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七章 情绪与意志第一节:情绪与情绪调节【教学重点】1. 掌握情绪情感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 理解情绪情感的类型;3. 理解情绪情感调节的内容与过程;4. 学会情绪情感调节和控制的方法;【教学难点】情绪调节的方法【学时分配】3 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一、什么是情绪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但是,它又不同于认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另一种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时,人对待事物就会有一定的态度。当态度肯定时,就会产生爱、满意、愉
2、快,尊敬等内心体验;当态度否定时,就会产生憎恨、不满意、不愉快、痛苦、忧愁、愤怒、恐惧、羞耻和悔恨等内心体验。因此,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情绪与情感常被混用,或者被看作是同义词。但在心理学中,原始的情绪是与生理的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人类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包括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四种,这些都是不学而会的。所谓快乐,通常是指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愤怒往往是在愿望不能达到或事与愿违,并一再受到妨碍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遇到的挫折是由不合理的条件或他人恶意中伤造成时,最容易
3、导致愤怒。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的情绪体验,往往是由于缺乏处理或摆脱可怕的情景或事物的能力引起的。悲哀是与失去所热爱的事物或所盼望的东西有关的体验。无论是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都有强度上的不同。愉快和狂喜之间的区别,愤怒和狂怒之间的区别就属于强度上的区别。情绪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但是,即使是人的最简单的情绪,也与动物的情绪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人的生理需要受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人的情绪与动物的情绪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人类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人的情绪活动具有社会性。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同社会性的需要、人的意识紧密相联。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具有社会历史性。在阶级社会
4、中,某些涉及阶级意识的情感带有阶级性。由于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的复杂性,人的情感也极其复杂。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2场合可能会引起相反的情感体验;或者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二、情绪状态(一)情绪的机能状态情绪和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而且有其客观表现。如悲伤时流泪,高兴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痛恨时咬牙切齿、惧怕时手足无措,虔诚时合掌低头等,都是机体表现。情绪刺激物的作用,可以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外部腺体(汗、泪)与内分泌腺活动(肾上腺素、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也可以引起代谢(血糖升高或降低)和肌肉组织(手舞足蹈等)的改变。所
5、以,人的情绪在机体内部和外部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据研究,人在愤怒时每分钟呼吸可达 4050 次(平静时,每分钟呼吸 20 次左右);突然惊惧时,呼吸会发生暂时中断;狂喜或悲痛时,会有呼吸痉挛现象发生。人在笑的时候,呼气快,吸气慢,呼气和吸气的比率低(约 030)。人在惊讶时,吸气约是呼气的两到三倍。人在恐惧时,呼气和吸气的比率从一般状态(约 070)上升到 300 或 400。人在吃惊和恐惧时,心跳每分钟约增加 20 次,血压也会增高。人在吃惊、恐惧、困惑或紧张时,皮肤电反应最为显著。这是因为人在受威胁的情境下,出汗量会增多,并由此引起皮肤电阻下降,从而使皮肤导电率提高,皮肤电阻反应(GSR)增
6、强。如一个被试在看电影时,当银幕上出现两个扭斗者从悬崖上滚到急流中去的图像时,他的皮肤电阻降低至最低度。此外,人在紧张和焦虑时,脑电波。波幅减低,波动增大,呈低幅快波一 波。如果有病理性的情绪障碍,则会出现高振幅的慢波 波,人们常用多道生理仪来记录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皮肤电反应和脑电波,以测定人的情绪反应。(二)情绪状态的类型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情绪状态主要可以分为心境、激情、紧张和焦虑。1.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时,往往
7、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良好的心境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遇事易于处理;不良的心境使人感到凡事枯燥无味,容易被激怒,甚至草木皆兵,遇到困难也难以克服。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 ,说的就是心境。心境对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工作、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克服困难。消极、不良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难以激起人的工作热情,影响人际关系与工作、学习效率。因此,努力培养和激发积极的心境,克服消极的心境很重要。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抑制也很容易引起激情。激愤
8、、暴怒、恐惧、狂喜、剧烈的悲痛、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激情发生时外部表现很明显:吹胡子瞪眼,咬牙切齿,面红耳赤,冷汗一身,手舞足蹈,有时甚至出现痉挛性动作。这时,话多而快,语音尖声尖气的。处在激动状态下的人,其认识活动的范围往往会缩小,控制自己的能力会减弱,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动意义及预见行为的后果。但是,并非所有的激情都是消极的,有些3激情是积极的,是动员人积极地投入行动的巨大动力,能激发人的上进心与斗志,调动人的身心潜在能力。3.紧张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紧张反应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不适宜的、消极的。适宜的紧张能使
9、人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不适宜的紧张则会分散注意力,引起思维迟钝、动作反应减慢,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过度的紧张会干扰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因此,保持适度的紧张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意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称为应激。例如,在地震等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人的激活水平迅速发生变化,心率、血压、肌肉紧张度发生显著的变化,情绪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做出平时所不能做出的勇敢行为,也可能心绪紊乱,视野缩小,惊慌失措,难以做出适当的行为。人在这时究竟是产生适宜的,积极的紧张反应,还是产生不适宜的、极度紧张的反应,取
10、决于个体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取决于个体的意识水平。4.焦虑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它包含有紧张、不安、惧怕、愤怒、烦躁、压抑等情绪体验。许多人说不出自己焦虑的原因,但研究已经表明,事情的不确定性是产生焦虑的根源。焦虑一般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是相当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或个性特质。特质焦虑高者在许多情况下都表现出状态焦虑,他们对未来的各种事情都感到担忧,心神不定。状态焦虑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它是个体对环境变化暂时性的、随时间而波动的反应。这种反应伴随着个体能觉察到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或唤醒的特征。三、情绪的调节(一)
11、情绪的控制1.暴怒情绪的控制暴怒是因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这种情绪反应会严重危害身体。加拿大生理学家谢尔耶通过多年研究,认为暴怒能够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降低抵抗力以至为疾病所侵袭。当暴怒时,机体往往能发挥出超乎寻常的力量。这时,人的机体处于高度兴奋的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也处于应激状态,消化活动被抑制,糖从肝脏中释放出来,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以致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变深,肌肉中消耗能量增多。因此,在持续的暴怒状态刺激下,心脏、脑、胃、肠等都会受到损害。在心理活动上,暴怒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缺陷。例如,心胸狭窄的人喜欢斤斤计
12、较,别人无意触犯了他,他也不肯原谅,往往怒气要往他人身上发,甚至大骂一通。这种人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很难通情达理,处处碰钉子,经常处在烦恼之中。虚荣心过强的人也具有火暴脾气,任何伤害他们自尊心的事,他们都是难以忍受的,不少人由此产生愤怒的反应。傲气和官气十足的人更容易产生暴怒情绪,他们容易对部属发火,对在他看来不如他的人发火。这种人对上级却是唯唯诺诺,百依百顺。感情太脆弱的人也容易发怒。有的人从小娇生惯养,自由放任,没有养成克制感情的习惯,喜欢感情用事,由着性子来,因而自制力较差,这种人自然容易冲动、发怒。小视窗 4控制暴怒情绪的基本程序第一步:自我意识自己的暴怒。只有承认自己
13、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才有可能从这种不良状态中解脱出来。有了不良情绪,又不愿意承认或自我意识不到,这种不良情绪也就难以消解了。第二步: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承认暴怒情绪的存在,就要分析产生暴怒情绪的原因,弄清楚为什么会暴怒。这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自己有没有必要暴怒,只要理智分析,暴怒情绪就会得到消解。第三步:寻求制怒的方法。制怒的方法很多,比如,当你暴怒时,转换环境,找一个体力活干一下,或操起斧子劈柴,或拿起锄头锄地,或者干脆跑一圈,当你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时,你会感到精疲力竭,这时,你的气就会基本平静下来,当你暴怒时,多反省反省自己,看到自己也有责任,这也是制怒的一种方法。有些事情感觉起来一开始
14、很气愤,可是细想之后,就会感到没有发怒的必要。在暴怒时,采用“逆向性思维”把思路从“恨”的方向调回头,朝相反的方面想想,这同样是制怒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因为,人们在暴怒时,一般都是产生“顺向性思维方式” ,即顺着激情的指向性去考虑问题,往往是越想越冲动,越想越愤怒,暴怒就难以控制。 “回头想” ,可以把自己的思维从愤怒激情的指向中拉回来,使自己考虑到问题的其他方面,这样,我们的头脑就会较为冷静,较为理智,看问题就会比较客观,从而容易消除暴怒的不良情绪状态。2.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焦虑是由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它主要是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反
15、应。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适度焦虑对学习或工作都有一定的益处。在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可以刺激人产生动力机制,使人完成任务有动力保障。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过度焦虑无论对人的生理,还是对人的心理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在生理方面,由于焦虑会使人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加,肾上腺素输出量提高,血压和心率增强,皮肤出汗,面色苍白,嘴发干,呼吸加深、加快,肌肉失去弹性,大便和小便率增加。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较长,会出现坐立不安的运动状态,而且会影响消化和睡眠。在心理方面,焦虑会破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使人变得颓废、沮丧和消沉,过度的焦虑还会使人过早衰老,无异于慢性自杀。焦虑实质上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和贻害。它不
16、仅被认作是最普通的神经症,而且被认作是其他神经症的基础。持续的焦虑会引发疑病症,歇斯底里反应也可能产生。心理学家论证,焦虑是非常顽固的,从长期看,它是令人无法适应的,从短期看,它是令人不愉快的。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办法来消除焦虑。首先,积极进入放松状态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方法。通过适当的放松练习,可以使焦虑者的思绪专注在放松的感觉上,达到以转换注意的方式让焦虑者停止忧虑。以新压旧也是消除焦虑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论证,以另外新的忧虑可以压制原来的焦虑。当你处于某种焦虑时,这种焦虑可能还是轻微的,这时你陷入另外的忧思忽略以前的焦虑感,到后来会减轻焦虑感。这实质上是在转换注意力,使其
17、离开原来引发焦虑的客观情境。因此,陷入忧思反而有助于减轻焦虑。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忧虑正是消除旧焦虑的良药。焦虑者的思绪通常是不断萦绕着潜在的威胁,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同时思考的方向完全不脱离旧有的模式。围绕旧有的模式会忧虑各式各样的事情,他们总是注意到别人不5曾看到的人生困境。因此,控制焦虑还可采用一种对他人陈述自己心中的忧虑的方法。通过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快,道出自己的恐惧,朋友会针对你的情况进行开导,会使你的恐惧源自主消失掉。与此同时,你自己把你心中的忧虑说出来,这本身也会使你更加轻松,有时会醒悟到完全是不必要的焦虑,由此,在你陈述的过程中,你的焦虑本身就在逐渐自主消失。3.过度紧张情绪的
18、控制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它是由一定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压力而引发的反应。紧张经常产生于人们知觉到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即自己感到自己的能力太小,解决不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这种不平衡通常产生于生理上的不适应性与心理上的不适应性。紧张情绪形成的条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条件是人体质上的脆弱性。即体弱多病的人容易产生紧张感,孩子也容易产生紧张的不安全感。第二个条件是人的性格特征。例如抑郁型的人,具有内向的个性,胆怯的性格,他们容易产生紧张情绪。 A 型性格的人更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因为他们热衷于竞争,热衷于持续强求达到选
19、定的目标,而目标又几乎没有限度,一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想出人头地,在执行体力或脑力任务时总是加快速度,因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第三个条件是难以解决的互相矛盾冲突的目标或活动,以及已经发生在人身上的危险或伤害,在通向目标中遇到的障碍等。第四个条件是存在着的威胁,即预料中将要发生的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危害。4.抑郁情绪的控制抑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也是一种极端情绪的表现,它与其他许多不良情绪相关,并受许多情绪如焦虑等的影响而加重。抑郁情绪具有五组特征:一种悲哀的、冷漠的心境;一种消极的自我概念,含有自我谴责等;一种回避他人的期望;一种睡眠、食欲和性欲的丧失;一种活动水平上的变化,它经常具有
20、激动的形式,但更经常的是包含着嗜睡症。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综合症。它包括三方面的心理障碍:心境障碍;如悲伤、沮丧或易激动;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消极的判断和评价,如无兴趣、无望、无助;在自我方面表现为自罪、自责、孤立感;躯体功能障碍,如疼痛、疲乏、自主性功能减退或过度等。抑郁情绪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环境压力与潜在的心理倾向。由此,人们就引申出内源抑郁症和外源抑郁症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模式。外源抑郁症侧重于运动反应,情绪反应外显化。内源抑郁症表现为减慢的运动反应、极深的抑郁、缺乏反应性、一般兴趣丧失、午夜失眠和缺乏自我怜悯,这种抑郁症比外源的更加严重,它在人的内心深处形成固有的心理倾向。抑
21、郁情绪将严重危害身体,破坏人体身心的平衡。处于抑郁情绪的人一般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内心隐存着某种能量,这种能量积聚过量会破坏人的理智,使其出现混乱、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衰退等现象,到后期心智充塞混乱的扭曲思绪,再也无法感受人世的乐趣,最后生趣尽失,连希望也烟消云散,以此走向自杀的境界。因此,在严重的抑郁情绪状态下,生命已形同瘫痪,完全没有生机。对抑郁情绪的控制可采用的方法较多,但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少。一般认为,当你处于抑郁状态时,不妨大哭一场。因为哭能释放积聚已久的能量,并调整机体的平衡。许多人在痛哭一场后,抑郁症状就减轻了许多。有人经过实验研究,发现抑郁症状与眼泪的内存有关。美国生物学博士
22、福雷曾对一批自愿受试者进行实验,组织他们观看令人悲痛欲绝的电影或戏剧,并嘱咐他们在痛苦前要把事先发的试管放在眼睛下面,把眼泪收集起来。6他发现,一个正常的人在哭泣的时候,流出的眼泪有一百微升到二百微升,一场嚎啕大哭,眼泪有一二毫升左右。在哭泣以后,对心跳过速、血压偏高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经过化学分析得知,原来在这些渐渐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一些生物化学物质,而正是这些生化物质能引起血压升高、消化不良或心率加剧,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将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大哭可以化解由于抑郁情绪所带来的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刻意安排较愉快的事件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好的方法。转移注意力之所以能治疗抑郁,是因为抑郁往往是自
23、发性的,它不请自来地入侵人的心灵。即使你努力要压抑消沉的思绪,往往也徒劳无功。通过刻意安排较愉快的事件,可以唤醒抑郁者,使其对生活产生乐趣,以此忘记悲伤,忘记忧愁,进而缓解内心积压的抑郁。当然,当处于抑郁状态时,语言暗示法、请人疏导法、环境调节法、自我表达法都是比较好的疏导方法。那种以独处反思来化解抑郁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会加重抑郁症状,使人在抑郁中更加消沉。5.自卑情绪的控制自卑是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得很低,从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自卑情绪是人们奋发上进的一种反作用力。它表现为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自卑是发展受挫以后的产物。一般而言,自尊比自卑更符合人的
24、自然本性。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都有着比较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如果一个人发展顺利,他是不会轻易怀疑自己的能力而自认为“不行”的。只有在发展受挫以后,他们自尊的本性在挫折经历的压力下,被扭曲了,这才导致自卑的产生。导致自卑情绪产生的因素较多,如自身出现了某种不如他人的因素、好胜心受到挫折、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意志薄弱和性格软弱、不能全面地看问题等等。因此,不利的客观现实加上不良的心理素质是导致自卑感的重要因素。而自卑感一经形成,如果不能及时克服,还会不断加重,由自卑走向自贱。自卑的人,容易动摇生活和事业的信念,产生思想空虚,精神苦闷。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情绪的俘虏,他将很难有所
25、作为。由于自卑感的形成有着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克服自卑,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功夫。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做是正常的事,不应当当做包袱背起来。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上,并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扬长避短。另外,对于被人瞧不起,我们应当化为动力,赶超他人。有时,别人瞧不起自己,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求上进,消极混世,过着没出息的生活;这时,就应当把别人的看法当做良药,以此激励自己,振作起来,唤回被屈辱了的自尊心,以自己的行动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别人瞧不起自己时,最关键的是自己要瞧得起自己。想想,你
26、有不及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自信心就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增强。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因此,不要老是让虚构的自卑感压抑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够改进自己,提高自己,赶上别人,超过别人。经常保持充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自卑情绪才会得以控制。小视窗情绪控制八大技术制怒术:做情绪的主人,当喜则喜,当悲则悲。在遇到发怒的事情时,一思发怒有无道理,二思发怒后有何后果,三思有其他方式替代吗?这样就可以变得冷静而情绪稳定。7愉悦术:努力增加积极情绪。具体方法有三:一是多交友,在群体交往中取乐;二是多立小目标,小目标易实现,每一个实现都能带来愉悦的满足感;三是学会辩证思维,可使人从容地对待挫折和失
27、败。幽默术:常笑多幽默。心理学家认为,人不是因为高兴才笑,而是因为笑才高兴。不是因为悲伤才哭,而是因为哭才悲伤。生活中要多笑勿愁。助人术:学雷锋做善事,既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也可使自己心安理得,心境坦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感。宣泄术: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过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谈心诉说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大哭一场。代偿转移术:当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时,可以用满足另一种需要来代偿。这一门课没考好,可争取在另一门课上取得好的成绩,也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改变环境来转移情绪的指向。升华术:即把受挫折的不良情绪引向崇高的境界。如著名文豪歌德在失恋后,把失恋的情绪能量升华到
28、文学写作中,写出了名篇少年维特之烦恼 。放松术:心情不佳时,可以通过循序渐进、自上而下放松全身,或者是通过自我催眠、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进入放松入静状态,然后面带微笑,想象曾经经历过的愉快情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二)健康情绪的培养1.正确的人生追求正确的人生追求是个人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一种精神支柱。有了这种精神支柱,就能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心有所恃,情有所依” ,始终保持坚强的精神和健康的情绪。正确的人生追求应当是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就要求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认准“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只有确立这种正确人生态度的人,才能百折不挠,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
29、不 J 顷心的事情(如失恋、失学、疾病等)时,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2.宽广的胸襟保持宽广的胸襟是形成健康情绪的基本条件。宽广的胸襟表现在对待生活琐事能开阔视野、旷达胸怀,不要只津津乐道于眼前琐事。古人云:“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恃;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一个人只有把眼光放在远大的事业上,才会有宽阔的胸怀和豁达的度量。看问题应全局和长远,不能因暂时的不利境遇而烦恼沮丧,不能为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利而大动感情。在为人处事上,应当从渺小的个人感情中解脱出来,摆脱“自我中心”的小圈,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人,以真心、诚心去打动他人。3.理性地适应生活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现实的情感世界中,这种情感世界是复
30、杂多变的,有甜的东西,也有苦的东西;有顺心的时候,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有眼泪,也有欢笑;有冷嘲热讽,也有热情和友谊。一个人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变化,情绪将会随之起伏动荡,时喜时怒,时悲时愁,情绪因此就会受到伤害,不良情绪将会由此而形成。如果能够主动适应它,不管生活怎样起伏变化,始终不改愉快、乐观的精神面貌,坦然处之,理智对待环境、条件、生活、人际关系等情绪问题,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并保持健康情绪。理性地适应生活包含三种水平,即理智接受现实生活的水平、理智评估自己的水平以及理智自制情绪的水平。其中,具备理智接受现实生活的水平是理性地适应生活的前提;具备理智评价自己的水平,是理性地适应生活的关键;具备理
31、智自制情绪的水平是理性地8适应生活的重要保证。4.寻找身边的欢乐经常保持欢悦乐观是健康情绪的重要表现。因为,乐观的情绪是身心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它能使人从内心到外表都感染上愉快的色彩,更使人享受到对于生活的满足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是善于寻找身边的欢乐。生活中有欢乐也有忧伤,有的人经常看到欢乐的一面,他由此而感到生活很美好;有的人却总是看到忧伤的一面,当然会生活得很不称心。当然,善于在身边寻找欢乐,多看生活中欢乐的一面,并不是只看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而否认痛苦和困难的存在。生活中的现实是无法逃避的。我们提倡,无论欢乐还是忧伤,都应当以乐观的情绪去面对。对于眼
32、前的困难,只要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通过自身的努力,相信它是能够被克服的。虽然乐观的心情并不能改变客观事实本身,但是,乐观却可以使我们勇敢面对现实,不畏困难,能使我们鼓足勇气改变我们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人在心情愉快时,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笑。有的心理学家认为, “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 。笑不仅是心情愉快的表现,还是一种很重要的生理功能。笑对生理的影响仅仅从外表上就可以观察出来。当人们欢笑的时候,眼睛闪闪发亮,显得格外明亮,可能是愉快情绪加速了血液循环,使眼球血液供应充沛。如果哈哈大笑,笑者往往前俯后仰,手舞足蹈,笑声不绝,这时面部颜色由于血液循环的改变而显得红润,说明笑
33、能影响循环系统中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通过笑,还能使人自然而然做一些深呼吸运动,从而促使肺部扩张,增强肺部的呼吸功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使肌肉放松,从而调节脑神经的功能,使头脑清醒,消除疲劳。以乐观的心态寻找身边的欢乐是学业或事业成功的助推剂。美国堪萨斯州大学心理学家史耐德(CRSnyder)主持的一项实验研究能够充分说明这一问题。他请被试(大学生)考虑下列假设性问题:你的学期设定目标是 80 分,一周前第一次考试成绩(占总成绩 30)发下来了,你得了 60 分。你会怎么做?每个被试的做法因心态而异。最乐观的被试决定要更加用功,并想到各种补救的方法;次乐观的被试也想到一些方法,但没有实践毅力
34、;最悲观的学生则索性宣布放弃,一蹶不振。他最后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其心态是否乐观有决定性的关系,甚至比传统认为最具预测效果的入学测验更准确(入学测验与 IQ 很有关系)。也就是说,就智能相当的学生做比较,情感因素的影响更明显。他的解释是,乐观的学生会制定较强的目标,并知道如何努力去达成。比较智能相当的学生后会发现,影响其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心态是否乐观。从 EQ 的角度来看,乐观的人面对挑战或挫折时不会满腹焦虑、意志消沉,这种人在人生的旅途上较少出现沮丧、焦虑或情感不适应等问题,总是满怀希望地面对现实,因此,在人生道路上容易成功。 小视窗美国著名游泳选手麦特,毕昂迪(MartBiondi
35、)1988 年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被认为极有希望继 1972 年马克.史必兹(MarkSpi 比)之后夺得七项金牌。但毕昂迪在第一项 200 米自由式游泳中竟落居第三,第二项 100 米蝶式游泳原本领先,到最后一米硬是被第二名超了过去。各报都认为两度失金将影响毕昂迪后续的发挥,没想到他在后五项竟连连夺冠。只有宾州大学心理学家马丁沙里曼(MartiSeligman)对这项转变不感意外,因为他在同一年稍早曾为毕昂迪做过乐观影响的实验。实验方9式是在一次表演后,故意请教练告诉毕昂迪他的表现不佳(事实上很不错),接着请毕昂迪稍作休息再试一次,结果更加出色。参与同一实验的其他队友都因此影响了演出成绩。沙
36、里曼研究发现个性乐观的保险业务员前两年的销售成绩比悲观者高出 37,后者第一年辞职的比例是前者的两倍。后来,沙里曼说服保险业破例进用一批新人,这批人的特质是乐观测试成绩很高,但传统的求职考试没有过关。结果这批人第一年业绩比悲观型超出 21,第二年更超出 57。思考题:1.名词解释情绪 情调 心境 应激 情操 1. 简述情绪情感的关系。2. 情感、情操的类型有哪些?3. 情绪有哪些基本状态?4. 如何控制不良的情绪?5. 试述培养健康情绪的条件。第二节 意志与意志培养【教学重点】1. 掌握意志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行动的关系;2. 掌握意志行动的过程和阶段;3. 了解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4. 把握意
37、志的品质;5. 学会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和策略。【教学难点】1. 意志行动的过程;2. 意志的品质。【学时分配】3 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一、意志概述(一)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要克服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困难。由于遇到的困难的种类和性质的不同,因而意志活动的表现也不同。例如,睡意袭来时要完成必须及时完成的工作;在某个时间里禁食而克制进食的生理需求;在填写入学志愿是考甲校还是考乙校而犹豫不决最后确定考乙校;为了祖国的建设而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等,这些行动当中都有意志活动。意志
38、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人的有目的行为与动物的行为迥然不同。虽然,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作用于周围环境,但它对环境与人对环境的作用,其性质是截然不同的。10恩格斯说:“如果说动物不断地影响它周围的环境,那么,这是无意地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但是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他进一步指出:“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人民出版社 1971 年版,第 157158 页。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只有人才有意志活动。意志活
39、动表现在,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预先确定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行动来达到这一目的之中。但是,也并不是所有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都有内心意志努力的性质。例如,平时我们随便吃几块饼干,这是有意识行动,但不一定有内心意志努力成分。然而,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战士几天几夜喝不上水,吃几块饼干充饥,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严重的缺水,口干舌燥难以下咽等) ,就要作巨大的意志努力。所以,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二)意志行动的过程意志总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的。受意志组织和控制的行动,就是意志行动。研究意志行动,主要是分析心理对行动的组织和调节过程。意志行动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40、即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决定的采取,包括行动目的的确立、行动手段的选择和行动动机的取舍等环节。行动目的是指人的行动所要达到的是什么,行动手段是指借助什么具体行动去达到目的,行动动机则反映着人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的。人通常面临着不止一个,而是几个可供采取的目的,这就必须进行选择。为了选择,他必须根据每个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考虑其必要性,并根据主观和客观的条件,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目的确定之后,还需要决定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如果各种手段的选择余地很大,就要求分析和比较各种手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有时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手段,或不同手段各有其利弊,也会在手段的选择上犹豫
41、不决,发生困难。在同一动机的驱策之下,会存在确立何种目的和选择何种手段的问题;这时目的和手段的抉择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知识状况、能力水平以及有关的主客观条件。但是在很多情形下,影响人采取这种目的和手段而舍弃其他目的和手段的,是不同的动机彼此斗争的结果。动机的斗争,常常是人在不同目的之间游移的重要内在原因。人之所以采取此项目的而放弃彼项目的,有时不是取决于对目的本身的客观必须性和可能性的认识,而是由于与此项目的相联系的动机战胜与彼项目的相联系的动机的结果。动机的斗争也影响着行动手段的选择。有的手段对达到目的是有效的,但它为社会道德所不容。为高尚动机所推动的人就不会选取这类手段,而为某种卑微动机所左右
42、的人,则可能干出“不择手段”的事情来。2执行决定阶段决定一经采取之后,决定的执行便是意志行动实现的关键阶段。因为即使行动的动机再高尚,行动的目的再美好,行动的手段再完善,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这一切也就失去意义,不再能构成意志行动。坚定的信念和世界观是有效地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信念和世界观是人的行动的一般准则,当人具有清晰的行动准则并坚信其正确时,才能坚决地同困难作斗争。 人所提出的目的的性质,对于困难的克服有着重要意义。 “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目的越重大,越崇高,就越能动员人的力量克服遇到的困难。但目的必须明确而适当。如果不具备实现的客观可能性,则最终必然导致行动的半途而废。如果目的虽
43、然可能达到,11但过于遥远,对于意志不够坚强的人,常常成为影响行动坚持到底的原因。因此,为了培养意志,过高和过低的目的都是不可取的,它们不利于培养和锻炼人与困难作斗争的毅力。(三)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是很复杂的。在确定目的时会产生心理冲突。例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填写毕业分配志愿书时,是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呢?还是留在大城市呢?这时他可能会产生动机斗争。在选择制定计划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例如,有的方式方法对达到目的是容易的,但不符合道德标准,有损于他人的利益;有的方式方法对达到目的是困难的需要化很大力气,但符合道德标准,这时一个人也可能产生心理冲突。在执行决
44、定阶段遇到困难是知难而进还是放弃预定目标确定新的目标呢?这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情况是很复杂的,从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双趋冲突。有时,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样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这是双趋冲突的一种解决办法。一个大学生在开学之初期望选修两门喜爱的学科但只准选修一门时也会产生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而都想躲避的目的,而他又必
45、须接受其一始能避免其二。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例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怕学习又怕受处分,因为在他看来,这两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都想逃避,但他必须选择其一。3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例如,学生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青年人想为社会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等等。这类矛盾心理,就是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像这种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
46、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例如,开学之初一个大学生想选修一些有吸引力的课程,但又害怕考试失败;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但又害怕耽误时间太多;想参加学校的公关协会学习公关学问,但又怕不能被接受面子上不好看。这种复杂的矛盾心理,就是多重趋避冲突。从内容上来看,心理冲突可分为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凡是涉及个人期望与社会道德标准、法律相矛盾的动机冲突,属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既有精彩的电影又有集体的义务劳动,是放弃看电影参加集体义务劳动还是不顾集体的要求而去看电影呢?又如,有些失足青年进行第一次犯罪活动时,是克制自己的邪欲还是纵容自己的邪欲去干不道德的、损人利己的事呢?
47、这类动机斗争属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往往会引起激烈的思想斗争。凡是不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仅属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属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的晚上是去看电影还是看小说或看球赛?这类动机冲突属于个人一般性的兴趣爱好,通常不会引起激烈的思想斗争。前述的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及多重趋避冲突既可能是原则性的动机冲突,也可能是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这要看动机冲突的内容是否涉及个人的期望与社会道德标准、法律相矛盾而定。在心理冲突时怎样来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呢?对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意志坚强者能坚定不移地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服从于集体的和国家的需要;而对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他也能
48、根据当时的需要毅然决定取舍。如果一个人遇到原则性的动机冲12突时不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或者对待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经常犹豫不决,摇摆不定,那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二、意志品质与培养(一)意志品质1独立性这一品质是指,个体倾向于自主选取决定和行动,既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偶然影响,也不易被周围人的说三道四所左右。意大利诗人但丁由于反对当时权重势大的教皇统治,被教皇罗织罪名,判处终身放逐。在他逝世前五年,当局宣布,若他当众认罪,可允许回国。但丁为了不使自己的清白遭受玷辱,断然拒绝。他说:“一心循着你自己的道路走,让人家随便怎样去说吧!”这句话为马克思十分欣赏的名言,显示出一种高度独立的意志特征。
49、和独立性相反的是依从性或受暗示性。这种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想事处事,先看看左邻右舍,别人怎么干,自己也跟着跑。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具有这种性格的人,难以充分发挥自己智慧和个性,工作中难以发挥应有的独创性。独创性又不同于独断性。独断性是以主观、片面、一意孤行为特征的,独立性则以冷静的理性思考为基础。因此独立性强的人虽不人云亦云,但也不一概拒绝他人的合理见解而陷入刚愎自用。2果断性指善于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一经采取了决定,又及时地投入行动。欲求事业成功,把握时机是重要的;时机又是变化的、流逝的,只有处事果断,才能抓住有利的时机。与果断相反的特征有两种。一种是优柔寡断;优柔者每遇抉择,总是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动机的斗争没完没了,难以做出最终的选择;好不容易作了个决定,又迟迟不付诸行动,生怕走错步子而后悔。这种人的智慧水平可能不低,但因其太缺乏行动性,结果限制了他的才能发挥。果断的另一对立面是鲁莽。鲁莽者办事倒也很少迟疑,说干就干,但他的行动快则快矣,却不善于事前作周密考虑和斟酌,结果多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避免鲁莽,需要深思熟虑;避免优柔寡断,需要当机立断。3坚韧性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人生总目标,需要数十年的奋斗。长时期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拼搏,必须有意志的坚韧。意志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