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8 ,大小:96KB ,
资源ID:673046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7304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药72学时课件.doc)为本站会员(hyngb9260)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药72学时课件.doc

1、中药 72 学时课件72 学时中药学教学课件注:具体药物后所标数字为不同学习要求标识。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功效、应用、典型配伍;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了解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 熟悉:药物的功效、主治,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了解:药物的功效,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参考:不作要求。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什么是中药? 中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产品形式:药材、饮片、成药。 本草:大部分来源于植物 草药、中草药:中药混称 民族药:理论体系不同 国外相关:汉方、韩药、Herbs、Botanic中

2、药学:(本草学) 基本理论 具体药物: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无意误食有意试验积累药物经验夏商周时代酒、汤剂的运用 酒:“百药之长” 汤液:促进复方发展。 口耳相传文字记载 钟鼎文:“药” 诗经:植物、动物 300 多种 山海经:100 余种药:动物、植物 黄帝内经:药性理论基础 五十二病方:药 240 余种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年代:东汉末年 载药:365 种 版本:原书早佚,明清学者整理 内容、价值: 记载中药基本理论。四气五味、有毒无毒 “三品分类法”:上、中、下三品。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总结秦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各药历用不衰,现

3、教材:204 种。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 年代:梁代(公元 500 年左右) 载药:730 种 内容、价值: 朱书本经 ,墨书别录 ,小字作注 补充药物理论和操作原则。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各类又分三品。 首创诸病通用药,80 余种疾病。 总结梁代以前的主要药学成就,综合本草模式初步确立标志。 其他本草著作 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雷斅吴普本草 李当之药录 名医别录 徐之才药对隋唐时期新修本草(唐本草) 作者:苏敬、李勣主持,23 人参与。 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 载药:844 种。 特点、价值: 第一部官修本草(药典)

4、 。 图文并茂,增加药物图谱、图经。 总结唐代以前药学成就。 对中外后世药学发展影响深远。 其他本草著作 本草拾遗陈藏器 食疗本草孟诜 海药本草李珣 药性论 (药性本草 )甄权 蜀本草五代韩保昇宋金元时期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唐慎微 年代:1082 年 载药:1558 种,增加 476 种,附方 3000 余首 版本:原稿未刊行 大观本草大观 2 年(1108 年) 。 政和本草政和 6 年(1116 年) 。 绍兴本草绍兴 29 年(1159 年) 。 大全本草金元时期(1302 年) 。 价值: 现存最早最完整本草著作。 首创附列大量方药。 保存大量本草学史料。 总结宋代以前

5、药学成就。 国家药局 修合药所(和剂局)、出场药所(惠民局) 促进药材检验、成药生产发展。 带动炮制、制剂技术提高 制定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性理论进一步完善:升降浮沉、归经 官修本草 开宝本草 嘉祐本草 本草图经 (图经本草 ) 其他本草著作: 饮膳正要元代、忽思慧 药性理论专著: 本草衍义寇宗奭。 汤液本草王好古。 医学启源 、 珍珠囊张元素。明代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年代:初稿 1578 年,定稿 1592 年,出版 1596 年 载药:1892 种,新增 374 种。 内容、体例:52 卷,200 万字,附图 1100 多幅,附方 11000 余首。各论:16 部、60 类。

6、 成就、贡献: 完善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全面总结明代以前药学成就。 医药科技百科全书。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 其他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官修本草。 炮炙大法缪希雍。 救荒本草朱橚。 滇南本草兰茂。 本草原始李中立。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作者:赵学敏 年代:1765 年 载药:921 种,新增 716 种。 成就: 补纲目不足、纠纲目之误。 新增大量民间药和外来药。 保存大量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内容。 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 补充纲目不足,撷取纲目精粹。 重辑,注释发挥本经 。 大批草药专著。 本草门类齐全:炮制、辨药、药理、食疗民国时期中医学校中药学讲义,充实各药

7、功用主治 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 年),陈存仁辞典类工具书。200 万字,词目 4300 条。 现代研究起步:品种,化学及药理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本草古籍整理刊行。 中药新著,数量繁多、种类齐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本草彩色图鉴 中华本草:(1999 年) 涵盖中药学几乎全部内容。 总结两千多年来中药学成就。 载药 8980 种。 三次全国性资源普查:12807 余种(1999 年) 现代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瞩目成就。 完整的教育体系。完备的产业体系。第一节 产地道地药材(地道药材) 历史、产地、品种、产量、炮制、疗效。 道地药材的形成 生态环

8、境的不同。 临床疗效的长期总结。 道地药材的确定 临床疗效 产地 品种 质量第二节 采集采集与药效的关系 药效物质质、量、效的差异 采集季节、时间、方法 植物类药材 根据药用部位、植物生长周期 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 矿物类药材:随时采收。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炮制:药物调剂、制剂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炮炙、修治、修制、修事) 药材(生药)炮制饮片 方法、程度的精确控制。第一节 炮制目的降毒:消除或降低毒性、副作用、烈性; 增效:增强药物功能,提高疗效; 改性:改变药物性能,适应病情需要; 便用:便于调剂、制剂、贮藏、煎服; 纯净:去除杂质

9、和非药用部位。第二节 炮制方法修治 纯净处理:挑、筛、簸、刷、刮、挖、撞。 粉碎处理:捣、碾、研、磨、镑、锉。 切制处理:片、段、丝、块。 水制:洗、淋、泡、漂、浸、润、水飞 火制: 炒:清炒:炒黄、炒焦、炒炭。 固体辅料拌炒:土炒、麸炒、米炒。 炙:液体辅料拌炒。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 烫:砂石、滑石、蛤粉。 煅:直接煅:明煅 间接煅:密闭煅或焖煅 煨:面裹煨、纸裹煨、直接煨。 烘焙 水火共制 煮 蒸:清蒸、辅料蒸。 炖 潬: 淬 其他制法 制霜:压榨去油、重结晶、熬胶后残余骨骼 发酵 发芽 精制 药拌第四章 药性理论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以偏纠偏致病因素 脏腑经络机能失常 阴阳平衡阴

10、阳偏盛偏衰 (正常机体)(疾病状态) 药物偏性 祛邪扶正 协调脏腑经络机能 纠正阴阳偏盛偏衰 中药性能(偏性、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第一节 四气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性质:寒、热 程度:凉与寒,温与热 四气的确定 依据:用药反应 基准:病证寒热 功用: 寒凉:阳证、热证清热泻火:实热烦渴凉血解毒: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疮疡滋阴除蒸:阴虚发热泻热通便:热结便秘清热利尿:热淋涩痛、黄疸水肿清化热痰:痰热喘咳清心开窍:高热神昏凉肝息风:热极生风温热:阴证、寒证温里散寒:中寒腹痛暖肝散结:寒疝作痛补火助阳:阳萎不举、宫冷不孕温阳利水:阴寒水肿温经通络:风寒痹证、血寒经闭引

11、火归源:虚阳上越回阳救逆:亡阳虚脱临床意义: 基本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程度恰当。 寒热错杂、寒热真假。 注意季节、地域第二节 五味含义: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淡附于甘、涩附于酸 确定:口尝味功效味 功用: 辛:散、行、润(芳香药性)发散:表证行气:气滞活血:血瘀滋润:燥证甘:补、和、缓补益:虚证和中:脾胃不和和药:解毒、调和药性缓急:痛证淡:渗、利,附于甘渗湿利水:水湿内停 酸:收、涩涩:收、涩,附于酸收敛固涩:滑脱不禁证 苦:泄、燥、坚通泄:腑实、血瘀、气滞降泄:上逆清泄:实热燥湿:寒湿、湿热坚阴:阴虚火旺咸:下、软泻下:大便燥结软坚: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性味合参 角

12、度不同、性味合参 气味相同,功效相近 气味相异,功效相异:味同气异、气同味异 结合具体功效。第三节 升降浮沉含义: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临床意义:同病位、逆病势 特殊: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 诸子皆降,苍耳子、蔓荆子独升 趋向的改变:炮制、配伍第四节 归经含义: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确定:? 理论基础:脏腑经络学说 确定依据:所治具体病证 临床意义: 辨证用药? 区别功效相似药物,精准用药第五节 毒性概念: 广义:(古代)偏性 毒药:一切药物的总称 毒性偏性。 “药证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证,参茸亦毒。 ” 狭义:(现代)不良反应 毒性:对人体的损害作用 副作用:治疗目的以

13、外的反应。 临床意义: 药不对证:产生毒、副作用。 控制毒性:药证相符、控制剂量、加工炮制、合理配伍 正确对待古籍论述 借鉴古代经验,重视现代研究 注意临床报道一.配伍的概念根据病情、药性,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二.配伍的意义增效 减毒 适应复杂病情三.配伍的内容配伍七情:单味药应用、药与药之间配伍关系。 单行:单味药治疗疾病。 协同:常用 相须:两药性能相似,合用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主、辅药部分性能相似,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降毒:选用 相畏:一药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 相杀:一药消除另一药毒副作用。 拮抗:避免 相恶:一药降低、破坏另一药功效。 产毒:禁忌 相反:两药同用产生毒副作

14、用。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内容: 配伍禁忌 证候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一.配伍禁忌含义:药物合用产生毒副作用、降低和破坏药效,应避免。 内容: “十八反”: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甘草反海藻、甘遂、大戟、芫花 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朴硝,水银砒霜,狼毒密陀僧,巴豆牵牛,丁香郁金,牙硝京三棱,川乌、草乌犀角,人参五灵脂,官桂赤石脂 “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 正确对待“十八反” 、 “十九畏” 历代遵信居多。 决定取舍尚早,有待深入研究。二.证候禁忌药性各异,适应不同证候。? 注意各药的“使用注意” 。三.妊娠用药禁忌含义

15、: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 分类: 慎用:尽量避免。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部分温里药、性质滑利之品 禁用:绝对禁止。剧毒药,作用峻猛堕胎力强。 不能用于堕胎:不可靠,不安全。四.服药饮食禁忌又称食忌、忌口 病证食忌:根据病情,忌食某些食物。一般:生冷、辛热、油腻、腥膻、刺激。 服药食忌:服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毒性反应。第一节 剂量含义:用量 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方剂中每味药间的相对剂量。 计量单位: 历代各异 明清-79 年:十六两制,1 斤16 两160 钱 现在中药计量:公制,1kg1000g 剂量依据: 药物:质量、质地、性味、有毒无毒、剂型、配伍 病

16、人: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病势、职业、生活习惯 环境:地区、季节、居处 一般:5-10g,大剂量:15-30,鲜品:30-60g。第二节 用法煎煮法 器具、用水、水量、浸泡 煎煮火力、时间、次数 特殊煎法 先煎:质地坚硬、成分不易煎出,毒性药物 后下:气味芳香、成分受热易破坏 包煎:粘性、粉末、带绒毛 另煎:另炖,贵重药 烊化:溶化,胶类、粘性大 泡服:焗服,成分易溶于水、久煎易破坏药效 冲服:贵重药、提高药效、高温易破坏、成分不溶水、入水即化、液体药 煎汤代水:易混浊、质轻量大 服药法: 服药时间 服药次数 服药冷热第八章 解表药含义:发散表邪、治表证 性能特点: 性味:辛、轻扬 归经:肺

17、、膀胱功效应用:发汗解表:表证(太阳经证、温病卫分证)分类: 辛温:发散风寒风寒表证辛凉:发散风热风热表证兼:利水消肿:水肿止咳平喘:咳喘透疹:麻疹、风疹止痛:风湿痹痛消疮:疮疡初起。 运用配伍: 寒热不同,药性须合。正虚邪实:配补虚药。 温病卫分证:配清热解毒药。 使用注意: 不宜过量、久用,免耗气伤津。因时因地而宜。不宜久煎。忌用:自汗、盗汗。慎用:失血、淋证、疮疡日久。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 功效应用:发散风寒:风寒表证麻黄、桂枝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共同点: 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不同点: 麻黄:力强,表实证,常配桂枝 宣肺平喘:

18、咳嗽气喘 利水消肿:水肿 桂枝:力缓,兼助卫阳,表实、表虚皆可 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证胸痹、虚寒腹痛、月经不调、癥瘕积聚、风湿臂痛 助阳化气:心悸、痰饮、蓄水证紫苏、生姜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 共同点: 发汗解表:风寒表证。力缓宜轻证。 止呕:呕吐。 解鱼蟹毒:鱼蟹中毒 不同点: 紫苏:兼行气、化痰:表证兼气滞、痰多 行气宽中、安胎: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气滞胎动不安 梅核气证 生姜: 温中止呕: 脾胃寒证,脘腹冷痛 多种呕吐, “呕家圣药”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解半夏、天南星毒性。麻黄、香薷香薷: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

19、经。 共同点: 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利水消肿:水肿。 不同点: 香薷:发汗、散寒力缓,兼化湿和中:宜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暑湿。“夏月麻黄” 。 麻黄:发汗、散寒力强:表实证 宣肺平喘:喘咳证荆芥、防风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共同点: 祛风解表: 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均可。 风疹瘙痒。 不同点: 荆芥:发汗力强。 透疹:麻疹不透。 消疮:疮疡初起兼表证。 止血:吐衄下血。 防风:祛风力强。兼祛湿:风寒挟湿表证 “风药润剂” ,外风、内风均治。 止痉:破伤风。胜湿止痛:风寒湿痹。羌活、白芷、细辛、藁本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白芷:辛,温。归肺

20、、胃、大肠经。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共同点: 发散风寒湿邪,善止痛: 风寒挟湿表证。头痛。风寒湿痹。 白芷、细辛:宣通鼻窍:鼻渊 不同点: 羌活:力强,太阳头痛、上半身痹痛。 白芷:阳明经诸痛:头额痛、齿痛。 消肿排脓:疮疡初起、脓成 燥湿止带:带下 细辛:少阴头痛,牙痛。散寒力强,表寒、里寒均可 阳虚外感 温肺化饮:寒饮喘咳 注:“细辛不过钱” ,煎服,13g;散剂 0.51g 反藜芦 藁本:太阳经巅顶头痛苍耳子、辛夷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 共同点: 散风寒、通鼻窍: 鼻渊 风寒头痛。 不同点: 苍耳子:

21、祛风湿止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鼻渊要药 注:包煎。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共同点: 发散风寒,力弱。 不同点: 葱白:散寒通阳 鹅不食草:通鼻窍、化痰止咳、解毒消肿 胡荽:透疹、开胃消食 柽柳:透疹、祛风湿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性味:辛,凉。 功效应用:(发散力缓) 发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卫分证 兼: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薄荷、牛蒡子、蝉蜕薄荷:辛,凉。归肺、肝经。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 共同点: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卫分证 利咽:咽喉肿痛。 透疹:麻疹、风疹 不同点:薄荷:兼发汗,宜风热无汗。 清利头目:头痛、目赤。 疏肝行气:肝郁气

22、滞 注:后下。牛蒡子:兼宣肺祛痰,宜风热咳痰咽痛。 解毒消肿:疮疡,丹毒,痄腮喉痹。 蝉蜕:善利咽开音:咽痛音哑。 明目退翳:目赤翳障。 息风止痉:急慢惊风,破伤风。桑叶、菊花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共同点: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清肝明目:风热、肝热目赤肝肾亏虚,目暗昏花不同点: 桑叶:疏散风热较强。 清肺润燥:肺热、燥热咳嗽。 凉血止血:血热吐衄。 菊花:平肝、清肝较强。 清热解毒:疮痈肿毒。品种:黄菊花:善疏散风热白菊花:善平且、清肝柴胡、升麻、葛根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

23、胃、大肠经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 共同点: 发表:表证,风寒、风热均可。 升阳:清阳不升。 柴胡、升麻:举陷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葛根:止泻泄泻。升麻、葛根:透疹麻疹 不同点: 柴胡:善清半表半里,少阳证要药 退热:高热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升麻: 清热解毒:善清胃热,齿痛口疮咽痛痄腮,温毒发斑。 葛根:解肌:表证兼项背强痛。 生津止渴:热病烦渴,阴虚消渴。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共同点: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不同点: 蔓荆子:善清头目淡豆豉:善除烦浮萍:兼发汗、透疹、利尿木贼:兼明目、止血第九章 清热药含义:清解里热、治里热证 性能特点:性味:苦,寒、凉功效应用:清热:里热证(表邪

24、已解,内无积滞)分类: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脏腑火热证清热燥湿:湿热证 清热解毒:热毒证清热凉血:营血分热证清退虚热:虚热证运用配伍: 热易伤阴、苦寒伤阴:常配养阴生津药 内有积滞、火热上炎:配泻下药 热极生风:配息风止痉药 高热神昏:配开窍药 口渴气短:配益气生津药 表邪未解:配解表药 脾虚便溏:配健脾益胃药 使用注意: 药证相符 药性寒凉,易伤脾胃 药性苦寒,易化燥伤阴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性味:苦、甘,寒功效应用: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脏腑火热证: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石膏、知母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相同点: 清热泻火,除烦:气分实热证,常相须为用

25、。肺热咳嗽。 不同点: 石膏:泻火力强 气血两燔热病伤津 重清肺胃实火: 肺热咳嗽 胃火上炎,头痛、牙痛、消渴 生肌敛疮(煅用):溃疡不敛、水火烫伤 注:先煎。 知母:滋阴润燥力强 生津润燥:肺燥咳嗽 消渴肠燥便秘 滋肾降火: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芦根、天花粉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相同点: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热病伤津 肺热咳嗽 不同点: 芦根:清热力强 清肺排脓:肺痈吐脓 清胃止呕:胃热呕吐 利尿: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天花粉:生津为优:内热消渴 清肺润燥:燥热咳嗽 消肿排脓:痈肿疮疡 注:反乌头竹叶、淡竹叶竹叶: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淡

26、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相同点: 清热泻火、除烦: 热病烦渴 口疮。 利尿:尿赤 不同点: 竹叶:清心除烦力强 竹叶卷心:清心火力更强。 淡竹叶:长于清热利尿栀子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 热病心烦,躁扰不宁要药肝火目赤 清热利湿:湿热黄疸 热淋、血淋 凉血止血:血热吐衄清热解毒:火毒疮疡 夏枯草、决明子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 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相同点: 清热泻火,明目:目赤肿痛、头痛眩晕不同点: 夏枯草:清肝力强。 散结消肿: 痰火郁结,瘰疬、瘿瘤 乳痈肿痛 决明子:明目力强,兼益肝阴,虚、实均可,明目佳品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27、寒水石、鸭跖草、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寒水石、鸭跖草相同点: 清热泻火:热病烦渴。 解毒消肿:热毒证。 不同点: 寒水石:清热力强 鸭跖草:亦治风热表证 利水消肿:水肿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相同点: 明目退翳:目赤翳障、羞明多泪。 不同点: 谷精草: 疏散风热:风热目赤,头痛、牙痛、喉痹咽痛 密蒙花:清肝、养肝,虚、实均可,宜肝虚有热、目昏翳障 青葙子:清泄肝火力强 平抑肝阳:肝阳化火,头痛眩晕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性能功效 苦,寒。 清热燥湿、清热泻火 适应证 湿热证: 湿温、暑湿蕴结脾胃壅滞大肠蕴蒸肝胆湿热下注流注关节浸淫肌肤火热证:脏腑火热证 使用注意 苦寒败胃,性燥伤阴,不宜过量脾胃虚寒,

28、津伤阴亏慎用,或配健胃、养阴药治火热证、热毒证,配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黄芩:苦,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黄连:苦,寒。心,脾、胃、胆、大肠经 黄柏:苦,寒。肾、膀胱、大肠经 共同点:常相须为用 清热燥湿:湿热证泄泻、痢疾、黄疸、带下、湿疹、湿疮 泻火解毒:火热证,热毒证、疮疡肿毒 注:苦寒败胃,脾胃虚寒忌用 不同点: 黄芩:善清上焦湿热、肺火 湿温、暑湿初起 肺热咳嗽 热病烦渴 咽喉肿痛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清热安胎:胎热不安 黄连:力最强,善清中焦湿热、心火、胃火 湿阻中焦 湿热泻痢要药。里急后重,常配木香 心火亢盛,心烦失眠、烦躁神昏、口疮 血热吐衄 胃火牙痛、呕

29、吐 肝火犯胃,呕吐吞酸 耳痛流脓、目赤肿痛、疔毒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相火 脚气、痿证 退热除蒸:阴虚发热龙胆龙胆:苦,寒。归肝、胆经 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 湿热黄疸 阴肿阴痒、带下黄臭 湿疹瘙痒 泻肝胆火: 肝经火热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惊风苦参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湿热证湿热黄疸 湿热泻痢、便血、痔血 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疥癣 利尿:小便不利 注:反藜芦秦皮、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秦皮: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湿热泻痢、湿热带下 清肝明目:肝火目赤白鲜皮: 清热燥湿:湿热黄疸、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祛风解毒:风湿热痹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共同点: 清热燥湿:湿热证 泻火解毒:热毒证 不同点: 苦豆子:止痛:胃痛吞酸;杀虫,顽癣 三棵针:跌打损伤 马尾连:热病烦躁、肺热咳嗽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性能功效 寒、凉 清热解毒,泻火适应证: 热毒证: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瘟毒发斑、痄腮、热毒下痢、虫蛇咬伤、水火烫伤 其他急性热病 配伍 药证相符 热毒在血分:配清热凉血药 火热炽盛:配清热泻火药 挟湿:配利湿、燥湿、化湿药 疮痈、咽喉肿痛:配外用药 热毒血痢、里急后重:配活血行气药 疮疡体虚:配补气养血托疮药 使用注意 药性寒凉,易伤脾胃金银花、连翘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