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在阻碍中国企业国际化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让世界震惊,各大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开始了壮志激昂的国际化之旅。 但是,海尔在美泰之战中刹羽而归,中海油在美国石油并购中折戟,更多的企业则被反倾销、专利起诉、绿色壁垒等弄得晕头转向遍体鳞伤。媒体惊呼:我们成了发达国家民粹政治的替罪羊,陷入了跨国公司黑手构织的充满利刺的网里。 真是这样的吗?到底是谁在阻碍我们的国际化? 正方:中国企业国际化遭遇跨国黑手 反方:软竞争力,中国企业的硬伤 正方:中国企业国际化遭遇跨国黑手 文/曾德三 作者简介:曾德三,华澳集团董事长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风起云涌。TCL、联想、南汽等大企业开始吹响了中国企业进军国际
2、的号角。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国制造型企业也在用代工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国际化之旅。截至 2004 年底,经商务部批准备案的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累计达到 8300 多家,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近 370 亿美元。 然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异常艰辛。迅速崛起的中国企业,面对制订游戏规则的发达国家,遭遇了一层又一层不合理不道德甚至是卑劣手段构织的包围圈,在跨国公司以及所属国的围追堵截中,步履蹒跚奄奄一息。 反倾销:民粹政治的替罪羊 在这场明显一边倒的战争中,中国企业遭遇最多的就是“反倾销”。 WTO 的一份报告指出, 2004 年,共有 16 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 5
3、7 起,涉案金额共 12.6 亿美元,为全球之最,涉及的产品共 4000 多种,几乎涉及所有我国具备出口竞争力的产品类别。 中国商品“享受”这种特殊待遇并非“误会”。中国从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从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制造业的兴旺是必然。但是,在“世界工厂”的光环下,中国企业挣的是加工领域微薄的血汗利润,体现在设计和销售领域的大部分利润却被跨国公司所赚取。现在,中国企业通过国际化,直奔商业价值链的高端而去,无疑触动了跨国巨头们的既得利益。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反倾销看似有理有据的法律行为,其实质上却是标准制订者国际竞争对手幕后黑手鼓捣出的恶之花。 而更恶劣的是,仅仅是披着法律外衣的反
4、倾销调查还不够,入乡随俗的中国企业渐渐摸熟了这些规则之后,黑手们更是掀开华丽的外衣赤膊上阵了。 2004 年 9 月 17 日,约 400 名不明身份的西班牙人在未得到当地政府批准的情况下,烧毁了共有 16 个集装箱的温州鞋,造成经济损失约 800 万元。这是西班牙有史以来发生的第一次严重侵犯华商权益的暴力事件,引起了各方的震动。 一双不错的中国鞋在西班牙只卖 5 欧元,而西班牙生产的鞋最低也要 8 欧元区区 3 欧元的差价竟然导致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暴力事件。据此,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中国鞋”的竞争优势(价格、质量、经营方式)打垮了很多本土企业,当地制鞋业和销售商深感危机重重。温州鞋商已然成为
5、主导当地鞋业市场的少数族群,引致那些被抢走饭碗和生意的当地多数族群嫉恨,成为当地民粹政治的替罪羊,成为“不平等感觉”的发泄对象,成为多数人暴力的牺牲品。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在欧美 大有市场,经济上的民族主义不仅没有死亡,而且还是个被不断强化的价值观念。 反并购:“中国威胁论”的新版本 海外并购,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最重要的手段。中国企业并购的对象大多是海外经营处于困境的企业,同时也希望借此将自己的生产成本优势与这些国际知名品牌,或是其核心技术相结合,走向国际化。可以说,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在为自身发展开拓条件的同时,也挽救了一批濒临倒闭的海外企业,实现的是交易
6、双方的“双赢”,而不是“威胁”。但是,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也充满荆棘。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一个双赢的、简单的企业并购行为,在美国却变成了敏感的政治问题,以致收购计划遭到一些美国政客的百般阻挠。中海油在宣布收购计划之后,依照西方社会的规则,用“自由市场”、“股东权益”等纯而又纯的西方市场化语言,做了大量工作,试图化解美国人的疑虑,但得到的答复却是美国政客们“共产主义中国”等充满意识形态的冷战词汇。 被迫退出竞购后,中海油 CEO 傅成玉表示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海外企业在自由贸易中竟然能用政治手段阻碍纯商业竞争;二是在我在按他们制定的规则进行运作的时候,他们感觉利益可能受损,竟然就能把这样一个
7、执行了 20 多年的法律随时改变。难道这不是对一向用“不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为由攻击中国企业的西方国家莫大的讽刺? 香港商报在必须冲破的樊篱:妖魔化中企一文中评论道,近年来一直标榜自由贸易并以此为荣的西方国家,千方百计阻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一种“中国威胁论”的新变种“中国企业威胁论”也就在国际社会中应运而生。 中新网也认为,“中国威胁论”使中国企业在不少领域失去了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中国企业用相同的价格参与竞标,必定失败;即便用较高的价格竞标,也往往没有成功的机会。 英国金融时报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担心中国的和平崛起正是美国阻扰中国企业并购的真正原因。 绿色壁垒背后的黑手 相对于一些常见的阻
8、挠方式,绿色壁垒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企业面对的更大麻烦。事实上,这样的麻烦正在向我们走来。 海外“黑手”是如何利用绿色壁垒来阻挠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呢?保护环境,对企业来说本无可厚非。但是,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却凭借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中国企业提出一些极高的要求,偏离或超越了现阶段环保工作及其目标所需的程度,有的国家背离了公平的宗旨,干脆做出了内外有别的规定,例如日本对进口菠菜低毒性农药残留量规定为不超过 0.01PPM,而对本国大量生产的萝卜却限制在3PPM(油菜 2PPM、白菜和洋白菜 1PPM、番茄 0.5PPM),最大相差竟达 300 倍! 西方发达国家还利用其繁杂的技术标准和手段在产品检
9、验方面不断增加项目、扩大范围、提高苛刻程度等绿色壁垒隐蔽的歧视性一面,中国的出口产品往往因受制于多项指标的技术参数而顾此失彼。同时,绿色壁垒被人为滥用的情形也正在日渐增多,欧盟曾因中国褐虾的“氯霉素事件”而对来自于我国的动物源食品进口实施全面禁止,这种针对我国产品“一刀切”的做法显示出欧盟对华产品实施歧视性待遇的惯性。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商标抢注等许多人闻所未闻的阻挠手段正向我们袭来。传统的一些阻挠手段可能会受到国际公约的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但是,这些新的手段以保护消费者、劳工和环境为名,从而对中国企业进行有意的刁难和歧视,其方式更隐蔽,危害较传统手
10、段有过之而无不及。 国际规则:发达国家的御用工具 2001 年,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说,他过去经商时得到的经验是,在对手还没有崛起的时候,打倒他所用的力气最小。几十年前日本的崛起以及十几年前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崛起都有过被恶意阻挠的经历。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和规则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跨过了这发展阶段,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发展阶段的差异以及话语权的非对等性来制定一些看似公平,实际却近乎严苛的标准,以阻挠中国企业国际化。 海信董事长周厚健谈到:“我们不怕竞争,但需要正当竞争。”这无疑折射出中国企业在
11、国际化进程中的些许无奈。 即便在相同的游戏规则面前, 但二者起点相差甚远,按照统一规则同场竞技, 发展中的中国处于明显的劣势。这样的规则,对中国企业显然有失公平。 迄今为止,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商品实行歧视性政策,在反倾销调查中坚持用第三国的生产成本来评估我国产品的正常价值,给裁决造成极大的随意性和不公正性。“中国制造”的价格为什么低?中国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低廉是事实,但美国和欧盟都不承认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这个相对优势。规则制定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先天具有强烈的“扶强抑弱”性, 体现着发达成员强烈的趋利本性,所以规则的内容不公平也就非常自然了。 我们必须清
12、楚地看到,包括国际贸易在内的世界秩序,也大多以西方利益为基础,具体到每个国家,不管嘴上是否说着双赢,都是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前提的。我们生活的不是一个大同社会,残酷竞争的“丛林法则”依旧是这个世界所遵循的最根本准则。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期待着还国际规则以本来面目。 反方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异常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自身忽略了社会责任这一重大问题,“社会责任”看似与企业生存发展无关痛痒,但这一软竞争力的忽略,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其影响将是致命的。 软竞争力:中国企业的硬伤 文/匡贤明 作者简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有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观点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受阻的“外因
13、说”。不可否认,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导致了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受挫。但是,把这些因素全部归因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必走之路的今天,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也无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源。中国企业国际化受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企业自身能力的缺失特别是软竞争力的缺失! 跨国公司并非针对中国企业 国际社会的确存在着某些反华和排华的倾向,但我们如果不假思索地把中国企业遭遇到的抵制、处罚均归咎于上述原因,这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2003 年,沃尔玛在中国将 72 家因雇佣童工的供货工厂列入永久性禁入名单。沃尔玛称,他们在全球每周进行超过三百次的工厂检查,以保证供货商工厂
14、的操作符合联合国和相关国家制定的标准。如发现供货商没有遵循当地法律和沃尔玛标准,沃尔玛会终止与其合作关系。由此看来,沃尔玛并非只是针对中国企业采取制裁措施,沃尔玛要的是低价的产品来保证自己的利润,但为了达到低成本而“逼迫员工超时工作”、“雇佣童工”的还是中国某些企业自己。中国国内舆论也认为,沃尔玛对这些包括中国部分企业在内的“血汗工厂”进行抵制是正确的。 美国著名的制衣公司 GAP 几个月前也发表了社会责任报告和相似的声明。公司在报告中披露了其设立在墨西哥、中国、俄罗斯以及印度工厂中恶劣的工作条件。公司表示,共有 136 个合同工厂中存在着雇用童工、剥削工人以及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80 小时的情
15、况,并终止了与这些工厂的合同。 “血汗工厂”并非中国独有,遭遇跨国公司抵制的,也并非仅是中国的“血汗工厂”。前文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是遭受处罚和制裁最多的国家,这只能用两个观点来解释:中国企业是国际化进程最急迫的,中国企业不符合国际标准也是最多的。 不思己过,反责与人,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认为只有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遭到非正常的待遇,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真正障碍:软竞争力不足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越来越少,商品与资源的流动将越来越自由。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说,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竞争力是最有效的穿透力。形象的比喻则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任何竞争
16、力,即使在贸易完全自由的情况下,它也必将被市场所淘汰。这个结论无论在国内竞争还是在国外竞争同样适用,只不过国际市场不像国内市场这样容易被我们自己的政府和关系网络来“调控”,温情的缺失就使人感觉特别残酷,进而心怀怨尤。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企业自身,即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企业的软竞争力严重不足。“国际化”只不过是将中国企业的这个问题提前暴露和放大了。 现代社会对竞争力的理解已经越来越宽泛,尖端科技、优秀人才、完美管理并不能保证企业一定具有竞争力社会还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简称 CSR)。作为回报,企业将获得所向披靡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就是责任竞争力。
17、尤其是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企业竞争力结构中的权重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可以有新的认识。 目前中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涉及面广,包括生产安全、劳动、社会保障、消防、工会、妇联等部门。甚至也包括地方政府的某些管理部门职能的失位。客观地分析,由于社会责任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导致了许多失败。 社会责任的缺失使企业的产品质量低下,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甚至企业的生存。近年来中国知名食品出现安全问题频频被曝光:苏丹红事件、小杯装果冻致死婴儿事件、光明变质奶再造事件等。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是提供合格的产品,如果这个最基本的责任都无法履行,
18、我们能希望这种企业在国内竞争中取得优势吗?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吗? 在俄罗斯,中国商品从备受追捧到鄙夷不屑,没有俄罗斯政府的抵制,没有俄罗斯国民的愤怒,中国轻工产品在俄罗斯节节败退,原因就一个,中国的产品假冒伪劣,质量低劣。 还是说产品出口方面的问题,据中国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教授的调查,前文所述的西班牙烧鞋事件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中国鞋的低价冲击,而是在一次为西班牙当地失业工人举行的慈善晚会上,到会的中国企业没有一家表示爱心。西班牙国民本来就认为是中国的倾销导致了工人失业,而中国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哪怕是一种敷衍激怒了西班牙国民,导致了烧鞋事件。换言之
19、,如果中国企业在这个晚会上稍具爱心,事态都不会如此发展。 在国内市场,相当多的企业如此漠视自己基本的社会责任,又怎么能希望它们会在国际市场上主动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而恰恰是这些社会责任的缺失,使得中国企业缺乏最有穿透力的竞争能力,国际社会又怎么会不排斥中国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并非是对中国企业的苛求 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是同一的。 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要求企业或组织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前文也曾提到一个“标准”的问题,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转型期,转型期是一种变革期,因为变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跨国巨头在用绿色屏障、在利用他们
20、制定的规则来阻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而对企业社会责任而言,不同的国家、企业,其标准应该是一致的,并不能因为参与者的能力不同就采取不同的标准,你只有参加校运会的能力就别去奥运会现眼,你通过努力提高了能力再来同场竞技。 中国的确是处于经济转型期,但我们更应该将此看作是“机遇期”,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大力提升我们的软竞争力。 从目前发展的趋势分析,在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失去作用的同时,利用社会责任作为新的贸易壁垒,不仅无法反驳,而且效果远大于传统的壁垒手段。现在的许多案例已经告诉我们,在缺失社会责任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要实施国际化战略,无疑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缺乏社会责任”也成为了打败
21、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软竞争力提升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必跨的坎 目前许多专家已经开始为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而呼吁。王志乐提出,中国企业在经过硬件引进阶段和企业制度提升阶段之后,需要第三次提升,即引入公司责任等最新理念的课题。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企业提升自己的责任理念和道德水准,做负责任的公司,是企业软竞争力的锻造。 “没有一个 CEO 愿意把自己的公司与血汗工厂联系在一起。” 一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高姿态更多的是出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公关策略考虑。“重要的不是自己有道德,而是让别人认为自己有道德。”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国外向型企业也因此遭遇到越来越多的 “发难”。大量的案例给成千上万
22、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不降低成本,可能失去订单;但以牺牲社会责任去过度降低成本,同样也可能失去订单,失去市场。 我们常常要问: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究竟是一种道德的呼吁,还是一种对企业有利的行为选择。事实证明,注重社会责任将从很多方面有助于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的企业,包括一些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唐博伟先生介绍说,杜邦公司的安全记录比美国工业水平好 10 倍;杜邦员工在工作场所比在家里安全 10 倍;超过 60的杜邦工厂实现了“0”伤害,杜邦每年因此减少了数百万美元的支出。 企业可以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获得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在推动营销战略方面往往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把这个责任同企业的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它能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