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78 ,大小:423.25KB ,
资源ID:655243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5524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阶段立交互通近代史.pptx)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新考案》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阶段立交互通近代史.pptx

1、1,阶段立交互通(近代史),一、图示,二、线索,第一部分 世界近代史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518世纪) 【主要史实】,【阶段特征】 (1)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等国确立,但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还不能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 (2)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孤立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思想文化上,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理性主义精神得到传播,封建主义(王权、教权)受到进一步冲击。,(二)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末20世纪初) 【主

2、要史实】,【阶段特征】 (1)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并走向联合。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成熟和完善。 (2)经济上:工业革命,工业化,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应运而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美、德后来居上,俄、日经济也得到充分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作用下,帝国主义列强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3)思想文化上:进化论,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3、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隐性线索】(世界古代史、近代史) (1)人文精神的发展:蒙昧中的觉醒(古希腊)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2)世界市场的发展:新航路开辟(雏形出现)殖民扩张(市场开拓)工业革命(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3)近代英国线索: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世界殖民霸权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世界工厂(19世纪中期)发展缓慢(19世纪末以后) (4)科学发展: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进化论量子论相对论 (5)殖民霸权转移:西、葡(15、16世纪)荷兰(17世纪)英

4、国(18世纪)法国拿破仑(19世纪初期),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夕(18401894年) 【主要史实】,【阶段特征】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文化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5、。,(二)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夕(18941919年) 【主要史实】,【阶段特征】 (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夕(19191949年) 【主要史实】,【阶段特征】

6、(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3)思想文化上: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上: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隐性线索】(中国近代史) (1)外敌入侵: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19311945年) (2)不平

7、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章程 (3)反侵略斗争: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之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4)学习西方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兴民权、倡西学)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 (5)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271936年)民族工业萎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 (6)国共关系: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十年对峙(19271937年)

8、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再次决裂对抗(19461949年),一、中外权力制衡与监督,二、15、16 世纪至 17、18 世纪东西方社会发展比较,三、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和西方人文精神的特色,四、中西方绘画的比较,五、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六、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七、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史 观 引 领 唯物史观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统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现、全球史观和生态史观等五大史观。 文明史观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历史为基本线索,近代化史观以突出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社会史观强调关注人类生存和社会生活

9、的变迁,全球史观主要强调的是人类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生态史观关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史观一 文明史观以文明史观看待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1.基本内涵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着眼点 (1)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

10、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2)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3.线索规律 (1)政治文明演变规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2)物质文明演变规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经济全球化。 (3)精神文明演变规律:从落后迷信到科学。 (4)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古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的新的开拓者;中国汉唐文明兼容并蓄,东学西渐;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中国志士仁人抗争探索,西学东渐。 4.启示借鉴 (1)政治文明突出制度文明与制度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

11、等;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以及“一国两制”等。 (2)物质文明应突出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农业文明的产生、发展以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即农业革命和三次工业革命。 (3)精神文明主要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习俗、科学技术等,应突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西方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发展(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古

12、代四大发明等科技,中国近现代科技、文艺、教育等。,【例题】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的出现( )。 A.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 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 C.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 D.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D,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是通过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原有封国,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尊王攘夷”是春秋时期的口号,与材料中“战国文献中出现”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皆属中原”“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得出中原华夏族的影响范围扩大,故D

13、项正确。,史观二 近代化史观以近代化史观审视中国的近代化和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 1.基本内涵 近代史观,又称现代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政治法制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社会生活近代化。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2.主要着眼点 政治近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近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近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工业经济等内容;思想文化近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还涉及教育近代化、军队近代化等。 3.线索规律

14、 (1)近代化模式指各国近代化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 (2)以中国的近代化之路为例:中国的近代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近代工业社会。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可持续发展。,(3)中国的近代化 政治 a.从专制到民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b.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文化大革命”时期曲折发展、新时期发展完善。 经济 a.起步阶段: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出现。b.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c.腾飞阶段:“一五”计划奠定基础、20世纪5

15、0年代至70年代曲折发展、改革开放成就辉煌。 思想文化 a.地主阶级: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中体西用”。b.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c.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社会生活 a.变迁原因: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运动的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b.变迁表现:衣食住行和思想观念的变迁、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4.启示借鉴 以近代化史观审视各国近代化的多样化,应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进程,即按照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和思想文化近代化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例题】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

16、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以上洋务派的主张及做法( )。 A.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C.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B,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是学习西方以应对西方的挑战,而不是妥协退让,故A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设立语言学校,学习各国文化,有利于推动教育转型与近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是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以便于和西方国家打交道,而不是抵制西方入侵收回国家权益,故C项错误;据材料“外国交涉事件”“方不受欺蒙”可知,

17、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自己利益,而不是主要为工业化服务,故D项错误。,史观三 社会史观以社会史观洞察社会问题,关注民族振兴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基本内涵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2.主要着眼点 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3.线索规律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

18、,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在实际应用中,应从社会生活变迁角度分析历史规律或经济史、政治史的发展。,4.启示借鉴 (1)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粮食危机、水资源危机以及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等。 (2)历史上重要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严重自然灾害时期社会问题,如历史上水灾、旱灾等引发的社会问题;动乱或战乱时期社会问题,如日占区殖民地化或“奴化”等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如工业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

19、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3)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中国古代统治者制定实施一系列减免田租、救济穷困、治理自然灾害等政策;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社会问题措施,如罗斯福的社会保障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保障问题;等等。,【例题】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 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 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 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D,答案,解析,解析 “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表明服饰文

20、化并未颠覆传统,故A项错误;崇洋媚外之风是随着外国的侵华战争开始盛行的,故B项错误;“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发生在上海,广大农村依然是传统的服饰,故C项错误;“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表明服饰的变化受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史观四 全球史观以全球史观认识世界连成一体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基本内涵 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着眼点 以全球史观透视历史,要求尊重世界上所有民族而不是一个

21、或少数几个民族的历史经验,因而要考察每一个民族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关注各地区、各民族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和结果。 3.线索规律 (1)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

22、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启示借鉴 树立全球意识,解决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承认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不同文明应相互理解和尊重;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求同存异”;从宏观角度把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进程中去认识。,【例题】下图白色区域是某一时期欧洲人认识世界的范围,据图可知,当时(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交流的主导者 B.非洲大量土地被欧洲列强瓜分 C.主要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D.美洲正在逐步被纳入世界体系,D,答案,解析,解析 据上图可知,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人已发现美洲大陆,A项是新航路开辟前的状况,故A项错误;据上图可知,此时正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欧

23、洲人还没有完全认识和了解非洲,B项是20世纪初期列强瓜分非洲,故B项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是明清以前的对外贸易路线,故与图片所指代的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据上图可知,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人已发现美洲大陆,表明当时美洲正在逐步被纳入世界体系,故D项正确。,史观五 生态史观以生态史观关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基本内涵 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 2.主要着眼点 (1)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

24、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观研究的主旨。 (2)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关系。 (3)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进程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3.线索规律 (1)运用生态史观纵向梳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 在渔猎时代,人类数量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对自然的影响(保护和破坏)都十分有限。 在农业时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局部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工业时代,人类更大规模更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

25、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在未来时代(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 (2)运用生态史观横向梳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气候的关系、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与水资源(江河湖海等)的关系、人与生物资源的关系、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方面,更具体地分析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得与失。 4.启示借鉴 运用生态史观应注意:(1)农耕文明下生态问题的起源。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

26、会,由于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浩大的工程建设、频繁的战争等引发的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以及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初现影踪。 (2)工业文明下生态问题的凸显。工业文明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破坏与生态恶化。对生态环境的整治成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也自然而然地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3)信息文明下生态问题的重视。当今社会,人们不断地为改造地球生态环境而努力,生态问题成为人类共识,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动力的“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会让我们坚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指日可待。,【例题】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

27、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 A.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C,答案,解析,解析 1853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是真实的,并没有夸张和虚构,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工业文明的弊端,“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要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弊端需要加强法制,故C项正确;材料的描述只是环境

28、污染,而不是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故D项错误。,非选择题 (一)第41题增分技巧 【典题示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

29、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30、,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概括说明类题目,套用概括说明类答题模板),【参考答案】 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概括类题目,套用概括类答题模板),【参考答案】 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解题

31、规范】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概括类题目,套用概括类答题模板),【参考答案】 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反思提升】 中华文明注重社会和谐,以和为贵,主张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才能和谐发展,所以注重合作、合一,反对对抗、分立,是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时的重要原则。和平宽厚要以对方为重,对他人有关怀顾念之情。和谐的文化精神表现在政治实践中,必然要求照顾到各个方面的整体和谐,解决争端的方式,是平等协商而非激烈对抗。争讼有违和谐,一向为传统价值所不取。乡约的一个重要

32、任务就是和乡党、息争讼。通过推行儒家的礼乐教化,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地方的民事争端,一般都能通过协商解决。 但是乡约中自由、协商、民主、自治等精神仅仅是萌芽,而且在后世的发展中也有所蜕变。乡约的自由精神与保甲的严密组织的结合,则势必牺牲乡约的自由精神。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乡约也对专制制度发挥了积极的影响。正是乡约重视道德教化的精神,才使保甲严苛的控制有所缓和。因此,乡约虽与现代协商民主有契合之处,但既非完全的协商,亦非现代意义的民主。在重视乡约优秀成分的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其历史局限性。 在历史学习和高考复习中要充分认识到,挖掘乡约制度与协商民主相契合的理论和历史资源,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

33、承和弘扬乡约的精华,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促进社会和谐。,【典题示例2】(2017全国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

34、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概括类题目,套用概括类答题模板),【参考答案】 启蒙思想的

35、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比较类题目,套用比较类答题模板),【参考答案】 相同之处:反对国内封建势力,争取民众的民主、自由、平等和民族解放。 不同之处: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把斗争矛头还指向西方帝国主义及国内外之反动资本家。 原因: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国民党“一

36、大”宣言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反思提升】 中外历史的比较常常是高考非选择题主要的考查手段之一,关于近代先进思想的考查往往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孙中山三民主义等内容综合进行考查,也有可能与相关的政治、经济内容联系起来综合考查,所以复习时要将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再结合当时相关的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典题示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

37、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第二步:套模板,将材料分层,逐一概括,【参考答案】 数

38、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第二步:套模板,将材料分层,逐一概括,1.特点,2.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3.贡献,【参考答案】 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

39、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反思提升】 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以史为鉴。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思考,对未来社会的一种前瞻。要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有机联系,落实“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放眼社会现实,以历史的规律阐释社会热点,以历史的原理折射社会发展。人口问题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问题,充分体现了“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联系、将来问题立足现实”的特点。 1.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

40、有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资本主义发展时代信息技术时代,每一次在生产力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时都会伴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人地关系的紧张;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矛盾的激化。 3.现阶段中国的确需要更适宜的人口和生育政策。中央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也指出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除了恰当的

41、人口政策之外,中国还需要在教育培训、人口就业和积极老龄化等方面大做文章,需要一揽子、互相依存的政策支持体系。,(二)第42题增分技巧 【典题示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身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

42、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概括类题目,套用概括类答题模板),【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43、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者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反思提升】 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文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文本,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谬理论。作品通过鲁滨逊在荒岛28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

44、主题。 在启蒙运动这一历史大浪潮中诞生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浪汉小说结构的著作。启蒙运动在世界历史上是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 鲁滨逊漂流记被看作一部反映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和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小说。因此,从出版至今,因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及巨大的史学研究价值,引起了文学和史学评论界广泛的兴趣及研究。 鲁滨逊漂流记不仅为殖民形象和理想的交流传播提供了渠道,而且构筑了帝国文化与帝国权威之间的关系,以文学特有的形式肯定帝国的扩张、侵略和殖民。 鲁滨逊漂流记涉及的历史考点包括: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45、;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生物进化论和近代科技的发展;近代西方的文学。 所以阅读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文学作品,对于提升历史素养、丰富历史内容、扩大历史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典题示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钟表的演变,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信息提取类题目,套用信息提取类答题模板),示例,【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伽利略时代

46、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典题示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

47、须史论结合),【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信息提取类题目,套用信息提取类答题模板) 示例,【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东西方的列强竞相侵略中国,在巨大的变故面前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断地探索救国之路,由军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思想文化,探索的主体,由资产阶级而至无产阶级,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 阐述:明清之际,中国衰落,西学东渐之势渐强,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成为主流。但后来的一系列中外战争的失败使后继的先进的中国人再次觉醒,进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最终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来完成任务,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延时符,谢,谢,观,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