观的了解。 计算机教育:张院士,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计算机教

2、育杂志的专访!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之际,请您简要评价一下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高校的合作? 张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已有较长时间。2002年 6 月 27 日,双方签署了中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 ,启动了为期三年的“长城计划”项目,并携手推进中国计算机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 “长城计划”实施以来,双方合作有了较大的飞跃。通过“长城计划” ,双方在高校 IT 人才,特别是软件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企业与中国高校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好的示范。 计算机教育:教育部高教司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了“教育部-微软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为高校培养优秀的研究型人才,这种校企合作新

3、模式对中国目前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什么启示? 张尧学:我们和微软的合作不仅仅是产学研教学基地,实际上合作的形式很多。既有合作研究基地,也有精品课程,还有学生创新计划等。微软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面,一是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二是有高水平、有实践经验的研究员指导。研究人员对自己本研究领域事物有很深入的了解,他们能找出问题,并能够以新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将此称做创新。我们要发现问题,也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现状。仅仅从理论上看,从书本上看,从哲学上讲,那只是一个从理论到理论再到理论的过程。现在有很多搞研究的人都走上了这样一条路,他们能读到很多好杂志,并研读其中的优秀论文,同时,他们也参加顶级的国际会议,虽然这

4、些文章和会议都很好,但他们只是分析了这些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从书本、杂志中发现问题,然后再考虑解决问题的算法,把这些算法形式化、逻辑化后,再到实验室的计算机上去模拟。这样做好像解决了问题,但实验室中的这种模拟看似实践,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实践,它只是一种理论的模拟,或者是不完全的模拟。许多研究人员把结果写成文章再去发表,也是一个从杂志再到杂志的过程,脱离了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再认识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必须加强学生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论上有所提高,再反过来指导实践,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计算机教

5、育:您对微软和中国高校这十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有何评价? 张尧学:我认为这十年来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最近,有两件事情可以讲。一是我和十位微软“未来之星”学生去比尔盖茨家里访问;另一个是目前去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生数量有大幅增加。去斯坦福大学读计算机或者读电子工程的学生以前是很少的,今年有好几个。这些学生之所以能被斯坦福、哈佛大学这样美国一流大学录取,部分原因是学生基本都参加过微软技术俱乐部,接受过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践训练,这在他们申请赴美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了一些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才培养通过和企业合作,使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我们还通过举

6、办竞赛,建立实践基地,开设精品课程,开展创新计划等多种途径调动了一大批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让他们知道企业发展需要什么,这比书本教育要好得多,同时,它也给 IT 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和方向。 计算机教育:合作使中国高校师生有机会与国际一流学者直接交流,您认为这种交流的作用在哪里? 张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经常请国际上的前沿学者进行讲座和讨论,它有两方面好处,一是活跃学生思维,二是打破神秘感。计算机教育:教育部一直是微软和中国高校合作的推动者,这十年来,您大力支持双方的合作,你能否介绍一下教育部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张尧学:教育部作为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主要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我国的学生,

7、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提高综合国力,要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人才培养要先行。怎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呢?教育部一直在推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国家花了很大力气,近几年国务院批准的质量工程以及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工程,以引进高技术。我们的出发点是满足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师、实验室、图书馆、课程、教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在本科

8、教育方面,提出了教授上讲台,教授要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提出了建设四千门精品课程,且基本完成;建立了全国教师网络培训系统,一次可以培训几千名教师;我们还建立了几百个实验性示范中心,准备对实验模式和实验内容进行较大的改革。另外,我们建立了五百门双语课程,课堂上用英语授课,使学生尽早用英语进行科技表达;举办了高校名师奖,推动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长期推进用计算机软件以听说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示范性软件学院。 在高职教育方面,我们和微软也有合作,把高职定位和办学方向调整为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出去就能上手干活。以实用能力培养为主,综合利用各方面资源,建立企业紧密结合的管理平台。师资、设备和需求主要由

9、企业提供,学生以学校为主,基础方面是学校的教师,专业能力和实用能力培养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教师,学校加强管理。经国务院批准,我们现在和财政部建立了一百所示范性高职校,同时建了一大批实习实训基地。精品课、名师等方面工作在高职高专也进行了推动。我们要求大学、高职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这也包括微软研究院,我们配合得非常好,也取得了成绩。 计算机教育:您对双方未来的合作有什么样的展望和希望? 张尧学:对此,我衷心希望双方的合作更进一步,并能够建立和开展更多的合作。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实验教学,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课程定位,提出了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能力培养和考核

10、方式方面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 ;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G642 1 引言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比较全面地、概括性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计算机导论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主要分支领域,广度优先是该课程的特点,同时也有一定的深度。“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教学的定位是: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激发学习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建立专业知识体系框架; 了解

11、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促进研究性学习;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的定位是:通过拆装计算机 ,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常用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掌握互联网的接入方法和应用,掌握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计算机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素养。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教学作为整个“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深化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但目前的实验教学在

12、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模式、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实验内容特色不明显 虽然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可选的教材也比较多,但专门的“计算机导论”实验教材却很少,多是选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类实验教材。这类实验教材偏重于常用软件(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 等) 的操作使用,而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网络连接、病毒查杀等内容的介绍比较少,甚至没有。课程学完以后,计算机专业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什么区别,体现不出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仅仅包括常

13、用软件的一般应用性操作是不够的。“计算机导论”的实验教学内容要突出专业特色,学生除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掌握拆卸计算机和组装计算机的技能,具备基本的联网、环境配置、工具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杀毒软件的安装与查杀计算机病毒等能力。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安排一些开放性实验,如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数据库实验等,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2.2 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和家庭,受物质条件、重视程度及学习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入学的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同学可能连最基本的键盘、鼠标操作都不是很熟悉;而有

14、的同学可能已制作过幻灯片 ,会熟练地使用互联网,甚至能够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而现行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统一授课,讲授相同的教学 本文得到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6020330)和河北大学教改项目的资助。 内容,布置相同的实验题目,教师难以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基础较差、一时还不适应计算机课程学习方式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学生,会觉得所讲内容过于简单,对实验内容没有兴趣,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实验教学要考虑学生初始基础的不同,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所需。 2.3 强调综合应用能力

15、不够 目前的实验教学强调单项操作技能比较多,例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却没有拆装计算机的技能;会使用 Windows、Word、Excel 、PowerPoint 等常用软件,却不会安装和卸载软件,不会进行系统配置;会简单的录入和排版 ,却不会制作图文并茂的文档和美观大方的幻灯片; 会上网浏览网页、收发邮件,却不会进行联网设置等。实验内容多为实现单一功能的单元实验,以完成某项实际任务为目标的综合性实验较少,强调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2.4 考核方式死板 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目前,计算机导论实验的考核包括平时考

16、勤、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考勤虽然能督促学生按时间到实验室,但却不能保证学生把心思都用在实验题目上;由于都是一些操作性实验 ,实验报告也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期末考试由于时间有限,做的题目比较简单,不容易考察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对存在问题的分析,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实验教学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多样化考核,以此提高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计算机导论理论教学的质量提高。 3.1 充实教学内容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入门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导论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专业

17、的知识体系、计算机学科方法论及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二是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组装计算机能力。前者通过理论教学来实现,后者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主要实验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Windows 操作系统、Word 文字处理软件、Excel 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互联网应用、 FrontPage 网页制作、计算机安全等。如表 1 所示,每部分内容分为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两部分,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和分层次教学的需要。 表 1 计算机导论主要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基本操作高级技能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8、、键盘和鼠标操作计算机拆装、熟悉各种主要硬件设备 Windows 操作系统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文件搜索、创建快捷方式磁盘操作、系统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Word 文字处理软件文本的录入和编辑、格式设置与页面设置、简单的表格操作表格的高级功能、绘制图形、图文混排、特殊排版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录入与编辑、自动填充、记录排序、格式化、页面设置公式、函数、记录筛选、分类汇总、创建与编辑图表、数据透视表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简单幻灯片制作、超级链接、应用设计模板、动态效果幻灯片放映设置、配色方案、动画设置、插入声音及图片、插入切换特效 互联网应用信息检索、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

19、件互联网接入、网络设置、浏览器配置、编辑多媒体电子邮件 FrontPage 网页制作创建站点、设计站点风格、简单网页的编辑与发布设计框架结构的网站、制作图文并茂的个人主页 计算机安全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的基本功能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的配置、升级、启动扫描、定时查杀、访问规则和流量监控等高级功能 3.2 改进教学方式 由于受到中小学阶段的学校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有较大的差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应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在每部分实验内容前设置一些分层次的测试,通过低层次测试者,直接进入高层次内容的学习,这样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

20、情况,个性化地选择实验内容。 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测试的基础上将学生按层次分成 AB 班,A 班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水平 )直接进行高级操作技能的练习,强化实际应用技能的提高。B 班学生(操作基础差一些)从基本操作练习开始,在熟练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再进行高级操作技能的练习。第二种方式(如果不便于分班) 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类似于 AB 班学生的不同要求。除了课上时间外,应给学生提供一定学时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使其有比较充足的实验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完成一些具有比较强的综合功能的实

21、验题目。 分层次教学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不同情况,使其各有所学,既能够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又能够激发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3.3 注重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基本组成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行组装计算机;Windows 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建立文件夹和各种文件,有效管理自己的外存资源(硬盘、U 盘等);Word 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建立包括文字、图片及一些特殊效果的实用文档;Excel 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完成各种基于电子表格的统计、排序和筛选等功能;PowerPoint、互联网应用、计

22、算机安全等实验也都类似 ,都是要训练学生完成实际工作、满足实际需要的技能。所以,实验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不只是掌握一些单一的操作技能。 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支撑。例如,在学习Word 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演示几篇事先编辑好的风格各异、图文并茂的 Word文档,让学生感受 Word 软件的强大功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去实现这些功能。然后进行如查找、替换文本,设置字体格式、文字效果,创建目录及分栏等一些简单的操作演示,展示 Word 软件易学、易用的特点,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还需要设置一些综合性的有一定实用背景

23、的题目,如破冰在即,三网融合的机遇与挑战 按着遥控器打电话,打开电视机上网冲浪,盯着电视屏幕玩网络游戏,握着手机看电视新闻的实况转播今后,国人只要安装一个网络便可同时完成上网、看电视、打电话、发短信等几乎所有的日常信息处理。这种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自由无缝随时随地的“三屏合一”的美妙新前景似乎就在眼前。历经 12 年的博弈之后,三网融合的破冰时刻终于到来。 今年 1 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战略目标:2010 年至 2012 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 年至 2015 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

24、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 三网融合的战略由国务院如此高调提出,且立下 2015 年建成的“军令状”,决心之强、举措之大可见一斑。于是,“三网融合”的概念热度骤升,吸引了无数眼球,给电信、广电、互联网、通信、手机、电视、文化创意乃至证券、投资等业内人士带来了无限的憧憬和希望,也给市场指明了数年内的产业发展和主流投资的大方向。国内股市立即率先做出了“膝跳式”反应,三网合一最先受惠的广电建设类、光纤光缆类、软件开发类、设备提供类等应声大涨,走出了一波强劲行情。 而在 3 月 5 日全国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又给出了三网融合的具体时间表,并称将争取在 4 月底确定三网融合双向

25、进入的试点方案,希望 5 月份能够批准实施,目前正和广电总局积极制定方案。 三网融合,为国民经济起跳再添“加速器” “三网合一”概念最初由美国网络专家于 1996 年提出,提出后曾让世界为之一亮,并逐渐风靡全球。随之,世界各国都先后展开了推动三网融合的进程,不少发达国家已实现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融合。 在国内,相关主管部门、业界于 1998 年也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实施的计划,认为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用户利益还是从产业本身的利益出发,三网融合都能带来积极正面的效应。金融危机之后,重新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国内经济建设的重点,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大力拓宽信息化应用领域已成为经济结构调

26、整和优化结构的重要途径,于是三网融合再度应运而起。 可以预见,三网融合将带动不同产业链的整体大发展,包括内容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讯设备制造商在内的许多相关行业企业均将受益非浅。 三网融合是跨行业业务的整合,它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VOIP、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极大地拓展了业务提供的范围与市场。有机构预测,如果实现“三网融合”,预计我国三大网络所承载的信息、多媒体、娱乐以及游戏等业务收入,最终将超过美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通信大国。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三网融合最简捷实效的体现就是“三屏”

27、融合,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合一,以后的手机可看电视、上网,电视可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打电话、看电视,给百姓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与费用节省,切实分享到三网融合带来的明显实惠。 IDC 调查机构预测,加大三网融合的建设,实现三网融合,将给产业链相关各方带来空前巨大的真金白银,今后几年将形成 6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每年将拉动我国 GDP 增长约 0.8 个百分点,而且还有可能增加 20 万个就业岗位。合一后的三网将必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也是新世纪抢占信息化制高点的战略性布局之一。 实现“三网合一”需跨越四大樊篱 然而,“三网融合”并非将三股线揉成一股线那般简单,实际是看着美,

28、做着难。尤其是随着网络融合度的不断提升,产业间的利益层次将更为复杂多变,各广电集团、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或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暗中较劲,抢占制高点。 如今,“三网合一”已确立为国家的大战略,但要真正完全实现“三网合一”,仍然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困难和挑战不小,甚至仍有人担心是否会重蹈“老路”,不欢而散、无疾而终。其实,三网融合的概念在 1998年被提出后,连续被列入国家“九五” 、 “十五” 、 “十一五”计划,但一直未能取得实质进展,究其原因,决定产业发展方向的并不仅是技术因素,还有产业政策、监管制度、市场需求和利益机制分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要想在没完全开放、不对等的市场上实现三网合一的

29、重大目标,在目前境况之下,至少仍存在四大樊篱急需突破和跨越: 一是不同行业主管部门、不同网络商之间的协调和部署。从中长期而言,三网合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协调因素,技术反倒在其次。从广电总局到信产部,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广播电视台,从电信企业到电视机构,从中移动到电信、联通,涉及的部门机构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这些问题都急需决策层做出果断正确的战略决择。比如,今年春节一过,先是广西广电叫停广西电信的 IPTV 业务,紧接着有报道称,互联网电视的牌照将先发给广电系统的企业,民营企业拿牌没有时间表,这就给三网融合蒙上一层阴影。专家认为,三网合一,必须垂直而下解决好主管机关、行业部门和网络通信商之间的利益冲

30、突问题,必须找到两大部门、三大网络商的利益平衡点,才有可能大步踏进。 二是运营体制上的差异严重阻碍了“三网”融合的实施。众所周知,广电业列属广电总局的公共部门,旗下运营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基本属于公益性质,而电信业则以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大运营商为首构成,属于工信部管辖之下的企业组织单位,采取了完全市场化、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模式,二者经营性质迥异,难于合为一体,而硬要“捆绑”,很可能出现“拉郎配”的后遗症。专家认为,强行“一根线搞掂一切”或造成新的资源垄断,伤害互联网已经充分市场化的业态。因此,如何协调两个不同属性的行业机构的不同目标及利益诉求,并改变其营运性质,展开适度竞争,将是个很大的

31、难题,这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尚未完全成功解决的课题,为此,更需要高超灵活的协调能力。 三是技术接入的瓶颈问题能否较快冲关、突破,目前也是不小的问题。三网合一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接入技术的难关,也就是互联互通的问题。接入网正成为制约综合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的“瓶颈”,目前,行业尚未找到物美价廉又便于快速建设的接入技术。 眼下,三大网的网络结构、技术标准、通信协议各行其道,不尽相同,其间存在难于兼容、难于自由无缝接入的问题。因此,三大网商必须找到为三方所共同认可的网络结构、技术标准、通信协议。另外,网关、资费结算等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这也分别涉及到技术难关和利益冲突的问题。 四是多媒体业务的运营管理能力,

32、这也是未来的一大挑战。时代华纳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商业内容公司,其市场化能力和战略水平都是领先的,10 年前,它收购美国在线(AOL)的举动被多少人盛赞,誉为“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但因管理构架冲突、文化理念相左、后续服务难于跟上等问题,最后败走麦城,于去年底彻底剥离了 AOL 业务。因此 ,在新战略业务模式下,三大运营商在目标定位、内容创新、客户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上都面临全新的改造提升,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持续推出好理念、好班子、好业务,缔造在三网融合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仍是一个重大课题。 风物长宜放眼量 目前,不少业界、媒体人士解读三网合一并高呼三网合一将在 5 年内实现。从国内外的产业融合历

33、史实践可见,无论是哪一个层面的融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三网融合之路将是曲折漫长的,需要政府各部门、产业链各方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耐心、坚强的斗志,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专家认为,目前三网融合成功的当务之急是抓紧建立融合的、有效的监管体制。比如,第一步就是成立国务院协调机构,如统一通信管理委员会,这种高层融合是打破僵局的重要一步。第二步是待局面打开、积累一定经验后,可以考虑在同一个部委下设立不同专业局来分别处理广电和电信的监管事宜,目前美国的 FCC 就是这种模式。待时机成熟后 ,则需要完全融合成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大监管机构来实施全面监管、运行职能,目前英国的 OFCOM 就是此模式的代表。而对广电

34、业而言,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推进实施政企分离、网台分离、制播分离、公共台和商业台分离,为构建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创造条件。 总之,主管机关、三方运营商皆应“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一个共同目标,舍小求大,存异求同,尽快找到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齐心合力把我国通信与信息服务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的“蛋糕”做大做强,三网融合的美景就能最终实现。 摘要:本文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了按系列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方案,介绍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 1 实践教学

35、体系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生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某一门课或某个集中环节的实践(实习) 就能完成,它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经过一个较长期的修养过程去实现。尤其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更是需要通过相应的系列课程来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能力包括计算机思维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与分析能力。目前在教学计划中体现上述能力培养要求的核心系列课程有:公共基础系列(德育、体育、军事、外语等),基础理论系列(高等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理论等),软件技术系列、硬件技术系列,网络

36、技术系列。 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课程实验、综合性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因此,实践教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2:第一,紧扣课堂教学内容,以掌握和巩固课程教学内容为主的课程实验和综合性设计;第二,以社会体验和科学研究体验为主的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第三,以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全面检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毕业设计。课程实践(含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 )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实践环节,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其他两个层次实践活动开展的质量。本文仅讨论课程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过程。 1.1 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配合课程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以达到课

37、程教学要求的实践环节。课程实验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和实现、测试原理和方法起到示范作用,它不仅仅是对理论的验证,更主要的是通过课程实验完成对学生对基本技术、基本方法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课程实验可分为以下 5 种类型3: (1) 观察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辨别力,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对其其设备的操作能力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 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4) 综合性试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推理抽象能力和研究能力。 目前,在课程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占了大部分,应逐步加大设计性和

38、综合性实验比例,在有条件的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是两个互为补充的教学环节,应明确课程实验的目标并将一门具体课程的目标与系列课程能力培养的总目标结合,建立完善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质量标准和考核机制。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完成课程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1.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为目标,通过团队式合作、研究分析、工程化设计完成较大型的系统或软件的设计题目。课程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提高和融合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综合设计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文献检索与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化能力、研究性学习能

39、力、创新能力等。 课程设计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和指定的实验室中,学生利用本课程以及以往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必要的话,还需辅以一定的课外学习),独立解决一些复杂且具有综合性的问题。从规模上来说,课程设计是在平时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的大作业。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程设计一般作为单独的实验课程开设,单独考核和计学分。 2 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目前针对实验课程的建设大都是面向某一门课程,而对课程之间知识和能力的关联和衔接,以及如何通过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考虑甚少。特别是在

40、转向完全学分制教学体系下,面对教学学时减少,课程内容增加,实验条件有限的矛盾,研究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对在不增加学时(或增加不多) 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实验资源的潜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学校培养学生“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目标,结合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自 2003 年起开展了针对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在软件技术系列课程、硬件技术系列课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系列课程等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软件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 软件技术系列必修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 、 “数据结构” 、 “数据库

41、原理” 、 “操作系统” 、 “编译原理” 、“软件工程”等学科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总学分数达到 24.5 分,总学时 392,其中课程实验 60 学时,还另有 8.5 周的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用于完成上述课程的课程设计,具体见表1。 课程实验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课程中某一局部(如章、节或知识点),通过实验巩固、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发现存在的错误认识,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实验往往有若干个实验题,实验题应体现不同的实验类型,特别是课程后期的实验,应侧重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课程设计题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学习教材以外的、更深入的内容)和广度( 应尽可能结合先修课的知识点,

42、并将后继课程部分概念和知识提前引入)。例如,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所采用的语言 C+,在课程设计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 Visual C+运行环境的有关内容(如项目概念和运用、调试工具的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掌握诸如文件操作、图形绘制、动画效果等编程技巧。另外,在某些题目中有意识地引入链表、队列、堆栈等数据结构以及像搜索、排序等算法内容,以加深学生“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概念,引发他们学习后继课程的兴趣。 除了上述必修课程以外,还开设了“Java 程序设计” 、 “算法分析与设计 ”、 “网络程序设计”等选修课程。为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选拔优秀学生参

43、加各类科技竞赛,在二、三年级分别开设了“程序设计算法与艺术” 、 “机器人足球赛程序设计”课程。这两门课程均采用教师课堂辅导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且以学生分组实践和讨论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 2.2 硬件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 硬件技术系列必修课程包括“数字逻辑”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微机原理与接口”等学科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总学分数达到 16 分,总学时 260,其中课程实验 50 学时,具体教学计划见表 2。 由于各教学仪器设备厂商近年来加大了对高校实验室的宣传和投资力度,

44、各高校实验室硬件实验仪器设备均有了较大改观,实验内容也随之更新和改进,实验的运营成本随着厂商的售后服务提高而降低。但带来的问题是,由于受仪器设备型号以及目前高校实验教学队伍水技术平的限制,目前高校自主开发的硬件类实验仪器设备较少,影响了对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的开设,有些课程的实验指导书直接使用厂商提供的指导书,造成了硬件系列课程“同化”现象,不利于各高校专业特色教育的开展。因此,如何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建设硬件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当前硬件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布式控制技术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实力较强且具有一定特色学科方向,因此,我们开设了“自动控制原理”

45、 、 “计算机控制” 、 “单片及原理及应用” 、 “可编程控制” 、“嵌入式系统”选修课程,并在课程实验内容以及课程设计中侧重该方向培养。 2.2网络与信息安全系列课程实践教学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扩展和深入,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日益受到关注,相关课程也受到同学的重视,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我校 2002 年开办了“信息安全”专业,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由于计划学时的限制,目前只有“计算机网络”被列为必修课程,同时开设了“网络程序设计” 、“电子商务” 、 “网络安全” 、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等选修课程。因此,该系列课程面临着学生选课人多、课程

46、内容新且发展快、实验学时少、实验室条件有限等问题。 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系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打破了课程限制,将网络原理、组网技术、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密码算法和病毒防治等内容集成在一起,在内容组织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实验类型上适应基础与验证性、综合性与设计性两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在统一的平台上开展实验教学。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实践,我们对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上的作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有了初步成果,目前软件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程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系列课程实践教程已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硬件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程

47、也已规划编写,前面两本教材在学生使用过程中已取得一定成效,受到学生的欢迎。 3 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自 2003 年以来,结合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学校、学院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体工作如下: (1) 学院成立中心实验室统一承担和管理全院实践教学工作,中心实验室下根据教学实践摘 要:本文探讨了西安工业大学信息对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介绍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和建立过程,指出了信息对抗专业建设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信息对抗;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图号:G642.3 1

48、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信息对抗专业的人才 21 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从采集获取到生成、记录存贮到表示、传递交换到播发以及作为交易工具等都存在信息安全等问题。信息的安全维系着国家的国防、金融、交通、商贸的安全,维系着企业和个人的安全。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一门以研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攻击和防护的技术一计算机信息对抗技术(Computer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简称 CICM)便应运而生了。在社会行将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之际,无论在电子商务

49、、电子政务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还是在军队、公安、政府、外交等国家重要部门都需要大量掌握信息对抗技术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学能够培养信息对抗或者信息安全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校的信息对抗专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2 我校信息对抗专业本科人才的办学思路 信息对抗专业是一个系统地掌握信息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宽口径专业,学生接受信息安全、信息攻防以及民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的专业训练,能够在科研、教育、企事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系统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和安全防护等方面工作。 通过调研开设信息对抗及其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和对信息对抗专业有较大需求的用人单位。我们了解到目前全国有几十个学校开设了信息对抗或其相关专业,但是办学的思路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学校把信息对抗专业办在计算机系,侧重于传授信息攻防技术系统的安全防护技能、作战运用和监控管理的基本能力;有的学校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