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在日常教学中要理清议论文的文体基础知识:1、概念:议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2、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1)论点:A、概念: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B、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集中概括,有实际意义。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C、 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审清题目。有的议论文它的题目本身就
2、是文章的论点;有的议论文,它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 第二、找中心句。议论文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作者对所论问题表明态度的语句,这语句就是文章的论点。有时,这类中心句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第三、提炼归纳。即弄清作者对论题的基本态度,然后据此进行概括。如果文章是对几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那将就几个分论点适当地加以汇集,以一个完整、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D、中心论点的提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a、标题就是中心论点.b、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 C、文章结尾出现中心论点 d、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A、 概念: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
3、论点的材料,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B、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C、分类: 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3)论证:A、概念: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B、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C、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
4、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D、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a、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 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b、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C、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d、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3、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
5、解决问题(结论)。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 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例 2.“起承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
6、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4、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二、考前专项指导议论文的考点和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或补充论据。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或论证角度。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二)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分类解说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
7、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明确: 分论点可有 N 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 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8、(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可能就是论点。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进行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的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例子:“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9、”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答:“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修辞手法。】(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 X 的话,充分有力证明 Y 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举例论证:通过举 X 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 Y 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
10、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3)比喻论证:把 X 比作 Y.证明 Z 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通过 X 与 Y 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 Z 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例子:如“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答:(1)比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论证了“诚实是可贵”这个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2)道理论
11、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这个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4.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5.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1)
12、常见的作用:引出下(全)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2)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引出论点或论题。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段的作用的答题技巧:(1)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2)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6.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先看这两断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两种答法技巧:(
13、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的先后关系。(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7.根据文章,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8.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答
14、法技巧: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9.:本文的结构怎样?(是怎样展开论述的)1)、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注意顺序条理)3)、对比式。正反对比。4)、综合式。10.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答题技巧:(1)不能。(2)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3)删除后的意思是*。(4)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议论文的语言:1)严密性;2)“但”、“固然”、“诚然”等提示语;3)词语的感情色彩;4)语气、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否定陈述.排比、双重否定等)】11.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
15、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答题技巧:(1)论点。(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3)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4)发出号召。附:中考成题及标准参考答案 (一)善待挫折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
16、去面对挫折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 17 岁失去母亲,26 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
17、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12. 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 分)答: (3 分)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
18、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明确方法计 1 分;准确说出好处计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3. 第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答: (3 分)不能删。 (1 分)因为“往往”一词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 (2 分;语意相近即可)14. 文章第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 分)答: 绊脚石: 人生路上的障碍。 垫脚石: 人生路上不断前进的凭借 (明确两者内涵各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15.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19、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 (4 分)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2 分;意思相近即可);举例 1 分(只要与观点相吻合即可);结合事例分析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二)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5 月 19 日至 5 月 21 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自“512”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
20、。13 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
21、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严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
22、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 天 10 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希望与中国同在!(选自 2008 年 5 月 22 日人民日报)15本文是作者针对 2008 年 5 月哪一件事发表的评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答: (3 分)国务院决定,2008 年 5 月 19 日至 21 日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全国哀悼日;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
23、存。评分说明:第一点 2 分,第二点 1 分。 16. 文中哪一句话是对标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最好的阐释?答:(2 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7. 结合你当时的所闻所见,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答:(3 分)用全国默哀、下半旗这样的隆重仪式来哀悼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平民百姓,体现了国家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表现。18第段说“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请以父母、老师和学生为对象各举一个事例证明。父母: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获救;老师:在地
24、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 4 个学生而自己却不幸遇难; 学生: 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压在 13 岁的向孝廉同学身上,生死之间马健同学手刨 4 小时将其救出。 19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的?答: (3 分)国家与人民同在、爱心与希望同在、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评分说明:一个方面 1 分,共 3 分。(三)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25、”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
26、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
27、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
28、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15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答: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16请根据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 分)选文第段先针对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学游泳为例,论证了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的观点。17选文第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答:强调了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功夫。18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 分答:示例一:课外阅读;(1 分)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
29、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2 分)示例二:写字潦草;(1 分)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苦恼。(2 分)(四)演奏快乐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的确,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
30、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流星瞬间的消逝,昙花一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演
31、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
32、妨亲自去坐一下吧。独自转动的摩天轮,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2、人们该怎样演奏快乐?(3 分)3、请谈谈你对第 5 段中“要相信,仰起头,就会有蓝天!”这句话的理解。(3 分)4、仿造下面的句子,续写一句。(2 分)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 (五)轻松读经典周国平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
33、,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
34、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图书市场上有一件怪事,别的商品基本上是按质论价,惟有图书不是。同样厚薄的书,不管里面装
35、的是垃圾还是金子,价钱都差不多。更怪的事情是,人们宁愿把可以买回金子的钱用来买垃圾。至于把宝贵的生命耗费在垃圾上还是金子上,其间的得失就完全不是钱可以衡量的了。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人们提供的建议。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
36、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
37、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
38、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1、通读全文后,回答:为什么读经典,作者的根本理由是: ;怎样读经典,作者的观点是: 。(4 分)2、从读经典的角度说,“真正的阅读”,一方面必须 ,另一方面必须 。(2 分)3、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学者的读法是把经典当做 ,普通人的读法是把经典当做 ,其中,心智活泼的人把读经典当做 。(3 分)4、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5 分)(1)第(5)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为什么要用“也许”“很可能”这两个词语?答: (2)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9)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有何不同?答:
39、5、什么是经典,请从文中获取有关经典的信息,按下面提供的句式写一段话。(6 分)经典是 ,经典是 ,经典是 。总之,经典是人们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6、“名著”也是经典。如何读名著,读里本文后,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的一点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不少于 120 字。(10 分)(六)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应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
40、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的谦虚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怕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时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耳倾听,是让人神采被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眸。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
41、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粉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地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
42、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象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的颈间。1、通读全文,说说读书可以使人的哪些方面变得优美?请分别概括出来。(3 分)答: 2、文章段在全文中
43、的作用上什么?(2 分)答: 3、仔细品读第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 分)答: 4、“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即给文章加上批语和注解。一般从文章的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写下阅读的心得和评语。请你选一个方面,给文章第段写评语或心得。(3分)答: (七)人总得藐视点什么陈鲁民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
44、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
45、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
46、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污,我
47、就敢藐视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综观全文,文末的“果真如此”中“如此”指的是什么?4、举例谈谈你所藐视的人(或物或事),并简要说说你能够藐视的理由。(八)不奢望上天的给予1972 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李光耀送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报告上批了这样一行字:你想让上天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收入连续多年列亚洲第三位。上天给每个国家(地区)的东西,确实都不多。就拿我们知道的来说,它仅给杭州一个西湖,仅给曲阜一个孔子。 。它只给了牛顿一只苹果,只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上天的馈赠虽然少得可怜,但它是酵母。君不见,聪明的江南人利用西湖把杭州变成了天堂;智慧的北方人利用孔子把曲阜变成了圣城。君不见,沉思中的牛顿因那只苹果,奠定了自己在物理学上无可撼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