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成功课 堂 巩 固 一、讨论交流。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勤奋是成功之道 2、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1、2、3、4)提出成功之道 (5、6、7、8) 分析 成功的三个条件 (9、10)结论: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3、思考文章第七段举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焚膏继晷三个典故有何作用? 1课文第九段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有何作用? 2课文第十段引王国维的做学问的三境界有何作用? 3作者引用并分析王国维的经典比喻,来说明勤奋是成功之道。王国维是治学的成功者,他的三种“境界说”在学界已经成为一种经典比喻,作者基本赞成“预期勤奋成功”的“成功之道” ,但是对此也有保留,认为自己公式
2、中的“天资”与“机遇”也是重要的,考虑到角度不同,不再展开论述,而是抓住王国维“三种境界”中最重要的一条“衣带渐宽终不悔” ,提醒人们,必须以勤奋精神去做学问或 干事业,再次强化了中心论点。二、阅读理解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 这两句话是大家熟悉的。王静安在人间 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宋词原句。2、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
3、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这是他的体会,你能对这两句话作一些说明吗?作者说“无能为力”是说人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天赋,人也不可能随意创造机遇。但是人不甘于落后,只要经过后天的努力,一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而机遇虽然说“不期而来” ,但是机遇不可能垂青不努力的人,有了机遇,还有一个能否抓住、把握的问题,一样要靠主观努力。3、 “业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什么意思?引用韩愈的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2为了说明勤奋是成功的最根本条件。 4、作者为什么说勤奋是成功的最根本条件?在成功的三个条件中,作者认
4、为人无力决定“天资” ,而机遇也没有办法预期,人在这两个方面无能为力。既然如此,就只剩下一条路勤奋。 5、王静安是谁?作者引用他的话的目的是什么?王国维 作者基本赞成“预期勤奋成功”的“成功之道” ,但是对此也有保留,认为自己公式中的“天资”与“机遇”也是重要的,抓住王国维“三种境界”中最重要的一条“衣带渐宽终不悔” ,提醒人们,必须以勤奋精神去做学问或干事业。6、请概括以上文字的中心。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一)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取得伟大的成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
5、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赫胥黎说得好:“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 24 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 24 小时。 ”现代书画家齐白石 90 多岁后仍然每天挥笔作画,一天至少五幅。他说:“不叫一日闲过。 ”有一天过生日,客人多,没有作画,他第二天又追画几张,以补“昨日 的闲过” 。科学家阿基米德一次正在研究数学,敌人冲进了城,他的研究工作还没有做完。他没有逃走,而是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画圆圈,计算着深奥的数学题。当一个罗马士兵持刀向他奔来时,他向士兵说:“我的朋友,在你杀死我以前,让我先画完这个圆圈吧!”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取得伟大的成就,必须有持
6、之以恒的精神。2.文中共引用了四个人的话作论据,其中属道 理论据,属事实论据。 3.本文的论点和论据是否统一?请简要说明理由。 _论点着眼于“持之以恒” ,论据着眼于“珍惜时间” 。文中的论据本来可以证明论点的,只是需将“珍惜时间”与“持之以恒”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必须对所引用的材料进行分析评议,使之与论点建立起联系,不然就起不到证明论点的作用。4.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依次是_讲道理、摆事实 _。(二)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
7、我除了 xin 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 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 y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 ro 舌。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略。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班级:-姓名:-;-3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 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 q 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
8、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1、文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请将下列典故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人物后面。A. 囊萤 B. 映雪 C. 悬梁 D. 刺股 战国时苏秦( D ) 晋代的孙康( B )晋代的车胤( A ) 汉代的孙敬( C )2、甲文中成功的三个条件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条件,为什么? 作者强调的是“勤奋” ,因为“天资”和“机遇” ,人们无能为力,而“勤奋”完全由人们自己决定。 (意思对即可)3、甲文中的“韩文公”是指谁?文中引用他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
9、于思,毁于随”是为了论证什么论点?唐朝的韩愈,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这 一论 点。 “留德十年,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 ”,“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 ”,季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的三个条件中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的观点。决定成功的利器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有这样一个故事。唐
10、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 强,但不是好弓!” ,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 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
11、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 ,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
12、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 子、小人四类-甲谓之“圣人” ;乙谓之“愚人” ;丙谓之“君子” ;丁谓之“小人” 。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4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 年第 1 期。 (2011 襄阳)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决定成功的两把利器是“德”和“才” 。 (或: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13、)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 (2 分)才德兼无 德胜才 才胜德 德才俱备甲处应填: 4 乙处应填: 1 丙处应填: 2 丁处应填: 3 3第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比喻论证(1 分) 。把人的“德”和“才”分别比作“一张弓的木心位置”和“一张弓有力的程度” (1 分) ,证明“德” “才”在决定弓箭“方向”和“远近”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1 分) 。 (3 分) 4第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不能去掉(1 分)
14、。因为“不但” “更”两个关联词的使用,在强调“才”的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突出论证语言的严密性。若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2 分) 。 (或:这两个关联词是递进关系,论证了“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使论证更深入、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 (3 分) 5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示例:句一的启示:要想成功,我们一定要做到“德” “才”兼备,只有修炼好这两把“利器” ,才能排除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彼岸。句二的启示:一个人要想成功,仅有“德”是不行的,虽然方向正确,但没有力度,这样是达不到目标的,所以我们在“有德”的同时,还要做到“有才” 。