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眉山市高中 2021 届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个人对文化品的需求程度,实际上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反映。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一门心思追逐财富,每天不肯拿出哪怕一个小时来阅读。其实,这些人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不懂得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一个只是拥有财富而没有文化的人,不过是财富的管家罢了。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发生着让人痛心的事,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
2、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是一个专业工具罢了。比如两个弹奏钢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专业知识可以获得文凭,可以成为硕士、博士,但那不是文化。一个社会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没有这样的文化追求,是可怜的,也是不可能和谐发展的。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
3、归属感。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很多华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购买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仅仅精于自己家族和企业的业务领域,而对于社会文明则茫然无知。这样的茫然和无知,导致的后果是他们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漠视。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滞后,富人缺少
4、同情、帮助弱者的善良情怀,就是这种缺失的直接后果。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严重缺失。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放眼我们的社会,有哪些人心怀着巨大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在认真地阅读?我们现在不缺少财富,缺少的是文化素养,是巨大的社会责任心,是善良的人文情怀。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阅读使人丰富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格,涵养崇高情怀。而一个人只有培植了崇高品格,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讨论的“阅读”是指对提高文化素养与人文修养、涵养情怀等方面书籍的阅读。B. 钢
5、琴演员由于缺少丰富的文化知识,虽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但无法表达自己情感。C. 有文凭的人并不一定有文化,当今教育培养的硕士博士大多是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D. 很多海外华人和富二代、富三代内心空虚,对中华文化茫然无知,没有文化归属感。2. 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尾照应,开头点明阅读与文化素养的关系,结尾揭示阅读与道德、品格、情怀等人文素养的关系。B. 文章用钢琴家和钢琴演员的事例进行对比,揭示了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能让人获得更大的发展的道理。C. 文章层次分明,分别从文化阅读的概念、重要性、 必要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阅读对于个人及国家的重要价值。D. 文章从大学生、
6、海外华人、国内富人存在问题的事实展开论证,得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这个结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门心思追逐财富、缺乏文化阅读容易导致对社会文明的无知和社会责任的缺失。B. 很多海外华人让孩子补上国学课,了解中华文明,目的是让孩子获得文化归属感。C. 倡导心怀巨大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的阅读,是解决当前文化缺失危机的重要路径。D. 中国慈善事业要得到发展,需要提高国人家国情怀,重塑国人的财富观和人生观。【答案】1. A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
7、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错误,原文表述的是“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并不能否定他无法表达情感。C 项误解文意,原文中“有的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 “专业知识可以获得文凭,可以成为硕士、博士,但那不是文化”是不能得出这样结论的。D 项扩大范围,原文表述的是“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 ,而非“很多海外华人和富二代、富三代” 。故选A。【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
8、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 “文化阅读的概念”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从“文化阅读”概念的角度进行闸释。故选C。【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 项, “需要提高国人家国情怀,重塑国人的财富观和人生观”于文无据。原文只
9、是说“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滞后,富人缺少同情、帮助弱者的善良情怀,就是这种缺失的直接后果。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严重缺失” 。故选 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滴泪贝西西老姑姑于今年十月的一天去世。八十九岁,算是喜丧。我的奶奶育有六个女儿、一个儿子,这
10、个儿子便是我的父亲,金贵可知。父亲天资又好,更是骄纵有加。这个姑姑与我奶奶相似,育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我这个表哥当然也是金贵可知。我记住的细节是,有一年我在下马陵的姑姑家,还是一个少女,姑姑在太阳下捕豆角,地一面微微笑着,一面对我说:你知道不,你奶奶死的时候,声声念念放不下你爸,对我说,她害怕她不在人世后,我把你爸给打死了不等说完,我的这个老姑姑自己先扑哧笑了。想来,小时因了金贵,便骄纵,我的父亲没个样子,奶奶老来才得子,定是不舍得打。于是,只有我这个姑姑以长姐的身份加以教训了,她打很凶。我的姑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大约就是带大了我这些表哥表姐,我的记忆里,她是有权威了,这不光是在她的孩子们面前。
11、父亲一遇到想不开的事情就会去找这个姑姑,想来,奶奶不在后,这个姑姑对父亲而言是亦姐亦母。而奶奶走时的担忧则完全成为一个反语,我的姑姑不但没有打死我的父亲,反而成了最牵挂和扶持父亲的人,代替了奶奶的角色。妹妹出生时,父亲有点失望久不说话。那时的年月,男孩还是很重要的。我记得,姑姑带着另几个小姑姑来了,看望了母亲,发了话,意即我生了五个女儿,怎么了?那以后,我觉得父亲才真正像是一个有了第二个孩子的父亲了。我与父亲冷战时,有一次去姑姑家,姑姑边叠衣服,一边眼睛也不抬地对我说:你小的时候,生出来三个月得肺炎,在医学院,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生死-线之间,你爸爸从老远走到我这里来,就坐在你现在坐的地方哭给
12、我说怕你成不了了再有一年,冬天,下了微雪,我去看她。那时我二十岁,已经上班了。一进门,她首先呵斥我穿得少,没穿毛裤,再下来,她拎起我的胳膊说:你要喝生鸡蛋实在喝不下去,就冲也不要冲太开,你看你这手腕还没十岁的小孩子粗。不知为什么,那时我对食物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哪里还喝得下生鸡蛋。这一切,我均记得,仿若昨天。可,好像我现在才听懂。姑姑这一生,操心这个,操心那个,为这个侄女早早准备着结婚时的毛毯,压在箱底,为那个表弟预备了出远门时想要的一双皮鞋,或者某人在孩子满月时收到她捎来的老虎头的帽子。我觉得,她的世界里全是人、人、人。父亲去世后的三个月,姑姑去世。并无人向她告知父亲的离世,他们因为各自的身体
13、不好,卧病在床,已有很久不见了。那天,我与表哥表姐在殡仪馆等待姑姑的骨灰,一个表姐坐在我的对面,她抱着姑姑的遗像。老姑姑笑得很慈祥,那天或者有微雨,但在那个大厅里,是不会有的。一会儿,表哥来坐在我旁边跟我说话,大致意思是,你爸爸不在以后,我们谁也没说,但你姑姑好像是知道了,需要说明的是,姑姑因年老已经失忆,她此时有的记忆全是错乱的,连儿女都分不清了。表哥继续说,意思是我父亲不在后,我的姑姑像是完全就不行了,一天天地不行,也吃不动了,像大神散了一样, “还是操心你爸爸,你爸爸走了,她也觉得孤单了,要去寻他了我听着,突然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对面,表姐抱的姑姑的遗像的左眼上,有了一滴水,不,或是一滴
14、泪这一滴泪凭空而来!就在这一瞬间,我心里暗暗一惊,在这一边肃然坐直了身体,端正看着那照片。我觉得那一滴泪,就是在告诉我,我的感知是对的,表哥说的也是对的,她是这样的。而且,我感觉好像她只想告诉我一个人,因为她觉得我明白。某一瞬间,我茫茫然看周围,熙熙攘攘,这-瞬间凭空而来的一滴泪,如此真实也如此不真实。当我再回转过头来时,那一滴泪已不知去向现在,我谨以这一滴泪来纪念我去世的老姑姑,你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教导周围所有的人如何做父母,这是你最光辉的职业和最广达的一生。(选自散文2018 年第 10 期)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交代父亲金贵、骄纵,为下文
15、写老姑姑以长姐的身份教训、教育父亲,并被父亲依赖、信任作铺垫。B. “我”因与父亲冷战而到姑姑家,姑姑“一边叠衣服,一边眼睛也不拾“地跟我说话, ”说明姑姑对于“我”和父亲冷战非常不满。C. 文章写景的地方简而精,比如姑姑摘豆角时写到“太阳” , “我”去看望姑姑写到。 “下了微雪” ,既展现当时的环境,又烘托了人物形象。D. 文章行文质朴,善于借生活中的琐事来展现人物形象,最后-段评价总结性的语句,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5.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了老姑姑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一滴泪”的含意。【答案】4. B 5. 描写方法: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
16、言描写。老姑姑的形象:(1)温和亲切(慈爱可亲)。从她说话微微笑,与我道家常,没说完就忍不住笑了都可以看出。(2)严厉有责任感。从奶奶担心姑姑把爸打死,侧面看出姑姑平时对我爸爸的严厉,以及作为长姐的责任感。 6. 这是我看到的表姐抱的姑姑的遗像左眼上的泪水;也可能是“我”在姑姑去世时伤心到极点产生的幻觉。这是老姑姑对晚辈们能理解自己的回应,她因为晚辈们对她的理解而倍感欣慰。“一滴泪”是“我”对老姑姑的尊敬与纪念,是我心灵上因姑姑去世而留下的伤心的泪水。是对姑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教导周團所有人如何做父母”的赞美和尊敬。“一滴泪”是老姑姑对“弟弟”无言的爱, “办姐亦母”的她在“弟弟“去世后才“去
17、寻他”,是她对自己母亲临终托付的交代。【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说明姑姑对于我和父亲冷战非常不满”分析错误。应该是姑姑觉得没什么大事。故选B。【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了老姑姑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第一问问刻画人物的手法,可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18、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角度分析。 “一面微微笑着、先扑哧笑了”是神态描写, “面对我说”是语言描写。二问人物形象,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如“一面微微笑着,一面对我说” “扑哧笑了”可见老姑姑的慈爱可亲;“你奶奶死的时候,声声念念放不下你爸,对我说,她害怕她不在人世后,我把你爸给打死了” 从奶奶担心姑姑把爸打死,侧面看出姑姑平时对我爸爸的严厉,以及作为长姐的责任感。【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 “一滴泪”
19、是在文章的倒数第三段中才出现,原文说“突然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对面,表姐抱的姑姑的遗像的左眼上,有了一滴水,不,或是一滴泪这一滴泪凭空而来!就在这一瞬间,我心里暗暗一惊,在这一边肃然坐直了身体,端正看着那照片” ,可知“一滴泪”的表层含义就是指我看到的表姐抱的姑姑的遗像左眼上的泪水;“这一瞬间凭空而来的一滴泪,如此真实也如此不真实。当我再回转过头来时,那一滴泪已不知去向”也可能是“我”在姑姑去世时伤心到极点产生的幻觉。深层含意要在理解、概括文章段落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最后两段的内容来作答。 “我觉得那一滴泪,就是在告诉我,我的感知是对的,表哥说的也是对的,她是这样的”可见这一滴泪是老姑姑对晚辈们
20、能理解自己的回应。 “现在,我谨以这一滴泪来纪念我去世的老姑姑”可见这“一滴泪”是“我”对老姑姑的尊敬与纪念。 “你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教导周围所有的人如何做父母,这是你最光辉的职业和最广达的一生”可见这“一滴泪”是对姑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教导周團所有人如何做父母”的赞美和尊敬。 “还是操心你爸爸,你爸爸走了,她也觉得孤单了,要去寻他了我听着,突然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对面,表姐抱的姑姑的遗像的左眼上,有了一滴水,不,或是一滴泪这一滴泪凭空而来!”在这种情况下才看到“一滴泪” ,可见这“一滴泪”是老姑姑对“弟弟”无言的爱。围绕这几点回答即可。【点睛】标题意蕴答题模式及步骤 :模式: 标题自身意文中意
21、主旨义(含情感) 步骤: 第一步:析标题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 第二步:析标题修辞,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 第三步:析背景、情感,联系作者情感,文章主题,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茅以升:桥梁。栋梁。脊梁宁滨众所周知,茅以升建桥的英名是从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开始的,而其建桥的志向早在儿时就已经形成了。幼年经历的一次桥梁挤塌事故,使茅以升对“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应该说,对于桥的追寻贯穿了茅以升的一生。在他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能看到他在不断寻找架桥
22、的起点和支点。奋斗之桥为了实现自己的桥梁梦,大学期间,茅以升学习极为勒奋,仅他整理的笔记就多达 200余本,近千万字,摞起来有一人多高。他在校期间一直保持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5 年各科成績平均分高达 92.5 分,成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成绩历史最高纪录的保持者。20 世纪初,青年茅以升以优异成绩被保送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在那里,他用超凡实力打破了教授对他的质疑,仅用一年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硕士学位。可是,他依然没有满足。为了尽快掌握造桥的实际本领,进一步学习桥梁力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茅以升甚至想出了半工半读的主意,白天在桥梁公司实习,晚上去夜校攻读博士学位,星期天则去图书馆埋头苦读。有一次,
23、茅以升在图书馆的一角看书看得入了神,闭馆钟声响了他也没有听见,也没被人发现,竟被管理员锁在了屋子里。教育之桥早在建设钱塘江大桥时期,茅以升就已经开始了在科教育人道路上的探索。每年暑假,他都要致函大学,招收几十名大三、大四学生到大桥建设工地实习。钱塘江大桥工地成为培养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从中成长出了武汉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汪菊潜、南京长江大桥总工程梅旸春、郑州黄河大桥总工程师赵燧章等一批新中 国杰出桥梁工程师, 成为中国桥梁事业的中流砥柱。 ”茅以升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简明扼要,深受学生欢迎。为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茅以升独辟蹊径,发明了一种“学生考老师”的教学方法。每节课的前 10 分
24、钟,先指定一名学生就上次授课内容提出一个疑难问题让老师回答。从学生提出问题的深浅,可以看出他是否做过深入思考与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就多给分,提出的问题浅就少给分。如果提出的问题老师都回答不出来就給滿分。如此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往往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深,越来越有意义,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有些特别疑难而又有意义的问题,就作为以后的研究课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钻研,也促进了老师认真备课,如此达到了“教学相长” 。陶行知曾带教育科学生来听茅以升的课,并感慨地说:“这的确是个崭新的教学的革命,是开创了我国教育的一个先例,值得我们推广。 ”科学之桥茅以升认为:“科学属于人民” , “科学是为人
25、民服务的” , “科普是一座通向四化的桥梁” 。为此,他毕生致力于在科学与人民之间架设知识之桥。茅以升亲自动笔,写下了大量的科普作品。他写的科普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预见性。他的科普文章,不仅道理深刻、通俗易懂,而且语言形象生动。 五桥颂 中国的古桥和新桥 ,系统介绍了中国桥梁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桥梁史上的开山之作;他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填补了中国桥梁史的空白;他写的中国石拱桥 ,被收入中学课本,作为中学生必读的范文。【材料链接】1933 年至 1937 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茅以升攻克无数技术难题,建成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并经历了建桥、
26、炸桥和复桥的过程,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集中体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彰显了中华民族刚强不屈的民族之魂。茅以升先生的女儿茅玉麟回忆父亲时说:“他那么老了,八九十岁了,家里也有比较好的条件了,完全可以颐养天年,但是他没有。为科普事业,为孩子们做报告,给孩子们回信。现在我也教育我同围的人,教育我自己的孩子,父亲的这种精神真的值得传承。 ”7.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钱塘江大桥是茅以升人生中一座重要的桥,建桥、炸桥和复桥的曲折过程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也使得他声名鹊起。B. 茅以升是中国桥梁事业的先驱,如果没有茅以升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中国桥梁事业就缺少了一批
27、中流砥柱。C. 茅以升先生发明的“学生考老师”的方法,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受到了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的推崇。D. 茅以升先生认识到科学普及的重大意义,致力于科普作品的创作,他的科普文章科学性和文学性并重,影响深远。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讲述了茅以升先生“桥”的故事,三个小标题分别对应了茅以升在建桥、教育、科普三个领域取得的成就。B. 茅以升幼年时即对造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直到耄耋之年还奋斗在桥梁科研第一线。C. 茅以升先生大学和留学期间都十分勤奋,学成归国为中国桥梁事业以及桥梁科普做出巨大的贡献,体现了他拳拳的爱国之心。D. 茅以
28、升天资并不聪颖,但他用勤奋弥补了这一缺点, 所以茅以升认为自己生赖以过渡的桥梁名叫“奋斗” 。9.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桥梁栋梁脊梁”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7. A 8. C 9. 茅以开的一生,就是为桥梁事业奋斗、奉献的一生,是甘为搭建科学之桥的一生,这是“桥梁” ;茅以升先生以及他培养的大批人才,成为了中国桥梁事业的中流砥柱,这是“栋梁” ;茅以升先生勤奋实干、坚持不懈,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
29、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建桥、炸桥和复桥的曲折过程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于文无据,本文并没有叙述茅以升先生一生的曲折经历。故选 A。【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三个小标题分别对应了茅以升在建桥、教育、科普三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不对, “奋斗之桥“是茅以升先生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的总结。B 项从链接材料二可以看出,茅以升先生意差之年还奋斗在科普第一线,而不是桥梁科研的第一线。D 项“茅以升天资并不聪颖”无
30、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写到这一点。故选 C。【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本文的标题“桥梁栋梁脊梁”是由三个词语组成,而且这三个词语的内涵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都是对茅以开的高度概括,分析标题的含义句就可以从文章中对茅以开的具体描写的事件中寻找答案。从第一段的内容“应该说,对于桥的追寻贯穿了茅以升的一生。在他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能看到他在不断寻找架桥的起点和支点”可知“桥梁”是指茅以开一生中重要的事业。 “栋梁”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通常也比喻有非凡才能的人愿为祖国付出。从“只要说到茅以升,人们
31、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钱塘江大桥,这座著名的桥梁,已经成为茅以升爱国报国的象征” “1920 年后的约 30年间,茅以升曾应邀先后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校长等职务,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工程技术人才” ,可见茅以升先生以及他培养的大批人才,成为了中国桥梁事业的中流砥柱,这是“栋梁” 。 “脊梁”是指全身骨骼的主干,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由材料后面的材料连接的内容“集中体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彰显了中华民族刚强不屈的民族之魂” “ 父亲的这种精神真的值得传承”可知茅以升先生勤奋实干、坚持不懈,鞠躬尽瘁的精神品
32、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
33、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
34、之夜引兵而去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日:“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日:“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鸽在也。太史公曰:淳于覺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亦伟哉!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有删改)注:禳田:耕种时设察,祈求丰收。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
3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B.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C.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D.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侯,即对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国国君的统称,后多用来比喻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地方官。B. 威王八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的方法还有年
36、号纪年法、千支纪年法等。C. 驷,指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四匹马拉的车,在古代也叫做“乘”D. 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史官官职名称,也是在史记中对司马迁的敬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淳于髡出身低下,但能力不凡。他是入赘齐国的女婿,但却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没有受过屈辱。B. 淳于髡有勇有谋,敢于进谏。齐威王不理国政,国家内忧外患却无人敢进言劝谏。淳于髡挺身而出,进谏威王,成功劝说齐威王,一鸣惊人。C. 淳于髡风趣幽默,善用隐语。楚国加兵于齐,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求救。淳于髡通过故事,让齐威王增加了礼物,成功借兵,打败楚国。D.
37、 淳于髡机敏善辩,不辱使命。他曾奉命向楚国献鹄,途中鸿鹄飞走,淳于髡编造套说辞,楚王不仅没有责罚他,反而给了他更多的赏赐。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各级官员政事荒废混乱,诸侯各国一起来侵犯,齐国将要灭亡,就在朝夕之间了。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2)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和它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38、,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赍黄金千镒”的主语是“齐威王” ,所以中间不能断开,应该为“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 ,排除 AB。比较 CD 两项,主要断句区别在“髡辞而行至赵”这句。这句中的“而”是一个表示承接的连词,连接“辞”和“行”两个动词,中间不应断开,应该为“髡辞而行/至赵” 。故选 C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39、、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 D 句中“也是在史记中对司马迁的敬称”分析错误。 “太史公”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自称。故选 D。【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打败楚国”分析错误。根据原文,没有打败楚国,是楚国自己退兵。故选 C。【13 题详解】试题
40、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荒乱”古今异义词,此处指“荒废混乱” ;“并”表示范围,相当于“皆” 、 “都” ;“且”将要;“左右”近臣、侍从。第二句得分点:“鹄,毛物”判断句“鸿鹄,是长毛的禽类” ;“类”相似;“信”诚实。【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
41、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淳于覺是齐国的“据女婿” 。身高不足七尺,语言流畅、能言善辩,层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没有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隐居于深宫,不理政事,把政事托付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诸侯各国一起来優犯,齐国灭亡就在朝夕之间了,齐王
42、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一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怎么一回事吗?”威王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震惊。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入朝议事,奖赏一人,谦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齐威王八年(前 371 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覺到赵国去请救兵,让他携带礼品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吗?”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呢?”齐王说:“那你的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
43、见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只猪蹄,一杯酒,祷告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回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茂盛丰熟,米粮堆积粮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很多,所以笑他。 ”于是齐威王就把礼品增加到黄金千银,白璧十双,驷马车百辆。淳于髡辞别动身,到了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裏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撒兵而去。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鴻鵠。出了城门,在道路上那只鴻鹄飞走了。(淳于髡)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虚伪的经历成了一套谎话,前去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献鸿鹄,(乘船)从水中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我想剖开肚子或勒紧脖子
44、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谋士自己伤害自己或自杀。鸿鵠,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我) 想逃跑到別的国家去,又哀痛着我的两位国君的使者不能联系,所以来承认错误,向大王叩头接受大王处罚。 ”楚王说:“好,齐王(竟)有这样诚实的士人啊!”(于是)优厚地赏踢了他,(赏踢他的)财物比有鸿鹄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倍。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诗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
45、诗人勇于拳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B. 颔联一个“钟”字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写出了泰山景象的神奇秀丽。C. 颈联诗人抓住“云” “归鸟”两个景物细节,表现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D. 全诗无一“望”字,却由远及近,通过诗人亲眼所见,句句写向岳而望。15. 诗人运用哪些手法写泰山之高?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侧面烘托。首联写诗人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颈联写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谊染。颔联写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速天蔽日的形象。想象。尾联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
46、群山,虚写泰山之高。衬托(正村)。尾联以群山之矮小,衬托出泰山之高耸。【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 项,诗歌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井非是诗人亲眼所见,也非“向岳而望” ,而是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故选 D。【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干问“诗人运用哪些手法写泰山之高?” ,这是对描写手法的考查,可从对比、衬托、白描、联想和想像等角度分析。是“齐
47、鲁青未了” ,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 ,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曰,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曾云” ,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 ,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小,虚写泰山之高。【点睛】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
48、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_,_。 ”两句,既描写了宏阔之景,又创设了离别的情境。(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学思结合的句子是: _,_。(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_,_。 ”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答案】 (1). 城阙辅三秦 (2). 风烟望五津 (3). 学而不思则罔 (4). 思而不学则殆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
49、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阙” “罔” “殆” “拂”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今年年初,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受到广大观众及年轻人的喜爱,片中的文物更是凭借“呆萌”气质变形“网红” 。其多组文案海报走红网络,活泼的画风,出人意表的“脑洞” ,让这些“反差萌”的文物海报,一时间成为大众 的转发 “爆款” 。 该节目展示了 100 件文物,共 100 集,每集 5 分钟讲述一件文物短小并不意味着粗糙,而是对“精”更高的要求。该片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穿越古今,探访先贤今人,着重讲述国宝背后的传奇故事和 曲折经历, 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寻找中华魂魄,使观众 ,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该片第二季于 7 月 23 日在央视纪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