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心理学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2、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被人们称作“心理学之父”3、1913 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主张采用“刺激反应” (SR)公式研究路线。4、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人格结构
2、模型。5、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6、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7、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等。8、心理发展的内容包括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逐渐掌握社会规则、适应社会角色要求并做出恰当的社会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也称为社会化。9、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他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
3、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10、人的一生发展历程划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11、认知风格可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12、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13、教师角色的分类:教学与行政的角色、心理定向的角色、自我定向的角色。14、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根据教学监控的作用范围,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根据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表现形式,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课前的计划与准备性、课堂的反馈与评价性、课堂的控
4、制与调节性、课后的反省性。15、冯忠良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16、布卢姆提出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目标包括知识、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7、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三个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律18、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19、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类:间接学习动机与直接学习动机。根据动机作用的主次作用不同分类: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20、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
5、0 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21、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分两种: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都由三种因素决定:动机、期望和诱因。22、人的归因的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23、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层次分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分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分类: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24、概括化理论是由贾德提出的。他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25、现代认知心理学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26、三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27、陈述性知识
6、的表征方式:命题与命题网络、表象与表象系统、图式。28、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奥苏贝尔根据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信息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区分出了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9、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30、常用的策略性知识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31、认知策略包括: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重复策略。3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33、问题的基本成分:给定、目标、障碍。34、心向两种表现形式:思维定势、功能固着。陆钦斯的量水试验就说明“思维定势”的作用。35、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于 1957 年
7、提出。36、1882 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37、马洛斯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38、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社会性四个特征。39、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40、学习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动作阶段和反馈阶段。4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42、20 世纪 50 年代,斯金纳以他的强化理论为依据提出程序教学,对当时各国的教学改革
8、产生了重要影响。43、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44、我国的许多学者认为,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组成的,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45、 德培养包括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46、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使执行一定社会职能的群体。47、心理咨询划分为发展式心理咨询和调适式心理咨询两大类。48、佩里关于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49、友谊发展的六大功能为: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50、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角色信念阶段
9、。51、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分为四类: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诊断专长。5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条件:客观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53、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学习组织的主体性。54、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的发展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
10、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性。55、知识掌握的标准: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56、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 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 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 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 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 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 7)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57、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促进学生对专门知识的全面掌握 2)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3)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4)帮助学生正确的表征问题 5)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 58、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59、
11、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包括那六个阶段:1)服从和惩罚定向 2) 朴素的自我中心定向 3)赞许、使人高兴和助人定向 4)权威性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 5)契约尊重法律定向 6)良心或原则定向60、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方法:课堂道德故事讨论、移情训练、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61、大学生班集体的特征: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和开放性。6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6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适应社会生活、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64、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有:环境应
12、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感情不稳定、性适应不良、紧张和压抑。二、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2、认知风格:是个人进行认知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所偏好的信息加工方式。3、角色期待: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4、有意义的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5、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7、陈述性知识:是关于
13、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8、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9、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于 1957 年提出的一种集体讨论法。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10、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或倾向。11、群体:是人们依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12、社会制约作用:许多人在一起工作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
14、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与消失。13、心理发展: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所谓系统的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的、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的、有组织的。三、简答题1、青少年期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期是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整个青少年期又分为:1)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又称青春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身体和生理机能发生急剧变化,第二性征出现,成人意识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起来,能运用假设推理。与父母有较多冲突与矛盾,在社会认知上出现新的自我中心
15、,认为自己是独特的,常夸大自己的感受。2)青少年中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这一时期个体思维的假设性、预见性和内省性都充分发展起来,形式运算思维处于主导地位,辩证思维迅速发展。自我意识继续发展,寻求自己的独立性要求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对成人的反抗减少;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关注社会与政治问题,并常对社会现实表现出不满,表现出较强的政治理想主义色彩。3)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至二十一二岁)。这一时期个体面临许多任务,辩证的、相对的和实用性的思维形式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重视自我修养,确立了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并开始思考今后的职业发展。自我同一性开始确立。寻求建立亲密的异性关系。2
16、、简述佩里关于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佩里将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注意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上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反映了大学生的思维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辨证思维为主过渡。3、简述友谊的六大发展功能友谊发展的六大功能为: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4、教师的职业角色是如何形成的?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
17、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第二、 角色认同阶段。教师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第三、 角色信念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5、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有哪些类型?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分为四类:1) 教材知识专长。它是指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包括一个组织良好和易于提取的知识体系。2) 课堂管理专长。它是指支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条件,属程序性知识。3) 教授专长。它是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具有的关于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总和。4) 诊断专长。它是指获得关于全部学生和个别学生知识的方法。6
18、、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条件:客观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7、大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1)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 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大体分为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专业课阶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阶段。3) 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4) 学习组织的主体性。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善于
19、独立进行学习活动。8、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1) 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动机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二是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多种动机支配。2) 学习动机的发展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和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3) 学习动机的间接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直接性学习动机逐渐减弱,间接性学习动机逐渐增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4)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突出表现在:一是注重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二是追求真才实学。5) 学习动机的职业性。随着大学生对专业的深入学习
20、和逐步了解,意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就会逐渐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职业化的学习动机逐渐巩固和加强,并决心献身于自己所学专业。9、知识掌握的标准主要有哪些?1) 概念化。指学生在学习时能将媒体传递的信息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概念。2) 条件化。指不仅学会所学的知识,而且知道所学知识在什么情景下使用。3) 结构化。指将每节课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4) 自动化。指对最基本的知识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能够在运用该知识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5) 策略化。指学习者在掌握科学知识时,必须能够运用关于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有关知识指引自己的学习活动。10、有效问题解决者
21、的特征有哪些?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 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 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 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 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 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 7)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11、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促进学生对专门知识的全面掌握 2)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3)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4)帮助学生正确的表征问题 5)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 1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成分?1)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2)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3)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
22、节其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地心理过程。4)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1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包括那几个阶段?1)服从和惩罚定向 2) 朴素的自我中心定向 3)赞许、使人高兴和助人定向 4)权威性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 5)契约尊重法律定向 6)良心或原则定向14、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有哪些方法?课堂道德故事讨论、移情训练、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15、大学生班集体的特征大学生班集体出具有集体的一般特征(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有合理的组织结构,遵守集体规范)外,还具有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16、大
23、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1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那些?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适应社会生活、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18、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有哪些?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感情不稳定、性适应不良、紧张和压抑。论述题1、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合理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
24、解,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塑造其健全人格,培养其良好的社会技能;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第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其学习规律,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规律,确定合适的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有效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和实践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程序来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第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
25、任能力。第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既不要视之为洪水猛兽,也不要漠然置之;有助于高校教师认识到心理问题出现后,通过一定的调适方法,可以使心理重新达到一种健康状态;还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沉着应对有的放矢,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试析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第一、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统一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辨证逻辑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
26、统一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要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理论、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的发展历程,并要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可见,大学生辨证思维的迅速发展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密切相关。此外,大学生的生活、活动和他们所接触到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他们产生新的思维形式和思想方法,需要他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为大学生辨证思维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二、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根据思维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思维活动分
27、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常规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但对解决者来说是新颖的问题。创造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其思维活动总体上属于常规性思维。但同时,又有别于中小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开拓能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也为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三、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他们能直接思考自己的认知活动,能够清
28、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其活动方式 ;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和意义,而且能够认识到规则的规则,能够在头脑中比较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3、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一般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三种:第一、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全过程中把教学自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方式。第二、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
29、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四个方面:1) 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教师要从教材的基本内容入手,分析掌握教材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以及具体内容。而对教材大纲的分析掌握是最主要的方面。2) 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讲授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全面细致、重点突出地领会教材,以便在随后的教学中获得满意效果。3) 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育和教学理论,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4) 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教师在准备教学时,不但
30、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人格特点。第三、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包括五种能力:1) 言语表达能力。教师应具备借助语言、文字等表达教学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言语表达能力特别重要,言语表达要做到准确、条理和连贯。2) 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在教学中能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媒体,提高教学质量。3) 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应具备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的能力。4) 教学评价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客观地评定学生,而且要切实地评价自己的教学,了解自己的人格
31、特点。5) 教学科研能力。高校教师不但是一支教学队伍,更是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力求成长为教学、科研都过硬的合格人才。以上三种能力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教学监控能力以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为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才能促进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而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往往是通过教学监控能力实现的。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和措施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在
32、讲授一门新课或一节课之前,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境下,大学生所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概括出定义、定理和法则,则更能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3、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使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热情,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给与积极的肯定和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敢于想问题、提问题,不怕犯错误,是充分利用外在动机力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尽可能让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以成功来培养成功也可以增强大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第四、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在保证
34、教学内容新颖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第五、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学校适当的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在竞赛活动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得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5、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校教学活动中应该想方设法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第一、掌握有关的原理或原则。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另外,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境越相似,就越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
35、实际情况相似的情景。还要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境中的种种情况。第二、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概括化水平越高的知识适用性越大,也就越能够顺利迁移。学生独立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也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布置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使大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原理;2、通过练习使大学生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归纳学过的内容,进而达到最有效的迁移。第三、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
36、迁移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从而使学习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第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第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对学习迁移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教师在教学重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6、谈谈在高校教学中应如何加强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性知识是学习者用来调控其学习和认识活动本身的知识,其目标是更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和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37、第一、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效的策略教学一次最好只教少量的策略性知识,否则就会出现贪多不消化,不能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第二、教会自我监控:教会学生在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教会它们尝试进行补救。第三、在教授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教会学生知道所学策略的适用场合和情境。教师既可以通过提供策略可以应用的情景,使学生有充分的应用体验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使用场合是否合适等反思途径来完成。第四、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教师应注重在掌握策略性知识时对学生相应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也应引导学生懂得,通过采取成功的学习者使用
38、的策略,他们也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第五、在具体情境中教授策略:如果把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作为课程来对待,很容易使学生脱离具体的应用情境,并对其他类型知识的掌握造成混淆。第六、长期教学: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效果。教师只有坚持长期的系统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7、结合实际说明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第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而不是满足于得高分。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态度,这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
39、法。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技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选择地加以传授。3)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还要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优缺点,特别是要引导培养他们的自我分析能力;另外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第二、激发创造性动机。造性动机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1) 确立目标和意图。教师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明确创造目标和意图。教学中,必须注意增强学生培养自己创造性的信心。2) 激发好奇与探索。激发学生好奇心有三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观察;教师应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世界和存在进行深入思
40、考。3) 鼓励自我竞争。教师必须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取向动机和结果取向动机之间的差别,并从自我竞争中获得创造活动的动力。第三、塑造创造性人格。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抓住适当机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但又要注意把握尺度。2)确立创造的 信念。教师要让学生相信创造性通过努力是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的,并且创造能力的发展和发挥是自己的责任。第四、创设创造性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1) 要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教师在教学中态度要民主,鼓励和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以不寻常的方式去理解和解决问题。2) 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41、改进教学和评价方式,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从事自己想干的事情。8、如何加强自我修养?品德修养是一个自我品德培养的过程。常用的品德修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 学习。学习是获取道德知识的品德修养方法,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前提与指导。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道德知识,懂得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2) 立志。立志就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的品德修养方法。立志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开端和动力。学生通过立志,产生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便会去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实现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3) 躬行。躬行是按照道德规范做
42、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的品德修养方法。躬行是品德形成的唯一途径和过程。只有通过躬行,品德才能形成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的道德修养方法,自省可以使学生自觉地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自省既是修养的依据和终点,又是修养的新起点。如此循环往复,成为习惯,良好的品德也就形成了。9、结合实际,谈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第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它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学校的校风、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班风相对校风而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
43、响更直接、更具体。良好的校风、学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宽松友好的班风,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可见,保持和发扬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开设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第二、学生要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学习负担要适量、生活节奏要合理、 要科学用脑;培养个人的幽默感、增强生活适应能力,以保持稳定、健康、乐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