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抑郁症的中医辨由于传统抗抑郁化学制剂毒副作用大,新一代制剂虽则副作用较小,但价格高、疗程长,加之约有 20% - 40%或更多的患者对其反映不良而称为“难治抑郁症” 。有的治疗方法(如电休克)虽然有效,由于机理尚未充分阐明而难以为患者所接受,因而依从性差,复发率高,疗效不如人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对于本病的认识与诊断,虽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或分类的方法不同,但有疗效好、奏效时间较快、副作用少、具有滋补强壮功效等优点,因而特别适合于老年患者及兼有并发症者,为此本文稍作讨论。一、病名源流与诊断1中外文献比较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临床症状的描述,据考始于几个世纪前的 Hippocrates,但中医文献对于
2、情志或情绪病症的描述与治疗虽然极为简单,至少已有两干五百年历史。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已有治疗“狂怒”的生铁落饮方:灵枢邪客载有治疗失眠(“目不瞑”)的半夏秫米汤,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如素问疏五过论认为暴乐暴苦、暴喜暴怒、社会地位或生活环境的改变,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是“脱营” 、 “失精”等病症的病因。这与现代医学心因性疾病、抑郁症多与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有关的研究非常接近。并有喜、怒、悲(思) 、忧、恐等五种情志活动与心肝脾肺肾五脏有关的说法。病机十九条称“诸气愤郁,皆属于肺” , “郁”有痞闷、奔迫等意。此外,笔者已经注意到抑郁症的“抑郁”一词,早在公元前就与屈原、贾谊的事绩文论相联系,被司
3、马迁、班固收录于史记 、 汉书之中,只是当时写作“堙郁”或“壹郁” ,都有淤塞不通之意。在医圣张机的著作中,记载有许多可治疗情感障碍的有效良方,至今仍在沿用。如治疗悲伤想哭“脏躁”症的甘麦大枣汤,治疗虚烦、失眠的酸枣仁汤疗效都很好。而千金方中枕中丹,对治疗失眠,改善记忆力有良效;到了金元时期,医家很重视使用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之类非药物治疗,代表如张子和。而朱丹溪治疗“六郁”以越鞠丸加减,虽与今天抑郁不同,但若病机契合,用之也往往有效。因此,中医虽然没有形成类似现代医学那样辩治抑郁症的规范与标准,但以对症方药治疗病人,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效。2现代医学的诊断与中医辨治 根据抑郁症基础与临床一书的
4、介绍,国际国内虽然对本病的诊断标准小有出入,但基本都涉及主要症状(9 项症状中不少于 45 项;持续时间 2 周以上),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可排除其他原因或疾病所致的抑郁,加上抑郁症评定量表的使用,基本上足以保证本病诊断规范的一致性。由于 9 项症状涉及患者抑郁心境,快感、疲劳感、食欲、思维和运动、睡眠障碍、躯体感觉、激动或焦虑是否等多项内容。对于传统中医来说,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可构成独立的病症名称,如睡眠障碍称为失眠;食欲不振称为厌食;性欲低下称为阳萎因此,符合现代医学抑郁症诊断的患者,可能因其主症状的不同而中医称之为不同病症名称。一些同是抑郁症的患者,也很可能由于症候的差异被中医诊断为病名各异
5、的疾病。例如,在抑郁症基础与临床一书中,汤氏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等 7 个症型。而传统中医除了上文提到的脱营、失精、脏躁、失眠等而外,余如惊悸、惊恐、眩晕、健忘、劳倦、耳鸣、胁胀、胸闷等都可以是中医方书中的常用病症名称。而备家对每一抑郁症患者的病机分类,也可能随着阅历和认识能力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现代医学的病名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结合,将对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和科学研究程度产生有益的影响。科学研究程度产生有益的影响。二、中医辨证论治之我见1诊断要点 鉴于本病常有焦躁、惊恐、疑病,反复就医,病程较长,病史叙述或杂乱冗长、或懒言寡要,如何利用有限的门诊时间获取必要的病象信息,是牢牢掌握诊断的主动
6、权、赢得信任和争取患者配合的关键。笔者通过“三望四问”常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第一印象。三望:望神色、望舌、望指甲;四问:问病程、问睡眠、问是否感到委屈或想哭、问患者自己觉得哪里最感不适。这是因为抑郁患者多呈愁眉不展;舌尖红赤必有烦心、急躁;望指甲常能推知患者以往的情绪状况。病程不足两周者急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多,即使存在丧恸效应或情绪问题,都应暂缓考虑为本病。鉴于多数抑郁症有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如焦虑者入睡难,抑郁者多早醒,或多梦,睡眠较浅,或梦中惊醒;或睡眠过多。故必问睡眠。而夜尿次数增多者除了心因性疾病和心衰、尿路感染等病,需注意糖尿病问题。此外,抑郁症或情感障碍常常想哭,感到委屈。加上患者的自觉
7、之症状,并辅以抑郁自评量表,排除躯体病与其他精神或心理障碍,从中识别抑郁症便非常容易。2关于辨证分型 有关本病的辨证分型,笔者认为可繁可简。如果划分过细,仅睡眠障碍就可分为 45 型;如果提纲挈领,则四型已能概括诸症。笔者习惯于在辨证分型基础上随症加减,常能收到满意疗效,这 4 个基本型为:肝气郁结型或加味逍遥散证:用于气恼或情志不遂所致肝郁气滞、呃嗳痞闷、脾运失健、胁痛烦闷、神疲纳少、头痛目眩、自汗盗汗、月经不调、脉象虚弦。方用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丹皮、栀子。大便干涩可加干生地;呃嗳重者加旋复花、佛手柑;委屈欲哭加淮小麦、大枣,胁痛甚者加元胡、川楝子;脾失健运加甘松醒脾;胃
8、阴虚加石斛、玉竹。总之,本方应用最广,加减法也难以尽述。心脾两虚型或归脾汤证:用于心悸、健忘失眠、记忆力下降、食少怠倦、面色萎黄、脉细缓弱、舌见胖大有齿、苔淡薄白。方用: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便溏或妇人带下加乌贼骨、葛根;身痛加秦艽,寒者_力桂枝、川乌;热痛加桑枝;并按疼痛部位酌调、按归脾汤原汤无当归、远志,二味系校注妇人良方增补,于病情更为契合。胆胃不和型或十味温胆汤证:证见痰热内扰,虚烦不得眠,饮食少思,触事易惊,胸闷痞,心虚胆层,坐卧不安。脉滑舌腻。方用:半夏、枳壳、陈皮、茯苓、枣仁、远北京中医药学会建会 50 周年暨学术年会论文集志、五味子、
9、熟地、人参、粉甘草、生姜、红枣。胸闷咳嗽有痰加瓜萎、旋复花;湿热重或失眠甚者加黄连、肉桂。心肾不交型或加减枕中丹证:证见烦躁失眠或眠而早醒,甚至睡眠过多,心悸自汗,健忘神疲,头眩耳鸣,惊恐疑病。可于千金原方中加茯神或茯苓。方为龟板、龙骨、菖蒲、远志、茯苓。血虚加生芪、当归;颈、臂痛加葛根、姜黄;便溏加炒扁豆、乌贼骨;腰痛加牛膝、杜仲、寄生、秦艽;老年虚风欲动加天麻、川芎、菊花、夜交藤;乏力、腹中冷痛合小建中汤,余可类推。三、病案举例例 1刁某,女,73 岁,本市某医院退休员工。1997 年 10 月 10 日初诊。患者自述早有“神经衰弱” ,睡眠一向很差,当时用药治疗还能坚持工作。50岁时丧偶
10、孀居,55 岁退休后病情更加严重。近三月来屡到医院门诊,烦躁想哭,甚至想跳楼结束生命而诊为生命。时舌尖红,舌淡红少苔,双眉紧锁,大便干结,脉细数无力。方用枕中丹、甘麦大枣汤、当归补血汤加炒栀子等出入。方为:龟板 20g(先煎) 、龙齿 10g(先煎) 、菖蒲 10g、茯苓 20g、炒栀子 15g、当归10g、生芪 30g、丹参 20g、夜交藤 30g。三剂,水煎服,日两次。患者于 10 月 13 日来复诊,盛赞上方极有效验,已不烦躁,不想哭,睡眠明显好转,仅感稍有头晕、口干,遂于上方加减,继服五剂。直到 98 年 1 月12 日复因脘腹不适、大便不爽再次就诊。尽管仍有明显的抑郁症症状,如轻度的
11、心悸、胸闷、睡眠状况稍差,但患者述上次五剂药后适因老家来客,心情一直很好,自认为病已治愈,故未复诊。遂为拟舒肝理气和胃健脾方药七剂。其间曾两度随访,健存至今。仅来眼科诊治眼病。最近一次随访精神良好。例 2昝某,女,33 岁,1993 年 11 月 5 日就诊。患者青年时期因婚恋问题屡感心情不好,生气、烦躁、爱哭、睡眠很差,屡治少验。二月前因症状加重,经外院检验发现乙型肝炎后住入某院。入院后经中西药治疗二月余,症状及化验指标无改善。复因病友问谈到婚姻预测等敏感问题,恰值丈夫经商在外,遂生轻生之心,烦躁失眠,种种不安不适,纷至沓来。遂由其母陪同出院,前来门诊。诊得脉细而弦,舌尖红,便于,胁胀纳少,
12、时欲大哭,证属肝胆炎火。方以丹栀逍遥合枕中丹去龟板加枣、麦,一月而肝功基本正常。其间曾配合针剂、心理治疗,每周一次。三月后抑郁症状获较好控制,改汤剂为膏剂,以原方加减水煎膏,继服一年,自觉康复而停药。近因上呼吸道感染而来诊,诉说五年来未再出现抑郁症复发情形。例 3李某,60 岁,某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患者于 1998 年初出国讲学,因工作紧张,所在国语言水平低,特别惧怕周末假日就诊不便,偶于 2 月一次在商厦购物时突感头晕,遂往医院就诊。经核磁共振等多种理化检查无阳性发现。服用国外所给药物亦未奏效。于 4 月 20 日回国,次日即来就诊。当时诊为肝火眩晕,症属心因性疾病,以丹栀逍遥散合天麻、川
13、芎、菊花、葛根、南星等五剂。未见明显疗效。复诊时查自评抑郁量表,得分为 46 分(轻度抑郁),复用中药七剂,总在拟效非效之间。后应其家属之约,为其进行心理治疗(心身调节疗法一改良版,方法拟另文介绍),当即奏效,未再用药。一年后携夫人来访,告知治疗后病愈未复发。笔者也告诉患者为隐匿型抑郁症。从以上病例 1 可证,即使病程较长,多次复发抑郁症,中药治疗可以收到快速控制病情之效;例 2 则有严重并发症,经年余治疗,收到两病均愈之功;例 3 说明心理治疗的有效和必要。近年,笔才治疗抑郁症颇多,多数在 35 剂中药后即可使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治疗期约 3 月。也有特别难治的抑郁症,虽经抗抑郁剂治疗 612 个月未效,而改中药治疗,一周后呈显效的实例,甚至有病程达 40 年左右的老年抑郁症短期获效的子例。由于随访时间尚短,故难作统计报告。四、结语诚如国外学者所说,抑郁症是临床最易漏诊和误诊的病种之一,特别是在综合医院,明确诊断对于使用化学制剂很重要,对以辩证论治为主的中医同样重要。随着本病诊断规范的普及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广泛应用,可望提高本病的识别率。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特别是与针灸、心理治疗等结合则效果更好,而对有多种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宜,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本病疗程较长,因此,及早开发一些疗效显著,服用简便的中成药,实为医药战线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