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条件一、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有效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市“九五”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五年,是新上项目最多、投资增长最快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大、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园区建设成效最明显、各类园区经济不断提升的五年,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发展环境改变最大,获得各项荣誉最多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
2、取得的巨大成就,标志着我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城市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我市起点更高、期待更多、空间更大,为“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规划提出的 21 项主要指标可全面或超额完成。经济社会逐步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可达 2120 亿元,年均增长 12.7%;人均生产总值可达 33500 元,比 2005 年增加 15940 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5.845.2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达 253.8 亿元,年均增长 2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216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3
3、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1060 亿元,年均增长 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8875 元,年均实际增长 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5810 元,年均实际增长 8.5%。(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施都市型现代农业“4210”工程,2010 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 120 亿元,年均增长 5.4%。粮食总产量 108 万吨,五年平均产量 112 万吨;畜牧业产值 77.5 亿元,年均增长 7.6%;蔬菜总产量 195 万吨,年均增长 2.9%;鲜切花产量 38 亿枝,年均增长 3.9%。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工业突破,工业园区收储土地 82 平方公里,新增“五通一平”面积 66
4、平方公里。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管理面积由原来的 28平方公里扩大到 290 平方公里,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 1061 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 186 亿元。实现全市工业增加值 709.6 亿元,年均增长 13%,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06 亿元。烟草及配套业增加值186.7 亿元,年均增长 10.8%;化工业增加值 53 亿元,年均增长 13.6%;生物及生物制药业增加值 28.61 亿元,年均增长 18.1%;冶金业增加值 86.73 亿元,年均增长 8.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 66.78 亿元,年均增长 18.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1039 亿
5、元,年均增长 12.3%。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 190 亿元,年均增长 25%;旅游总收入284.8 亿元,年均增长 15.5%。(三)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修编,以及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阳宗海区域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城市规划向乡村延伸。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绿化、市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力度加大。完成高海公路、东连接线建设;开工建设南连接线、黄土坡至马金铺高速公路、轿子雪山旅游专线、西南绕城、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建成广福路、二环快速系统改造、环湖公路、三环闭合工程等一批重点路网;城乡公交“镇镇通”提前 1 年实现;完成掌
6、鸠河引水工程,启动建设清水海引水工程。开工建设地铁一、二、三、六号线,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及东南环线、云桂高铁、沪昆高铁长昆段、昆玉铁路、昆广复线等工程。“四环十七射”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完成新机场主体工程,完成新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呈贡新区一二期路网建设,实施洛龙河公园建设,三台山公园改造,春融公园、张官山公园重点绿化工程,搬迁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学校,高新区、经开区、旅游度假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参与新区开发建设。空港经济区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空港大道等 13 项重要基础设施,外部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城市日供水量设计能力达
7、163 万立方米,新增城市道路 1460.8 万平方米、高等级公路 230 公里,建成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11.9 平方米;全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建成整体联动、全市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四)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创新城乡统筹体制机制,率先在一、二板块“四区四县一市”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全市城镇化率达 63%。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二、三板块增速明显加快,设立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风景区,促进北部经济快速崛起。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着力改
8、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新建和扩建东川坝塘等 3 座中型水库,21 座小(一)型水库,19 座小(二)型水库,完成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6 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120 座,新增库容 6049 万立方米,恢复库容 13203 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 144.6 万亩。累计解决 107.5万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整村推进 1958 个,解决 36 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1.8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 3837 公里、路基改造 5928 公里,乡乡通油路率达 100%,村村通公路覆盖率达 100%,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达 66
9、.5%。(五)生态环保建设提速实施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外流域引水六大工程,在“一湖两江”流域推行“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四全工作,以滇池为重点的水环境 综 合 治 理 取 得 明 显 成 效 , 滇 池水 质 恶 化 的 趋 势 得 到 有 效 遏 制 。 完 成 滇 池 “十 一 五 ”规 划 及补 充 报 告 项 目 56 项 , 在 建 11 项 , 环 湖 截 污 和 环 湖 交 通 实 现基 础 闭 合 , 启 动 牛 栏 江 滇 池 补 水 工 程 , 开 展 “四 退 三 还 一护 ”工 作 , 建 成 湖 滨 湿 地 和 林
10、 带 5.4 万 亩 ; 主 要 入 滇 河 道 水质 明 显 改 善 , 8 条 河 道 水 质 达 到 水 环 境 功 能 阶 段 目 标 。 成 立阳 宗 海 风 景 名 胜 区 管 理 委 员 会 , 启 动 除 砷 治 污 工 程 , 阳 宗 海水 质 达 到 四 类 水 标 准 。 完 成 8 个 污 水 处 理 厂 升 级 改 造 和 新 建 ,主 城 区 日 处 理 污 水 规 模 达 到 110 万 吨 /日,建成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 265 座,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64.9%,工业污水实现全收集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95%。建立覆盖全市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城
11、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80%以上。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造林 615.3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42.86 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完成 50 个生态文明村建设。新增绿地面积 1431.23 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6%,绿地率达 37.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12 平方米。淘汰水泥、炼铁、黄磷、电力落后产能,万元 GDP 能耗累计下降 23.5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 2.4 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低于 8.9 万吨,建成区空气质量优质天数达 116 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45%。创建
12、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专家技术评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6 项指标达标和基本达标 23 项,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通过国家专家现场考核,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和“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奖”。(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科技项目 901 项,培育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省级41 家,市级 60 家,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55 家。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1.6%,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38.2%,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55%,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全 面 实
13、施 城 乡 免 费 义 务 教 育 , 人 均 受 教 育 年 限达 8.9 年 , 高 中 阶 段 毛 入 学 率 达 85.8%。 完 成 农 村 中 小 学标 准 化 建 设 231 所 。 职 业 教 育 步 伐 加 快 , 中 等 职 业 在 校 生人 数 达 9.36 万 人 , 普 职 比 达 11 .08。 新 建 昆 明 市 突 发 公共 卫 生 事 件 应 急 指 挥 中 心 , 建 立 了 284 个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机构 , 完 成 1383 个 村 卫 生 室 标 准 化 配 置 建 设 , 各 级 各 类 医 疗卫 生 机 构 达 2775 个 , 人 口
14、平 均 期 望 寿 命 达 76.1 岁 。 新 建 、改 扩 建 乡 镇 ( 街 道 ) 文 化 站 85 个 和 社 区 ( 行 政 村 ) 文 化室 1370 个 。 组 建 昆 明 报 业 传 媒 集 团 、 昆 明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大文化产业集团。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 98%。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 6.5以内。初步建立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体系。法治昆明、诚信昆明、平安昆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七)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积极开展“两后双百”、“三就三百”工作,累计开发就业岗位
15、71.7 万个,新增城镇就业46.6 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71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控制在 4.5%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 91.5 万人、109.5 万人、51.16 万人、71.45 万人和 43.32 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员达 106 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31.27 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到 98.43%。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城乡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对困难群体实施医疗救助,设立惠民医院 20 家,开设惠民病床 500 张。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 65063 套,共解决
16、7 万多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参事、人防工作有了新发展。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八)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 506 项精简到 86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 172 项减至 85 项,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62 项,东川、石林被列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区。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立“投、融、建、管”专业化分工、产业化运作的机制。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市场化改革为目标,全面完成深化国企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17、改革,民办学校达 912 所,民营医院达到 117 家,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级试点城市”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城市”。稳步推进农村综合试点改革,完成集体林权改革主体任务。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28.5 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 2722 亿元,与 13 个国外城市和 14 个国内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先后荣获“中国制造业最佳投资城市”、“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市”、“中国省会(含直辖市)十大活力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城市”和“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称号。表 1 昆明市“十一五”规划执行情
18、况2010 年规划目标 2010 年完成数序号 指 标 2005 年绝对值年均增长(%)绝对值年均增长(%)指标属性1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80.13 10 2120 12.7 预期性2 人均生产总值(元) 17560 9 33500 预期性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90.67 10 253 22.8 预期性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23.01 15 2160 30.8 预期性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15.49 12 1060 20.6 预期性6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0.6 1.6 1.6 预期性7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5 20
19、32 预期性8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年)10 12 预期性9 人口自然增长率() 6.23 6.5 6 预期性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3258 6 5810 8.5 预期性11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73.2 80 95 预期性12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60 80 80 预期性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616 7 18875 10.6 导向性14 进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比重(%) 22.3 28 31 导向性15 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 58.05 62 63 导向性16 全市森林覆盖率(%) 42.8 45 45 导向性17 城镇登记失业率
20、(%) 3 4.5 4 约束性18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 1.47 下降 20% 下降23.5%约束性19 建成区绿地率(%) 25 33 37.9 约束性2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26 36 41.6 约束性21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8.05 8.1 12 约束性注:全市森林覆盖率统计口径有所变更,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十年统计一次(2000 年)二、发展条件“十二五”时期是昆明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类矛盾交织、发展面临更多考验的挑战期,但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经济全
21、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带动世界经济走向恢复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有利。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根本改变,经济社会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全省看,新一轮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我省正加快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国家明确把滇中城市经济圈培育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昆明作为省会城市,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从我市自身看,昆明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黄金期、改革创新攻坚期、对外开放提速
22、期、文化事业繁荣期和社会建设转型期。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既给昆明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发展优势区位独特。昆明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非洲、南欧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处于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以及正在构建的南北方向国际大通道,东西方向第三座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具有重要的经济地理优势。随着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泛亚铁路和昆曼、昆仰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昆明将由我国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既是我国中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由东
23、向西梯度转移的理想终端,又是这些地区的市场空间向东南亚、南亚拓展市场的理想起点,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资源丰富。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素有“春城”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气候、空气环境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磷、盐等矿产资源丰富,磷矿蕴藏量约 46 亿吨,昆阳磷矿为全国三大磷矿之一,盐矿约 138 亿吨,居全国内陆盐矿第 2 位。历史悠远,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为全国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 16 个国家级和39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多民族文化特色表现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石林风景区为首批国家 5A 级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有九乡、世博园、民族村等 6 个国家
24、4A 级景区。地位突出。昆明是云南省唯一特大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中心,具有极高的发展首位度、产业支撑度、经济集中度和社会集聚度,昆明 GDP、工业增加值均占全省 28%以上,进出口贸易占全省 7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 30%以上,集中了全省 90%以上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 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市场体系覆盖全省,经济发展触角延伸全省,资源要素运作半径辐射全省,在全省发挥着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改革开放的示范带头作用、精神文明的窗口作用、社会稳定的支撑作用。交通便利。昆明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拥有国际、国内和地区空中航线 200 多条,年旅客吞
25、吐量1894 万人次,即将投入使用的昆明新国际机场,设计年吞吐量 6500 万人次,为我国第四大门户枢纽机场。成昆铁路、沪昆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等 8 条铁路交汇,未来将形成中缅、中越、中老、中缅印 4 条铁路出境,构筑起“八入滇、四出境”的铁路大通道。6 条公路干线辐射云南全省,4 条国道通向川、黔和越、老、缅。产业完备。农业形成了粮食、烤烟、花卉、蔬菜、畜牧、林果等优势产业;工业形成了以烟草、冶金、机电、医药、化工、电力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服务业形成了以旅游、商贸、物流和文化产业等为支柱的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拥有 4 个国家级开发区和 13 个省级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环境宽
26、松。全面建立“最严厉的问责制度、最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和最严肃的服务承诺制度”。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的省会城市。基本建立“以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为目标,以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为主导”的投资发展软环境。推行了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重点工作通报制度、政务信息查询制度等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廉洁政府、服务政府、务实政府、高效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二)发展机遇国 家 支 持 我 省 全 力 推 进 桥 头 堡 建 设 。 为 适 应 经 济 全 球 化和 区 域 一 体 化 潮 流 , 我 国 将 深 入 实 施 沿 边
27、开 放 战 略 , 构 建 面向 印 度 洋 的 战 略 通 道 。 随 着 中 国 东 盟 自 由 贸 易 区 的 全 面 建立 、 大 湄 公 河 次 区 域 合 作 战 略 和 孟 中 印 缅 地 区 经 济 合 作 战 略的 推 进 , 云 南 在 我 国 区 域 发 展 和 对 外 开 放 中 的 特 殊 战 略 地 位更 加 突 出 , 国 家 将 出 台 关 于 支 持 云 南 省 加 快 建 设 我 国 向 西南 开 放 桥 头 堡 的 若 干 意 见 , 进 一 步 明 确 新 形 势 下 国 家 实 施周 边 战 略 、 完 善 对 外 开 放 格 局 、 增 进 民 族
28、团 结 对 云 南 的 新 要求 , 突 出 以 战 略 通 道 、 产 业 基 地 、 合 作 平 台 、 交 流 窗 口 建 设为 核 心 的 重 点 任 务 , 制 定 相 应 的 实 施 机 制 和 保 障 措 施 。 昆 明作 为 国 际 化 门 户 和 重 要 桥 头 堡 城 市 , 对 外 开 放 的 空 间 更 加 广阔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国家财政政策将从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支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在实施地区振兴规划、加速城镇化进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将掀起产业投资浪潮。为
29、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国家安全生态屏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二五”期间,在总结前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社会事业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和体制机制创新,出台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和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西部大开发投入力度,实施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财政、投资、税收、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人才、帮扶等政策。昆明作为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争取国家支持的空间更加广阔。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与升级。伴随着国际上应对经济危机和我国东中部地区深化结构调整,新一轮的要
30、素资源及其产业调整升级将加快跨区域整合和转移。我市拥有相对较低的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成本,集聚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政策优势,具有宜居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条件,有利于加快吸引省外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承接区外产业转移。昆明作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市场拓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国家积极培育和发展若干功能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特色经济区,明确把滇中城市经济圈培育成为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支撑。并确定滇中城市经济圈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昆明作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
31、核心城市,合理配置要素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的空间更加广阔。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现代新昆明建设。针对昆明承担“一市带全省”发展的特殊地位和重大责任,省委、省政府赋予昆明更大、更加灵活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现代新昆明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下放 40 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昆明作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改革创新空间更加广阔。(三)面临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亟需解决。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十一五”期间昆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和规模在省会城市中处于中下水平,经济总量与昆明在全省较高的首位度不相符。二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滞后于城市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
32、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进步滞后于生产方式的进步、城市管理经营体制滞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要求,滇池污染、“城中村”和城区交通拥挤、县城建设缓慢等问题一直制约昆明城市发展。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由 2005 年的 31 扩大到 3.21;区域之间差别较大,一、二、三板块的人均 GDP 之比约为 5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四是非公经济发展不足。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仅为 44%,不仅明显低于杭州、南京、大连、青岛等东部城市,与长沙、郑州、成都等中西部城市也有较大差距。五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全市外贸依存度仅为 31%左右,而浙江、江苏等东部地区高达
33、 100%以上;500 强企业落户昆明的数量,也远低于成都、西安、长沙等中西部城市。六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全市小康社会建设科教文卫类指标实现程度明显低于全市的总体实现进度,教育、卫生、就业和住房等民生问题亟待改善,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还需夯实。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面临新挑战。“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强力推行节能减排和清洁产业的低碳发展。而昆明能源、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所占比重较大,40%以上的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 30.5%,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弱,知名品牌少。传统服务业占比高,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34、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不足,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都市型现代农业刚刚起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发 展 仍 然 受 水 、 土 地 、 人 才 等 资 源 制 约 。 昆 明 是 全 国 14个 严 重 缺 水 城 市 之 一 , 滇 池 流 域 人 均 水 资 源 量 仅 为 270 立 方米 , 是 全 球 人 均 量 的 1/40、 全 国 的 1/10, 全 省 的 1/25。 国土 面 积 中 山 地 、 丘 陵 占 88%, 平 地 占 10%, 湖 泊 占 2%, 适 宜垦 殖 和 城 镇 开 发 建 设 土 地 资 源 极 为 有 限 , 宜 垦
35、 耕 地 后 备 资 源不 足 , 全 市 人 均 耕 地 仅 为 1.28 亩 , 低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 全 市人 才 总 量 不 足 、 结 构 不 合 理 , 人 才 总 量 仅 占 全 市 人 口 的 11.3%,其 中 企 业 经 营 管 理 人 才 仅 占 人 才 总 量 的 14.5%。思 想 观 念 和 体 制 机 制 不 适 应 新 要 求 。 多 数 干 部 进 取 拼 搏 、大 胆 开 拓 、 科 学 发 展 、 主 动 服 务 的 意 识 还 不 强 , 一 定 程 度 上存 在 “小 富 则 满 、 小 进 则 安 ”, 因 循 守 旧 、 狭 隘 封
36、闭 的 意 识和 心 态 。 市 民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和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亟 待 提 高 。 行 政管 理 、 市 场 调 控 、 城 乡 统 筹 、 科 技 创 新 、 区 域 合 作 、 环 境 保护 等 方 面 的 体 制 机 制 还 不 适 应 新 形 势 和 跨 越 式 发 展 的 要 求 ,体 制 改 革 和 机 制 创 新 进 入 攻 坚 克 难 阶 段 。面 对 新 的 战 略 机 遇 期 , 我 们 必 须 增 强 机 遇 和 危 机 意 识 ,增 强 加 快 发 展 的 使 命 感 和 责 任 感 , 主 动 融 入 经 济 全 球 化 和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进 程 , 率 先 走 出 一 条 追 赶 型 、 超 常 规 、 特 色化 的 跨 越 发 展 之 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