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科技促人文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类面临的许多难题,如人口、粮食、环境、贫困等,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科技的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科技欠发达的人口大国,科技的振兴尤其具有特殊的紧迫性, “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基本国策。因此,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高科技意识,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武装他们,无疑是 21 世纪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许多重大课题都与人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世界的理解,涉
2、及多门学科。因此,现代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文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其实质是育人,是培养合格的人才,蕴涵着培养人文精神的要求。然而,现实的教育又怎样呢?长期以来,由于受升学指挥棒的导向作用的影响,在家长的要求和就业的压力下,素质教育在宏观上没有得到恰当的社会定位,在微观上,学校对素质教育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重科技知识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还大有存在。中学生为逃避教育压力而自杀的现象在全国每年都有发生,2000 年浙江省金华市发生了一起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这些现象的发
3、生,在本质上就是独尊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这种失去人文精神的教育怎么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呢?因此,在狠抓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已是教育界当务之急的大问题,科学技术教育具有工具价值,而人文教育更重于精神价值,两者不能偏废。基于此,我校充分发挥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优势,大胆的尝试,把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人文学科的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琢磨、体会人文精神,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旨在以科技促人文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二、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基本思想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不是独立的。所谓科技
4、教育是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基础知识、科学基本技能和科学思想的教育,以学生获得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所谓人文教育是在基础教育中,学生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及社会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学会做人,具备与人为善的品质、合作精神、求真精神、爱国报国之心、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具备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世界承担责任的态度,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为目标的教育。我们不能传统地把科技教育理解为对自然的探索,把人文教育理解为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自身问题的探索,两者应当是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彼此是不可
5、分离的。因为有科学知识的人未必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只能通过科学知识、人文学科的操练来琢磨、来体会,所以只有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有机渗透,才能达到培养好人之目的。人文精神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基础的作用,不仅对知识的学习,而且对日后的工作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是重大的。可以说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基本思想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是从学生认识过程出发,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6、培养创新探求能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好“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整个教育对人来说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的积累。学生在接受科技知识的同时,通过启发,唤起人心灵深处的道德标准,唤醒人内心的真、善、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精神。任何脱离科技教育的人文教育、脱离人文教育的科技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事倍功半。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所要求的,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之需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立足点,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活动,通过自我体验
7、、自我领悟、自我实践,不断地开发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三、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实施途径(一)利用科技特色课程琢磨人文精神我校是以风筝为重点的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自编的风筝课程是我校实施科技教育的特色课程,并列为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系列资料之一,是科技教育、人文教育的载体,具有综合性、渗透性特点。风筝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飞行器。风筝的制作、绘画、放飞与科技关系密切,对学生五育的和谐发展也大有裨益。具体来说:在制作中与几何学及制作技术关系紧密;在放飞中与流体力学、气象学也有密切联系。整个过程集五育与一体,德育:陶冶优良的情操、爱国报国之心、培养合作精神;智育:学习、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培养
8、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体育:风筝放飞本身就是一项体育运动;美育:风筝制作要求造型美观、绘画精美,培养审美情趣;劳育:篾条的粗细加工、扎制等都需要手工操作,并要求有一定的技巧,有利于劳动习惯、劳动观念的培育。自 1988 年以来,学校每年春季举办一届风筝节,至今已有十四届,从风筝知识认识、制作、绘画、放飞、竞赛等环节,形成自己一套规范程序,有较规范的教材即校本课程(大纲、教材、教参、教具及音像资料等) 。 风筝课程,是社会性、实践性和活动性较强的课程,它不仅重视知识性、技能性,而且有利于发展人的潜能,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学校把风筝作为一门学科安排在拓展型课程中,3
9、至 6 年级每周各安排一节。在教学中,我们在教会学生扎制技术的同时,讲解有关知识,对有些知识,则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索,教师作适当点拨、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获取直接经验;在教会学生绘画技巧、绘画特色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本地区风筝绘画的特点及国内外不同地区风筝绘画的特点,了解这些绘画特点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在教会学生放飞技巧的同时,向学生讲解粗浅的几何知识、流体力学以及气象学知识(如风力、风向、气压及四季的变化等)与风筝几何造型、风兜的深浅大小、竹条的粗细厚薄的关系等;组织学生外出采访本地的老艺人(风筝行家) 、借阅图书、观看风筝录象片及参观奉新国际风筝节的
10、风筝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本地区风筝的历史及国内外风筝的历史等。此外,让学生了解飞行器的知识及发展史(从动物飞翔的姿态风筝飞机航天飞船) 。通过对风筝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掌握了一些科技知识,而且也了解了不同民族、不同人种的文化,以及人在科技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去琢磨人文精神。(二)利用拓展型和微型课程寻思人文精神学校每周安排一节由全体学生参加的各类兴趣课,除艺术类、学科类、体育类等活动外,大力加强科技类活动项目的开设和管理,共开设了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车模、航模、生物百项、电子、环保、OM、农科技、金钥匙等近二十个拓展型课程,并建立相应的校级科技兴趣小组,聘请业务素质高、科技意
11、识强且心灵手巧又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作为校级科技辅导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合理地选择一至二个科举小组进行活动。另外,学校每学期安排 2 至 3 周的时间,利用午会课、班队活动实施微型课程的学习,增长学生人文方面的知识。三年级开设现代科技普及读本 ;四年级开设了无土栽培和车辆知识 ;五年级开设了拯救濒危动物和能源知识 ;六年级开设了常见植物的辨认和环境与污染等。学校为了能使科技教育正常地开展,采取了以下做法:1、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另外专门由一领导具体分管科技教育;2、成立了科技教育教研组,加强教研,以科研为先导,不断探索以科技教育促人文发展的教育模式,增加课程中的科
12、技含量,挖掘课程中的人文因素;3、稳定科技辅导员队伍;4、定时、定点开展活动;5、投入必要的经费,支助科技教育的正常运转,保证科技教育计划的实施;6、做好科技教育的考评、考核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及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引进激励机制,奖优罚劣,与评优、晋升挂钩。拓展型课程与微型课程交叉实施,其目的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人人参与,从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锻炼学生的才能,提高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求真精神、合作精神,健全的人格和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从中去寻思人文精神。(三)利用校园文化感悟人文精神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技、人文气氛熏陶
1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首先,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每天中午的校园广播,有针对性向学生介绍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的事迹,讲述古今中外的科技成果、人类文化(如四大发明、蒸汽机、金字塔、长城) 、历史、天文、地理、环保、能源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其次,在营造绿化校园文化的同时,营造蕴育科学、人文内涵的物质环境。我们对办公室、教室、走道、画廊、板报等地方进行科技、人文环境的渲染,如张贴名人名言、科学家画像、现代科技图片、科技之窗等,使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成为科技、人文素质教育会“说话”的“墙” 。通过校园科技、人文环境的营造,使学生对周围环境有正确
14、的、科学的认识,感染到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气息,认识到“科教兴国”这一时代的重任,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态度和情感,激发他们投身科学的热情和志向,使校园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的、熏心启智的无声的教科书,让学生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感悟人文精神。(四)利用社会实践体验人文精神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农村特点,抓农科技教育,促进人文发展。学校科技教育活动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紧密结合,走出校园,依托社区,开展各项农科技教育活动。以农为本,开展爱农教育和爱农活动,培养学生增强农业科技意识,为培养新世纪新型农民打下扎实基础。学校科技组协同大队部,在各中队成立农科技小组二十多个,如种植、养殖、食用菌栽培等,各小队建立实验基
15、地。在社区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农科站的植保基地、水厂的环保基地、果园的种植基地,聘请队员家长及专技人员作校外辅导员,传授农业基本知识,讲解、辅导、示范操作,学生参观、观察、动手操作,通过活动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生长规律,获取农科技知识。组织学生社会考察,如参观孙桥农业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各科技场馆、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工厂、企业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走入现代生活,思考社会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先进科学技术,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社会大学校中去体验人文精神。(五)利用常规活动领悟人文精神学校把“六个一”活动作为学校科技教育的常规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阅读
16、一本科普书籍、观看一部科普影视片、参加一次科普讲座、讲述一则科学家的故事、撰写一篇科学小论文、设计一张科普小报;另外安排全校性兴趣活动课, (有知识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其中,科技类有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车模、航模、生物百项、电子、环保、OM、农科技、金钥匙等近二十个校级科技小组和六个年级组科技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打乱原先教学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满足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3 至 6 年级开设微型课程,如:现代科技普及读本 、 无土栽培 、 车辆知识 、拯救濒危动物 、 能源知识 、 常见植物的辨认 、 环境与污染 上海的现代化企业 、地理气象 、 生物仿生
17、等,使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在一起,使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文知识整合为一体,不局限于智慧和科学,更强调情感和人文,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发展,使学生的个体的智商、情商和谐发展,成为善于学习、善于合作和善于创造的人。通过读、看、听、讲、写等活动,把学生带进科技教育、人文教育的海洋之中,让学生在这“海洋”中,学习研究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家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从复杂的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未来意识,逐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常规活动领悟人文精神。四、成效和思考(一)主要成效实施科技教育
18、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而且促进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学校办学质量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1、科技教育特色保持良好势头。在科技竞赛等方面,近年来捷报频传,学生获得全国、市级、县级科技竞赛各种等第奖 100 多项,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合作意识及实力,学生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2、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得到弘扬。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了自主能力,完善了自主人格。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范围明显扩大,学习不只是文化知识,还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法律、人际交往等,学生自主组建雏鹰假
19、日小队,开展科技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活动,学生对新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已由过去遇事的无意识变化为有意识地发现、去解疑,能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自觉地生疑,并力求通过收集、分析、调查、查询文献资料等途径来解疑,学生撰写的多篇科学小论文获市级奖,如“怎样使家庭盆栽芦荟在越冬时保持良好的生长” , “以车代步析得失”等都参加上海市科学小论文答辩,并获市三等奖。一种崇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氛围,已在校园中形成并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也不断得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上海市群众体育先
20、进单位(连续两届:96、99 年) ,上海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涉台教育先进学校,上海市红读先进学校,少先队分别获市银星大队和上海市雏鹰大队称号等殊荣。学校的“科教体卫艺”全面和谐发展。97 年学校风筝队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少年风筝邀请赛,获四个单项奖、团体第七名;上海市电教馆摄录我校的“风筝制作教学活动课”四节课共 80 分钟,录象带向全市推广,并在中央教育台向全国播放。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报 动手做报 少年报等都载文载图介绍过我校科技教育特色;97 年 11 月,县科技节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奉贤县体锻达标先进学校,女子田径列为县特色项目,93、94、95、96、98 年五次获县
21、团体总分第一,小足球曾获郊县小学组亚军等;儿童画创作在国际、国内画展屡屡入选、获奖,97 年曾有两幅学生作品获印度香格尔国际儿童画展银奖和优秀奖,2000 年学生多幅作品在国际儿童画展中获金、银奖;儿童舞蹈节目多次在市、县、镇演出,成品舞扎风筝 、集体舞问候歌 、课本剧守株待兔等分别在市金孔雀歌舞节竞赛中获二、三等奖;上海教育杂志封面和封三发表了我校照片多幅,报道文章强化学校管理、创建学校特色 ,褒扬了我校管理经验和素质教育特色。以上这些成绩都是在保证基础学科质量的前提下取得。每年县举行的县数学竞赛,我校总是名列前茅,96 年 5 月有 2 名学生获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小学组)等第奖。历年来,
22、小学毕业会考均 100%合格,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超县平均。在学校管理等级达标考核中,学校被评为 B 级学校。(二)几点思考1、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它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学校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2、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不是“两张皮” ,而是组成教育的两个方面,体现了教育的两重性。科技教育为人文教育服务,利用科技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必须把两者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科技教育以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实践能力为目标。二十世纪以来,科技教
23、育由于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因此,人们对自我的执着就越加严重,可以说,在科技教育中,满足“自我”为目的的成分较多。而人文教育与此不同,它强调的是精神关怀和人文修养,目的是使人安然、恬谈、勤劳、善良地生活。人类需要科学技术,同时更需要健康的精神来驾驭科学技术。人文修养是做人的一种内在涵养,是一种人格成就,是从事一切职业的基础。 “中国老一辈科学大师,在专修科学之前,已又很高的人文修养。人文修养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灵魂。一旦造就灵魂,则任何外力对他灵魂的任何折腾,他都无动于衷,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完全奈何他不得。灵魂主导着他的一生,包括他的科学成就。作为科学大师,他的成就是科
24、学成就,其实是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成就” 。因此,如果只注重科技教育的目标,而忽视人文教育的目标,那么,科技教育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培养出的人,其人格是不健全的,也很难驾驭科学技术。所以,只有科技教育的目标和人文教育的目标,互相渗透,才能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更好发挥教育的功能,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整体、协调发展。3、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并不冲淡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反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增强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向书本、社会、实践要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它可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从注重单一学科教学
25、向注重综合性、多学科方向转变,引导教师向一专多能的学者型方向发展。不断钻研业务,注重知识的科学性、人文性,注重知识的升级换代,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4、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注意知、情、意、行的结合。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教师在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中,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知引人,以情感人,以志树人,以行练人,沿着知、情、意、行的发展顺序,注意相互渗透,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反复指导实践、练习,不断地去琢磨、体会人文精神。【主要参考文献】1、 柳斌总主编, 课堂素质教育手册 ,九洲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 年 10月出版) 。2、 金正杨主编, 上海教育2000 年第三期,上海教育报刊社(2000 年 3 月出版) 。3、 金正杨主编, 教育参考2000 年第一期,上海教育报刊社(2000 年 1 月出版) 。4、 金正扬主编, 中小学活动课系列资料-民间工艺- 风筝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年 5 月出版) 。5、 申素云主编, 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 ,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年 3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