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者:吴鄞甫教案名称 面包发霉了科目 小学科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案设计者 吴鄞甫课时 2 课时一、教材分析这节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而本章研究的是“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面包这种日常常吃的食物是我们食物的一个典型代表, “面包发霉了”处在第五节,是本章唯一单独提出来的一种食物,可见其很具代表性,本节教材虽不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但却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和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学好这一节知识对于认识食物要在安全范围内食用有一个很好的作用。二、学情分析1.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2.在前几节他们已经对食物有过了解。3.学生们已经知道变质的食物不能吃。4.小学生对做
2、实验很感兴趣5.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实验记录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发了霉的食物为什么不能吃。2.学会做一般的简单的实验,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获得变质的食物不能吃的常识的过程中,通过做面包发霉的实验,发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通过观察面包长霉的过程,增强对变质食物不能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看到发霉的面包,并知道面包在什么条件下易发霉难点:如何能让小学生成功的完成面包发霉的实验五、教学策略1.采用“实验法”力图让学生细致的观察到面包霉变的过程,是本课主要使用的方法2.观察法、小组合作学
3、习法、讲授法、实习作业法、分析法六、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对本节要做的实验有所了解,每个小组白纸一张铅笔一只,全班分成4 个小组教师准备:有投影仪的教室、四个放大镜、四张实验记录表、两块大面包、一块发霉面包、牙签一包、滴管、恒温箱、水、四个塑料袋。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反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带领学生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有哪些在老师的带领下说出我们平时常吃的食物通过这个联系生活实际的话题,使学生轻松容易的就进入课堂观察发霉的面包1.把发霉的面包切成四块,把可以食用的面包也切成四块分别分给四个小组,同时给每个小组一个放大镜。2.巡视:纠正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规
4、范行为3.把小组的观察记录放到投影机上,参与对比不同小组的记录结果。1.用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和可以食用的面包,并把看到的情况对照的记录在白纸上。2.观察:认真细心观察、记录观察结果。3.不同小组对照记录结果,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总结出发霉面包的特点。1.对比观察,好看出变质面包的问题2.指导规范他们的实验操作行为3.对比观察结果,总结答案面包发霉的条件?1.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发霉的面包呢?2.如果见到过,那面包又是怎样发霉的,是不是放久了,过了保质期?3.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得出猜想答案(湿度、温度、时间)1.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随便描述。2.学生自由回答3.学生听老师的
5、讲述1.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2.引导式提问,规范思考方向3.快速的合理的提出假设的答案,有利于接下来的实验面包发霉实验1.把开课时的那四块好面包分给四个小组(小组编号为1、2、3、4) ,并给每个小组一根牙签2.给 2、3、4 小组一杯水和一只滴管3.给每个小组一只塑料袋4.完成后,分配各小组把自己的面包放到各自的位置上5.给每个小组一张实验记录表1.用牙签取发霉面包上碎屑均匀的放到好面包上2.2、3、4 用滴管均匀的滴10 滴水在自己小组的面包上3.学生把自己小组的面包放到袋子里并系好标上小组序号4.1、2 放在自己的桌子上;3 放到高温恒温箱;4 放到低温恒温箱5.小组选人负责实验记录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知识小结、拓展1.面包发霉的原因2.提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变质?1.学生听讲2.学生不必回答、直接下课,作为课后思考题1.通过前面的工作,得出结果2.给学生一些未解决问题,开发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精神板书设计发霉的面包一:观察发霉的面包结果有霉臭味,表面具有彩色斑点二:面包发霉的条件?有霉变面包的存在,较暗的潮湿的高温的空气环境三:知识小结面包发霉是因为有霉菌的存在设计思路食物这一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这中间有许多常识性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一直贯穿中一个思路,既要告诉学生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要让学生懂得相应的常识性的问题。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