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分析,班级:2010级临床二系八班18组 组员:朱婷婷张娟张楠颜晓梦彭慧马雪琳白崧熊仕友,网站设置 用户管理 其他设置,患者,男,23岁,海南省东方县农民。1981年10月上旬每天发冷,发热、伴头痛、全身酸痛,当地乡卫生院拟诊“感冒”,给予服速效伤风胶囊、银翘解毒片、肌注青霉素等三天,无效,收治入院。入院后体检:体温39.5 ,贫血貌,RBC210X1010/L,(正常值400550X1010/L), 脾肋下3cm,血涂片镜检查到红细胞内有恶性疟原虫环状及配子体,氯喹+伯喹治疗,症状很快消失,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治疗三天后病人要求出院。11月下旬,患者又出现前述症状,并有恶心、呕吐、剧烈疼
2、痛,连续6天后,因昏厥、神志不清、抽搐而送往乡医院抢救。,案例内容,链接测试 表单测试,入院检查:体温40 ,贫血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颈强直, RBC150X1010/L,WBC3.6X1010/L血涂片查见红细胞内有某种寄生虫。经抗寄生虫治疗及连续抢救两天无效,在送县医院途中死亡。,在患者的红细胞内有恶性疟原虫环状及配子体,红细胞数降低,白细胞增多,并伴有发热、发冷、贫血、剧烈头痛、昏厥、神志不清,故诊治为脑型疟疾。,诊 断,4/18/2019,疟原虫生活史,1、中间宿主人:裂体增殖(schizogony) 终宿主雌性按蚊:配子生殖(gametogony)孢子增殖(sporogony),生
3、活史需二个宿主:人及雌性按蚊,4/18/2019,2、感染期:,子孢子,感染方式:1)经皮肤感染2)可经输血或器官移植感染,(sporozoite),3、致病阶段: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4、间日疟、卵形疟患者有复发现象; 三日疟、恶性疟患者无复发现象。,4/18/2019,8,致病机理,1、患者每天发热、发冷与红内期疟原虫裂殖体增殖有关。寒冷是因为恶性疟感染后导致的低血压和外周循环障碍,患者体温出现低。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虫体的功能或结构蛋白质、变性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等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
4、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随着血内刺激物被吞噬和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进入发作间歇阶段。,4/18/2019,2.患者11月下旬发病与其10月上旬的疾病有非常大的关联。由于初次发作后治疗不彻底,导致疟疾初发停止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重新发作,又称为 疟疾的再燃,4/18/2019,:此疾病属凶险型疟疾,是聚集在脑血管内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粘连,造成微血管阻塞及局部缺氧所致。脑型疟疾是儿童和无免疫力成人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临床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如剧烈头痛、昏迷、谵妄、抽搐、惊厥、体温高达4041 。常因昏迷并发感染而死亡。,3、死亡原因,吸取教训,1.彻底治疗,以防复发 2.管理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3.做好免疫预防 4.及时发现并就医5.合理的给予治疗 6.加强宣传与教育,4/18/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