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41KB ,
资源ID:675041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7504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弘扬客家文化.doc)为本站会员(hskm526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弘扬客家文化.doc

1、弘扬客家文化 ,树立文化品牌博白县是拥有 160 万人口的客家人聚居大县,人文底蕴深厚,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富有客家特色的桂南采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这个“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博白县在弘扬客家优秀文化,促进思想再解放,转变民风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为博白创造稳定、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闯出一条新路子。1客家精神是客家文化的精粹灿烂的中华文明古国,悠悠的千年历史长河,孕育了优秀的汉民族客家支系和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人独有的客家精神,客家人靠着这种精神,不管在抛离中原故土万里长旋的时期,还是近代与现代的开发和建设的艰辛实践中,都能以达观开朗、海

2、纳百川的胸怀和艰苦卓绝的顽强意志,创造出无数丰功伟绩。博白 100 多万客家人无不以客家精神励志奋发。艰苦创业、勤俭质朴,是博白客家人的立身之本;诚挚团结、敬祖睦宗、爱国爱乡,是博白客家人力量的源泉;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博白客家人才辈出的根源;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是博白客家人迅猛发展的巨大动力。博白客家山歌有:人生在世无怕穷,就怕睡到日头红;自古就听老人讲,早起三朝当日工。客家人刻苦勤俭可见一斑。博白客家人靠砍柴卖钱甚至卖田卖地卖屋也要送子弟读书,足见重教之风何等盛行。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不仅培育出中共广西首任省委书记朱锡昂、国家司法部原部长邹喻、语言学一代宗师王力等许许多多英才,而且激励着

3、全县人民奋起建功立业,为博白赢得了“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桂圆之乡、广西粮食生产先进县、广西畜牧业十强县等称号,并推动龙潭镇列入广西北部湾铁山港(龙潭)组团,使博白的经济如虎添翼、蓄势待飞。2客家文化的局限性及其影响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客家文化有它的先进性,也有落后性。这种局限性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受宗族观念的长期影响,族群思想在民众中影响较大,少数农村出现了宗族势力充当部分农民利益集团代表,把持、对抗基层政权组织的现象,为社会稳定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法制观念淡薄,崇尚武力、黑恶势力、聚众斗殴、对抗法律等不良现象突出,在去今两年到农村执行计划生育、库区移民补助等政策时,都有类似事件发生。生育观

4、念落后。由于客家人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和抵御外强等思想的长期影响,导致超生现象普遍存在。此外,还存在重教轻商、沾沾自喜、安于平庸、迷信天命鬼神等。凡此种种,都是客家文化局限性的具体表现。3弘扬客家文化 转变博白民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客家优秀文化,转变博白民风,促进经济发展,是博白必须做的一件大事。民风成为影响博白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焦点。计划生育、土地征用、城建拆迁、社会治安等工作难度较大,民风是一大因素。如何让群众接受新思想新知识,自觉摒弃与时代不和谐的传统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树立科学、文明、法治的新观念,形成良好的民风,成为当务之急。用先进文化活动弘扬客家文化,促进民风转变。借新一轮

5、解放思想的东风,不失时机地组织全县开展声势浩大的先进文化活动,迅速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弘扬客家优秀文化、教育转变民风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树民风、“文化大餐”吹新风、“送法下乡”播文明。在全县开展民风教育主题活动,用先进文化去感染群众,用现代科技去影响群众,用法律知识去教育群众。组织开展送千场数字广场电影进村、发动捐赠万册图书建设“农家书屋”,举办客家文化演讲比赛和客家山歌演唱比赛,给群众送去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新思想、新信息、新观念、新风尚。开展文明公约进家庭、法制宣讲下农村等活动,在广大农村播下了文明、法治的种子。创建和巩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促进民风转变。 农村改革发

6、展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从全县农村实际出发,积极创建、发展和巩固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村镇文艺队等农村文化阵地,推动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使先进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弘扬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全民素质,促进民风转变。转变民风关键在提高民众文化素质;提高素质,关键又在于教育。博白要崇文重教的精神,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全县青少年特别是农民子弟拥有九年义务教育和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确保下一代都成为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新人。要加大中青年农民的教育力度,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7、,促使他们自觉消除宗族迷信落后的思想和不良道德行为。弘扬敬祖睦宗精神,引导族群力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民风转变。传承和弘扬好敬祖睦宗精神,引导农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离开土地而从事发展经济类型的工作,增加农民的社会流动和交往,势必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将带动农村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风气自然会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通过先进文化的影响、文化阵地的建设、社会教育的普及和村级经济的带动, 进一步弘扬具有先进性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引导广大民众摒弃客家文化中落后、封建、迷信、暴力的观念和思想,使客家精神更加与时俱进,使客家文化闪烁出时代的光芒,使勤劳

8、、淳朴、团结、进取的民风,转化成一股推动博白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朝廷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 1 亿以上的客家人。广西有 500 多万客家人,客家人口超过一半的就有贺州市和博白县,客家人口共约 160 万。有人说,客家人就像中国的犹太人,特别聪明,善于经商,且团结友善,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我们就是想充分展示现代客家人历经岁月的洗练后,留存下来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精神风貌。”黄维部长巧妙地回答了博白县举办客家文化节的深意。与其他文化节不同,博白客家文化

9、节特别强调一种开放式的展示,尽管也搭建平台招商引资,尽管也做足准备列出项目供人选择,但整个氛围,却体现出一种“请你来,就是请你看看我们的真实状态”的自信。从文化节一个独特内容的设置上,就可以看出它这种独有的特色。博白客家文化节已经举办了一届,今年是第二届,将于 10 月 31 日举行开幕式,11 月 2 日结束。但实际上,这个节早于 9 月就已经拉开帷幕。为使全县群众感受到节庆的欢乐,使整个文化节真正成为客家子孙共同欢聚的节日,从 9 月份开始,全县性的羽毛球、篮球赛率先推出,县四家班子全体领导,县直部、委、办、局正职领导出席了两大球赛的开赛仪式,全县各阶层都组织参赛队员积极应战,一时间,全县

10、上下群情激昂,生机勃勃。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少明坦承:“博白县是世界客家第一大县,文化体育渊源久远,是广西惟一首批的全国体育先进县。篮球、羽毛球比赛,是第二届博白客家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县广大干部职工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客家人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顽强拼搏精神的最直接的展示。”客家传统文化在现代客家人身上充分传承传统的体育活动为文化节创造了极富激情的热身,而在开幕式上演的博白客家山歌,更是以原汁原味的演唱方式气势恢宏地绽放原野的激情,许多民间山歌手以接龙演唱方式体现自娱自乐的色彩。而一台名为客家风编织彩的文艺晚会,将以客家风情为主导内容,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博白

11、为主旋律,突出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充分展示聪慧多才的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一切,都将以韵味独特的客家方言来展示,是一次全新的视听体验。客家有一个恪守了千年的信条:“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从西晋到明清时期,客家文化在迁移的过程中,不断地融合了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海洋文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正因为这宁死不弃的信条,使得客家方言得以完善地流传,并成为当代客家子孙彼此认同的文化符号。重视语言的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兴学为乐,读书为本,文章为贵,知识为荣,一直是客家人聚集地的社会风气。长期以来,博白的求学之风极其兴盛,耸立于博白中学内的古朴字祖庙,至今保持完好,足见博白客家人一向重视耕读传家

12、的优良传统依然在今天得以发扬光大。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被毛主席誉为“江南才子”的朱光以及原广东省政协主席、新华社驻香港 分社社长梁威林等文化名人均出自博白,足见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一直生活着多才多艺的族群。 如何体现现代客家人这种内涵于心的品质?如何再现这种文化传承惠荫客家的子孙?博白县想到了意气风发的客家青年。一项名为“客家文化形象大使”的评选活动成为第二届博白客家文化节的重头戏。活动吸引了全县青年的关注,近 200 位各行各业优秀女青年汇聚到同一个舞台,都希望以自己优雅的气质和对客家文化的挚爱荣选为“客家文化形象大使”。“任何文化的东西都必须依附于人来体现,我希望当别人看到我时,就能从我身

13、上看到客家人聪慧、坚韧、果敢、善良、团结、爱家的品质。”27 岁的邮政部门客户经理罗小萍怀揣着这种美好的愿望走进了形象大使竞技的舞台。经过严格的筛选,10 月15 日晚,18 名“客家文化形象大使”脱颖而出。她们将出现在第二届博白客家文化节的各个场合里,尽展客家子孙谦恭友善、足智多慧的品质。热销海外的客家文化产品体现了客家人的足智多谋要说博白客家人的足智多谋,不得不提及已被誉为中国草根芒编王国的博白编织工艺品。博白编织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相传宋朝时期民间的编织工艺就很有名气。30 年前,一批博白农民带着自制的传统芒编工艺品闯进广交会,开始了农民生产国外订单的历史。历经多年的培育与发展

14、,博白编织工艺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 年,实现销售额 10.3 亿元,创汇 1.2亿元;2006 年,实现销售额 10.5 亿元,创汇 1.4 亿元,连续两年实现销售额超 10 亿元!2006 年还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荣誉称号。草编是以天然植物芒、竹、木、草、藤等为原材料的手艺,被喻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工艺,博白人已经把它做成了超亿元的大产业,所售产品广泛用于欧美、中东、东南亚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宾馆、办公、旅游、节庆和艺术装饰、装潢等。这完全得益于博白客家人极富智慧的开创精神。“在今年的客家文化节上,我们不仅展示博白编织业销往世界各地的最新产品,

15、还将有 400 名编织工人现场展示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工艺。”博白县经贸局副局长邹鸣向记者透露更有诱惑力的信息。博白要在客家文化节上充分展示最新产品的气势,一定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设计师、生产商和购买商。博白客家人,已经做到从游走世界、寻找商机到坐立家门、取财天下的更高境界了。从中原故土辗转千里到了闽西南的崇山峻岭,迁徙的脚步在短暂的歇息后,从闽西祖地继而蹈海赴台,甚至远渡重洋足迹履及东南亚和世界许多角落这个因为不断迁移而得名的民系客家人,他们其中的一个分支博白客家人,以祖先用脚步丈量大地的同样豪迈,将他们的传统与文化、精神和信仰,实实在在地放置于这个金秋的盛会中,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16、一份传统的温暖,使更多的人洞悉客家文化真正的精髓。黄维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博白县城镇化水平仅为 28.28%,远低于全区、全国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风生水起,玉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定,博白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当好排头兵,融入北部湾,打造新兴沿海经济区,推动博白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为博白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博白县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三极拉动”战略为

17、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和城镇发展水平,形成以县城区、龙潭镇、文地镇为“三极”,其它小城镇建设均衡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格局。明确城镇发展定位 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推进博白城镇化建设,必须从长远和全局着眼,立足实际,明确城镇化发展定位。根据博白县作为玉林市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以及通过多年发展在县城区、龙潭镇、文地镇所形成的集聚辐射效应,博白县城镇化发展应以县城、龙潭镇、文地镇“三极”为重点,通过实施“三极拉动”战略,辐射带动其他小城镇发展。“三极拉动”发展战略的构想是:在县城区,实施“以南流江为轴心,西扩南进

18、东联北调”的战略,拉大县城区框架,把县城打造成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富有客家特色、可容纳 50 万人的中心城区,进一步凸显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在龙潭镇,根据其直接连接北部湾经济区的优势,以建设龙潭新区为龙头,以产业建设为核心,打造具有强大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的博白县南部工业重镇;在文地镇,以接纳东部产业转移为重心,努力打造博白东部工业重镇和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同时,以“三极拉动”战略为抓手,进一步推动亚山、旺茂、东平、凤山、水鸣、江宁、沙河等城镇发展,努力在产业发展、交通物流等方面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加快中心城镇发展步伐,在全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切实抓好城镇建设规划加快构建城乡一

19、体化规划体系规划是城镇化建设的龙头和灵魂。我们必须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县城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完善各乡镇的总体规划,制定完善包括城镇居民安置小区及农民新村规划在内的分区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以规划为龙头和依据来合理引导城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节奏,优化结构和布局。要以当前在全区开展的城乡风貌改造为契机,加强城乡风貌规划设计,把县乡规划同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客家人文等要素紧密结合,突出专项规划和城镇风貌设计,提高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要加强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有机融合,注重将产业布局、新区建设等纳入城镇规划,切实把城镇建设的相关要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统筹考虑进去,确保城镇化发展

20、的水平、速度和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突出“三极拉动”抓好县城区和重点城镇建设,全力打造城镇化发展新高地。首先,要按照“以南流江为轴心,西扩南进东联北调”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县城区建设。要以流经县城区的南流江为轴心,充分利用南流江、绿珠江两大水系和城区范围内横跨南流江的 5 座桥梁,引导城区向南流江西岸发展,拉开城区发展框架,做活“一江两岸”的文章,充分发挥县城区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全面推行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城镇环境建设项目的市场化经营,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要深入开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实现县城建设“五个一

21、”为目标,即建设一个新区(锦绣新区)、一个污水处理厂、一个宣传文化广场、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市场和一家四星级酒店。同时,大力抓好白州大道等道路建设,不断建设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其次,要统筹推进重点城镇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结合博白实际,要重点抓好龙潭镇、文地镇建设力度,打造一批重点强镇,使重点城镇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统筹推进其他小城镇建设,形成以县城和龙潭镇、文地镇三个中心城镇为中心,以各乡镇为基础,辐射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切实改善城镇环境城镇依法管理水平决定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一要强化依法管城意识。建立健全城

22、镇管理的各种条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引入竞争、奖罚、监督、制约等用人机制,促进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二要大力整治市容市貌。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开发小区、农贸市场、河道水沟等重点部位整治力度,以小街小巷硬化为重点,硬化改造泥泞路、新开发的小区道路、残破路,新建改建一批排污排水下水道,改善和净化环境,努力做到山青水秀地干净。三要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以推进城区文化中心广场、小区休闲娱乐广场的绿化建设和营造南流江两岸风光为重点,配合亮化工程建设,沿江建设错落有致的休闲绿化生态景观带,提高城镇品位。四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建管分离和管护分离,以建

23、设部门为主体,居委会为基础,工商、市场、环卫、小区有机结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培育壮大工业产业切实增强城镇发展动力加快博白城镇化发展,必须坚持城镇产业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工业产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要以园区建设集聚大产业,以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打造特色工业大品牌,以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大发展带动城乡消费大提升。科学布局商业设施,完善各类商品市场、生活服务市场和商务服务设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服务业,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推品牌,大力弘扬客家文化。通过举办客家

24、文化节、开通客家文化时空论坛、成立博白客家联谊会等措施,深入挖掘博白客家文化,广泛联谊海内外各界客家人士宣传博白,推介博白,逐步打响了“博白世界客家第一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西杂技之乡”等文化品牌。2006 年,博白县“桂南采茶戏”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挖特色,展示客家文化底蕴。该县大力开发和保护好具有客家特色的马门滩伏波祠、刘隆墓、绿珠女祠庙、宴石山摩崖造像、朱锡昂故居、朱光故居、解放大楼、王力故居等历史悠久的古迹名胜。同时通过多形式的文化巡回演出,不断弘扬客家山歌、乡傩歌舞、麒麟歌舞、采茶歌舞、杂技艺术、客家木偶戏、舞狮、舞龙等历史悠久的客家文化资源

25、。育精品,推陈出新创亮点。建立激励学习机制,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精品节目,将该县的杂技、采茶剧等作品融入“时代元素”和“客家元素”。县采茶剧团自行创作的清水塘边、烦恼村官老犟妻等节目先后获得第十届“曹禺杯”大赛二等奖和获第三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大奖。县杂技团创作的杂技水火流星、空中飞人等节目获得广西区杂技比赛二、三等奖;杂技荡杆获广西杂技(魔术)比赛一等奖等。文艺精品的迭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了博白客家文化。广传承,培育客家文化传人。大胆打破身份限制,经常组织县文化工作者深入民间开展民俗活动的调研,挖掘客家文化传承人才,并吸收加以培育作为后备人才。引产业,增强客家文化繁荣发展后劲。以客家特色

26、文化促进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巩固客家文化成果,实现经济与文化互动,促进客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建设的白州大道客家商业街、县文体中心、县影剧院、四星级海润大酒店、客家文化广场、客家博物馆等城区主要建筑,以及乡镇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筑等,均融入了客家围屋、客家图腾等客家特色元素。在招商引资进程中,注重引进高效益、低污染、拉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增强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日前,记者从和平县文广新局获悉,据目前正在紧张进行的文物普查发现,该县不可移动文物已达 500 处之多。且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有特点,有天下客家第一埙和平泥鸡,有天下客家第一节席床生日节,有天下客家第一水歌浰江

27、船谣,有百粤文物第一陶和平出土的春秋时期百粤地区最大夔纹陶罐。此外,该县文物链条衔接完整,有从新石器时期至民主革命时期前后贯串一万年的各个时期的历史遗存和文物。目前,该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 项已公示,并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别是和平“猫头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濒临失传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浰江船谣得到整理编印,浰江船谣、席床生日节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质量完成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任务据悉,和平县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自今年 4 月开始,至 12 月 30 日结束,历经 9 个月,涵盖该县境内 17 个镇 236 个行政村,普查文物点共 500

28、 个。这次文物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和平县文广新局以“三个一边倒”为开展文物普查作保障,做到县文化部门领导精力一边倒,车辆安排、设备配套一边倒,经费安排一边倒。同时,在普查中,该局采取了“普查一个点,过关一个点,归档一个点”的战术,从而确保了田野调查按时按质完成。今年 10 月,该县文物普查工作得到了省文化厅、文物局专家的充分肯定。推广林寨古村落树立地标式文化品牌去年 9 月,林寨古村落成功申报,成为首批 27 个“广东省古村落”之一,成为和平县地标式县域名片,大大提升了和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林寨古村落的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南

29、方日报、看点广东等媒体纷纷来和平采访报道。其中南方日报以“客家城堡”现身河源古村落为题,进行了大篇幅的宣传推介,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该县加大了对全县文物的保护,做好了辖区内文物的抄册、电脑录入工作,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了文物保护标志,作出了标志说明,规划了保护范围,建立了记录档案。到目前为止,完成了林寨兴井古村落、淞沪抗日纪念碑、青州筑蟹形围屋、白氏宗祠、龙子山遗址等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刻牌立碑工作。此外,该县阳明博物馆如期竣工,成为该县标志性建筑;“写家乡唱家乡”歌曲征集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并发动文化乡贤支持,争取到世界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演唱我爱和平、相聚和平、和平人等一批本

30、土新歌,唱出了和平人的自豪感、归宿感和自信心;浰江船谣的抢救整理出版,掀起了河源地区的水路歌搜集整理热潮,增强了该县的文化自信。围绕世客会做好八项工作和平县文广新局局长黄嘉乐说,围绕“当好东道主、办好世客会”这个主题,下一步该县将全力推进阳明博物馆的布展工程,展现和平的发展历史;加强林寨古村落的保护、修缮、推介和开发工作,使其成为东江客家民居古村旅游首选地、东江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研究基地;利用“写家乡、唱家乡”歌曲征集活动成果,结合该县民俗民风,排演一场以“山清水秀、和谐吉祥”为主题的和平欢歌主题晚会,展现和平客家风情和历史文化;抓好客家水歌“浰江歌谣”的排演,计划录制“浰江歌谣”专题文艺片,再

31、现浰江流域客家撑船人的水上生活、历史场景,打造“客家水歌”品牌;抢救、保护天下客家第一埙和平泥鸡,注重泥鸡吹奏排练,传承和再现该县的古乐音韵;举办客家杂书专题展览活动,再现和平客家传统启蒙教育;做好该县的天下客家第一节席床生日节的资料整理及录像制作工作,并努力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相关活动,展现该县第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相关链接和平县阳明博物馆简介和平县阳明博物馆坐落在和平县城阳明公园,占地面积 1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2973 平方米,框架 2 层。工程造价 352 万元,采用仿明代建筑,充分体现民族建筑风格;总体设计外形仿照明代宫殿,内部结构结合现代建筑。馆内展厅面积

32、2600 平方米,设 4 个展厅,包括 1 个临时展厅(综合展厅)和 3 个主题陈列室(分别是历史文物部分、革命文物部分和民俗陈列部分)。目前博物馆共收藏文物 10370 件。其中,已报国家文物局备案的二级文物 7 件(套),报省文化厅备案的三级文物 124 件(套)。珍贵的文物有西周墓葬出土的玉块、铜钺、铜斧、铜戈等 23 件,新石器时期石器、陶罐、西周原始瓷器、唐代水车窑(官窑)的青瓷器等。林寨镇兴井村古建筑群简介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古建筑群位于林寨盆地之中,南临浰江,四周均为宽阔平整的良田。自元朝以来,兴井村民凭借土地的肥沃和浰江水运之利,务农经商,富甲一方,特别是清代至民国期间,兴井村富

33、裕人家建造了一座座高大的房屋,形成颇具规模的古民居。目前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有 24 座,其中清代20 座,民国 4 座,总占地面积 3 万平方米。按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评选条件,现存历史传统建筑面积须在 2500 平方米以上,兴井村古民居建筑面积为 3 万平方米,已远远超过历史文化名村的评选标准,且这些古民居集中在 2 公里范围内,在广东省内也是罕见的。因此,林寨兴井古建筑群是和平县一笔丰厚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地方特色独一无二,具备参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基本条件。2006 年 9 月,兴井古建筑群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 年 9月,被列入首批广东省古村落之一,认定为广东省民间文化

34、遗产抢救工程。客家水歌浰江船谣简介浰江船谣主要在浰江河畔撑船人群体里传唱,分布在浰江流域撑船的“水上人家”,以林寨镇车头排村最具代表性。车头排村居住的黄、朱两姓世代和睦相处,家家户户、祖祖辈辈以撑船为业,是当地有名的“水上人家”。他们几乎一生往返于和平县至广州之间,漂泊生活在浰江、东江、珠江的水上。为了消遣船上生活的无聊时光,同时为了提醒船工辨别水路、预知险滩暗礁保证行船安全,他们一直传唱着水路歌谣。这就是当地民众称之的浰江船谣。浰江船谣流传至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浰江船谣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浰江、东江、珠江流域民俗文化极具价值的史料。和平县猫头狮简介和平县猫头狮既异于北狮,也

35、不同于南狮,形猫似狮,狮头正额写有一个金光闪闪的“王”字,狮面牙尖、鼻高、眼大、眉显,整个狮子头上绘有七彩龙、凤、梅、兰、竹、菊、八仙的法器及海浪、浮云,使狮头在威武中透着和善,在凝练中显出生机,活脱脱彰显着客家人在不断的迁徙中积极应对自然挑战的豪情。今年 10 月,“猫头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平县泥鸡泥鸭简介和平县泥鸡、泥鸭是一种简单的土制乐器,是客家山区少儿传统玩具。泥鸡、泥鸭制作历史悠久,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手工工艺品。上个世纪上半叶,和平泥鸡、泥鸭在民间盛行,当时有一大批熟练制作泥鸡、泥鸭的老艺人。几百年来,泥鸡、泥鸭产地主要分布在和平大坝镇、附城镇、阳明镇一带及彭寨镇

36、一带。上半县为吹奏型,下半县为风箱型。和平泥鸡、泥鸭属于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埙。至今为止,埙是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独占了八音中的土。和平泥鸡属颂埙,因鸡形而得名,有二孔三音。席床生日节简介和平县席床生日节习俗及打(织)席手工艺分布在和平县林寨镇新兴乌石村,该村坐落在九连山脉铜锣嶂下、省道公路骆米线旁。该村村民均为黄姓,世代以打(织)席为业。相传元末明初,乌石村开基祖鉴兴公(亦称:文谦祖)从龙川县高石镇迁徙至和平县大船坑(现名乌石下,即乌石村),见此地处处沼泽,连片生长着绿油油的淡水草,于是就地取材,制作席床,编织草席,发展手工业,维持生计。数百年来,乌石村的村民为感恩祖辈打(织

37、)席手工艺给自己带来稳定而美好的生活,于是把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定为席床的生日节,年年每逢此日皆热烈欢庆。这个节日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该村的独特民俗。据目前普查,把席床这一生产工具当作膜拜对象进行膜拜形成的节日,仅有和平县林寨镇乌石村。打(织)席主要工序包括:割草,破草,晒草,择草,齐草;扭纲,耕纲,串纲;辅厚,过草,煞边,拼席,擦席,卷席。打(织)席必须依靠两人以上的配合才能完成,配合越默契效率越高。于是,打(织)席以具体行为诠释了“和气生财”、“和谐生活”、“家和事业兴”的深刻涵义。访谈保护现有客家文化遗存打响和平客家文化品牌访和平县委书记詹宇扬日前,和平县委书记詹宇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县将

38、用 3 至 5 年时间,努力保护该县现有的客家文化遗存,建设文化设施,创作生产文化艺术精品,研讨客家文化学术研究成果,培养客家文化专业人才,建设具有客家特色文化的旅游景区景点,打响该县客家文化品牌。詹宇扬提出,围绕上述目标,该县主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深入挖掘该县客家文化内涵。全面收集整理该县的史前文化、新石器文化、王阳明文化、红色文化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名人轶事,丰富客家古邑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史志办、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及广大社会文化能人等的作用,深入开展该县客家文化研究,努力推出有深度、有创新、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以客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结合世界客属第 23

39、届恳亲大会,精心创作展现该县客家风情的民俗歌舞和音乐作品。二是加强该县客家文化遗存的普查保护。重点是保护、修缮林寨兴井、合水彰洞、优胜新联、大坝水背及下车镇石含村浰东小筑等古村落古民居;挖掘、抢救、保护和平泥鸡、猫头狮、浰江船谣、席床生日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和平泥鸡”、猫头狮传习基地,对濒临失传的“和平泥鸡”、猫头狮进行保护、传承和发扬;加强县采茶剧团建设,配强剧团班子,加大对剧团的投入,切实抓好对独具和平特色的表演艺术采茶戏的传承、创新和保护。三是推进客家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该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加强各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户外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

40、层文化设施作用;建设和完善名人纪念场馆,同时对发生在该县的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先辈事迹旧址、遗址进行修缮、建设,重点是修复王文成公祠、完善阳明博物馆、启动建设石达开纪念馆等工作。四是大力开展该县客家文化的宣传。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影视、互联网、手机网络等媒体及广告牌、宣传栏、标语、小册子、手机短信、电话铃声等多种宣传手段,全面宣传客家古邑人文历史,展现客家风采,弘扬客家精神。五是科学开发利用客家文化资源。把客家文化融入该县的旅游开发,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客家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人文素质。11 月 23 日,和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和平县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实施

41、意见,为推进该县文化建设、提升该县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保障。据悉,为切实加强对客家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教育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和平县客家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客家文化建设工作。同时,县财政将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设立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工作经费,用于文艺精品创作、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遗存保护、文化艺术人才培训等文化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客家古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从 2010 年开始 3 年内,县财政每年安排 200 万元以上专门用于建设修缮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名人纪念场馆、革命历史纪念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古民居古村落等。此外,还将加强对该县客家文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鼓励文化单位与高校院所和民间文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客家古邑文化专业人才;重视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抓好基层文化队伍管理和民间文艺队伍建设,扶持和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从政治待遇、工资待遇、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等方面关心优秀文化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客家文化建设。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