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上海市松江二中 张忠旺 2016001.提出问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四组诱导公式,给出了 k 的三角函数与 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如果把角k 中的 k 换成 角 的三角函数与 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如何呢?一般地将 k 换成任3,意角 , 的三角函数与 、 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 cos(- )与, 的三角函数的关系。2探究结论我们先来探究一下 cos(- )的表达式的结构师:cos(-)=cos-cos 吗?生:因为 cos(90-30)cos90-cos30 ,所以上式不成立。师:你能根据 cos(-)的形式猜测一下其表达式的结构特征吗?生:因为
2、cos(-)= cos(-) ,所以 cos(-) 的表达式中, 、 应是对称的。师:对于 = 时的特例,请你试着给出 cos(- )的表达式。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 cos(- )= cos 2+ sin 2师:类比上式,请你试着猜测一般的 cos(- )的表达式生:cos(-)=coscos+sinsin (1)实验验证让学生能验证一下上述关系的可靠性。(1)取 =,得 cos(-)=-cos(2)取 =0,得 cos(-)=cos(3)取 =90,=30 ,得 cos(90-30)= cos60= ,cos90cos30 +sin90sin30= sin3012= ,cos(90-30)=
3、cos90cos30 +sin90sin30124.探究证明如何证明公式(1)呢?对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问题,我们通常在坐标系中研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以单位圆为工具。我们先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作出角 , ,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点 P2、P 3,让学生分别用 、 的三角函数表示出 P2、P 3 的坐标 P2 (cos,sin )、P 3(cos,sin)为了得到公式需要寻找 cos(- )与 cos、cos 、sin 、sin 的等量关系。如果将角 , 旋转 角(用几何画板演示) ,这时 123, , ,让学生思考:经旋转变换,图形中的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同学们观察、讨论、补
4、充得到结论:, 和P 2OP3 的大小不变,P 2、P 3 间的距离不变,即 ;点 P1、P 2、P 323的坐标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写出点 的坐标23、2 3(cos),in(),(cos),in(),PP 2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将等式 坐标化并整理得2323P( )cos()s()sin()si()cossin师:你能由上式得到 cos(- )的表达式吗?生 1:令 =- 即得 cos( -)=coscos +sin sin(1)生 2:令 =- 也可以。师:(1)式对任意角 、 都成立,这个公式叫做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在(1)中,用- 代换 ,可得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os()cossin(2)
5、我们通常把(1)记作 C- 和 C+5公式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个公式的特征1)两个公式中,、 可以为任意角。2)左边是复角 的余弦,右边是关于单角 、 的余弦积与正弦积的差(和) ,公式两边在符号上正好相异。即“扩、扩、塞、塞” ,符号相反。6简单应用(1)求 cos15和 cos75的值(2)化简 1)cos40cos10+sin40sin10;2) cos215sin215;3) coscos(60- )sin sin(60- )7.本设计的构思课本在这部分的编排顺序是先推导出 C+ ,再通过角代换得到 C- 。在导出 C+ 的许多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导引模式,如文1、2
6、在引入公式时,通过推证 cos75cos45cos30 -sin45sin30来引出公式。这样的设计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教学中耗时太多,不够经济;二是不够自然,让学生感觉牵强。本设计更换了两个公式的推导顺序,从诱导公式这一特例入手,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熟知的平方关系 1=sin2+cos 2 进行类比,更自然合理地给出公式的形式。在公式 C- 的推证中寻找等量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该设计采用了旋转变换,利用不变量导出关系式( ) ,在( )中令 =- 自然得到了公式。本设计指导思想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以问题引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自然。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在于教师是讲清问题的解法,而在于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获得问题解法。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设计合理的问题,实现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