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别群落,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举例说出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快乐目标: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思考:,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 落,5,随堂练习1: 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1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2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3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4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若要你研究上池塘群落,你将从哪些方
2、面着手研究?,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包括哪些?,研究池 塘群落,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二者的区别吗?,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二、群落的物种组成,部分物种名录 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 西伯利亚云杉,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武夷山常绿阔叶林,武夷山 西伯利亚低等植物 840种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5000余种 动物 约1000种 脊椎动物 475种,资料显示:,结合信息,你还能找出什么不同?,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
3、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资料分析,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2.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
4、。 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相互抑制,1、竞争: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作为食物。,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生物A捕食生物B,2、捕食:,先增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 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 B为被捕食者,A为捕食者。,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寄生者受益,寄主受害,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4、互利共生:,通过
5、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含氮养料,根瘤菌,豆类植物,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彼此有利,彼此依赖,种间关系,(“”表示有利,“”表示有害),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地衣、根瘤,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彼此抑制,种群得利 种群有害,蛔虫和人,水稻和稗草,羊与草 狼与羊,种间关系小结:,随堂练习,2.(07年海南生物1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C,解析:农作物
6、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减少作物为争夺阳光、水分、矿质营养等而发生的种内斗争;草与农作物属于不同的物种,除草是为了防止产生种间斗争(竞争);虫和作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答案: C,随堂练习,3.大鲈鱼吃小鲈鱼、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B. 捕食、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D. 捕食、寄生、捕食,A,大鲈鱼与小鲈鱼为同种生物,争夺食物与空间,所以为种内斗争;蚜虫并不是以草为食,而是吸取草的汁液为生,(以个体或器官为食才是捕食关系),因此为寄生关系;蝗虫以草为食,所以是捕食关系。 所以选: A。,随堂练习:,练习4.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练习5.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称(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C互利共生 D竞争,A,B,课堂小结:,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 三、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课后探究:,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课后探究校园中昆虫群落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