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9 ,大小:1.97MB ,
资源ID:687013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8701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典诗歌天地和乐境界.ppt)为本站会员(fmgc7290)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典诗歌天地和乐境界.ppt

1、中国古典诗歌 天地和乐境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生导师胡 遂,岳麓书院讲堂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岳麓书院 位于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

2、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乐圆融”人文境界,它所体现的正是岳麓书院讲堂上方匾额“学达性天”的思想。岳麓书院所研治之理学,主要是属于“性理”之学,特别强调每一个个体的人之内在之“性”的发明显现,而“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这正是一种个体内在的“性”与天地宇宙外在之“理”(即“太极”)交相融会的最高境界,因此此联最能体会得“学达性天”之岳麓书院文化精髓的要领。,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

3、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下联写身上的责任。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西铭),真正的仁者是有一种人文使命感,一种“己饥己溺”“普度众生”的忧患意识的。因此,登台怀远之时,便难免不产生“念天地之悠悠”的任重道远之想,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担当起历史人生的使命,方才是自己所学所用的归宿,也就是将有限的个我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壮阔事业之中,这种以大我忘小我的境界,同样也是一种对人生是非、毁

4、誉、得失的超越。,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不忧财货之不足,而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 湘军的创建者、理学家罗泽南在连丧三子,妻又失明的逆境中,“益自刻厉,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耻生事之艰,而耻无术以济天下。”(曾国藩全集卷14第305页)左宗棠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5、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

6、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7、,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嚥,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者乐之所由生,“和者,人心畅适之一念耳。”(袁宏道和者乐之所由生) 五伦: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 五常:仁,义,礼,智,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进艇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

8、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陶渊明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杜甫 喜弟文章进,添余别兴牵。数杯巫峡酒,百丈内江船。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韦应物 答僴奴、重阳二甥弃职曾守拙,玩幽遂忘喧。山涧依硗瘠,竹树荫清源。贫居烟火湿,岁熟梨枣繁

9、。风雨飘茅屋,蒿草没瓜园。群属相欢悦,不觉过朝昏。有时看禾黍,落日上秋原。饮酒任真性,挥笔肆狂言。一朝忝兰省,三载居远藩。复与诸弟子,篇翰每相敦。西园休习射,南池对芳樽。山药经雨碧,海榴凌霜翻。念尔不同此,怅然复一论。,钱起 初至京口示诸弟还家百战后,访故几人存。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新诗添卷轴,旧业见儿孙。点检平生事,焉能出荜门。杜荀鹤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陶渊明 移居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没。弊庐何必广,取足蔽

10、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如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白居易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何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杜甫赠卫

11、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安贫乐道之乐子曰:“贤哉回也

1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大乐与天地同和” (礼记乐记) “天地君亲师” 。 作为审美的欢乐是大乐,而不是小乐。,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

13、乐须及春。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待酒不至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独酌,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李白春日独酌二首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但恐光景晚,宿昔成

14、秋颜。,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陶渊明时运,(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延目中流,悠悠清沂。童冠齐

15、业,闲咏以归。我爱其静,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二十四诗品沉著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二十四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16、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久为野客寻幽惯,细学何颙免兴孤。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随遇而安之乐,苏轼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

17、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西江月夜行黄州道中,(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少休。及觉已晓,乱山葱茏,不谓人世也。书此词于桥柱上。)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霭霭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道” 与 “艺”,道

18、必须显现。惟有显现的道才是存在的、可思想的和可言说的。也惟有在显现之中,道才能遮蔽自身。在这样的意义上,并不首先存在一个在艺术显现之前的道,然后艺术要去显现这个道。艺术作为道的显现,就是让道自身显现,让道第一次作为道自身去存在。 “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 道家所理解的艺术就是对于道的表达。作为技艺,艺术始终要合于道,而不是放纵欲,刺激欲和满足欲。同时艺术不能囿于小技,而要达于大道。这样一种艺术就不是关于物的艺术,而是关于道亦即无的艺术。因此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禅境的表现,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

19、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里形容词里面的这三境层极为精妙: 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此一境也。(这是直观感想的渲染)再读之则烟涛灏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这是活跃生命的传达)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奄然而远也。(这是最高灵境的启示),江顺贻评之日:“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格”是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西

20、洋艺术里面的印象主义、写实主义,是相等于第一境层。浪漫主义倾向于生命音乐性的奔放表现,古典主义倾向于生命雕像式的清明启示,都相当于第二境层。至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后期印象派,它们的旨趣在于第三境层。,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却是“澄怀观道”(晋宋画家宗炳语),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如冠九在都转心庵词序中说得好:“明月几时有”,词而仙者也。“吹皱一池春水”,词而禅者也。仙不易学而禅可学。学矣而非栖神幽遐,涵趣寥旷,通拈花之妙悟,穷非树之奇想,则动而为沾滞之音矣。其何以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故词之为境也,空潭印月,上下一澈,屏知识也。清馨出尘,妙香远闻,参净因也。鸟鸣珠箔,

21、群花自落,超圆觉也。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鸟鸣珠箔,群花自落,是意境表现的圆成。”,中国禅宗的和乐境界,禅是中国智慧的独特产物。与印度佛教的基本教义相比,禅宗去掉了其神秘性和思辩性,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智慧。禅的核心思想是心灵的和谐,心灵的觉悟,这种觉悟与和谐的特征是泯灭,是对矛盾与冲突的消除与超越。所谓“明心见性”的妙悟境界就是一种极为安详、平和、宁静的状态。 雪山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涅槃四德:“常,乐,我,净。”(知无常即常;无烦恼即乐;无妄我即真我;心净即佛土。),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王维饭覆釜山僧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22、。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然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坛经说:“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覆盖,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开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 。它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人的本性是清净的,其次妄念遮蔽了人的本性,最后通过去蔽顿悟成佛。,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妙悟表现为顿悟和直觉,这也就是说,它能在瞬间看到永恒,在现象看到本体。而妙悟所看到的就是去除了一切遮蔽的生命本身。所谓“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一刹那间,突然感到“我从何来?我向何去?”感到一切因果、时空的消解。 就艺术而言,禅宗美学

23、主张如同参禅一样地从事艺术创作,如所谓参诗如参禅。参禅的根本只是在于觉悟自性,于是如同参禅般的艺术创作就是要显现自性。但自性不是一物,因此是不可言说的。尽管这样,艺术还是要说不可说的,也就是要显示自性。,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一义不可说,说即不中。”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

24、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内在的澄澈无滓的心性与大自然外在的幽净清朗的物象有着最亲密无间的融合,所谓是“兴在象中,兴在象外” ,既兴象宛然,玲珑透彻,但又风神摇曳,韵味无穷,令人读后遐想无端,一种胸中虽深有意会,但口中却难以言说的审美感受摇漾于心,竟是那样既丰富而又纯净,既复杂而又明朗。这,就是“明心见性”,就是“神会于物”,是人的个我与大自然宇宙在本体意义上最佳状态的融合契证。,一片幽深的竹林,一轮皎洁的明月,一位虽然孤独但却又怡然自得的诗人,清极幽极静极妙极,纯粹是一片天机清妙,一种神清气朗,其妙甚不可言说。什

25、么是明心见性?什么是吟咏情性?就在这片幽清的月色竹林的天地里,诗人所追求的自由、圆满、自足、自得、和谐、融洽之人生境界皆朗朗如在目前了。而盛唐诗之兴象浑融、“玲珑透彻”之美,也全由这位“诗佛”显示出来了。,慧忠禅学认为,大地山河、一切虫鱼花草悉皆真如,大自然的一切都莫不呈现出活泼泼的自性。一切都是“真空”随缘显现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妙有”,因此大自然就是精神的家园,是心灵的安顿处所。在大自然那里,一切都是现成,一切都圆满自足,所谓“月白风恬,山青水绿。法法现前,头头具足。”,就诗人作家来说,当他一旦深深投入、沉浸到山水自然之中的时候,会觉得那些一直悬于心中的对立与分裂此时都不存在了,此时此刻,外

26、在的风景就是心中的映象,心中的映象也就是外在的风景,就在这种即兴即象、即象即兴、兴象宛然、物我一体的当下,一切来自心灵的束缚滞碍都杳然无存,心中唯有畅适,唯有惬意,这就是涅槃,就是解脱,就是超越,就是自在。,刘慎虚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那份悠闲,那份静谧,那一团既鲜活而又宁静的春之生意,究竟是外在的风物景象,还是诗人内在的自心自性呢?这幽雅宜人、春意盎然的氛围,好一个宁静的所在啊,好一份悠闲的心境啊,就在这兴象融凝的当下,诗人尽情地体味着这份安适恬淡的环境与心境,与白云、溪水、落花、山径、阳光、柳荫融为一体,得到

27、了一种极为心灵愉悦的审美超越。,王维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皆幻也,离亦幻也。至人者,不舍幻,而过于色空有无之际。故目可尘也,而心未始同;心不世也,而身未尝物。道无不在,物何足忘?故歌之咏之者,吾愈见其嘿也。”,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读着这样的诗,真有如聆“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的殊胜感觉,那胸中的五脏六腑仿佛都被山林中清清的流水、朗朗的月色所清洗所澄净过了一样。我们的诗人说当自己面对着碧山、翠微、青萝、绿竹、河星、松风时,

28、只感到“陶然忘机”,这份愉悦,这份与天和之的人生至乐,令诗人“笑而不答心自闲”,是啊,但得着这份无烦恼、无忧虑、无机巧争竞之心的快乐就已经够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苏轼前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焉;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焉。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焉,又何羡也。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所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李白:“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由此可见,王昌龄诗中之“通”、“同”与苏轼文中之“共适”其间乃是一脉相通的。此情此性,此兴此象,即使千秋万载之后也将自有相通相契者在。究

29、其原因,乃皆通于禅道也。 “故知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

30、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永嘉玄觉禅师倡导的“山林优游禅”就是要求人们以一种超旷空灵的态度观照大自然种种物象,从中体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无碍的真如佛性,体认“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如同摩尼宝珠一样圆明莹彻的清净佛性。,裴迪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孟浩然宿立公山房: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何如石岩趣,自入户庭间。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能令许玄度,吟卧不知还。 李颀题璿公山池: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祗树林。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

31、月照禅心。,就在这种“境静林间独自游” 的生活中,诗人既获得了“心法双忘性即真” 的证语,也获得了无人干扰、心清境静的静美享受,一首首意境优美、含蕴深邃的山水诗也就在这种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高度融合之中诞生了,请看:,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境,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过香积寺)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孟浩然过融上人兰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慧能坛经“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

32、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庄子天道“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当诗人们带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态度既无心而又有意地观照着自然界云生云起、花开花落等种种纷纭变幻的色相,外在的一切物境都是生灭无常的,而诗人的心性也是虚空无常而又清净无染的。概言之,刹那生灭的虚空无常既是诗人之真性,也是自然界万物之真性。在已复其真的诗人那里,即自然万物之真,便是见自然万物之性。所谓:,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王维木兰柴)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细烟

33、生水上,圆月在舟中。岸势迷行客,秋声乱草虫。(祖咏过郑曲) 四泽蒹葭深,中洲烟火绝。苍苍水雾起,落落疏星没。(储光羲泊舟贻潘少府),当诗人徜徉在大自然境界中时,在这朗然见物之性(变幻无常之性)与物之境(奇妙变化之境)的同时,也见出了我之性(性空无碍之性)与我之境(澄明如镜,虚空能含万法之境)。此时心中鸟飞鸟鸣,花开花落,一片化机,天真自露,与天地同流,与万物归一,诗人的生命存在便在此中得到了自由解脱,他的本真也在此澄明朗现。,法藏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夫法界缘起,如帝网赅罗,若天珠交涉。圆融、自在、无尽、难明。” “帝网”指的是佛教神话中帝释天宫殿中的珠网,由百千亿乃至无数颗晶莹璀灿的明珠

34、串连而成,每一颗明珠都映射出其他明珠的影像。而其他明珠也映射出每一颗明珠的影像,所有的明珠全都交相辉映,如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融摄,重重无尽。,法藏以“帝网赅罗”、“天珠交涉”的形相作为譬喻,说明心与物、性与相、理与事,所有的现象与现象、本体与现象之间,都是互为包蕴、相即相入、相容相摄、圆融无碍、澄澈空明的。,这就是宗白华所说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境界。当主体觉证到真如佛性后,便能以一种空寂圆明的心性观照外在一切事物,玄觉禅师以“空空”一词最准确地概括了真如佛性,即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非有非非有,非空非不空的。“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所谓“自在”即自我“心性”在也,唯

35、有在既无“我念”也无“人念”的情况下才能有本然清净的心性在,心性不是妄心我、杂染心我等执著之我,而是无妄心我、无杂染心我的不执著之我,此即真心我,它无染无着,无执无待,不少欠缺,圆满自足,故能自在,万象宛然在自性中,朗然自现。,司空图诗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不“超以象外”,又如何能“得其环中”?故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此“不着一字”者,即不执不拘也,既不勉强有我,亦不勉强娱人动人或使人明白,诗意纯然从心性中流出,亦不在我(即不是有意表现我,有意表现我就是执我,那所表现的也只是妄我而非“真我”,“真我”是“自性”的自然显现。)亦不在人。(即不是有意去打动人,使人明白。)这才是自性所

36、在,亦即自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们的“我”是常常不“在”的。人总是处在一种“烦”的状态中,不是烦忙,就是烦神,其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人们在心底里总有一种“畏”的情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意念,使得人终日终生都处在“烦”的状态中。而这种“烦”,实际上就是佛教所一再指出,并始终需要解脱的东西烦恼。,佛教认为,烦恼乃是因为有“我念”“我执”才产生的,而“我念”“我执”,又是因为“无明”愚痴所蒙蔽而导致的。大乘法相唯识学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八识”,而第七识末那识所起的作用就是念念不忘有“我”,于是一切起心动念、举手投足,皆是从“我”出发,为“我”操劳,为“我”烦忙,为“我”而忧喜。然而这并非是

37、“真我”,而是“妄我”。“真我”乃是没有任何系缚滞累的,它无执无求无待,自由自在。,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常建江上琴兴: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张说江中诵经 :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正因为盛唐人作诗乃是“吟咏情性”,乃是“唯在兴趣”,因此相对那些局束为事的宫廷诗、应制诗、应酬诗来说,诗人的心性在这里才有了极为自然的敞亮与呈现,才具有了自在的意义。,总之,“无念为宗”的盛唐禅也好,“唯在兴趣”的盛唐诗也好,都是一种最真实自然的自我“自在”状态的显现,是盛唐文化气象、盛唐精神特质的最生动、最真实的表现,那种将形上形下浑然融为一体的形式,所体现的正是盛唐诗与盛唐禅最深层的思想内蕴与最感发人心的永恒生命力。,静穆观照和飞跃生命构成 “禅”的心灵状态,“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空寂中生气流行,鸢飞鱼跃,是中国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谢 谢,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