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10 ,大小:1.44MB ,
资源ID:631000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3100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高考历史(湘教考苑)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x)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高考历史(湘教考苑)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x

1、第2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纲要求,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从汉至元 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及特点; 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点一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点呈现,考点一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自主学习,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对抗朝廷。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推恩 令 ”。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中央集权 得到加强。,2.唐朝

2、 (1)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 节度使 ,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 (1)措施,(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 中央集权 。,4.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进行管理。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 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知识拓展 元代行省的区划原则“犬牙交错”,知识拓展 元代行省的区划原则“犬牙交错”,总结归纳 从汉至元中央对地方加强管辖的基本特点 (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北宋。 (2)划分适当的

3、行政区域,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加强监察制度,如汉朝设刺史,北宋设通判。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如北宋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5)实行一些特殊的制度,如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图解历史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 (1)原因:汉初, 丞相 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 尚 书令 、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3)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教材补遗 汉代的政治特点,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知识拓展 门阀政治 (1)含义: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

4、权的共治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 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2)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对它的评价,3.隋唐时期 (1)措施:中央的三省中书、 门下 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 执行。 尚书省 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意义: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 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 本沿袭这种制度。,知识拓展 唐代中期门阀政治衰落的原因,图解历史 三省六部制的分工流程,4.宋朝 (1)措施:设立 中书门下 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 权。后增设 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5、权、 军权和财权。 (2)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知识拓展 宋代的文官政治 (1)含义: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上都与唐代有了很 大不同,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 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2)形成原因,(3)表现: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行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司、各州的长官,大多重用文人;以文人掌兵权,根除藩镇跋扈之祸;提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术”是宋代基本国策。

6、,图解历史 宋代中央的权力结构,5.元朝 (1)措施:设 中书省 ,它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 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 门第 即可步入仕 途。,3.隋唐科举制 (1)形成:隋炀帝时,设 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2)继承并发展:唐至清。 (3)影响: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 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 响深远。 知识拓展 八股取士 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

7、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为八股取士。明清 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 皇帝的忠顺奴仆。,主题一 探究封建国家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 史料呈现 史料1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 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史料2 宋代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合作探究,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史料3 元史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 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

8、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是指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决了汉初郡国并行对中央的威胁,加强 了中央集权。 (2)史料2中“路”“通判”说明宋代对地方行政进一步细化。宋代在 地方军、政、财、刑罚等方面设置官员,直属中央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的威胁。 (3)史料3中“凡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反映出行省具有地方财政、军事、行政等事权;“与都省为表里”表明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元朝通过创设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1、2,分析封建国家地方管理体制演变的

9、特点。 提示 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中央集权逐步强化。,(2)元代行省制的创立,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走向完善的标 志。综合以上三则史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演变的认识。 提示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但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绝对 服从中央,不利于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1.特点 (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 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员的选拔、考核,地方 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 县制郡国并行制

10、行省制)。,史论归纳 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与影响,2.影响 (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租 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 经济的发展。 (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 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 主题二 探究从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主题二 探究从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史料呈现 史料1 汉哀帝语:“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 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史料2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

11、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 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 下又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史料3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太宗患 中书权太重于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读史指导 (1)史料1中“朕之不逮”指皇帝所不及之处,揭示出汉代丞相的职责是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有利于避免皇帝决策失误。这也进一步说明汉朝 君主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权的制约。 (2)史料2中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 行,体现了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和分工明确。 (3)史料3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而“于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 审刑

12、院”,反映了宋代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1、2、3,分析从汉至元君主专制演变的趋势是怎样的? 提示 从汉代开始,皇帝通过削弱、限制、分割宰相的权力,不断加强 皇权。 (2)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推广的积极作用。 提示 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史论归纳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相权步步削弱,君权逐渐 强化。,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发展 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 及权

13、威的下降。,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 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主题三 探究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趋势及影响 史料呈现史料1 (先秦)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史料2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史料3 科举制一方面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冲破了“九品中 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 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

14、机会。另一 方面,它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读史指导 (1)史料1引自礼记,其中关键信息“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说明先秦推行的是世官制,难以选拔出真正为国所用的人才。 (2)史料2主要介绍了汉代察举制的选官标准,其中信息“德行”“学通”反映出察举制下选拔官吏把道德、品行、才学作为举荐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拔出一批有才能的官员,但由于教育的不公平,真 正的寒门子弟少有被选中的机会。 (3)史料3为后世学者对科举制的评价,其中信息“扩大了”“冲破了” 指出了科举选官的范围、标准的变化。“

15、开放性”指的是科举选官原 则的变化,也反映了选拔官吏的来源基础扩大了。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 为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公开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官制、察举制选拔人才的弊,端。,提示 世官制与察举制都是以官举士,难以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2)综合以上三则史料,分析科举选官的积极作用。 提示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从地方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变化和趋势,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2.影响 (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

16、为官,维 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 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 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为国家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队伍,有利于封建 国家的长治久安。,考点集训,1.(2017课标),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C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理解。观察表格,西汉 中央政府对地方

17、郡国直接管辖的数量越来越多,表明汉代中央集权不断 加强,这有利于朝廷调动地方力量解决匈奴威胁等边患问题,故选C项。,2.(2019湖南常德模拟)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 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 主要表明 ( C ) A.门阀士族政治的形成 B.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 C.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D.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答案 C 材料说明,南朝时期寒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为了强化皇 权,君王任用寒人,在内朝,寒人掌机要,在外朝,寒人通过担任典签监察地 方。此外,南朝时的将帅,大多出自寒门,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寒人地位的 上升主要表明专制皇权

18、的逐渐加强,故C项正确。,3.(2018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魏晋时代,尚有很多人反对九品中正 制,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反对这一制度。这一变化反映 了 ( C ) 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世家大族逐渐走向没落 C.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 D.考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答案 C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B项明显 错误;九品中正制使官吏的选拔权把持在门阀家族的手上,据材料可知 南北朝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反对这一制度,说明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 故C项正确;考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是在隋朝,故D项错误。,4.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

19、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 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B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东汉时期,“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 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该做法有利于从世家大族中 选拔人才,而不利于寒门家庭中人才的晋升,在客观上促使社会阶层趋 于固化,故选B项。,考点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自主学习,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 (1)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 中书省 ,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 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

20、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2.措施 (1)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 六部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 图解历史 宰相与皇帝的双重关系,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 图解历史 宰相与皇帝的双重关系二、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深感力不从心。,2.过程 (1)明太祖设置 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顾问。 (2)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出现。 (3)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 票拟权 ,主持

21、阁务的首辅权压 众臣。 (4) 张居正 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 问的 内侍 机构。,三、明代对地方的统治,1.内容:明代仿效宋朝中央对地方的集权制度,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以 分权:布政司管地方的行政;按察司管地方的监察;都指挥使司管地方的 军政,调兵则由中央。,2.作用:这种地方最高层级统治的分权体制,有利也有弊。,3.演变:明中叶后又设文官总督、巡抚,职权在三司之上,代表中央到该 地区直接节制三司,统一征调军队、军粮物资,集中指挥。明代的督抚 具有临时性,多担任军事方面的职责。 知识拓展 明代加强统治的其他措施 (1)宦官

22、专权:明代皇帝厌政,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办,这为 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宦官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 面。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 (2)特务统治: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利用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行,设立厂卫机构,监视侦察官民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 导。 列表比较 古代中国的宰相与内阁首辅,四、军机处的设立,1.清朝初年 (1)设内阁、置六部,内阁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 议政王大臣会 议 定夺。 (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康熙时期:设 南书房 参与机要事务,其与内阁、议政王大

23、臣会议 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职责: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3)影响:不仅提高了 行政效率 ,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 一步得到巩固。 知识拓展 清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1)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 藏行政。,(2)确立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 金瓶掣签制度,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 改土设流、废土改流,始于明

24、代中后期,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 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列表比较 明代内阁与清代军机处,列表比较 明代内阁与清代军机处,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主题 探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史料呈现 史料1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史料2 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西北用兵,往返军报频繁,内阁距 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这年元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其全称 为“办理军机事务处”。,合作探究,史料3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 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 成依旧葫芦样,要把

25、葫芦仔细看。” 读史指导 (1)史料1引自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其中信息“有明之无善治”是因 为“高皇帝罢丞相”,这表明相权对皇权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2)史料2主要介绍了清代军机处设立的起因,其中信息“西北用兵”揭 示了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太远”“不便亲授机宜”反映了清代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适应军务需要。 (3)史料3中的关键信息“积成样本四巨册”“惟揣摹此样本为急”说明官员拘泥规则,缺乏参政主动性、灵活变通性,揭示了君主专制造成的体制僵化的弊端。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1、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强化君权的措施。 提示 明初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 (2)

26、依据史料2、3,分析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提示 军机大臣都由皇帝钦定,他们跪受笔录,承旨办事,军政大权完全 集中到皇帝手中。清代设立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 君臣关系成为彻底的主仆关系。 史论归纳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 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 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 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4)体现了时代

27、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 (1)积极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发展社会 经济文化、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消极影响 从目的看,它维护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家天下”的皇族统治,具 有历史的反动性。 从措施看,它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违背了时代潮流,束缚了社会生 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考点集训,1.(2017课标)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 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

28、读本。由此可 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 A 本题考查明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明初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 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反映出明代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 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宦官地位提高,其实质是 皇权的加强,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内阁,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宦官 是否参与决策,D项错误。,2.(2016课标)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 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 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

29、有助于 ( B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 B 材料表明,明朝对地方三司的管理从六部直接管理演变为由 巡抚管理,巡抚总括地方三司,这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3.(2018河北石家庄高三模拟)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 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 “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这一官职的设置 ( D )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 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 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 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

30、答案 D 根据材料“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可知A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在明朝之前就已有地方监察体制,例如西汉的刺 史,宋代的通判,所以说“开启”不正确,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都察 院设于明洪武十五年,是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的,主要监督地方官员,故 C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后,六部直属皇帝,皇权加强,而监察官是为皇权 服务的,这一官职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 故D项正确。,4.(2019河北张家口质检)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 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内阁)。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 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这说明 ( B )

31、 A.殿阁大学士(内阁阁臣)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 C.内阁权力并非来源于皇帝 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答案 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这是加强 君主专制的体现。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 一般,言语粗暴,说明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故B项正确。,本讲小结,记识记纲要,背史论术语,1.在中央,汉武帝时形成“中朝”,是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为“外朝”。地方上,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分裂叛乱问题。 2.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

32、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4.唐朝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5.元代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6.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的内侍机构即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7

33、.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体现了选官原则日益公平、公正。但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是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是巩固统 治、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单元优化提升,知识框架,一、全面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纵横拓展,1.基本含义 (1)君主专制:主要指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 世袭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主要指地方服从中央。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 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2.形成原因 (1)

34、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加以保护。 (2)政治: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镇压人民的反抗;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3)思想:战国时期的法家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3.主要内容 (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 学神化皇权;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 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代实 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 (4)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如

35、秦朝推行的郡县制,规定郡县长官由皇帝一,人任免;起于隋唐的科举制,也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等。,4.发展历程,5.基本矛盾 一是中央内部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最终被废除。 二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6.双重影响 (1)积极:经济上,有利于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 础。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36、巩固。思想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 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社会 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的进步。 跟踪训练1 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

37、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 ( B ),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 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答案 B 材料中官署的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与家事与国事逐 渐分离无关,故A项错误;官制变化带来官署位置的变化,进而影响城市 布局,故B项正确;材料中官署的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并不能反 映出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没 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变化,故D项错误。,二、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和规律性认识,1.过程 (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38、(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 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 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4)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改道为路。,(6)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 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7)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2.特点 (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 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39、 (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管理者的任免、考核,地 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3.规律性认识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 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受 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 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 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

40、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 主,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2 000多年的 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 州、府、省则变化很大。 跟踪训练2 (2018河北邯郸摸底)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 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 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据此可知当时 ( D ),A.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 C.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 D.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答案 D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

41、始皇在全国范围 内推行郡县制,才使郡一级的行政区划成为定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 “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不能体现楚王善于纳谏,故C项错误;材料中 “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以为郡,距(拒)秦”表明郡制是 在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故D项正确。,答案 D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始皇在全国范围 内推行郡县制,才使郡一级的行政区划成为定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 “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不能体现楚王善于纳谏,故C项错误;材料中 “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以为郡,距(拒)秦”表明郡制是 在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故D项正确。,1.历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三、中国古代的监察

42、制度,2.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1)组织独立,自成系统。 (2)对官吏的监察渗透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实行重奖重罚。 (3)以轻制重,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 (4)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机构的权力 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3.对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 (1)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 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君主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只是 皇帝的耳目和工具,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监察制度是皇权的附属品, 能否发挥正常作用,与皇帝的明昏有密切关系;随着监

43、察制度日益腐朽, 监察官本身贪赃枉法者也不乏其人,更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和低效。,4.古代谏议制度 (1)目的: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主要朝代的谏议制度: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门下省可以对皇帝 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明 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没有了。 (3)作用: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帝无上的权力,但有时对纠正皇帝过失、 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也发挥过积极作用。,跟踪训练3 (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史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 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

44、之事,可否裁 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这表明宋代 ( A ) 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地方权力的扩大威胁中央集权 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答案 A 根据“州郡最要之任”“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刺举以闻”等信息可知宋代赋予通判较大的权力,说明宋代重视监察体系,故A项正确;由材料可知,通判并非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地方权力的扩大,故C项错误;藩镇割据是由于地方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材料仅从行政上削弱了地方权力,无法达到避免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作用,故D项错误。,四、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比较,跟踪训练4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被要求磕头以谢皇恩,经 争取后改为单膝下跪叩头三次。该使团在颐和园等待接见时因天气炎 热要求稍事休息,清政府官员认为不能让皇帝久等而将其斥骂。这一现 象反映出清朝 ( D ) A.对外政策的松动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朝贡体制的破产 D.天朝心态的延续,答案 D 题干中“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被要求磕头以谢皇恩”“清 政府官员认为不能让皇帝久等而将其斥骂”都说明了清朝天朝心态的 延续,故D项正确。,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